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微分动力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微分动力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微分动力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微分动力系统是非线性系统大范围分析这一综合性数学分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确定的随时间演变的系统的大范围动力学性态为其研究内容,又在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和经济等许多学科分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理论讲授
2.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学时分配
3. 教材及参考书
GeraldTeschl著. 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大纲说明
1.本课程各章重点、难点
第一章重点: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以及解的延拓问题
第二章重点:线性系统的概念及解的存在唯一性第三章重点:平面自治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四章重点:平面自治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五章重点:动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常微分方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目标1.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熟悉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各种能源和动力系统;3.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原理和技术;4.培养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2.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历程;3.能源与环境的关系;4.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5.热能与电能的基础原理;6.燃烧原理和燃烧工程;7.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8.能源的储存和转换技术;9.能源与动力工程现代化技术;10.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和示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论文讨论: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论文,并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

4.小组项目: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或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第三版);参考书目:1.《能源工程导论》;2.《动力工程导论》;3.《可持续能源技术导论》;4.《热能工程基础》;5.《动力学及其应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2.课程设计或实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设计或实验,并提交报告;3.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于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4.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课程介绍和概述;2.第二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定义和范围;3.第三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历程;4.第四周:能源与环境的关系;5.第五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6.第六周:热能与电能的基础原理;7.第七周:燃烧原理和燃烧工程;8.第八周: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9.第九周:能源的储存和转换技术;10.第十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现代化技术;11.第十一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2.第十二周:课程总结和复习;13.第十三周:期末考试。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1、《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是专业必修课2、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为了开阔、提高学生的能源与动力相关知识和能力,把《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作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侧重应用型专科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结课后安排调查分析。

力求用学科前沿知识和实例丰富授课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为将来从事实际能源与动力工程利用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三、学分和课时分配1、总学分:2学分2、总学时:28学时课时分配表四、适用范围热能与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专科)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五、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常规能源;第三章可再生能源;第四章能源与动力;第五章能源与环境;第六章能源与交通;第七章节能。

1.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与人类文明、能源资源和能量转换。

要求熟悉能源的基本概念和能源资源和能量转换;了解能源与人类文明。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源的定义、分类、评价我国能源的特点和能量的转换教学内容第一节能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能源与人类文明第三节能源资源第三节能量转换复习思考题1、解释:能源;能量2、能源评价的方面有那几方面3、叙述能量转化的特点2.第二章常规能源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分布;掌握煤炭、石油、天然气特点、和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煤炭、石油、天然气特点煤炭、石油、天然气利用教学内容第一节煤炭第二节石油第三节天然气复习思考题1、简述煤炭的组成及主要性能2、简述天然气的组成及分类3.第三章可再生能源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可再生能源的种类;了解地热、海洋能、生物质能的特点和利用现状;要掌握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水能的特点和利用现状及当前发展需要解决的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太阳能的采暖、制冷、发电和光伏电池的开发风能资源的评估和发电教学内容第一节太阳能第二节风能第三节地热能第四节海洋能第五节生物质能第六节氢能第七节核能第八节水能复习思考题1、叙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2、简述风能资源评估步骤3、简述氢的储存和运输4.第四章能源与动力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内燃机的燃烧和能源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讲述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特点和综合利用现状;掌握火电厂发电原理和电站锅炉的设备特征及我国火力发电的发展方向。

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能源与动力的学习和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对能源与动力的研究和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内容,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3.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相关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领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能源与动力基础知识1.1 能源的分类和特性1.2 动力的概念和原理1.3 能源与动力的关系和相互转化2. 传统能源与动力2.1 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开采和利用2.2 核能的原理和应用2.3 水力能、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2.4 传统动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新能源与动力3.1 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特点3.2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3.3 新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3.4 新能源与动力领域的创新案例和实践经验4. 能源与动力技术应用4.1 能源与动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4.2 能源与动力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4.3 能源与动力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4.4 能源与动力在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5. 能源与动力的可持续发展5.1 能源与动力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评估5.2 能源与动力的节能与减排技术5.3 能源与动力政策与管理5.4 能源与动力的社会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能源与动力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合作能力。

