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欣赏散文,学生将在一方荷塘,一抔泥土,一尺画轴,一处历史遗迹中品阅佳作,引发联想,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这篇文章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游历俄国时所作,时值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文章用大量笔墨描绘了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表现了作者对朴素、恬淡人生的追求。
并认为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让人们能永久记住。
学习这篇散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朴素”与“最美”的深刻内涵。
2、教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通过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通过说与写的形式表现出来。
3、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为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班上共有30名学生,皆为女生。
该班学生对基础文化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与旅游专业有关的知识内容甚为重视。
因此,结合该班级所学专业特点,我会尽可能地根据她们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岗位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课程环节,让学生在收获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专注度。
经过近一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平等活泼的教学氛围已显现。
4、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本课特点、学生实际,依据新教材教学大纲中“三要”的指导思想(一、促进学生发展;二、彰显职教特色;三、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①研读课文,了解本文寓情于景,平淡其外情溢其中的写作特点。
②领会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过程和方法:①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配合情境,展示对美的解说。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他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品的美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他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品的美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敬畏生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托尔斯泰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4. 作品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人物等方面深入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鉴赏进行点评,总结托尔斯泰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和敬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
3.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生命敬畏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以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托尔斯泰的作品原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2. 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多媒体资源: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篇1nbspnbspnbspnbsp[教学目标]1、在学会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用时约20分钟)nbsp2、进行初步的审美训练,以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用时约20分钟)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中的第1项。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中的第2项。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手段]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刺激学生感观、增大课堂容量。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方法]以“问题教学法”为主,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过程]nbspnbspnbspnbspnbsp引入:一幅漫画nbspnbspnbspnbspnbsp主体结构:(七个问题:提出—理解—认知、情感)nbspnbspnbspnbspnbsp1、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多少?nbsp(极言其伟大)nbspnbspnbspnbspnbsp2、我们相像中的托尔斯泰墓应该是怎样的?nbspnbspnbspnbspnbsp3、托尔斯泰墓实际上是怎样的?nbsp(极言其朴素)nbspnbspnbspnbspnbsp4、托尔斯泰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nbspnbspnbspnbspnbsp5、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nbspnbspnbspnbspnbsp6、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nbsp(极言其崇高)nbspnbspnbspnbspnbsp7、如何来认识一个人自身的价值与外在的评价?nbspnbspnbspnbspnbsp结束:两首小诗nbspnbspnbspnbspnbsp1、臧克家《有的人》nbspnbspnbspnbspnbsp2、泰戈尔《某人》nbspnbspnbspnbspnbsp巩固练习:以1991年全国语文高考相关试题为主。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1点击浏览该文件《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2一、说教材: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 必修)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外国散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本单元由四课五篇文章组成,其中一篇记游形式的散文,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两篇寓情于景的散文。
单元教学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单元前几课已经对单元学习重点“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进行了学习,本课主要解决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课文简析:《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
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
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3、教学目标:高中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中明确提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强调“三突出原则”,即突出“大纲要求”,突出“课文重难点”,突出“学情特点”,依据本课文“自读提示”和“训练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的对托尔斯泰伟大人生选择的赞美。
(2)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继续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揣摩语言的能力。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教案范例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学会欣赏托尔斯泰的墓地,理解其美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评价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和作品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尊敬和热爱,培养对文学家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学会欣赏托尔斯泰的墓地,理解其美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2)评价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和作品美,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提问:“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墓地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深层含义。
4. 欣赏托尔斯泰的墓地(1)展示托尔斯泰墓地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其美学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墓地是世间最美的坟墓?5. 评价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和作品美(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评价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和作品美。
四、课后作业2. 深入了解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家纪念馆或墓地,让学生感受文学家的伟大。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文章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个方面说。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意义:《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初中语文教材河大版八年级第三单元的第四篇。
