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呼吸内科常用抗生素 PPT课件

• 1.1.2.4 第四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匹罗、头 孢吡肟、头孢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 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 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 - 杆菌包括绿 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 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 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 - 杆菌的作用优 于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 + 球菌的作用明 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 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马斯平,悦康 凯欣.
• .1.3 新型β-内酰胺类 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 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 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亚胺培南/ 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对G - 杆菌、G + 球 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 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 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对多数耐 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 - 杆菌 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 作用,但对G + 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 酰胺酶稳定。
呼吸内科常用抗生素
• 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如何进行 合理的使用也成为目前较突出的问题,在 此将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总 结如下。
• 1.1 β-内酰胺类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 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 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 复合制剂。
• 1.1.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 的复合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 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 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 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舒巴坦,它们与β内酰胺类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可增 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常用的 品种有安灭菌(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特美 汀(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优立新(氨苄青 霉素加舒巴坦)、舒普深(头孢哌酮加舒巴坦) 和他唑西林(哌拉西林加他舒巴坦)。
抗生素在呼吸感染中应用ppt课件

治 疗
抗感染:出现脓痰或持续高热和病情较重 时,应使用抗生素。主要针对G+球菌、非 典型病原体 对症治疗:止咳、化痰、祛痰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
由于哮喘是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
疾病,而不是细菌引起的炎症,所以,一 般情况下不需服用抗生素
但如果发作时间较长,有发热或合并支气 管炎、肺炎等细菌感染时,则可以应用抗 生素,以控制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感染
病毒感染: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为多见。在病毒或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损伤气道粘膜的 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
瑟球菌四种为最多见 感染虽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但目前尚无足
够证据说明为其首发病因。只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继发
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可
治疗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作用(即全 身效应),这些肺外作用可能导致患者病情 加重。COPD肺部表现的特征是气流受限, 这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通常 呈进行性加重,与肺脏对有害颗粒或气体 产生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伴感染
存在下呼吸道防御机能的减退,因而极 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与一般肺炎不同的是,COPD并发下呼 吸道感染是反复发生不能彻底治愈的
支气管扩张
定 义
是一种慢性肺、支气管化脓性疾病 由于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使粘液脓性分泌物滞留,引起支气管壁感 染,管壁肌层和弹力纤维组织破坏,代以 纤维结缔组织,致支气管壁僵化和管腔扩 张。这种病理改变不可恢复
COPD伴感染-病原体1
月份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教学课件ppt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 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具有广谱抗菌作 用,可用于治疗肺部感染、支气管炎等。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应用方式
口服给药
01
适用于轻中度感染、方便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
孢氨苄等。
静脉注射
02
适用于重度感染、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头孢曲松、阿奇霉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介绍当前临床实践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包 括预防性使用、治疗性使用等。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讨论在呼吸内科中,不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效果 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
分析在呼吸内科中,不同疾病情况下抗生素使用 的最佳时机。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详细描述
在选择呼吸内科抗生素时,医生应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适宜的抗生素。同时,还需考虑 患者的生理状况,如年龄、性别、妊娠期等,以避免不良反 应的发生。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给药方案
总结词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包括给药途径、剂量、频率和疗程。
详细描述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给药方案应遵循“剂量适宜、途径合适、频次恰当、疗程足够 ”的原则。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 静脉注射等)、剂量、频率和疗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词
研发新的抗生素品种是呼吸内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以满足临床对新型抗 生素的需求。
详细描述
目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常见呼吸道病原菌 的窄谱抗生素;2)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生素;3)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现有 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 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具有广谱抗菌作 用,可用于治疗肺部感染、支气管炎等。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应用方式
口服给药
01
适用于轻中度感染、方便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
孢氨苄等。
静脉注射
02
适用于重度感染、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头孢曲松、阿奇霉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介绍当前临床实践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包 括预防性使用、治疗性使用等。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讨论在呼吸内科中,不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效果 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
分析在呼吸内科中,不同疾病情况下抗生素使用 的最佳时机。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详细描述
在选择呼吸内科抗生素时,医生应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适宜的抗生素。同时,还需考虑 患者的生理状况,如年龄、性别、妊娠期等,以避免不良反 应的发生。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给药方案
总结词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包括给药途径、剂量、频率和疗程。
详细描述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给药方案应遵循“剂量适宜、途径合适、频次恰当、疗程足够 ”的原则。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 静脉注射等)、剂量、频率和疗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词
研发新的抗生素品种是呼吸内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以满足临床对新型抗 生素的需求。
详细描述
目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常见呼吸道病原菌 的窄谱抗生素;2)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生素;3)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现有 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抗生素呼吸系统应用ppt课件

