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病人的护理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蛋白滤出增早多期 (蛋白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肾脏4、疾病遗传:ACE基因与肾肾功单能位减退的速度肾有功重能要失代关偿系期
持续破坏肾单位
进行性减少
尿毒症各种症状的晚期发生机制: 健存肾单位 水电酸碱血失流衡动力学变化(三高) 尿毒症毒素 内分泌障碍
肾小球硬化
【临床表现】
早期,往往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症状。(SCr↑)
残余肾单位不能调节适应机体要求 时,出现肾衰症状 肾衰病变十分复杂,可累及人体各 个脏器,构成尿毒症表现 透析可改善尿毒症的大部分症状, 但有些症状可持续甚至加重
腹胀、恶心 呕吐、腹泻
【临床表现】
一、各系统症状: 1、胃肠道:是最早、最常见症状
厌食、食欲不振最早 恶心、呕吐、腹胀 舌、口腔溃疡 口腔有氨臭味 上消化道出血等
急性肾衰 竭病人的 护理
【念】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迅速恶 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 由肾前性氮质血症、肾源性和肾后性原 因引起的急性肾衰。
【病因】
【病因】
1.肾前性ARF是机体对肾脏低灌注的一种生理反应,也是ARF 最常见的原因。
临床表现
一、起始期 此期急性肾衰竭是可以预防的,病人常有诸如低 血压、缺血、脓毒病和肾毒素等病因,无明显的肾实质损伤。但 随着肾小管上皮损伤的进一步加重,GFR下降,临床表现开始明 显,进入维持期。 二、维持期 又称少尿期:①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 开始出现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无尿。一般持续2-4周。 ②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头昏、头痛、烦躁不安、 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③代谢产物的 蓄积: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④电解质紊 乱:可有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等。尤其是 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⑤水平衡失调,易产生过多 的水潴溜;严重者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脑水肿。⑥易继发呼 吸系统及尿路感染。 三、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 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 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日)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和肌酐迅速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尿毒症症状。
一、病因(一)肾前性急性肾衰竭本质:肾血流量减少引起1.急性血容量不足呕吐腹泻、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中暑及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坏死性胰腺炎、过度利尿等。
本质:肾血流量减少引起2.心血管疾病由于心排血量严重不足导致肾灌注不足见于:(1)充血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肌梗死:尤其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更易合并急性肾衰竭。
(3)心包填塞:此时体循环淤血严重影响心排血量。
(4)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
(5)大面积肺梗死。
(6)严重心律失常。
3.末梢血管扩张或感染中毒此时有效循环血量重新分布,见于血压降低过快过猛或感染中毒性休克。
4.肾血管阻力增加见于大手术后及麻醉时;肝肾综合征;前列腺素抑制剂引起前列腺素分泌减少。
(二)肾性急性肾衰竭1.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如急性挤压伤★:大腿挤压伤导致肌肉缺血坏死,大量肌红蛋白入血,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发生肾衰竭。
各种休克、急性溶血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急性肾毒性物质(1)抗生素(2)造影剂:包括各种含碘造影剂。
(3)重金属盐类:如汞、铅、铀、金、铂、铬、砷、磷等。
本质:肾脏本身疾病引起(4)工业毒物:如氰化物、甲醇、四氯化碳、甘油、杀虫剂、除草剂等。
(5)生物毒:如蛇毒、蜂毒、斑蝥毒、鱼胆毒等。
(6)其他:环孢素、大剂量静点甘露醇等。
3.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血清病等。
4.急性间质性肾炎如肾脏感染性疾病、肾脏毒性物质、X线长时间照射及各种药物中毒引起肾间质损害。
5.肾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三)肾后性急性肾衰竭1.输尿管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或一侧结石对侧反射性痉挛。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尿检查基本正常为止。
给予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高糖饮食,尿闭者限制含钾食物。
严格控制出入水量,除脱水利尿剂需要快速静滴外,其它用药均应控制点滴速度。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观察每小时尿量,比重与颜色,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严格监测并记录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为治疗效果的判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此类病人大部分要留置尿管,每日要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外尿道口2次,用1%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1-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一次。
口腔护理,体内代谢产物由呼吸排泄,呼吸有尿味,口内发臭,又因咽喉气管内分泌物积聚,易生口腔炎,故应做好口腔护理。
定时为病人翻身擦背,以防褥疮发生。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突然发生功能障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肾脏排泄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
1. 监测生命体征: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监测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急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钠、血钾、血钙、血磷等指标,及时调整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
3. 控制液体摄入量: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变化来调整液体摄入量。
避免过多的液体摄入导致水中毒,同时也要避免过少的液体摄入导致脱水。
4. 监测尿量:尿量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尿量减少或尿量增多的情况。
