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合集下载

中西方管理思想对比

中西方管理思想对比

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一、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各自起源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

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才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管理思想是由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1)中国一贯“以农立国”,历史上,虽然经历了许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迁,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却一直延续下来,很少变动。

这种农业社会的管理形态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就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管理体制上是专制与民本相互依存的思想。

中国农业社会是由大量分散、小型、雷同的,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村落和城镇组成的,要维持这种社会结构的稳定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集权管理体制和万众臣服的管理思想。

自秦汉以来,中国这种被称之为“东方专制主义”的管理体制基本上二千多年没有发生什么重大改变。

这种体制在组织上等级森严、上下有序,在领导上强调绝对服从,抹煞个性;强调严格统一,忽视差别。

在控制上重视整体效果,忽视个体利益,重视自上而下的控制,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

第二,在管理方法上是经验与理性相互补充的思想。

农业生产必须注重经验、注重实际、注重应用。

一方面在管理上时刻保持着一种清醒的理性态度,重人事轻鬼神,把管理活动放在实实在在的人间实务上,讲求入世,不重出世;重视德育,轻视宗教;崇尚经验,无视神异:尊崇王权,压抑神权。

另一方面,它不重言论,不重思辨。

注重在实际经验基础上的切实领会和直觉领悟,注重于实际行动本身。

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及原因中西方管理学思想发展经历不同,在对于人性的假设上也有着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中国管理学思想大多是从实践得出经验总结,而西方管理学思想更多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双方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以及形成思想体系的历史文化渊源迥异。

而了解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企业才能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标签:管理学;理性与非理性;历史渊源;经济体制近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經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企业作为构成国家经济整体的细胞,其经营发展更是与国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

因此,企业如何治理,塑造什么样的管理体系,建立什么样的管理制度都是值得深思熟虑的。

尤其是在西方管理学思想被中国本土企业大量引用,而中国管理思想发展较薄弱的情境下,更要清楚二者的差异以及原因,才能判断什么是最适合本企业的。

一、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从中西方管理学史来看,西方管理学思想起源较早,发展成熟。

从工业革命之后管理学开始形成,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现代管理理论学派,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而中国管理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后从本土企业实践中得出经验结论,逐渐形成体系,但是管理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百家争鸣的时期。

接下来从中西方管理学对于人性的假设来看,西方管理学思想将人性更多地定义为理性化甚至机械化,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

这些理论认为重视制度健全比期待员工自觉甚至热爱工作更为重要,把人性看作是科学理性的。

而中国管理学思想对于人性可以看作是基于儒家思想的假设。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无论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都可以看出中国管理学思想对人性的假设是一个“向善观”,认为人性是可以重仁义而轻利益的,是一个非理性的概念。

最后是理论来源的问题,西方管理学思想许多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像是泰勒在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前进行的铁锹实验、搬运生铁试验等。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一)2024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一)2024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一)引言概述:管理思想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而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他们在管理思想上的不同取向。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包括权力与控制、组织结构、沟通方式、决策方式以及领导风格。

正文:一、权力与控制1. 西方管理思想注重个人权利与自由,倾向于平等的组织体系。

2. 东方管理思想强调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在权力结构中强调长辈的权威和权力集中的组织架构。

3. 西方管理倾向于强调企业的弹性和灵活性,推崇促进员工参与和自主权的管理模式。

4. 东方管理思想注重纪律和秩序,更强调上下级关系的尊重和权威的体现。

5. 西方管理趋向于以事务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和成就为评价标准。

6. 东方管理更加注重个人背景和人际关系,重视家族和个人荣誉的维护。

二、组织结构1. 西方管理更倾向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强调团队合作、平等和自由流动。

