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汇总清单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两汉散文:1、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着《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2、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着《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2、可予不(同“否”).3、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4、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5、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6、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7、古今异义的词--故事:①古义:旧事,前例。
②今义: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
8、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9、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10、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11、五金:金、银、铜、铁、锡。
12、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3、文言虚词: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
其名为鹏。
(3)代词,它。
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阴知_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4、三代:夏商周5、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6、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7、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8、古今异义的词--至于:①古义:以致,以至于。
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9、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10、对偶的作用。
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11、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名作状)12、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3、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14、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15、重点语句翻译: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翻译: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翻译: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中学语文(必修四)学问点梳理我有一个幻想字音部分:社稷(jì)庠序(xiáng xù)繁芜(wú)丛杂卓(zhuó)有成效拂(fú)去镣(liào)铐磐(pán)石赎(shú)罪后嗣(sì)猖獗(jué)白雪皑皑(ái)菁(jīng)华编纂(zuǎn)词语部分:社稷:“社”指神土,“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庠序:古代泛指学校。
缔造:创立,建立。
后嗣:指子孙。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排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
形容战胜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五十步笑百步: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
比方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分。
豁然开朗:指忽然现出宽敞光明的境界。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足够、光明。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化钻研。
辄,就。
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溢胸中。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生气。
膺,胸。
安之若素:安稳相处,和平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安,安稳,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休戚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特别亲密。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喻,了解,明白。
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大发争论。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
付之一炬:一把火给烧了。
付,给;之,它;炬,火把。
荒烟蔓草: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
比方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歼灭。
蔓草,扩散生长的草。
惊天地,泣鬼神: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文本选萃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点拨:(1)在其位,谋其职;(2)人贵有自知之明。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担忧。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部分,它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语言文字艺术、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学等诸多方面。
因此,在学习必修四时,需要充分掌握其核心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掌握语言技能、提高阅读水平。
以下是对必修四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语言文字1. 词语意义与用法:理解词语的准确含义,掌握词语的固定搭配、常见用法,注意区分近义词、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2. 词汇积累与记忆:了解单词的词根、词缀、构词法等,可以帮助词汇记忆和词汇应用的能力。
3. 语法知识:掌握基本的词类、句法结构等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4. 写作技巧:包括表达清晰、逻辑合理、结构完整等方面的写作技巧,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二、古代文学1. 宋词:掌握宋词的基本特点、结构和表现手法,适当背诵优秀的佳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2. 元曲:了解元曲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流派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曲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3. 古诗文:包括《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文选》等经典文学作品,掌握其基本意义和文学特色,可以增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明清小说:了解明清小说的起源、特点和经典作品,可以更好地领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价值。
三、现代文学1. 鲁迅文学:了解鲁迅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特色和主要作品,可以更好地领略他的思想深度和文学魅力。
2. 新文化运动文学: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文学思潮和主要代表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
3. 白话文学:掌握白话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白话文学的文学味道和价格价值。
4. 现代诗歌: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流派和代表人物,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修辞学1. 比喻、拟人和夸张:掌握比喻、拟人和夸张等基本修辞手法的用法,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知识点总结介绍

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知识点总结介绍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拼音看觑qù 绣闼tà 戕qiāng害残羹gēng 冷炙zhì国粹cuì 篡cuàn夺押解jiè 解xiè数嫡亲dí当垆lú 临邛qióng 隅头yú 孛老bó 孱头càn变徵zhǐ 刬的chǎn 撚断niǎn 浣纱huàn 冠冕miǎn国玺xǐ 桃杌wù 罪愆qiān 错堪kān 盗跖zhí宽恕shù 昭zhāo告刹chà那驿yì站鳏寡guān guǎ 徘徊pái huái 恓惶qī huáng蟊贼máo zéi 脍炙kuài zhì 䦶䦷zhèng chuài苌弘cháng hóng 阿谀ē yú 忏悔chàn huǐ破绽pò zhàn 樯橹qiáng lǔ 蟾蜍chán chú瀽jiǎn半碗哥哥行háng 暑气暄xuān 汗涔涔cén万恶不赦shè 羽扇纶guān巾湛zhàn湛蓝天前合后偃yǎn二、重点字词含义1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时候2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折合,抵偿3只与婆婆早晚使用:随时4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大概,就要5女孩儿早晚呆痴:有时候6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有时候7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一段时间以来8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9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数落,责备10你道是暑气暄:炎热11孱头:懦弱无能的人12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13错勘:错误地判断。
14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气派15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本义指天下太平,这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知识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训练以及文学常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1. 文言文阅读:- 重点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句式和语法结构。
- 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包括直译和意译。
- 阅读并分析经典文言文作品,理解其内容和思想。
2. 现代文阅读:- 培养对现代文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
-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手法。
- 掌握对现代文的批判性阅读和评价技巧。
3. 写作训练:- 学习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 练习写作的构思、组织和表达能力。