5. 防止感染:急性肾衰竭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 维持营养支持:急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调整饮食,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7. 促进尿液排出: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尿液排出,如适当的体位改变、按摩腰部等。
8. 管理并发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水肿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9. 心理护理:急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
10.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急性肾衰竭的病情、治疗和护理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总之,急性肾衰竭的护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急性肾衰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中华医学网调查数据(2009年)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跨越三个世纪
ChengD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Since 1892
病理生理
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尿路梗阻。肾脏以下尿路梗 阻,使梗阻上方的压力升高,甚至出现肾盂积水。因肾实质 受压,使肾脏功能急骤下降,又称为急性梗阻性肾病。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跨越三个世纪
ChengD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Since 1892
5. 代谢性酸中毒:正常蛋白质饮食可代谢产生非挥发性 固定酸50~100mmol/d(主要是硫酸和磷酸),通过肾脏 排泄而保持酸碱平衡。急性肾衰竭时,肾脏不能排出固定 酸,是引发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深大呼 吸(Kussmaul呼吸),血pH值、碳酸氢根和二氧化碳结合 力降低。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跨越三个世纪
ChengD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Since 1892
目录
急性肾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与分期 急性肾衰竭的辅助检查与诊断 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措施与预防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6. 消化系统:常为急性肾衰竭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厌 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约25%的患者并发消化道 出血,出血多由胃粘膜糜烂或应激性溃疡引起。因为肾脏 淀粉酶排出减少,血淀粉酶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2 倍。反之,提示急性胰腺炎的可能。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跨越三个世纪
ChengD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Since 1892
2. 氮质血症:急性肾衰竭时,摄入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不 能经肾脏排泄而潴留在体内,可产生中毒症状,即尿毒症 。血清尿素氮(BUN)每天上升>8.93mmol/L(25mg/dl) 者,称为高分解代谢。少尿型急性肾损伤患者通常有高分 解代谢。此外,BUN升高并非都是高分解代谢,胃肠道大 出血、血肿等积血被吸收后,也会加重氮质血症。
卫生资格考试辅导:急性肾功能衰竭内科护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措施:
1.少尿期的护理
(1)严格限制液体人量。
(2)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遵医嘱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肌酐、尿素氮等。
(4)做好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腹膜透析的准备工作。
2.多尿期的护理
(1)准确记录出人量,特别是尿量。
(2)做好保护性隔离。
室内空气要新鲜,避免与易感人群接触,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各种介人性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恢复期的护理
(1)避免劳累和一切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如高血压等。
(2)遵医嘱给药,指导病人匆乱用药物。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2.观察患者水肿、尿量等液体出入量情况。
3.观察患者有无肾衰竭所致的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紫绀,大汗淋漓等左心衰表现,高血钾(如四肢乏力,神志淡漠和感觉异常;
皮肤苍白发冷,心跳缓慢或心律不齐,血压低;甚至出现软瘫,呼吸机麻痹,心跳骤停),酸中毒等
4.观察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
【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
1.水电解质酸碱失调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
2.有感染的危险
3.营养失调
【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肢体的功能锻炼。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如少尿期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防止水中毒,多尿期遵医嘱及时补液,防止脱水。
3.饮食护理:少尿期给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质(高生物效价蛋白)宜消化饮食,避免含钾高的食物;多尿期给予含钾丰富的食物。
4.预防感染,做好口护、皮肤等护理
5.积极处理各项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高钾血症、酸中毒等。
6.行血透治疗的患者按血透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恢复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锻炼
2.注意保暖、保持清洁预防受凉感染的发生
3.定期监测肾功能、定期随访、
4.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015年7月份制
定
2016年8月第一次修订。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监测血压、尿量变化:
2、监测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变化。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患者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易
消化食物。
协助翻身拍背,加强口腔护理。
2、少尿期护理保持液体平衡,促进排尿:保持电解质、酸碱平
衡。
