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学的发展
力学学科分类---力学是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

力学学科分类---力学是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力学分类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的科学。
机械运动亦即力学运动,是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集团变化,包括移动、转动、流动、变形、振动、波动、扩散等。
力学原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当物理学摆脱了机械(力学) 的自然观而获得进一步发展时,力学则在人类生产和工程技术的推动下按自身逻辑进一步演化和发展,而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
它既是探索自然界一般规律的基础科学,又是一门为工程服务的技术科学,担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任务。
力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天然的或人工的宏观的物质机械运动为主。
但由于本学科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以及现代科技发展所促成的学科的相互渗透,有时力学也涉及微观各层次中的对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
机械运动是物质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还不能脱离其他运动(热、电磁、原子、分子运动及化学运动等) 形式而独立存在,只是在研究力学问题时突出地甚至单独地考虑机械运动形式而已。
如果需要考虑不同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力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形成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力学产生很早,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 —212) 是静力学的奠基人。
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人们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英国科学家牛顿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定律,标志着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到了20 世纪,力学更得到蓬勃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几十个分支学科,诸如一般力学、固体力学、结构力学、物理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流变学、爆炸力学、计算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应用力学、岩土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等等。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力学文献的作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
本文拟对力学文献的分类标准、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进行研究。
一、力学文献的分类标准根据力学文献的属性,其分类标准很多,但根据读者(用户) 的检索需求和文献分类法的立类列类原则,主要采用以下9 种标准:1.1 根据研究对象分根据研究各种物体不同的运动,力学就形成了不同的分类。
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姓名:周玉全力学是物理学中最早发展的分支,它和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关系最为密切。
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
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研究宏观、低速状态下物体运动的一门学科。
力学的发展可谓与人类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
早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在劳动生产中应用杠杆、螺旋、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促进了静力学的发展。
公元前二百多年,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杆原理以及浮力定律。
而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墨经》为代表作的墨家,总结了大量力学知识。
虽然这些知识尚属于力学的萌芽,但不妨它在力学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古代,由于人们缺乏经验以及生产水平低下,没有适当科学仪器,导致力学的发展受到抑制。
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主张物体速度与外力成正比、重物下落比轻物快、自然界惧怕真空等,看起来的确与经验没有明显矛盾,因此这些理论长期没人怀疑。
当然力学长期得不到较大发展还与西方教会利用所谓“科学”奴役人们思想有关。
这点最为人所熟知便属“地心说”了。
托勒密的“地心说”因与《圣经》内容相符,再加上按地心说预报的行星位置在当时目测精度下与实际位置相差不多,故被人广泛接受。
首先揭开科学革命序幕、反对一直被奉若圭臬的“地心说”的是天文学领域。
公元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理论》来具体论述日心体系。
但这一新思想一开始并未能得到世人的广泛认识,因为当时教会仍然占有统治地位,而日心说与《圣经》内容相悖。
科学发展越快,教会越趋极端,凡是不符合教会思想而另有主张的人,都会遭到迫害。
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就是一位信仰和宣扬哥白尼体系而英勇献身的科学殉道士。