2. 东方管理更倾向于层级严格、权力集中的组织结构,强调对长辈和上级的尊重与依赖。

3. 西方管理注重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强调权责对等的原则。

4. 东方管理强调从上到下的管控和指导,注重管理者对员工的指示和决策权。

5. 西方管理追求灵活性和创新,鼓励员工的自我发展和探索。

6. 东方管理侧重稳定性和流程化,注重社会规范和传统价值观的维护。

三、沟通方式1. 西方管理注重直接、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方式,鼓励员工表达和分享意见。

2. 东方管理更多采取间接、含蓄和尊重的沟通方式,强调避免冲突和维护面子。

3. 西方管理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化的沟通工具和技术,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

4. 东方管理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注重非言语和非正式的交流方式。

5. 西方管理注重个人主义和个人表达,强调自我实现和个人权利。

6. 东方管理注重集体责任和社会形象,强调团队合作和整体利益。

四、决策方式1. 西方管理更倾向于民主的决策方式,强调员工参与和意见的收集。

论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

论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

论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目录摘要 (1)1.东方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发展和应用1.1东方管理思想的渊缘 (1)1.2东方管理思想对管理理论的影响1.2.1以人为政治管理的中心 (3)1.2.2以家为生活及日常活动的中心 (3)1.2.3以计谋为交往的中心 (3)1.3.在企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4)2.西方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发展和应用2.1西方管理思想的渊源 (5)2.2西方管理思想对管理理论的影响2.2.1把管理的科学即理性方面同管理的艺术性即非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5)2.2.2把管理中正式组织的作用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合起来 (6)2.2.3把管理中的系统性,计划性,程序化等方面与灵活性,权变性,非程序化等相结合 (6)2.3在企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6)3.结论 (6)4.参考文献 (7)论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摘要本文讲述了东方与西方各自在管理思想上的差异,东方管理思想侧重于人与人间的交际来往,情感联络,重视集体的利益,个人为集体服务,强调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通过伦理道德规范来束缚。

而西方管理思想侧重于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个人在集体中的行为活动,从而促进整体利益的提升,重视个人的利用和自我利益及价值的实现,强调通过科学量化的规章制度来束缚管理。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关于东西方管理思想上的文献,抽丝剥茧,总结出东西方在管理思想上的差异以及如何在各自企业中的实施发展应用。

关键词:管理思想,伦理,科学,东方与西方引言:本文写作的目的是想通过论述东西方在管理思想上的差异来研究东方和西方在企业中的实施发展应用的不同,从而总结出能够促进企业积极健康发展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手段。

在东方侧重伦理道德规范来管理人,而西方则侧重于用科学化方法测评衡量管理人,两者各有千秋且都对企业有积极发展的作用,当然最好的方法是两者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共同携手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实施应用。

本论:1.东方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发展和应用1.1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在灿烂的千年历史发展中,东方世界在全人类的世界版图中始终处于屹立不倒的重要地位,其中中国以其极具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东方历史发展中渊源流长,并影响着东方其他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借鉴与发展,而东方的管理思想也就此不断地壮大成长,在整个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中独树一帜。

试述: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试述: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东西方管理思想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不断发展并完善成熟,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管理思想体系。

东西方传统价值观念在对人和物的态度上分居两极,因此在对管理思想的认识上就存在着不同之处。

管理活动从内容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决策、组织、人员配备、激励、控制五个方面,由此我们也就这五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1、在决策方面,西方强调民主决策,强调权力制约,三权分立、议会制代表了西方的政治文明和管理思想。

东方强调个人独裁,东方人更愿意把命运托付给强者,他们相信领袖胜于相信自己,所谓的“唯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治一人”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2、在组织方面,西方组织松散化、扁平化、横向联系多,东方组织紧密化、层次化,上下联系多。

3、在人员配备方面,西方重视发挥人的个性,愿意把人安排到他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去,而东方强调个人应适应集体、服从集体,喜欢把人安排到组织认为他最适应的地方去。

4、在激励方面,西方强调物质激励,认为人的利己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东方更重视精神鼓励。

