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蛋宝宝站起来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蛋宝宝站起来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蛋宝宝站起来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道鸡蛋在破壳前是液体,在破壳后变成固体。

•知道固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在受力作用下能够改变形状。

•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亲自体验鸡蛋从液体到固体的转变,加深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

•在互动探究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新鲜的鸡蛋•盐•大容器•水•干净的毛巾•手电筒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老师先给孩子们展示一个鸡蛋,让他们自己观察鸡蛋的外观,然后询问他们对鸡蛋的印象和感想,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2. 实验环节1.把大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加入大量的盐并充分搅拌使其溶解,并将鸡蛋轻轻地放入水中。

2.让孩子们用手触摸水,感受盐水的浓度和温度,然后让他们观察鸡蛋表面的现象,与原先的鸡蛋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变化。

3.等待一段时间后,老师让孩子们轻拿轻放鸡蛋,用手电筒照射鸡蛋检查其内部是否变化,观察到鸡蛋变硬了吗?4.让孩子们轻轻地拿出鸡蛋,用毛巾去擦干净表面,然后用手摸一下,感受它硬邦邦的表面。

与原先的鸡蛋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变化。

3. 结论总结通过观察实验的结果,让孩子们发现普通蛋能变得这么特别,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引导孩子总结实验的结果——在加入盐的水中,鸡蛋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4. 思考环节1.提示孩子们,盐水对鸡蛋而言起到了什么作用?鸡蛋的外围是不是变硬了?2.请孩子们思考,如果加盐的水量更多,鸡蛋会不会沉底?如果加盐的量更多,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5. 活动总结回想整个实验过程,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激发他们探究和发现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这节科学实验课从实践出发,以孩子的感性经验去引导其理性思考,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操作实验过程中,孩子们亲自参与其中,全方位的接触、了解和思考,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悟到科学的智慧和魅力,加深了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

本次教案还可以改进,可以将鸡蛋液态和凝固态之间的转变连接到孩子们学习的常态生活中去,让他们在更加熟悉的场景中理解并加深掌握。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蛋宝宝站起来》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蛋宝宝站起来》

《蛋宝宝站起来》一、教学目标1. 了解蛋的结构和特点,知道鸡蛋的不同站立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4.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鸡蛋的结构和特点。

2. 学习鸡蛋的不同站立方法。

3. 进行实验操作,探索鸡蛋站立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鸡蛋若干个。

2. 实验材料:盐、水、筷子、杯子等。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鸡蛋,了解鸡蛋的结构和特点。

2. 讲解:讲解鸡蛋的不同站立方法,如:平放、竖放等。

3. 实验操作: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探索鸡蛋站立的原因。

4. 绘画:让幼儿画出自己实验中的鸡蛋站立情况。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鸡蛋站立情况的理解。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及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其他物品的站立方法,如:玩具、书籍等。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一个“鸡蛋站立区”,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尝试不同的站立方法。

七、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探索?3.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4.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八、教学建议1. 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活动,应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确保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在延伸活动中,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幼儿尝试更有挑战性的任务。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蛋宝宝站起来》的教学活动,我们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实验操作和绘画表达了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小生命的热爱,培养幼儿的爱心、自我保护意识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

3.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究事物的能力,提高幼儿对有机物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思考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难点1.引导幼儿理解“重力”的概念,提高幼儿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2.教育幼儿对小生命的善意与尊重。

三、教学准备物品准备1.鸡蛋 x 52.随身携带的手电筒或手机闪光灯 x 13.大容器 x 14.水杯 x 1知识准备1.了解“重力”的概念。

2.学习如何正确地操作手电筒或者使用手机闪光灯。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富有情趣的教学导入(5分钟)老师把五个鸡蛋倒在一张桌布上,让幼儿观察它们,看看它们在桌布上的状态。