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在太阳系之外还有无数的世界,这比日心说更为有力的冲击了教会的教义,因此被处以火刑。
但科学并不会因惧怕火刑而驻足不前。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基于天文学家第谷毕生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计算,得出了开普勒第一和第二定律,并在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学》一书中,公布了这两条行星运动定律。
现代力学进展报告

现代力学进展报告姓名:韩云班级:工力07-3班学号;10074750现代力学进展报告力学是最早产生并获得发展的科学之一。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机械(如斜面、杠杆等),并在不断使用和改进这些工具和机械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从经验里获得知识,形成了力学规律的起点。
我国古代在“墨经”、“考工记”、“论衡”和“天工开物”等书籍文献中,对于力的概念、杠杆原理、滚动磨擦、材料的强度等方面的知识都有相当多的记载。
另一位古希腊学者杰出的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可以称得上是静力学的创始人。
在他的《平面图形的平衡和其重心》一书中给出了杠杆平衡原理的论证,并讨论了一些规则或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重心位置或多个重心的关系。
15世纪,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由于商业资本的兴起,手工业、城市建筑、航海造船和军事技术等各方面所提出的许多迫切问题,激励了科学的迅速发展。
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就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达?芬奇研究过落体运动;用虚速度的方法证明了杠杆原理;提出了连通器的原理,大大丰富了阿基米德的液体压力理论;已经研究了柱和梁的承载能力。
在他的札记中,有许多对机械设计的构想,如飞行器、降落伞、机械传动等。
不久以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
这一学说推翻了托勒密陈旧的地球中心学说,结束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的统治,引起了人们宇宙观的根本变革,严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权中解放出来。
开普勒(1571?1630年)根据哥白尼学说及大量的天文观测,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这些定律是后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伽利略(1564?1642年)在物理学(力学)发展中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伽利略最早准确地提出并弄清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他并根据运动基本特征量速度把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两类,并得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公式。
工程力学专业认识

工程力学专业认识引言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研究物体在作用力下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性质,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工程力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专业前景。
工程力学的定义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和受力变形关系的学科,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分支。
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工程力学的发展历程工程力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如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程力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进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力学成为了工程力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工程力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工程力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体受力分析:学习如何分析物体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力学模型:学习如何建立物体的力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描述力学系统的行为; 3. 结构力学:学习如何分析和设计各种结构的力学性能,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4. 材料力学:学习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依据; 5. 计算力学:学习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工程力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工程行业中的重要人才。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以下方面的工作: 1. 工程设计:设计各种建筑、桥梁、机械等工程的结构和力学性能; 2. 施工管理: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监控;3. 工程检测:检测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确保工程质量;4. 技术研究:从事工程力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5. 教育教学:从事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的工程力学专业人才。
