北师大六年级题长松图
六年级上册《岁寒三友》单元整合教学教案

暗香浮动诗画中——六年级上册《岁寒三友》单元整合教学教材分析《岁寒三友》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主题。
本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题长松图》,这三篇课文通过诗、画、诗画欣赏展示了岁寒三友的品格。
《墨梅图题诗》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与人品。
《墨竹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在一个不寐的夜晚,他听到冷雨拍打窗户,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
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画家情系百姓,以解百姓之苦为己任的伟大胸襟,以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苍生疾苦而呼,事事关心的品格和“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题长松图》是当代书画家启功的作品。
1990年启功先生为北师大“励耘奖学金”筹集资金以扶植贫困学生现场创作了这幅画。
整首诗和整个画面都表现了启功对长松、青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对大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向往。
三首诗都是咏物抒怀的作品,作者借物自喻或喻人,抒发自我情怀。
三首诗均是七绝,三幅作品都达到了诗格、画格、人格的完美融合。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已经学习过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国画欣赏水平;他们也已经学习过很多古诗,具备读悟古诗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悟古诗、欣赏画面、结合物格感悟诗画家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1.品读诗歌内涵和情感。
2.简单品析国画的诗情画意,提炼方法提升诗画欣赏能力。
3.感受岁寒三友的风骨和品格。
教学重点提炼诗画欣赏的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墨竹图题诗》和《题长松图》。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进行诗画欣赏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岁寒三友暗香浮动诗画中坚贞不屈借物喻人不畏严寒梅淡卓尔不群凌霜傲雪竹情虚心有节…… 松韵坚毅顽强《暗香浮动诗画中》课后反思(理念)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之初,我就力求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讲析课件-第24课题长松图_北师大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偶然遥风和吹风竹篁丛韵发。出的清越的声音,仿佛带有韵律。
。
顽强
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
例:竹,你的傲纯骨洁,使人想起清晨热的爱露祖水国、的雨人后民的云影
。
松,你的__________,使人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题长松图 郁郁长松涧壁生,亦高亦下半天青。 偶然遥和风篁韵,如听琴台万古声。
1.《题长松图》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当代著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和___梅___、___竹___被称为“岁寒三友”。 3. 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郁郁长松涧壁生,亦高亦下半天青。 ____郁__郁__葱__葱__的__松__树__在__涧__边__峭__壁__上__生__长__,__(_松__枝__)或__上__抵____
_青__天__,__或__下__覆__飞__泉__,__映__衬__得__半__边__天__都__青__了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对__松__竹__顽__强__生__命__力__的__赞__美___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现在,请你也运用这 样的写作方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小事,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300 字左右。 思路点__拨__:__生__活__中__的__小__事__很__多__,__只__要__我__们__能__从__这__件__小__事__揭__示__一__个___ _道__理__就__可__以__。__在__写__的__时__候__,__我__们__需__要__注__意__的__是__:__要__用__小__题__材__表__现__ _大__主__题__。__选__材__要__小__,__才__能__把__人__物__写__得__栩__栩__如__生__,__再__现__生__活__的__本__来__ _面__目__,__深__入__挖__掘__,__从__而__表__现__主__题__。__如__我__们__在__拔__河__中__懂__得__了__团__结__的__ _道__理__;__在__钓__鱼__中__懂__得__了__做__事__要__有__耐__心__的__道__理__;__从__学__习__骑__车__中__懂__得__ _了__做__事__不__能__怕__吃__苦__的__道__理__;__从__练__习__书__法__中__懂__得__了__坚__持__的__道__理__。____ ____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题长松图练习卷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题长松图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拼一拼,写出同音字。
yùn (____)味(____)妇(____)车shū(____)发(____)赢(____)子2.《题长松图》中描写松树顽强生长且姿态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这样赞美松树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这三幅图片各配两句古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4.题.长松图()A.题目B.写上,填写C.试题5.亦.高亦下半天青()A.不过,只是B.表示同样,也是C.或6.偶然遥和.风篁韵()A.应和B.和谐,填写C.响应7.启功先生创作这首诗的目的是( )A.抒发对松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B.为了说明自己是一个通音律、情操高尚的人三、语言表达8.把下列有关松树的排比句补充完整。