由于我国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对于成人已经不作为 首选,推荐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但是在耐药率低的地区以及儿童 患者仍可选用大环内脂类治疗。
36
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
抗菌谱窄,仅对大多数需氧G-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耐酶、低毒、易透过脑脊液(CSF)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与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相似,对 多种β -内酰胺酶稳定。 与其他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无交叉过敏反应,不必皮试。
15
抗生素的优选思维
16
抗生素选用参照标准
17
支持感染的证据
1、发热≥38℃或低温≤36 ℃; 2、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 3、降钙素原计数> 0.5ng/mL;(新近认为内科感染值小于外科术
后感染,要重视重复检测观察升高值2倍以上意义更大) 4、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2、住院的CAP患者:推荐单用-内酰胺类或联合多西环素、米 诺环素/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但与联合用药相比, 呼吸喹诺酮类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少,且不需要皮试。
3、需入住ICU的重症CAP患者:无基础病青壮年推荐青霉素/酶 抑制剂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厄他培南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单 用呼吸喹诺酮类治疗,而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推荐联合用药。
支原体、衣原体
发现细菌,WBC<10×109/L。影像学可表现为双肺病 灶、小叶中心性结节、磨玻璃影以及支气管壁增厚。
病毒
多数具有季节性,可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急性上呼吸 道症状,咽痛、肌肉、关节痛,WBC正常或减低。
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多叶间质性渗出,磨玻璃影,可 伴有实变。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
13
铜绿假单胞菌(PA)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4版)
36
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
抗菌谱窄,仅对大多数需氧G-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耐酶、低毒、易透过脑脊液(CSF)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与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相似,对 多种β -内酰胺酶稳定。 与其他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无交叉过敏反应,不必皮试。
15
抗生素的优选思维
16
抗生素选用参照标准
17
支持感染的证据
1、发热≥38℃或低温≤36 ℃; 2、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 3、降钙素原计数> 0.5ng/mL;(新近认为内科感染值小于外科术
后感染,要重视重复检测观察升高值2倍以上意义更大) 4、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2、住院的CAP患者:推荐单用-内酰胺类或联合多西环素、米 诺环素/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但与联合用药相比, 呼吸喹诺酮类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少,且不需要皮试。
3、需入住ICU的重症CAP患者:无基础病青壮年推荐青霉素/酶 抑制剂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厄他培南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单 用呼吸喹诺酮类治疗,而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推荐联合用药。
支原体、衣原体
发现细菌,WBC<10×109/L。影像学可表现为双肺病 灶、小叶中心性结节、磨玻璃影以及支气管壁增厚。
病毒
多数具有季节性,可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急性上呼吸 道症状,咽痛、肌肉、关节痛,WBC正常或减低。
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多叶间质性渗出,磨玻璃影,可 伴有实变。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
13
铜绿假单胞菌(PA)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4版)
抗生素临床应用PPT课件

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01
02
03
04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 用抗生素。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措施,减 少医院内病菌传播。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 认识,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监测与监管
建立耐药性监测体系,加强抗 生素使用监管,对不合理使用
进行处罚。
04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应 慎用抗生素,并注意调整剂量。
05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诊断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确保诊 断明确,以便针对病原体选择
合适的抗生素。
针对性用药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部位 ,选择具有抗菌活性的抗生素 。
剂量与疗程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 等,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疗 程,确保疗效。
抗生素临床应用ppt课件
• 抗生素概述 •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 抗生素的耐药性 •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抗生素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01
抗生素概述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
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 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菌内 的物质外泄,导致细菌死亡。多肽类抗生 素的作用机制即为此。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核酸合成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无法 生长繁殖。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的作用机制即为此。
通过抑制核酸(DNA或RNA)的合成,使细 菌无法复制繁殖。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作用机 制即为此。
抗生素的应用呼吸内科常用抗生素ppt课件

• 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 指能使活细菌减少到起始数量的0.1%的药物最低浓度,常作为 描述药物抗菌活性的主要定量指标
• MIC和MBC参数的不足;反应体外抗菌活性,不能真实反应体内的 时间过程
2019 8
•血药浓度与疗效及毒性关系
• 浓度依赖性 • 时间依赖性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 daptomycin、甲硝唑
•取决于峰浓 度 • 主要参数 • AUC02019
•多数β -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 主要参数
•MPC:即在接种菌量1010 CFU/ml琼脂平板上作药敏试验, 不出现菌落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称为抗菌药物的突变选择窗 (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 )
2019
-
12
药物的防突变浓度 ——selection index,SI
• SI:即MPC/MIC,值越大,说明抗菌药物防突变能 力越低;反之,越小,说明抗菌药物防突变能力 越强。 • 根据MPC和MSW理论,通过选择SI值小的药物、调 整剂量方案、联合用药等可以缩小乃至关闭MSW, 从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Excretio n
2019 5
药动学基本参数
• 吸收参数:生物利用度(F)、吸收率、蛋白结
合率、血药浓度……
• 分布参数:表观分布容积(Vd)、组织分布、
组织药物浓度……
• 清除参数:清除途径、清除半衰期(T1/2)……
抗生素临床应用和进展PPT课件

