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第4课《珍珠泉》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案(四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案(四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二、教学重点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教具准备有关泉水的资料五、预习提纲1.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2. 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

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的位置,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景物,以及潭底冒出的泡泡。

(五)、布置作业: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案(二)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珍珠泉教案及原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珍珠泉教案及原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珍珠泉教案及原文语文教案是教师备课中一系列思维活动成果的体现。

那么,就要上《珍珠泉》这一课了,语文教师要如何去做好教案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珍珠泉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珍珠泉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按珍珠泉所在的位置,潭水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进行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课文选择了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富于感染力。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大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自读自悟,乐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表现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神奇的泉水,x藏的羊八井热泉附近雪山连绵起伏,银光闪闪,泉中沸水翻滚,热气升腾;杭州虎跑泉泉水甘甜,又有神奇的传说而闻名天下。

(出示制作的关于泉水的课件,播放的同时教师做介绍,学生欣赏。

)2.在作者的家乡也有一眼泉水,家乡人称之为珍珠泉。

让我们去欣赏珍珠泉的倩影吧!(板书课题:4*、珍珠泉)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出示带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自学自悟1.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也可以和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3、那么你是喜欢珍珠泉的绿、清,还是水泡的晶莹、闪亮?请你再细读课文,划出句子,用句式来说一说:“我喜欢珍珠泉的( ),因为( )① 感悟“绿”引导学生划出文本中表示绿的词语,并展开想象。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珍珠泉》教学设计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3、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了解珍珠泉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怎样抓住特点将珍珠泉描绘得细腻生动。

教法:放手自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

学法: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收集有关泉水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情趣。

1、教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播放《泉水叮咚》的歌曲,听后提问: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泉水2、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泉水的画面。

3、教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欣赏另一处大自然的杰作珍珠泉。

(板书:珍珠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1)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学生总结课文大意,教师点拨。

(课文主要讲的是珍珠泉的美丽与神奇。

)三、品读课文,体会泉水美。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文写了珍珠泉的那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3、教师巡视、点拨。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课文写了珍珠泉的那些特点?A、一生汇报:泉水的特点是绿、清、深。

(板书:泉水绿清深)B、另一生汇报:水泡的特点是生动有趣、五颜六色。

(板书:生动有趣、五颜六色)(2)泉水绿的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学生汇报。

教师课件出示泉水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语句。

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指导朗读,体会泉水绿的美感。

(朗读泉水的绿时,要强调“那样”和“绿得”两个词,要读出绿的美感和赞叹的感情。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泉》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泉》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感受珍珠泉的美丽。

(3)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描述,发挥想象,感受珍珠泉的美丽。

(3)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理解和领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名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完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珍珠泉》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珍珠泉》教案

《珍珠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珍珠泉的美丽与神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景物、欣赏美景的能力,以及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式,感受珍珠泉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珍珠泉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珍珠泉的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珍珠泉的美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觉得珍珠泉怎么样?”引导学生交流对珍珠泉的初步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品味珍珠泉之美1.学习第一自然段: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珍珠泉所在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句子,体会其幽静和生机。

2.通过朗读,感受珍珠泉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的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珍珠泉水质的句子,如“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等,体会泉水的清澈碧绿。

2.通过对比朗读,强调“绿、深、清”等词语,读出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潭底冒水泡的句子,如“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等,体会水泡的神奇和有趣。

2.指导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轻松、愉快的感觉,好像在夸奖活泼可爱的小孩。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珍珠泉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珍珠泉的美景、神奇等方面展开思考。

2.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去珍珠泉游玩,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教学设计(5篇)1、熟悉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表达的挨次,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宝泉的漂亮和得意。

3、体会表达的感情,培育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肯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亮、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教师带着大家来领会一下珍宝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思索: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①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①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

其次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其次段,思索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挨次表达的?②读其次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索?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争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宝泉”?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③读第三段争论:这段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最终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宝啊!”是什么意思?(五)总结、扩展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美丽,使漂亮的“珍宝泉”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缘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六)布置作业请你选取你最宠爱的一次景物,按肯定挨次把它写下来,肯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七)板书设计14 珍宝泉教案点评:《珍宝泉》是一篇内容浅显,语言美丽的略读课文,教师的教案能放手让学生依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自学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初读,启发学生争论沟通,课文写了珍宝泉的哪些特点,课文的挨次等。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珍珠泉》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珍珠泉》教学设计

《珍珠泉》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一、以问促读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

教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要求: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1)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2)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

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

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

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4 珍珠泉 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4  珍珠泉   教学设计

4、珍珠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是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上面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的穿过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听出了什么?【课件出示:珍珠泉图片】看着这清澈见底,翠色欲滴的泉水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珍珠泉的美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打开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味词句,理解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我们平时说话做事都有一定的顺序,文章也有一定的顺序,谁来按着课文顺序说一说?2、集体交流(1)学习2自然段【课件出示:“周围镶嵌着……朴素的花环。

”】读。

【课件出示:朴素】“朴素”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为什么课文单单用了“朴素”呢?朴素的花环让我们感受到珍珠泉的美,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它的美?【课件出示: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

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珍珠泉水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绿深清】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绿?(被像绿树、绿草染过的。

我见过妈妈洗衣服时白色的衣服被染成红色,染上就洗不掉了。

这里说水被绿树绿草染过,让我觉得他们是一个色,那么绿。

指导体会“染”字。

)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是呀,山坡是绿的、树是绿的,草是绿的,连泉边岩石上的青苔也是绿的……这满眼的充满生机的绿色与同样深得发绿的泉水,融为一体,相互映衬,什么样呀?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第4课《珍珠泉》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
媒体资源:《珍珠泉》教学演示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
播放《珍珠泉》教学演示课件中关于泉水的图片及视频结合教学。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①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①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②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③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七)板书设计
课堂记录
教学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