结论工程力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力学专业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阔,相关行业对工程力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简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简介按照物理学史特点,将其发展大致分期如下:①从远古到中世纪属古代时期。
②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时期。
牛顿力学在此时期发展到顶峰,其时空观、物质观和因果关系影响了光、声、热、电磁的各学科,甚而影响到物理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③随着20世纪的到来,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出现;新的时空观、概率论和不确定度关系等在宇观和微观领域取代牛顿力学的相关概念,人们称此时期为近代物理学时期。
1. 古代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物理学还处于前科学的萌芽阶段,严格的说还不能称其为“学”。
物理知识一方面包含在哲学中,如希腊的自然哲学,另一方面体现在各种技术中,如中国古代的科技。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社会功能不明显。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对于西方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古希腊-罗马阶段和中世纪阶段。
(1)、古希腊-罗马阶段(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纪)。
主要有古希腊的原子论、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的力学、托勒密(约90-168)的天文学等。
(2)\中世纪阶段(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
主要有勒·哈增,约965-1038)的光学、冲力说等。
2.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物理学与哲学分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迅速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科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等方法;在知识水平上产生了比较系统和严密科学理论与实验;在内容上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科学体系;在发展速度上十分迅速,社会功能明显,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力学发展史

力学发展历史力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主要研究能量与力的关系。
它一直贯穿于人类的整个生命史,它起源于自然万象。
在阅读了相关的史料以后,我认为力学的发展史可以用五个阶段简单的概括,分别为:(1)原始力学阶段(2)朦胧力学阶段(3)完整力学阶段(4)理论力学的形成阶段(5)近代力学发展阶段(1)原始力学阶段所谓原始力学阶段,主要就是指人类只是简单的使用力学,对力学有一个浅显的认识,但并没有力学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人类对力的应用只是建立在经验上,这些经验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长期的观察和以及生产劳动中。
朦胧力学阶段顾名思义,在这个阶段,人类对力学的认识有了发展,对力学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但研究性质的东西还是很少.这个阶段伽利略奠定理论力学的基础这段时间.15世纪后半期,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力学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有哥伦布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因此地球、太阳和行星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便提到科学家的面前,从而推动了动力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对力学有巨大贡献的还有达·芬奇、斯蒂文、哥白尼。
布鲁诺等。
总的来说,在这一时期,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均已被提出来了,可以说发展得比较完整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在此时期内受到生产的推动也开始萌芽.(2)完整力学阶段完整力学阶段这一时期应该是由伽利略奠定动力学基础起至牛顿完成力学这门科学的完整体系止.伟大的意大利学者伽利略的工作,开阔了力学发展史上的新时代.他的著作对于动力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证明了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很多非常重要的性质,从而奠定了运动学的科学基础.他在比萨斜塔的实验打破了亚里士多德这一所谓的不可置疑的权威。
这一时期还有德国的开普勒的开普勒三大定律,它比较好的描述了行星绕日运动的规律,成为后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基础。
牛顿的出现,给动力学的完整性写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建立了经典的完善的动力学体系。
(3)理论力学的形成阶段理论力学的形成阶段这是力学发展的第四个时期,这个阶段差不多是从18世纪一直到今天19世纪初期至中叶,因为使用机器而引起的经济问题,“功"促使的概念的形成。