抗生素给药方式 的改进
改进抗生素的给药方式可以 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例如,开发靶向给药系统, 将药物直接输送到感染部位 ,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免疫疗法与抗生 素的联合应用
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 的治疗方法,与抗生素联合 应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提 高感染的治疗效果。研究如 何利用免疫疗法增强抗生素 疗效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
抗生素的分类
根据抗生素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可以将抗生素分为天然抗生 素和半合成抗生素。天然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而半合 成抗生素则是在天然抗生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得到的。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增加细菌壁自溶Biblioteka 的活性抑制蛋白质合成阻碍核酸的合成
某些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 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 壁缺损,水分由外环境不断渗 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 ,变形死亡。
抗生素临床应用和进展 ppt课件
• 抗生素概述 •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 抗生素的耐药性 • 抗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未来展望
01
抗生素概述
抗生素的定义与分类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或高等 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 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针对病原体选择抗 生素
剂量与疗程合理
联合用药需谨慎
预防性用药需慎重
关注不良反应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 类型,选择敏感、高效 的抗生素。避免盲目使 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 耐药菌株的产生。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 和感染程度,制定适当 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 效浓度,同时避免不必 要的长期用药。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ppt课件(共29张PPT)

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 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3种。这些 酶抑制剂本身也属于非典型β-内酰胺抗 生素,在其单独使用时只有很弱的杀菌 作用。其主要应用价值在于保护与其组 合的药物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3种常用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谱与抑酶活性 有所不同,见表1。
表1 3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区别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他唑巴坦抑酶的强度比 AmpC基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G-杆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很低,不足以引起耐药,但存在于阴沟肠杆菌,沙雷氏菌等细菌中的ampc基因表
达可成百升高,引起棘手耐药问题。 表2 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与酶抑制剂合剂
克拉维酸及舒巴坦稍好,对染色体介导 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3种。
派拉西林-他唑巴坦 16∶1-8∶1 同上
头孢哌酮-舒巴坦
2∶1-1∶1 同上
并不是任意两种药物都可以随便组合在 一起,原则是组合在一起的两种药物的 药代动力学特征性相近,如半衰期、组 织分布、排泄途径等都应尽量一致。另 外,两药组合不增加其毒性而应起到协 同作用。
应当强调:不是加了酶抑制剂后就能解 决所有的耐药问题, β-内酰胺酶种类繁 多,有些不能被现有的酶抑制剂所抑制。 随着β-内酰胺抗生素应用时间增加,细 菌产β-内酰胺酶的能力及其所产酶水解 抗生素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可以组成多种抗生素合剂。目前临床上 青霉素及1、2代头孢无后效应。
G-杆菌产生的染色体介导的酶,一般酶抑制剂最无效的,只有他唑西林可能有较弱的作用。 目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应用最广、最重要的一类抗生素,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毒性相对较低。 与伊米培南相比,抗G-杆菌活性稍好,但抗G+细菌活性稍弱。
其主要应用价值在于保护与其组合的药物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 AmpC基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G-杆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很低,不足以引起耐药,但存在于阴沟肠杆菌,沙雷氏菌等细菌中的ampc基因表 达可成百升高,引起棘手耐药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β-内酰胺类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对G -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 道杆菌有作用。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 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
其中头孢唑林、头孢拉定较常用。
2020/11/29
11
第二代头孢菌素
常用药物有:头孢呋新、头孢克罗、头孢孟多、
头孢替安、头孢美唑纳、头孢西丁等。
抗G - 杆菌类(美洛西林、替莫西林)等
2020/11/29
6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
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
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2020/11/29
7
阿莫西林
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 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 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 效。
2020/11/29
9
头孢菌素类
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 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
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2020/11/29
10
第一代头孢菌素
常用药物有: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等G +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
2020/11/29
8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 对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 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抗G - 杆菌类(美洛西林、替莫西林)
只用于抗G - 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 效。
2020/11/29
16
二、氨基糖苷类
此类属静止期杀菌剂。
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 米星、依替米星、西索米星及链霉素。
主要抗G - 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 沙雷菌、不动杆菌等。阿米卡星作用最强。抗G + 球菌也有一定活性,但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奈替米星作用最强,对结 核杆菌以链霉素最好。对厌氧菌无效。
此类药物对听神经和肾有毒性作用,使用受到一定 的限制。
2020/11/29
17
三、大环内酯类
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主要 为需氧的G + 球菌、G - 杆菌及厌氧球菌。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药 物敏感。对绿脓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无效。
新大环内酯类包括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 与红霉素相比,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药物代谢 动力学改善和副作用减少是其明显进步。
常用药物有: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喃等。
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 + 球菌包 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 - 杆菌包 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 第三代。
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 的G - 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定。
头孢吡肟对G + 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 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
包括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新型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020/11/29
5
青霉素类
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
耐酸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 霉素及氟氯青霉素、青霉素V钾片
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 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甲肟、头孢克肟等。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 代为弱,对G - 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 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 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 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
2020/11/29
13
第四代头孢菌素
2020/11/29
14
新型β-内酰胺类