本单元以“历史的长河”为主题,单元教学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文本语言,学习写景抒怀的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抒情散文。
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崇高人格的赞美。
本文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根据单元要求,和本文的文体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借助工具书查阅并积累生字词;体会语言,学习写景抒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品味情景交融的写法和对比手法的应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最美”一词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品味情景交融的写法和对比手法的应用效果教学难点:理解“最美”一词的深刻内涵,体会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课体裁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以下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1) 朗读法: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文章的美感。
(2) 问答法:设置简明的有效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3) 点拨法:适时点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4)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学习与小组合作互助相结合。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教案范例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教案范例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他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写作技巧。
1.2 教学内容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阅读与理解。
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介绍。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练习。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的理解。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作品中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人性描写。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托尔斯泰的生平。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实践法: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教材:提供课文和相关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料和阅读材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文学鉴赏: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练习。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步: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第四步: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学生对托尔斯泰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文学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学生作业和写作练习的质量。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通过阅读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加深对托尔斯泰文学风格和思想的理解。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的课文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的说课内容有说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三部分。
我先说教材。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1928年拜谒托尔斯泰墓后写下的一篇抒情散文。
托尔斯泰是一位同情贫苦农民、追求平凡人生的伟大作家,他一生致力于探索贵族平民化道路,但一直没有成功;为此,晚年时他毅然与贵族家庭决裂,并为自己选择了朴素的坟墓,希望死后能在朴素的坟墓中获得回归自然的幸福。
茨威格也是一位关心民众、同情弱小、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因为目睹了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却无能为力,1942年2月22日他与妻子一起在巴西自杀,向人间的罪恶发出了最后的无声的控诉。
关心民众、追求没有罪恶的理想世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这两位著名作家思想上的共同之处。
因此,茨威格在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前受到了巨大震撼,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及其四周景物和人们在墓前的感受,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了对托尔斯泰伟大人格的敬仰。
本文是技校语文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因为技校新生对托尔斯泰、茨威格的作品了解很少,对托尔斯泰的生平特别是他晚年的思想变化更是缺少了解,所以他们对本文深刻思想内涵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托尔斯泰、茨威格的生平及有关思想,理解课文内涵,教育学生追求高尚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理解课文内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再说教法。
我为本文安排了两课时。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问题以激活学生思维,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声、画、像等多方面触动学生情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着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
同时,我要努力营造课堂的人文环境,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表达自已的观点,尊重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多给他们表扬、鼓励,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获得情感体验的愉悦,激发其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为今后的阅读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呢? 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 问题4: 问题4:作者认为他获得安宁、幸福吗? 问题5: 问题5:人们参观此墓式的心情如何? 问题6: 问题6: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庄重肃穆? 问题7: 问题7:人们如此敬仰他,是否仅仅因他的坟墓极为朴素? 问题8: 问题8:文中还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地的奢华, 其 作用是什么? 问题9: 问题9:文中还是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什么作用? 问题10: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 问题10: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崇礼一中 任艳芬
一、说教材
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河大版八年级第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三单元的第四篇。 本单元以“历史的长河” 本单元以“历史的长河”为主题,由两 首词、一篇文言文、两篇现代文组成。单 元教学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概括 内容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问题3: 问题3:托尔斯泰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样一个 荒郊野外 “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 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 呢?
列夫. 列夫.托尔斯泰
• 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 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
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 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 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 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 卡列尼娜》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 战争与和平》 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 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 《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 少年》 青年》 《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 一个地主的早晨》 哥萨克》 《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 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琉森》 等。 • 评价: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 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高峰。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 高峰。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
问题4: 问题4:作者认为他获得安宁、幸福吗?