4. 项目研究:组织学生进行能源与动力相关的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动力学》教学大纲

《机械动力学》教学大纲

机械动力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 333048总学时: 40 学时(讲课 36 学时,实验 4 学时)总学分: 2.5 学分 课程类别:考试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预修要求:《工程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机械动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讨论机械振动的基本理 论,建模方法与分析计算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一般机械系统和工程结构振动的能力。

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系统振动的基本理论,并能分析和解决工程有关振动的问题。

二、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的教学中,可采用工程应用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进行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大纲正文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工程中的机械动力学问题 第三节机械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要点 :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重点 :机械动力学的正问题和逆问题 难点 :结构动态分析学时: 4 学时(讲课 4 学时)第一节 振动的分类 第二节 振动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简谐振动的基本性质 第四节 周期振动的谐波分析 第五节机械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要点 : 机械振动的分类及其表示方法和性质 重点: 机械系统的三大要素即三大动力学模型难点: 机械振动的各种表示方法学时: 2 学时(讲课 2 学时)第二章 机械振动基础第三章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 第一节 振动系统的简化及其模型第二节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三节 无阻尼自由振动 第四节 阻尼自由振动 要点 :动力学运动方程重点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运动方程及其计算固有频率的常用方法 难点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及其固有频率计算第三章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强迫振动学时: 7 学时(讲课 5 学时,实验 2 学时)第一节 简谐激励下的强迫振动 第二节 周期强迫振动 第三节 非周期强迫振动要点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在各种激励下的响应 重点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在各种激励下的响应特点 难点 :系统响应的求解方法第五章 两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二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三节 无阻尼自由振动第四节 两自由度系统在谐波激励下的强迫振动 要点 :无阻尼自由振动重点 :两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难点 :固有频率和振型的理解第三节 动力响应分析第四节动力响应分析中的变换方法要点 : 固有频率和振型、动力响应分析 重点: 固有频率和振型、展开定理 难点: 动力响应分析第七章 随机振动基础第一节 随机过程及基本概念学时: 3 学时(讲课 3 学时)学时: 5 学时(讲课 5 学时)学时: 6 学时(讲课 6 学时)第六章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第一节 多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二节 固有频率和振型学时: 9 学时(讲课 7 学时,实验 2学时)第二节线性振动系统在单一随机激励下的响应要点: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重点:线性振动系统在单一随机激励下的响应难点:线性振动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响应第八章振动的抑制与利用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第一节隔振技术第二节减振技术第三节振动的控制第四节振动的利用要点:隔振与减振技术重点:隔振技术难点:振动控制的方法课时数分配表、期终闭卷考核。

深圳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四: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教师
张文俊性别Leabharlann 男职称教授
所在单位
师范学院数学系
授课对象
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复分析方向硕士研究生
授课名称
复解析动力系统
授课时数
40
课程类别
学位必修选修√
考试方式
考试√考查




介绍单复变解析函数迭代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结论和最新前沿发展情况;介绍多复变全纯映射迭代理论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方法。为学生从事复解析动力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1.从单位圆盘上解析自映射的动力学性质能否给出一般单连通区域上的动力学性质?
2.周期点在动力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什么周期点如此重要?
多复变全纯映射迭代理论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方法。
教学方法
及形式
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进度安排
1.复解析动力系统的起源、基本问题、基本方法与分类,单位圆盘上解析自映射的动力学性质(8学时);
2.有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周期点、临界点、Fatou集、Julia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性质(10学时);
3.Fatou集的结构(12学时);
4.多复变全纯映射迭代理论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方法(10学时)。
教材
作者:Alan F. Beardon.
书名:Iteration of Rational Functions__Complex Analytic Dynamical Systems.
版权:Copy right 1991bySpringer-Verlag New York,Inc.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能源动力系2015.1目录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概论与学科技术前沿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热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泵与风机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冷技术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外语阅读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腐蚀与防护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装甲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新技术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