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 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
南)。
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对G -
杆菌、G + 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
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 杆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
氨曲南对多数G - 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
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 + 球菌及厌氧菌无效。
2020/11/29
15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 合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 坦。它们与β-内酰胺类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 可增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
常用的品种有安灭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特 美汀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优立新(氨苄青霉 素+舒巴坦)、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 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2020/11/291Fra bibliotek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多肽类 喹诺酮类 磺胺类 抗结核药 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2020/11/29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 一代相似或略弱;
对G - 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 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新和头孢孟多 酯,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 效。
2020/11/29
12
第三代头孢菌素
常用药物有:头孢他定、头孢三嗪、头孢噻肟、
2020/11/29
18
阿奇霉素对G + 球菌作用比红霉素差,对G - 杆菌比红霉素强,尤其对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常见致病菌、流感杆菌、支原体、 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β-内酰胺类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对G -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 道杆菌有作用。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 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
其中头孢唑林、头孢拉定较常用。
2020/11/29
11
第二代头孢菌素
常用药物有:头孢呋新、头孢克罗、头孢孟多、
头孢替安、头孢美唑纳、头孢西丁等。
抗G - 杆菌类(美洛西林、替莫西林)等
2020/11/29
6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
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
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2020/11/29
7
阿莫西林
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 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 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 效。
2020/11/29
9
头孢菌素类
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 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
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2020/11/29
10
第一代头孢菌素
常用药物有: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等G +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
2020/11/29
8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 对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 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抗G - 杆菌类(美洛西林、替莫西林)
只用于抗G - 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 效。
2020/11/29
16
二、氨基糖苷类
此类属静止期杀菌剂。
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 米星、依替米星、西索米星及链霉素。
主要抗G - 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 沙雷菌、不动杆菌等。阿米卡星作用最强。抗G + 球菌也有一定活性,但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奈替米星作用最强,对结 核杆菌以链霉素最好。对厌氧菌无效。
此类药物对听神经和肾有毒性作用,使用受到一定 的限制。
2020/11/29
17
三、大环内酯类
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主要 为需氧的G + 球菌、G - 杆菌及厌氧球菌。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药 物敏感。对绿脓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无效。
新大环内酯类包括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 与红霉素相比,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药物代谢 动力学改善和副作用减少是其明显进步。
常用药物有: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喃等。
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 + 球菌包 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 - 杆菌包 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 第三代。
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 的G - 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定。
头孢吡肟对G + 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 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
包括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新型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020/11/29
5
青霉素类
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
耐酸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 霉素及氟氯青霉素、青霉素V钾片
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 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甲肟、头孢克肟等。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 代为弱,对G - 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 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 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 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
2020/11/29
13
第四代头孢菌素
2020/11/29
14
新型β-内酰胺类
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 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
南)。
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对G -
杆菌、G + 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
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 杆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
氨曲南对多数G - 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
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 + 球菌及厌氧菌无效。
2020/11/29
15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 合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 坦。它们与β-内酰胺类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 可增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
常用的品种有安灭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特 美汀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优立新(氨苄青霉 素+舒巴坦)、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 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2020/11/291Fra bibliotek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多肽类 喹诺酮类 磺胺类 抗结核药 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2020/11/29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 一代相似或略弱;
对G - 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 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新和头孢孟多 酯,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 效。
2020/11/29
12
第三代头孢菌素
常用药物有:头孢他定、头孢三嗪、头孢噻肟、
2020/11/29
18
阿奇霉素对G + 球菌作用比红霉素差,对G - 杆菌比红霉素强,尤其对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常见致病菌、流感杆菌、支原体、 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