获得了 墓地的宁静,写景部分即:“ 墓地的宁静,写景部分即:“夏天,风儿在俯临 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 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 的土地。从景物来装饰托尔斯泰墓,表明时间在 行进中,让人感到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永 世长存。
问题10: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 问题10: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
• 墓的外形:朴素美 • 墓的实质:人格美
总结: 总结:尽管这是一个极普通,极朴素的墓地,但它和伟人高 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墓地惊人的朴素与墓 主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感动了作者。作者又将自己 被剧烈震撼的情感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来,多少情思、多 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平淡朴素的文字中, 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都达到了完 美的统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的歌颂托尔斯 泰不重名声、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在作者对托尔斯泰 的歌颂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最动人。
2、课文简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借游览托尔斯 世间最美的坟墓》 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 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 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 让人们永久记住。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本文寓情于景,平淡其外激情 )知识目标: 了解本文寓情于景, 其中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①概括、感悟、理解能力的培养。 )能力目标: ②捕捉、筛选信息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①体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情感目标: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及审美意识。
问题7: 问题7:人们如此敬仰他,是否仅仅因他的 坟墓极为朴素? 不是,因为他生前具有伟大的成就、高尚的 人格,即人格美(不重名声,淡泊名利, 品格高尚,精神崇高)
问题8: 问题8:文中还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 墓地的奢华,其作用是什么?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 手法,反衬托尔斯泰墓 逼人的朴素。伟人与伟 人比,使人体会到这幽 暗小土丘的“宏伟”, 更能震撼人的心灵。
问题3: 问题3:托尔斯泰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样一个 荒郊野外 “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呢? 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
文中第一段“ 文中第一段“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 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托尔斯泰生前精神 饱受痛苦,为名声所累,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 坟墓中灵魂获得安宁、幸福。
问题5:人们参观此墓式的心情如何? 问题5:人们参观此墓式的心情如何? “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 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 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问题6: 问题6: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庄重肃穆? “因为人们尊敬、敬仰这位伟人。” 因为人们尊敬、敬仰这位伟人。”
四、说教学程序:(安排1课时) 说教学程序:(安排 课时) :(安排1
世 间 最 美 的 坟 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一)导语
•
同学们,“ 同学们,“美”是我们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 题。关于“ 题。关于“美”的诠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五 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也学过不 少描写美的文章,如描写月下荷塘“朦胧美” 少描写美的文章,如描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 《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净”、 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 “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如果美 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 和坟墓联系在一起,你认为合适吗?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 坟墓》 坟墓》。(出示课题及作者)
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
印度泰姬陵
托尔斯泰墓
(二)自读指导
• 1、诵读指导 • (1)解决生难字词 • (2)感情基调
2、整体感知,设疑指导
• 问题1: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是什么? 问题1: • 问题2:“朴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在哪里? 问题2: 朴素” • 问题3:托尔斯泰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 问题3: • • • • • • •
4、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坟墓美的内涵。 难点:通过具体句子的理解,体味作者对 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二、说教法: 说教法: (1) 诵读激情法 (2) 问导法 (3) 点拨法
三、说学法: 说学法: (1) 速读课文,习用圈点、勾画、批 注法。 (2) 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朴素美的含 义和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3) 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
• 问题1: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是什 问题1:
么?
• 朴素
问题2: 朴素” 问题2:“朴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在哪里?
• 1)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极为普通) • 2)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入土为安,不劳顿他 • •
人) 3)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 名字也没有(淡泊名声) (一些环境描写的句子)
作业:
1、完成《课堂训练》 、完成《课堂训练》 2、写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读后感。
板书: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环境 人物 “长方形土堆”“几株大树” 无名墓冢 (朴素平凡) 长方形土堆”“几株大树” ”“几株大树 朴素平凡) 对比 崇高伟大) 托尔斯泰 当代最伟大的人物 (崇高伟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 谢!
•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 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 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自幼喜好 文学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 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 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 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 级意识范畴。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
清东陵
问题9: 问题9:文中还是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什 么作用?
• 无名墓冢与托尔斯泰伟大声名的对比 • 庄严肃穆的气氛与观赏闲情的对比 • 这些对比都形成极大的反差,无不使人感受到托
•
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和衬托沙翁的崇高精 神境界,突出了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神境界,突出了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除此之外,文中还有一处正面对比,即托尔斯泰 与“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的 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 正衬,强化突出了托尔斯泰的平凡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