看那山间青松,像___________,像英雄傲立人间,像_____!四、诗词曲鉴赏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9.这首诗中能突出表现松树的坚韧、耐寒苍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_8.2 苍松怪石图题诗 课件 (共16张PPT)

•
释字解词: 未已:不停止 真:本色的纯自然 君:你 阙:宫殿 迥:远
译文:
你看到了吗,天已经很冷了,到处没有绿草;可是, 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天地之 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质朴本色。 松树的枝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与伦比。 它饱经风霜,经历千年万年。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 宫,在青天只上期盼着春风。
合作学习:
1.品诗: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找出 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
(明确:“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 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 和娇姿。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 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 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 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 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 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 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 2.赏画: (1)整体欣赏画面。 明确:一枝梅花横 贯画面,构图新奇; 花朵只用淡墨轻染 “淡墨痕”,仅花蕊 加墨重点,清新俏丽; 长长的枝干舒展挺 秀。)
• (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 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 阿的气概。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 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 映衬更显其“苍、怪”。)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题长松图【第2课时】》课件

六、句子加工厂。 1.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道钱塘江大潮不是“天下奇观”吗? 2.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裂的响声,好像把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3.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清晰可见。(修改 病句)
县 长
lì
塔 楼
lóng zhòng
亭 亭玉 立
隆 重
三、选字组词。
憾 遗( 憾 ) ( 撼 )动 坦 平( 坦 ) ( 担 )心 撼 震( 撼 ) 担 负( 担 ) 舒( 坦 ) ( 憾 )事
四、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观”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看;②景象或样子; 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1.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海塘大堤。 ( ① ) .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② ) . 3.他乐观开朗,深得同学们的喜爱。 ( ③) .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黄山四绝】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这首诗告诉我们,顽强生长在涧壁上的青松, 以它独有的姿态展示着蓬勃的生命力,与隔岸的丛竹 遥相呼应,又体现了大自然中万物生生不息、和谐共
处的美好状态。
“岁寒三友”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
“梅”超凡脱俗,象征卓尔不群的人品:“竹”高
北师小学语文六上第八单元《题长松图》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题长松图》创作于1990年。
当时,启功先生正为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金”筹集资金以扶植贫困学生,因而在香港举办了“启功书画义展”。
义展上选出的100幅字、10幅绘画,被香港热心教育的人士认购一空。
义展、义卖共筹得人民币163万元,全部捐献给北师大。
此图即为当时启功先生现场创作的绘画作品。
郁郁长松涧壁生长松:高大的松树。
郁郁:形容松树枝叶苍翠茂盛的样子。
这一句描述了长松生长的环境和状态。
亦高亦下半天青亦高亦下:这棵高大的松树由于生长在山涧旁陡直的峭壁上,故树干倾斜,枝叶旁逸斜出,向四周伸展开来;枝叶有的向上直指天穹,有的则弯曲向下俯向深涧。
半天青:形容山涧上空由于有这棵苍松的遮蔽,一派葱茏景象。
和上句联系,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棵松树的赞叹:尽管长在峭壁上仍枝繁叶茂,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偶然遥和风篁韵遥和:远远地应和。
风篁韵:风吹竹丛发出的清越的声音,仿佛带有韵律。
偶尔有风吹过,长松、竹林都轻轻地摇曳,仿佛在遥相呼应,发出悦耳的声音。
如听琴台万古声琴台:古时候琴师弹琴的处所。
在作者的耳中,这风吹青松、丛竹的声音犹如天籁,明净和谐,像是高明的琴师弹奏的乐曲从悠远的古代传来。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长松、青竹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对大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向往。
语文六年级上北师大版《苍松怪石图题诗》课件(20张)

岁之寒__________ 松之乔_________
青青复矫矫_______ 秀色无等伦________
迥干春风碧云里____ 何处求芳草_______
苍松怪石图题诗_____
2给多音字加拼音并组词。
____( ) ____( )
___( )
矫____( ) 干____( ) 阙___( )
1、精挑细选
合作探究
1、查资料,看注释、抓住重点词语、 试着理解诗句意思。
2、哪句描写了苍松为寒冬之际的大 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哪句描写了 苍松的品格?哪句描写苍松的挺劲 秀丽?