接着,让幼儿注意观察每一个蛋,接触它们,并试图让它们站起来。

此时,幼儿肯定会发现这是一个十分难办的任务。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方法。

步骤二:实验步骤(20分钟)1.把一个鸡蛋轻轻地放入大容器里,没过鸡蛋。

2.轻轻地用水杯往大容器里加水,使水位慢慢升高,直到鸡蛋浮了出来。

3.把浮出水面的鸡蛋用手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4.用手电筒或者手机闪光灯,或者其它光源照向鸡蛋的侧面,让幼儿观察到鸡蛋在被照明的一侧受到了较大的压力,所以在大家不停地照耀的同时,鸡角会产生一个倾向往被照的一侧卷曲的力。

5.尝试把鸡蛋用肉眼看得到的照明较弱的面向下放在桌子上,再照射它的一侧,让幼儿看到鸡蛋又重新立了起来。

6.让幼儿探究为什么鸡蛋又能够立起来,又是什么影响鸡蛋的着地状态的因素。

步骤三:总结(5分钟)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发现重力的作用,认识自己的小生命亲戚——鸡蛋,理解科学知识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蛋宝宝站起来》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蛋宝宝站起来》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蛋宝宝站起来》年级:大班学科:科学课时:1课时教案编写人:[您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了解鸡蛋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认识鸡蛋,了解鸡蛋的结构。

2. 学习鸡蛋站立的方法,探索让鸡蛋站起来的技巧。

3. 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感受。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让鸡蛋站起来。

难点:让幼儿探索并发现让鸡蛋站起来的技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鸡蛋,让幼儿观察。

2. 准备一些纸杯,让幼儿操作。

3. 准备一些颜料,让幼儿绘画。

4. 准备一些塑料棒,让幼儿探索。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鸡蛋,引导幼儿说出鸡蛋的名称和特点。

2. 讲解:向幼儿讲解鸡蛋的结构,如蛋壳、蛋白、蛋黄等。

3. 操作:让幼儿用纸杯和颜料进行鸡蛋绘画,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探索: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让鸡蛋站起来,如平放、倾斜等。

5. 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感受,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七、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鸡蛋的结构和特点。

2. 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3. 问题引导:设置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

4. 小组合作: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评价幼儿对鸡蛋站起来的掌握程度。

2. 倾听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表述,评价幼儿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鸡蛋站立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2.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寻找其他让鸡蛋站起来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一、课程背景本节课程是大班科学课,主要讲解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观察家禽蛋的孵化过程,引导幼儿探索生命的奥秘与变化规律,提高幼儿的认知、观察能力及生命素养。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区分鸡蛋的内外部结构,观察蛋的外观特征。

2.掌握鸡蛋孵化的时间、条件及基本过程,了解孵化的奥秘。

3.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协调性。

4.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鸡蛋的内外部结构,观察蛋的外观特征。

2.了解鸡蛋孵化的基本过程。

3.通过实践操作,探究鸡蛋孵化的形成原理。

2. 教学难点1.学生可能会对鸡蛋孵化的过程和原理不太清楚,需要引导他们先观察和理解。

2.实践操作需要注意卫生和细节,需要老师的准备和引导。

四、教学方法及过程1.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法2.实践操作法3.讨论研究法4.体验发现法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情景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即雏鸡出壳,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鸡蛋孵化。

第二步:展示教具教师先向幼儿出示鸡蛋,让幼儿先通过观察和感受鸡蛋的质感,了解鸡蛋的外观特征和结构。

第三步:知识讲解教师简单介绍鸡蛋的结构和孵化基本过程,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猜想和想法。

第四步:小组实践1.教师将每个小组分配给一枚鸡蛋,要求幼儿在记录组名和日期后,小组内探索孵化鸡蛋的方法。

2.首先要求幼儿在卫生条件下,用清水洗手后才开始实践。

3.幼儿需要在蛋壳上涂抹一定的泥土,使其不易滑动。

4.再将鸡蛋放在小碗中,轻轻旋转蛋壳,使蛋白和蛋黄充分混合。

5.最后,每个幼儿轮流拿起鸡蛋,将鸡蛋慢慢翻转,自然滑动,直到鸡蛋站起来。

第五步:交流讨论让每组幼儿交流实践情况,分享观察结果,了解鸡蛋孵化的实质。

教师根据情况提供补充解释和指导。

五、教学评估将孵化后的鸡蛋放在中央观察台,每个幼儿都可以去看它的成长过程。

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事物,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含反思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一、教学背景本次科学教学紧要面对幼儿园大班的儿童。