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物理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根据它不同阶段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学萌芽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一)物理学萌芽时期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直觉的、思辨性猜测,来把握自然现象的一般性质,因而自然科学的知识基本上是属于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思辨的猜测。
那时,物理学知识是包括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之中的。
在这个时期,首先得到较大发展的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力学,如静力学中的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
在《墨经》中,有力的概念(“力,形之所以奋也”)的记述;光学方面,积累了关于光的直进、折射、反射、小孔成像、凹凸面镜等的知识。
《墨经》上关于光学知识的记载就有八条。
在古希腊的欧几里德(公元前450-380)等的著作中也有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的论述,并且对光的折射现象也作了一定的研究。
电磁学方面,发现了摩擦起电、磁石吸铁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
声学方面,由于音乐的发展和乐器的创造,积累了不少乐律、共鸣方面的知识。
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方面,提出了原子论、元气论、阴阳五行说、以太等假设。
在这个时期,观察和思辨虽然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也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用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例如,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声共振实验和利用天然磁石进行人工磁化的实验,以及赵友钦在《革象新书》中的大型光学实验等就是典型的事例。
总之,从远古直到中世纪(欧洲通常把五世纪到十五世纪叫做中世纪)末,由于生产的发展,虽然积累了不少物理知识,也为实验科学的产生准备了一些条件并做了一些实验,但是这些都还称不上系统的自然科学研究。
在这个时期,物理学尚处在萌芽阶段。
(二)经典物理学时期十五世纪末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和技术的大发展;席卷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起人们的探索精神。
物理学发展史

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物质及其行为和运动的科学,也早形成的自然科学之一,如果把天文学包括在内则有可能是名副其实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
最早的物理学著作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形成物理学的元素主要来自对天文学、光学和力学的研究,而这些研究通过几何学的方法统合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学。
16世纪以前,封建制度和欧洲宗教神学的统治,使得人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积累只是零碎的。
物理学未能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进入16世纪,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理学的发展有了新的手段:实验。
而数学的迅速进步,使物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以下,我将具体介绍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的发展。
1、力学发展史力学是最原始的物理学分支之一,而最原始的力学则是静力学。
静力学源于人类文明初期生产劳动中所使用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古希腊人从大量的经验中了解到一些与静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定律。
但直至十六世纪后,资本主义的工业进步才真正开始为西方世界的自然科学研究创造物质条件,尤其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航海业兴起,人类钻研观测天文学所花费的心力前所未有,其中以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和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为代表。
对宇宙中天体的观测也成为了人类进一步研究力学运动的绝佳领域。
1609和1619年,开普勒总结了老师第谷毕生的观测数据,先后发现了开普勒运动三大定律。
在十七世纪的欧洲,自然哲学家逐渐展开了一场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进攻,他们持有的观点是,从力学和天文学研究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将适用于描述整个宇宙中的运动。
被誉为“现代自然科学之父”的意大利(或按当时地理为托斯卡纳大公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就是这场转变中的领军人物。
伽利略所处的时代正值思想活跃的文艺复兴之后,在此之前列奥纳多·达芬奇所进行的物理实验、尼古拉斯·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注重实验经验的科学方法论都是促使伽利略深入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因素,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是直接推动了伽利略试图用数学对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埃及与阿拉伯的 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力学