5、在控制方面,西方控制制度化,东方控制非制度化、弹性化。

为什么东西方文明在管理思想方面会有如此全面的差异呢,我认为这有其历史、哲学、社会基础的原因。

1、历史基础:欧洲是封建制,地方领主有很大的独立性,君王的权威小,中央必须重视地方意见,宗教对君权有很大的制约,造成了权力制约。

所以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松散化也就不难理解,而东方自秦朝建立起大一统的王朝后是郡县制,而且无论是知识界、宗教界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没有自己独立的声音,所以决策的独裁化、组织的层次化就很自然了。

2、哲学基础: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社会契约论等人文主义思想,认为社会关系的基础是契约,因此强调管理制度化,人本主义思想市场广泛,因此管理上强调尊重人的个性。

东方程朱理学的思想僵化,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管理上强调等级秩序,集体利益,强调共性。

同时管理思想上玄学化,认为最高的管理境界是无为而治,默然于心,造成管理思想的不系统。

中外管理思想的比较

中外管理思想的比较

中外管理的历史比较09信管 1 罗翊丹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开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而开展。

一、中西管理特征1 我国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却是经过了一段较为漫长的历史开展过程。

尽管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对于而后多管理理论的兴起还是打下一定的理论根底。

在管理学中,我们要了解的是根据它的理论,在做一件事情或者在做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它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根据它的指导性思想做了以后结果会怎样。

经过我们千百年来的对管理实践的摸索,明白了只要我们进展的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我们想要到达的目的终归就能够实现。

早期管理思想的提出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到了近代,世人对这些理论不断进展了提炼和总结,管理理论的指导性因而在任时候对任组组织都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分析早期管理理论的思想性根源,也有必要了解中国早期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开展。

我们知道,中西对管理的概念认识是不大一样的,它们有本质区别。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中“管理〞是在一定的权力围之进展动态活动的过程,它突出的是一个个人权力的表达,是以“权“来实现最终结果的一种必然手段。

而西人来讲他们也需要权力,但权力是在协调的根底上达成的,西人运用的管理就更注重群体的、同心协力的过程。

他们同样需要权力,但侧重于下属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遵行条例制度。

所存在的中西管理的差异性,就有必要使我们首先了解中国的早期理论思想。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的需要而产生,治生学那么是在生产开展和经济运行的根底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

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那么,可以作一下要点分析:首先要求顺道。

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其中的一个解释是指向,比方志同道合,向性是一致的。

在这里的“道〞是说管理应该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has also become Chinese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enterprises must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research led to the East-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eatures,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world'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hallenge.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差异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management idea; difference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浅谈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浅谈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浅谈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发表时间:2011-04-13T13:43:25.9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2月下供稿作者:胡君1 霍志磊2 杨慧慧3 [导读] 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胡君1 霍志磊2 杨慧慧3 (1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成都610059;2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成都610059;3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610059)中图分类号院K31 I20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0992(2011)02-0020-02 摘要: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近五千年的“柔性”文化催生了东方的人本管理思想,而西方的视人为“工具”的文化特征孕育了科学、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本文就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两种文化下的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文化差异;管理思想管理的实践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其理论也在逐渐的发展、完善和更新。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处于萌芽状态,并且其管理理论大多是由工人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得来,缺乏科学实验的支撑。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泰罗、亨利·甘特、弗兰克·杰布雷斯夫妇及亨利·法约尔等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随之亨利·法约尔又提出了组织管理理论,该理论补充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之处。

二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时段诞生了现代管理理论。

西方理论的出发点都是围绕着人的假设———“经济人”和“社会人”而进行的,而中国的管理思想虽没有西方管理思想的门派林立,但总结出来,大多都是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依托而产生的。

中国的管理思想以重视人的管理为所有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1 西方管理思想的特点 1.1 人在企业中的主体性逐步得到承认泰罗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前提就是把人假设为“经济人”,把人看作是工作的“机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has also become Chinese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enterprises must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research led to the East-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eatures,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world'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hallenge.
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差异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management idea; difference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
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
理思想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诸如“按等级观念行事”及“和为贵”的思想使中国企业管理者不善于对下级授权,中国企业拥有较大权力的人往往具有某种特权,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心理。