装甲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新技术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

《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新技术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732002课程英文名称:Armored V ehicles Power Source New-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装甲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

在《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专业基础选修课修完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轮式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先进技术知识及其创新的设计能力。

为学生完成《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轮式装甲车辆理论》、《轮式装甲车辆设计》等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充分的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了解轮式装甲车辆动力技术系统的发展2. 掌握轮式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当前先进的主流技术3. 了解轮式装甲车辆动力技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三)实施说明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对基本原理、基本工程技术和基本概念进行重点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小组交流与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认知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做到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结构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修完《工程制图A2》、《理论力学B》、《机械设计A1》及《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等课程,并达到相关课程的基本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及创新环节的要求安排一定的习题练习,并以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结合课程的内容和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或有关工程实际的思考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1. 考核方式:考查2. 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轮式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先进技术的原理方案分析、设计及其创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inuoussystems;thePoincaremapofdiscreteandcontinuoussystems;Hopf
bifurcation andLotka-Volterrasystems; stable and nonstable manifolds and center manifolds; the topological invariants of dynamical systems; the calculus in variation and critical point theory.

书面作业
与课堂教学
课堂讨论
4
相关的课题
大报告
完成要求
汇报
研讨
期末考试
笔试
*考核方式(Grading)
本课程的考试,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考试成绩包括三个方面:
(1)平时作业+出勤20%
(2)创新知识汇报和展示30%
(3)期末考试50%
Homework+attendance20%
专业方向选修A组
授课对象
(Audience)
数学专业本科生及相关专业研究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或英文
*开课院系
(School)
数学系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或《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张祥、于江、肖冬
梅等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动力系统课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动力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拓宽知识、培养对动力系统的兴趣。强调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分析实际问题的动力学性质。该课程所覆盖的主要知识点如下: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概念、自治系统的理论基础;离散与连续系统的分支与混沌现象;离散与连续系统的Poincare映射;稳定与分支的一般性质、Hopf分支与Lotka-Volterra系统;稳定流形、不稳定流形与中心流形;动力系统的拓扑不变量;变分理论基础和临界点理论初步等。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1)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概念、自治系统的理论基础.A4, B2,B3, C4
(2)离散与连续系统的分支与混沌现象.A4, B2,B3,C1,C4
(3)离散与连续系统的 Poincare 映射.A5, B3,C1,C2
*学习目标(Learning
(4)稳定与分支的一般性质、 Hopf 分支与 Lotka-Volterra 系统.A4,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The aim of the course ‘Dynamical Systems’ is for students being abl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methods,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theories about dynamical systems. The teaching guideline emphasizes the broad knowledge and the interesting on dynamical systems, and als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ealistic problems. This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points: the basic notions on dynamical systems; the elementary on autonomousdifferentialsystems;thebifurcationandchaosofdiscreteand
8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分支与混沌
现象初步
8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Hopf分子及
其应用
10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教学内容、进度
稳定流形和
中心流形
10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安排及要求
(Class Schedule&Requirements)
动力系统拓
扑不变量
4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变分原理与
3.Carmen Chicon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Applications, Springer,2006
其它
(More)
备注
(Notes)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Presentationandresearch30%
Finalexam50%
*教材或参考资料(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1.JurgenMoser,SelectedChapetersintheCalculusofVariations,Birkhauser, 2003
2.Jurgen Jost, Dynamical Systems, Springer,2005
动力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MA3122/MA313
*学时
(Credit Hours)
48
*学分
(Credits)
3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中文)动力系统
(英文)Dynamical Systems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Outcomes)
B2,B3,C1,C4
(5)稳定流形、不稳定流形与中心流形.A5, B2,B3,C1,C2,C4
(6)动力系统的拓扑不变量.A5, B2,B3,C1,C2
(7) 变分理论基础和临界点理论初步。A5, B2,B3, C4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基本概念和
基础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