- 掌握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 学习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 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诗词鉴赏:- 学习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平仄、对仗等。
- 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 练习诗词的创作和鉴赏。
6.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比较阅读:- 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 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评价两种文体。
7. 文化素养:-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 学习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8. 批判性思维:- 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 学习如何对所读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9. 跨文化交际:-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交际方式。
- 学习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有效沟通和表达。
10. 综合应用能力:-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语文必修四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和运用。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特别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弥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作者高三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助你金榜题名!1.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3、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6、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完全)6、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动用法,使……破碎)7、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当)8、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回去)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1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以……为后)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1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待)13、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
)1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弩:名词作状语,用弩弓)1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生得:被活捉)15、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5、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1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壮)17、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相斗)18、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1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词作动词,折磨)20、天雨雪(雨:名词作动词,下)21、羝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子)22、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执,拄)23、武能网纺缴,檠XX(网:结网;檠:用檠改正)24、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作动词,抬,扛)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认为……奇)26、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2、通假字:槌床便大怒(通“捶”,敲打)3、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4、探源法巧解字形题: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
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
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
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四第一、三单元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绣tà (闼) 汗cén(涔涔) qiāng(戕)害残gēng(羹)冷zhì(炙) 国cuì(粹) cuàn(篡)夺万恶不shè(赦)羽扇guān(纶)巾qiáng(樯)橹二、给加点字注音嫡亲(dí)当垆(lú)临邛(qióng)隅头(yú)孛老(bó)孱头(càn )变徵(zhǐ)刬的(chǎn)鳏寡(guān)徘徊(pái)撚断(n iǎn)浣纱(huàn)恓惶(xī)祗候(zhī)盗跖(zhí)瀽水(jiǎn)罪愆(qiān)蟊贼(máo)冠冕(guān)(miǎn)戕害(qiāng)脍(kuài)炙人口国玺(xǐ)三、解释下列红色字1)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时候2)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折合,抵偿3)只与婆婆早晚使用:随时4)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大概,就要5)女孩儿早晚呆痴:有时候6)读尽缥缃万卷书:书籍7)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有时候8)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一段时间以来9)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10)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数落,责备11)你道是暑气暄:炎热12)孱头:懦弱无能的人13)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14)错勘:错误地判断。
15)大度:大方,气量宽宏16)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气派17)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本义指天下太平,这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18)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19)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少有的。
20)押付市曹典刑:市曹,热闹街市。
典刑,按法行刑。
2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
22)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大概是,莫不是23)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连,介词2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你挣扎着些儿:清醒25)蟊贼:原指吃禾苗根、节的害虫,比喻危害国家、民众的坏人。
26)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四根据解释填成语1)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社会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的仪节,说道:拿来!2)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这里借指权贵的施舍)做奖赏。
五、文学常识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
《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剧本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
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人,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11)《张衡传》选自《后汉书》。
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
六、默写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第三单元通假字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11、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一词多义二、解释指定词的词义。
负:①秦贪,负其强。
(倚仗,凭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⑤单于使使晓武(派)(使者)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固: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咸怪其无征(证明)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因:①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介词,由,从)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⑤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在… …的时候)②匈奴以为神(把)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用)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凭)乃:①十年乃成(才)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③遂乃研核阴阳(就)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辟: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③唇吻拿辟仁开,打开)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⑤辟邪说(排除,驳斥)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③吴起… …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古今异义词三、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拜为上卿(被授予官职)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4、请指示王(指给… … 看)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7、布衣之交(平民)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10、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痛恨)12、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13、我丈人行也。
(老人,长辈)14、欲因此时降武。
(趁这时)15、独有女弟二人(妹妹。
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财物)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正当、适逢)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亲近的侍臣)22、公车特征拜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