1.1 亚力山大的希罗与帕普斯 1.2 阿拉伯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力学 1.3 约丹努对静力学的贡献
1.1 亚力山大的希罗与帕普斯
亚力山大的希罗(Hero of Alexandria,约公元62年前后)是一位埃 及人,关于他的生活事迹除了他留下的著作外什么也不知道。连他 的名字也不确实,一说是Heron。
1.2 阿拉伯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力学
阿拉伯人在公元7世纪征服了印度、西班牙、北 非、南意大利等的大片土地。到了公元8世纪他 们分裂为东西两个王国。东部的以巴格达为首都, 西部的以西班牙的哥尔多华为首都。他们吸收了 古代埃及、古希腊、古印度、波斯的文化,把那 些地方的著作翻译为阿拉伯文。他们还开办学院、 设天文台,聘请印度、希腊、波斯等地的学者来 讲学。所以在中世纪的一个时期科学技术非常发 达。
在8到9世纪后阿拉伯逐渐分裂为若干小国家, 在强有力的国家专制之下,修建了许多工程设施, 如灌溉工程、给水设施、运河、防砂墙、水库等。 抽水机、风车与水磨被大量使用。手工业与农业 有了分离。在城市有新兴的纺织、造纸、陶瓷、 金属加工等手工业。
相应地,数学、天文学与力学也有很高的水平。在数学 上,从公元8世纪引进了印度的记数法,至今世界通用 的十进数字,阿拉伯数字就是那时形成的。现今世界通 称的代数(Algebra)一字,就是从阿拉伯文 al-jebr 来 的,其中al是冠词没有什么意思,jebr是“恢复”与“还 原”的意思。在天文学上,那里出现了天文学家阿卜·利 汗·比鲁尼(Abu-Reihan-Mehanmede Biruni,973-1048), 他制造了许多天文仪器,利用他的仪器可以把星球的轨 道的测量精确到,他还测量过地球的半径。
帕普斯(Papus of Alexandria,约300-350)出生在 亚力山大,并且晚年卒于亚力山大城。他最重要的贡献 是把古希腊的全部数学汇编于八本书中,除了一本失传 外其他七本都流传了下来。他的这些著作培育了后来的 希腊科学家。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古希腊的数学大部分是 从他的著作中得到的。此外他还仔细地批注了托勒密的 天文体系,对于推进托勒密体系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力学》是一本对于培训建筑师、工程师、建筑承包人 的教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对于建筑师必须的 理论与实际知识,理论部分是关于轮子理论、运动理论 和平衡理论,并且解决在给了一些图形后如何由它们构 造平面与空间图形的问题。第二部分包含五种简单机械 的理论,即轮轴、杠杆、斜面、滑轮与螺旋的理论。他 明确指出如果要使力增大,必须缩短想增大力作用的地 方所走的距离。这是阿基米德杠杆定律的推广。他还讨 论了重力与如何支承重物的知识。第三部分介绍了一些 器械,如雪橇、榨汁机、起重机等。
静力学的发展
武际可
古代自然科学经过古希腊的辉煌时代,随着罗马帝国的 崛起并且于公元前2世纪征服希腊而逐渐失去了光芒。 而紧接着却是西方长达一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在这漫 长的历史时期中,每一代都是优者亡劣者存,国民素质 代代下降,愚昧变成了大家恭维的德性,人类已经远离 古希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禁欲主义变成了人类精神枷 锁。
处在埃及北边,地中海沿岸的亚力山大城,在古希腊时 期,由于与希腊毗连,希腊人、埃及人、阿拉伯人混居, 就一直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而成为古希腊文化的一部分。 在希腊被征服后,起到了延续与保存希腊文化的作用。
在欧洲处于黑暗时代,阿拉伯吸收了古希腊文化并将它保存了下来。 文艺复兴后,许多古希腊失传的书籍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从阿拉伯文翻译回去。阿拉伯这个地区,在人类文明史上起了东西 交流的作用,中国的发明如火药、印刷术也是经过阿拉伯传入欧洲 的。
希罗留下的重要著作有两本,一本是《气体力学》(Pneumatics), 另一本是《力学》(Mechanics)。这两本书的名字说明他是一位 著名的力学家,书的内容说明他可能在亚力山大一带的大学里教授 过数学、物理、气体力学与力学。
《气体力学》这本书很像是一本教学随笔,其中涉及有真空、水与 空气的压力、虹吸管、一种火泵、水乐器、大量玩具、室内魔术用 具等内容,其中有些玩具是用热空气或水蒸汽来驱动的。气体力学 的理论部分有对有错,不过还是当时理论的最高水平。
希罗的最著名的 发明是一个空心 球体上面连上两 段弯管,当球内 的水沸腾时,蒸 汽通过管子喷出, 这个球就迅速旋 转,这是最早的 蒸汽机。不过那 时只是用于祭神 与玩耍。
在1896年,又发现了希罗的一种著作:《测量学》,在 发现这本书之前,人们认为他是一位技师,由于这本书 的发现,人们才了解到他还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应用数学 家。
他发现了空气有重量,而且它的密度越接近地面就越大。 阿勒·齐尼指出阿基米德的液体浮力定律也适用于空气。 由于空气的浮力所以物体的重量在不同的高度是不同的, 越在高处称量就越重。
1.3 约丹努对静力学的贡献
约丹努(Jordanus de Nemore,大约在1220年前后)是 中世纪最伟大的力学家。关于他的身世没有留下什么, 也无从考查。“De Nemore”是“一个未知的地方”的 意思。他留下来的著作主要是力学,特别是《重物的科 学》,即静力学。有12篇论文留下来,这些论文是否他 的著作,众说不一,不过能肯定其中的一篇是属于约丹 努的。在这篇论文中,他以“位置的重力”的概念引进 了力的分量。他引进了无限小的思想来讨论静力学,在 讨论杠杆平衡时,他的假定类似于用现在的语言来说, 以在无限小虚位移上作的功证明了杠杆原理。
从14世纪末开始了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精神又逐渐复活。在 力学中出现了空前的景象,它以致于成为整个自然科学最活跃的中 心。
这一时期在力学上的主要进展乃是:静力学体系的建立与完成;哥 白尼日心说的提出与胜利;第谷、开普勒对天体运行的精密观测; 伽利略、牛顿关于动力学基本原理的建立等等。本章我们先就静力
在 力 学 方 面 阿 拉 伯 最 杰 出 的学 者 , 要数 阿 勒 ·哈齐 尼 (Al-Khazini,约12世纪)了,在大约1121年,他写了一 本名为《智慧的天平》的书。书中系统介绍了具有等臂 天平和秤盘的使用,秤杆上刻有刻度,秤盘共有5个, 其中有的是活动的,因而可以当杆秤使用,也可以把一 个秤盘挂在另一个秤盘下面用来在水中称东西。阿勒·哈 齐尼利用这种天平确定了许多物质的比重。他研究清楚 了水的比重与温度的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