幼儿园大班紧要以玩为主,学为辅,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加强趣味性并与幼儿生活实际联系,同时也应符合科学教学原则。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小鸡孵蛋并出壳后站立的过程,学习小鸡站立的动作。

2.技能目标:察看、记录及描述小鸡站立过程及动作,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力与重心的变化。

3.情感目标:培育幼儿的察看力与古怪心,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喜好。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本次授课主题“蛋宝宝站起来”,先呈现一排小鸡蛋壳,让幼儿们猜想里面是什么,再叙述小鸡出壳后怎样站立。

2.呈现(10分钟)将10个小鸡蛋放置在暖和的孵化器里,等待6天,让幼儿们每天察看它们的变化,记录在孵化器上。

3.试验(15分钟)把小鸡蛋拿出来,让幼儿通过察看、探究小鸡站立的方式,分析出小鸡站立的科学原理。

试验过程如下:A、我们先拿起一只刚刚降生的小鸡,察看它的样子,脚上有三个小爪子。

B、接下来让幼儿拿起水杯,讨论一下杯子放在手心掌心中的感受。

C、将小鸡放在试验室纸片上,察看小鸡站立的方式并进行记录。

D、接着,放置一些鸟食,让幼儿把小鸡放在纸片上,看它如何走到鸟食中心,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力与重心的变化。

4.总结(10分钟)通过这个试验,让幼儿们简单了解了小鸡出壳后的动作,了解小鸡站立的科学原理。

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们获得了与众不同的体验,并提高他们的察看力。

同时老师引导幼儿对于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激励幼儿表达本身的观点和感想。

五、反思本次教学,我尽可能地将试验简化,让幼儿不仅能够理解小鸡站立的科学原理,而且还能够亲自参加试验,从小事物中感受科学。

但是,我在试验前期准备时,情况考虑欠认真,试验较为急促,导致幼儿们的表述语言比较简单,需要在将来的试验过程中提前准备好多样化的小道具和材料,更加简便操作。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蛋宝宝站起来》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蛋宝宝站起来》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蛋宝宝站起来》一、教学目标:1. 了解蛋的结构和特点,知道不同种类的蛋。

2. 学习如何让蛋宝宝站起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蛋的结构和特点,学会让蛋宝宝站起来。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尝试、合作,找出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蛋类(如鸡蛋、鸭蛋、鹅蛋等)让幼儿观察。

2. 准备一些空鸡蛋壳,让幼儿尝试让蛋宝宝站起来。

3. 准备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自己的尝试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蛋类,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说出蛋的名字和特点。

2. 让幼儿尝试让蛋宝宝站起来,引导幼儿观察蛋的形状和结构,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记录尝试过程和结果。

3. 教师与幼儿分享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尝试过程和结果。

4. 总结蛋的结构和特点,让幼儿知道不同种类的蛋。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蛋的结构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观察到不同种类的蛋。

3. 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合作,能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尝试过程和结果。

4. 本次活动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但部分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如在尝试让蛋宝宝站起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方法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有的方法不行。

5.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蛋,了解蛋的来源和特点。

2.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让收集到的蛋宝宝站起来,记录尝试过程和结果。

3. 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蛋在生活中的用途,如:鸡蛋可以用来做蛋糕、炒菜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幼儿对蛋的结构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尝试让蛋宝宝站起来过程中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

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2.让孩子们能够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鸭蛋;
2.温水;
3.盐;
4.空饮料瓶;
5.灌木枝等支撑物。

教学过程
1. 寻找蛋宝宝家
引入问题:大家知道鸟为什么要在蛋里孵出小鸟吗?
提示:蛋里的小鸟要不停地伸展,锻炼腿部和翅膀的力量,准备站立和飞翔。

2. 制作“蛋宝宝”
1.把鸭蛋用温水加盐腌制一个晚上;
2.用尖的物体轻轻敲打蛋壳,打出一个小孔;
3.倒出鸭蛋的内容物,清洗干净;
4.在鸭蛋的两端分别打一个小孔,让鸭蛋可以呼吸;
5.将空饮料瓶颈嵌入一个小孔里,作为“蛋宝宝”的头部;
6.用灌木枝等支撑物作为“蛋宝宝”的腿部,让“蛋宝宝”
可以站立起来。