3、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 特点?寓意是什么?
整体感知
请说一说大体诗意。
• 你没有看到吗?天已经很冷了,哪里 也找不到绿草。你又看见了吗?松树 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
测学
2、记忆大比拼
君不见,_______,______。 又不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秀色无等伦。
_______,________。 饱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作业
❖ 1、背诵并默写《苍松怪石图题诗》。 ❖ 2、搜集两首描写松树的诗词。
• 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 间万物贵在保持本真。松树直立的枝 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 与伦比。它饱经风雨,千年万年也不 停止。
• 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
读懂诗句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 添了绿意和娇姿。
廉洁的气概。 • 3、培养审美yú zhēng 膺 矫 阙 迥 阿谀 铮
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 听的话。(贬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积累1. 拼一拼,写出同音字2. 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题长松图()A.题目B.写上,填写C.试题3. 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亦高亦下半天青()A.不过,只是B.表示同样,也是C.或4. 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偶然遥和风篁韵()A.应和B.和谐,C.响应5. 把下列有关松树的排比句补充完整。
看那山间青松,像________,像英雄傲立人间,像________!6. 《题长松图》中描写松树顽强生长且姿态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像这样赞美松树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7. 启功先生创作这首诗的目的是()A.抒发对松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B.为了说明自己是一个通音律、情操高尚的人8. 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1)这首诗中能突出表现松树的坚韧、耐寒苍劲的诗句是:“________。
”(3)“何处求芳草”一句中的“求”的意思是()A.寻找、寻求B.祈求、请求C.索取(4)诗句“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描写了松树________的品格。
A.喜欢漂亮,做事慢条斯理B.在寒风中依然郁郁葱葱、坚强挺拔、不屈不挠9. 请给这三幅图片各配两句古诗。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积累1.【答案】韵,孕,晕,抒,输,梳【考点】同音字辨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解答】韵: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味。
孕:胎,怀胎:怀~.~妇。
晕: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画欣赏
所谓欣赏是感受美,是编者在欣 赏诗话时,从画面立意、布局,看出 画家的性格,美术品味,于是发出赞 叹,写出了欣赏文字。
课文中的诗画欣赏,都是先介绍作 者和时代背景,然后,或是带我们剖 析画面形象,或是介绍诗画背景。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偶然遥和风篁韵……风篁韵
如听琴台万古声……万古声
题长松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启功
郁郁长松
亦高亦下 偶然遥和 如听琴台
,
。 , 。
题 长 松 图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墨梅图题诗
题长松图 启功 郁郁长松涧壁生, 亦高亦下半天青。 偶然遥和风篁韵, 如听琴台万古声。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拓展延伸
黄山松
张万舒
…… 不怕山谷里阴风的夹袭, 你双臂一抖,抗得准,击得巧! 更不畏高山雪冷寒彻骨, 你折断了霜剑,扭弯了冰刀! ……
诗画欣赏
注释 ①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白梅。 ②混:混杂。芳尘:香尘。 ③清香发:指梅花开放,香气传播。 ④乾坤:天地。 译文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之中,傲然开放, 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 的尘埃之中。 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 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写作背景 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 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 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 又不愿巴结权贵,鄙薄污浊的上层社会, 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 以布衣终老。在他的笔下,洁白的梅花 在冰雪中凌寒开放,不与红尘中的桃李 为伍。
岁寒三友 松竹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燮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题长松图
启功
题长松图
启功
郁郁长松涧壁生, 亦高亦下半天青。
偶然遥和风篁韵,
如听琴台万古声。
题长松图
启功
郁郁长松涧壁生……涧壁生
亦高亦下半天青……半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