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下13、辉煌的科技文艺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造纸术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
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
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
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
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主持编订《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一致,但问世早三百年)。
4.农学①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农书②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③元朝王祯的《农书》④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上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⑤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1)发明:西汉早期(考古发现甘肃天水放马滩)。
西汉,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并存。
(2)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蔡侯纸”(公元105年)——原料易得、造价低廉、实用方便。
(3)外传:经阿拉伯人于12世纪传入欧洲(4)影响(两最):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战国:司南。
《韩非子》中提到“司南”。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
(3)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4)指南针应用和意义: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促进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时代的到来)。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商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2)应用:唐末宋初开始运用于军事。
武器:火药箭、火炮、火球。
(资料《武经总要》)(3)影响:火药在欧洲的运用,推动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带动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4.印刷术的进步⑴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⑵活字印刷术:①发明: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简表 (1)

学
《九章算术》
秦汉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刘徽“徽率”
魏晋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祖冲之
南朝
把圆周率数值精确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比欧洲早近1000年,还写有《缀术》。
天
文
历
法
《夏小正》
夏朝
记载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
学
和
宗
教
《周易》
周朝
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占卜用书,反映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
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董仲舒新儒学
西汉
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统治思想。
王充
东汉
著《论衡》,反对天人感应,反对鬼论,是伟大的唯物思想家
佛教
西汉
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魏晋南北朝得到广泛传播。
艺
术
雕塑艺术
商
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司母戊鼎和四羊主尊是精品。
秦汉
成就辉煌,秦陵兵马俑、说唱俑、杂技俑等极具艺术价值。秦砖汉瓦响誉世界。
魏晋、唐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唐朝甘肃敦煌莫高窟闻名世界。
绘画艺术
春秋战国
绘画成为独立的艺术,长沙楚遗址出工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周朝
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
《史记》
西汉
司千迁编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通史,有很高的史科和文学价值,为二十四史之首。
《汉书》
东汉
班固著,叙述西汉一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书。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史(文化之科技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文化制度之科技与文学艺术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A.纸:(1)秦汉:竹木简牍和丝织品(2)西汉:已出现纸(3)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4)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5)影响: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B.指南针:(1)战国:出现“司南”(2)北宋:指南鱼(军事著作《武经总要》)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沈括《梦溪笔谈》)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萍州可谈》)(3)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4)影响: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C.火药:(1)商周:在冶金实践中已广泛使用木炭(2)春秋战国:已经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3)汉代:《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4)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5)唐朝:火药已开始应用于武器(6)宋:《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7)明: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8)传播: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9)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D.印刷术:(1)早期:雕版印刷术——唐《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宋代: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3)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4)明代: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5)传播:由波斯传到西方(6)影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1)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2)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二.中国古代艺术A.汉子起源与书法的发展:(1)甲骨文:中国最早的文字——商(2)金文:殷商(3)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秦(4)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始于秦,成熟于汉魏(5)楷书(真书、正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形成于汉(6)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形成于汉,盛行于晋代(7)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形成于汉B.著名书法家:(1)秦:李斯(2)东晋:“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3)唐:楷书——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狂草——怀素、张旭(4)北宋:北宋四大书法家(行书)——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5)元代:赵孟頫(赵体)(6)明代:文征明(小楷)、董其昌(行草)C .绘画:(1)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2)魏晋南北朝—隋唐:“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中国画(国画)(3)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 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 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唐宋之后的第三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主要方面:1.科学技术: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创新。
例如,农业方面的发明包括水稻的特种栽培和种植技术的改进,以及湖泊和河流的治理技术。
工程方面的发明包括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特别是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和江河的控制。
在冶金方面,宋代出现了高炉和风铸等新技术。
宋代还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天文学著作《梦溪笔谈》,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观测和测量。
此外,宋代还设计了许多机械装置,如钟表、指南针和火药等。
2.文学艺术: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
在文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如苏轼、欧阳修、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涉及到诗、词、曲和散文等不同的文体。
在艺术方面,宋代继承了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绘画传统,发展了细腻的写实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著名的宋代画家有李唐、郭熙、梁楷等。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木刻和活字印刷技术,推动了书籍和文化的传播。
3.医学和药物:宋元时期在医学和药物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宋代的医学家在诊断、治疗和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著名的医学家如华佗和孙思邈在性质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发表了许多关于中草药的研究。
宋代还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药物制备和配方体系,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药房和药店。
此外,宋代还在防疫和卫生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
4.数学和天文学:宋元时期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
宋代的数学家研究了许多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数轮、分数、无限和无穷大。
宋代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算术方法,称为算术。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货币交易中。
在天文学方面,宋代的天文学家制作了许多天文仪器,并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记录。
他们还发表了一些重要的天文曲线和表的著作,如《应天实验院仪观象备考》和《东方青园奥秘》。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明代 李时珍
《本草 全面系统总结16世纪以前药物学成就, 纲目》 创立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东方医学巨典”
地位
记载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 《九章算术》学运算方法;标志中国古 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将圆周率精确 比世界领先 1000 多年 祖冲之 到小数点后面 南朝 七位
(4)中国古代农学:(强调应用)
*阅读课文,归纳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农学成就
时间 南北朝 元朝 农学家 著作 地位
贾思勰《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
世界地位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比欧洲早1000多年 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 恒星位置的变动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 300多年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唐朝
僧一行
元
简仪 郭守敬
《授时历》
(3)中国古代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阅读课文,归纳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数学成就 时间 发明者
春秋 战国 东汉
成就
九九乘法口决 筹算计算法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 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力量” “依我看,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第29讲 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1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21页)
【考纲】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 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近三年全国卷】 2014年全国Ⅰ卷第40题(25分):考查近 代化进程中,中西方科技的对比(宋应星与牛顿) 2016年全国Ⅱ卷第41题(12分):考查唐 代中外文化交流。 选择题未涉及
高三历史专题4--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

高三历史专题4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基础知识梳理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重点)(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天文学:(1)天文学著作:(2)天体测量:东汉——唐代——元代3、数学:(1)计算方法:(2)数学著作:(3)圆周率:4、医学:(1)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华佗(2)药物学:李时珍5、农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6、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7、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1)对中国而言 A、中国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B、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字狱”更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文化政策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条件。
(2)对西方而言 A、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B、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