“仁义治天下”“、克己复礼”,中国企业管理者十分注重感情投资与道德教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强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等。

中国管理文化萌芽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优点就在于强调和谐、稳定与团体意识,这对于避免组织内部的矛盾冲突,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作用。

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人治而非法治,所以在具体规章制度的执行过
程中往往会因人而异,导致企业工作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则,标准化程度较低。

而西方传统文化对其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崇尚的是“自由、平等、博爱”,使得西方的管理文化风格更多体现为:在管理和授权方面他们相信对问题最了解的人对问题最有发言权。

但其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决策上的个人主义,因为西方的管理者一般都具有较深厚的管理经验,所以他们在决策中往往以个人为主,注重个人的主观判断。

尽管在决策时可以节约时间,但是其受个人管理能力、知识、经历的限制较大,如果监督机制不完备或不得力,容易产生个人专断。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传统文化的长期性意味着管理文化是逐渐演变而来的。

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西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
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
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1.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2.强调“士气”的重要性。

如《孙子兵法》中“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的五种激励士气的方法对于现代组织管理有很大的裨益。

3.讲究激励的艺术。

如法家提出的“法”“势”“术”三者并重、儒家提出的“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的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重视管理手段的艺术化、柔性化。

西方:西方把管理的核心放在对“物”的管理上,同时把人也视为物化的管理对象,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上重视采用标准化的机械管理方式。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提出: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规范的管理方法代替以往的经验管理、规范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用文件的形式固定加以推广。

法约尔的等级链、韦伯的职务等级原则都体现了其核心。

(三)在管理目标上
中国:强调协调各种组织、群体间的关系,强调整体协同,并且这种协同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最终建立“大同”世界。

如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儒家的“和谐”思想。

西方:西方管理文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以追求利润和提高自身效率为目标,以追求自我价值为动力。

如行为科学论流派把激励组织成员当做管理的一种手段。

(四)在对管理本质的认识上
中国:道家的管理本质是一种遵守自然之道,运用自然之道来达到管理目的的行为;儒家是以天道观为基础,管理本质是一种以道德为引导,借助相应礼节来加以规范的行为;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交利是他们的管理思想,墨家认为管理本质是博爱,是为人谋利的行为;孙武认识管理本质就是通过计策、决策等实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以取得上下齐心、国家太平,并保证在战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法家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以“法”治民,同时强调“法”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从而要求管理者也要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做到“法与时移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西方:科学管理理论流派认为管理本质就是按照科学方法来指导工作,即强调控制;古典组织理论流派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这个理论后来发展成为管理过程学派;行为科学理论流派认为管理的本质还是物本管理;管理过程学派中,法约尔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詹姆斯·穆尼认为管理本质是激励,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本质是协调,威廉纽曼认为管理的本质是领导和控制;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和协调”;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用系统的观点来有效组织和
协调各种要素,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运转;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把所做的事情当成一个目标来进行,并对完成目标的成员给予激励来更好地促进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中西方思想的差异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产生和发展路径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对掌握知识的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西方是新的思潮,但却是二千年文化沉淀留给中国管理者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式管理的优势[5]。

其次,比较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他人之所长。

通过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人本主义研究,我们看到中国管理思想的人本主义在两个方面需要发展:第一,重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试问,以人为本的管理如果压抑了个人的创造性,又谈何以人为本;第二,注重科学,发展中国本土的管理理论。

中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已无容置疑,但是对管理理论等软科学的研究却仍然欠缺西方管理理论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一路走来,如果中国的管理理论仍然停留在学习阶段,这对于新的管理思想新的管理模式的产生是极为不利的。

参考文献:
[1]刘云柏《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苏东水:《东方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肖利国《浅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 2005年16期,p37-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