3. 观察“蛋宝宝”的运动
1.改变“蛋宝宝”所处的位置,观察“蛋宝宝”顺着支撑物
移动;
2.把“蛋宝宝”塞在袜子里,摇晃袜子观察“蛋宝宝”在被
动力作用下运动;
3.将“蛋宝宝”放在斜坡上,观察“蛋宝宝”因为重力的影
响而运动;
4.用磁铁接近“蛋宝宝”的头部,让“蛋宝宝”发生旋转运
动。

4. 总结归纳
1.重复引入问题并解答问题;
2.让孩子们回顾“蛋宝宝”的运动,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
影响。

教学感想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们能够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蛋宝宝”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观察并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方式的原因。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更多这样有趣而又富有科学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通过幼儿动手探索,学会积累经验,并做个记录。

3、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鸡蛋,人手一份。

并涂成彩蛋或加上图案,使其具有蛋宝宝的特征。

2、辅助材料:米、沙包、尾巴、纸、铅丝、海绵、积木、电线、布、瓶子、各种盖子等等。

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蛋宝宝想要站起来。

1、跟随音乐节奏,幼儿精神饱满的行走,音乐结束时做立正动作。

2、蛋宝宝非常想象小朋友一样神气的站起来,你们能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吗?
幼儿进行探索,看看鸡蛋能否在平面上站起来。

二、我帮蛋宝宝站起来。

1、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在平面上让蛋站起来的方法。

2、你怎样让蛋宝宝在桌子上站起来的?
3、为什么蛋宝宝不容易站起来?
引导幼儿说出蛋的特征,蛋的两头是尖尖的。

第 2 页共 6 页
三、帮蛋宝宝找朋友帮忙,并记录下来。

(一)
1、我们请一些朋友来帮蛋宝宝站起来,你们想想找谁呢?
2、幼儿进行操作,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比较什么方法能让蛋宝宝站得更稳,并作好记录。

活动记录表
OO
所用材料
√或×
3、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好办法。

(二)、二次操作:
1、有的桌上的材料和另的桌上的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它材料,看看它能不能让蛋宝宝站稳?
2、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并做好记录。

3、再次交流,让幼儿说出更多更好的让蛋站起来的办法。

四、拓展思维,寻找材料以便投入区域中。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认识磁铁》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用处及特性。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遇事要爱动脑筋。

第 3 页共 6 页
活动准备:
1、磁铁每人一块
2、每组一只小篮子,内有学生尺、橡皮、铅笔、树叶、梳子、羽毛、铁钉、针、曲别针、小刀、锁等若干。

3、脚下带铁片与不带铁片的鸡宝宝各一只,小房子一间。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看一看,房子里住着谁呀?(两只鸡宝宝)
鸡宝宝可喜欢小朋友啦,我们一起喊鸡宝宝出来好吗?(鸡宝宝)老师用磁铁把脚下有铁片的小鸡引出来。

咦,怎么房子里还有一只小鸡呀,它为什么不出来?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看一看,两只小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两只小鸡的脚上不一样,一只有铁片,一只没有铁片。

请一个小朋友为没有铁片的小鸡装上铁片,并喊小鸡出来玩,小鸡不动(老师出示”宝贝”磁铁,将小鸡引出来)。

二、玩磁铁
1、引导幼儿拿磁铁吸小篮子内的物品,看一看,磁铁吸哪些东西,不吸哪些东西。

幼儿得出结论:磁铁只吸铁制成的东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铁碰碰头,握握手。

幼儿把手中的磁铁与其他幼儿的放在一起,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互斥
相吸
第 4 页共 6 页
结论: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

3、为磁铁找朋友
引导幼儿在室内为磁铁找朋友。

三、活动延伸
1、老师不小心把许多钉子洒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净的捡起钉子呢。

2、在室外为磁铁找朋友。

第 5 页共 6 页
幼儿教育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6 页共6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