遵医嘱使用预防和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药物。
3、多尿期的护理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预防并发证的发生。
4、血液透析后的护理(置管处覆盖无菌敷料,每次上机前导管
维护一次,严格手卫生,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渗液,确保置管通畅,部堵塞,不污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24h 出入水量,床边血液净化按常规护理。
5、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管道通畅。
6、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护理
1、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易消化食物。
2、卧床休息及肢体活动的方法。
3、床边血液净化者告知配合的注意事项:穿刺侧肢体制动的重要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肾衰病人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关键词】急性肾衰护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肾功能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我院2005年至2010年共收治急性肾衰9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92 例中,男性54例,女性38例,年龄在15-81岁,平均年龄49.75岁。
病因:肾前性15例,占16.7%,肾后性6例,占6.7%,肾实质性71例,占77.1%。
其中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12例,约占16.9%,感染11例,约占15.5%,药物性肾损害10例,约占13%肾病综合征6例,占8.5%。
多发骨髓瘤6例,约占8.5%,血管炎肾损害3例,约占4.25%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急性肾衰病人起病急,症状多,患者思想负担大,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感。
大部分患者在少尿期都会进行血液透析治
疗,而在人群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认知,透析是有依赖性的,患者常有抵触情绪,有的甚至不配合治疗,针对以上情况,医务人员要耐心讲解其具体情况及采取透析治疗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积极面对和接受治疗。
主动与患者接触,了解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情,社会生活差异等来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和感冒。
2.3 饮食护理:急性肾衰早期,限制钠、钾、磷及蛋白质的摄入,如:不宜吃蘑菇、木耳、橘子、香蕉等。
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低蛋白为主,每日0.6-0.8g/Kg,透析后可调整为1.0 — 1.2g/Kg/d,并保证足够的热量。
多尿期应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以利于身体的恢复。
同时应适当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2.4 生活护理:患者少尿期,全身水肿、无力可引起皮肤破损,护理人员应做到“七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勤交代、勤检查。
对于常见的呼吸道、口腔及泌尿道感染,应注意预防,如及时排痰,饭后刷牙、漱口、勤换内衣裤等。
2.5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入量包括输液量、饮水量、进食饭菜、水果等,出量包括尿量、粪便、呕吐物等。
严格控制入液量,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
掌握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2.6 急性肾衰不同时期护理
261 少尿期的护理:少尿期主要威胁生命的是高钾血症、体液
过多、继发感染及尿毒症。
少尿期一般持续2〜3天到3〜4周,平均约10天左右。
[2]本组病人中少尿期最长持续1个月,最短1天。
少尿期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可遗留永久性肾损害。
因此护理上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有无高血压、急性左心衰、脑水肿、感染等的先驱症状,观察鼻腔、口腔、皮肤黏膜等有无出血倾向,观察血钾、钠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保证体液平衡,按病人排出量来决定摄入量,摄入量原则为量出为入,宁少勿多,每日入液量等于基础补液量+前一日排出量,以口服为主。
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掌握输液量及速度,防止心衰及肺水肿。
2.6.2 多尿期的护理:少尿期过后,尿量逐渐增加,当尿量
增加到400ml/ d以上,显示肾功能恢复,进入多尿期,多数病人尿量成倍增加,3—5天后即可达到3000-4000ml, 一般病人约6-7天后,尿量达高峰,每日约4000-5000ml,少数可达10000ml以上[2]。
本组病人中有2人日尿量达10000ml以上,有6人日尿量达6000ml,因此多尿期护理更应注意。
我们的经验是尿量在2500ml/24h时,补液原则为量出为入,超过此值则补液量为出量的3/4,当尿量在4000 —5000ml以上,一般为其1/2-2/3,过多的补液常使患者多尿期延长。
在
尿量大于1500ml/24h时,可根据血钾水平给予氯化钾补充,1克每日3次,以口服为主,并嘱咐患者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以避免低钾血症的发生。
2.6.3 恢复期护理:注意补充营养及加强锻炼。
因为患者肾功能恢复常需数周或数月,若只注意营养不注意锻炼,则仅增加体重而劳动耐力差,易患感冒。
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促进早日康复。
2.7 血液透析后的护理:血液透析是抢救急性肾衰最有效措施之
一,对清除毒素、纠正酸中毒、高钾血症、水中毒所致的肺水肿、高血压、改善症状效果显著。
护理上应注意:
2.7.1 密切监测记录24小时尿量及生命体征,密观病情变化,如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时应及时处理。
2.7.2 观察血透穿刺处或置管处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出血、血肿等情况。
注意局部清洁卫生,保持敷料干燥,伤口处可用碘伏消毒,防止感染。
3结果
92 例患者中,行血透治疗77 例,非透析治疗15例。
治愈86 例, 遗留肾功损害3例,死亡3例。
4 讨论
急性肾衰是肾内科急危重症病人之一,内科疾患引起的ARF,死
亡率在10%-20 % [2],由于血液透析技术的开展,病人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本组死亡病例中,一例因药物中毒致急性肾衰,且年龄大, 家属放弃
治疗导致死亡,另两例为血管炎导致肾损害。
因此急性肾衰竭在治疗过程中,除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外,加强各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尤其对各期尿量的准确记录及肾衰竭各期变化的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救治措施,提高了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86-290.
[2] 王叔咸,吴阶平主编.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1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