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精神

合集下载

金庸武侠小说赏析

金庸武侠小说赏析

金庸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

下面我们来一一具体分析。

金庸小说里唯一有关联的就属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其实也是英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里面描述的都是英雄人物,都是大侠,先说说《射雕英雄传》。

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

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

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

《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

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

这部小说最感人的不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在于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翠山父子,武当七侠间的兄弟情谊都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张无忌虽不是英雄,但我们反而觉得他更为亲近,更为可爱,因为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一样的缺点,有一样的无奈,他可以做我们的朋友,而且是那种善良的,又可以帮助我们的朋友。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里篇幅最长的两部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结构宏伟,人物众多。

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金庸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作家,他的武侠小说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影响了几代人。

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仅仅是一些虚构的故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读者们的思想和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金庸的武侠小说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的“义”、“仁”、“智”、“勇”等价值观。

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和洪七公等主要角色的形象就展现了这些价值观。

郭靖对“义”的坚持、黄蓉对“仁”和“智”的体现、洪七公对“勇”的表现,都代表着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定支持。

这些价值观也深化了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让读者们沉浸在故事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其次,金庸武侠小说宣扬了人类共同的道德原则。

从《天龙八部》的段誉及萧峰,到《神雕侠女》的杨过和小龙女,以及《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这些主人公都向读者展现了人类的共同正义和弱者的保护。

这些角色都相信“天道酬勤”,积极行善利人,热爱祖国,深受读者喜爱。

此外,金庸武侠小说对描写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小说中经常描写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和文化背景,例如“华山派”、“全真教”、“峨眉派”等,以及“尊师重道”、“慈航普渡”等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

这些元素在小说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通过角色对这些文化元素的理解和处理,展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最后,金庸武侠小说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金庸的小说脍炙人口,广受欢迎,不仅为文化加深了人们的认识,也使得很多历史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例如,《神雕侠女》中的蒙古帝国历史,以及《鹿鼎记》中的明朝历史,都得到了详尽、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进程。

总之,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魄力,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坚定了人们对“义”、“仁”、“智”、“勇”等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综述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综述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内容提要】:金庸武侠小说曾经一度风靡于华人读者中,且经久不衰。

总览其作品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其文化意蕴。

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其作品既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又充满金庸个性的创新,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金写武侠,可实已突破“武侠”之园囿,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也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民族的和谐平等、个性的自由解放、辩证的亦正亦邪。

文章试图以文化解码金庸武侠,探索通往艺术殿堂的雅俗共赏之路。

【关键词】:金庸文化武侠、儒释道现代意识引言“男金庸、女琼瑶”。

曾经有多少像笔者这样的“金粉”,在青春懵懂时期就开始痴迷其中。

波澜起伏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荡气回肠的情感……金庸小说倾倒无数“金迷”的原因可谓不胜枚举,可是当经过岁月的沉淀,何以仍感回味悠长,究其原因,大概是其历久弥香的文化使然吧。

遥想n多年前,它摆在地摊上,处在文化的最边缘,各种盗版乱七八糟。

然而到今天,各大书店上架豪华版,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设研究课。

在雅俗之争的时代,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之窗,探视金庸不朽神话之一隅。

一、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度契合的文化内涵叶茂源于根深。

文学艺术作品往往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

一般的作家只会讲故事,优秀的文学家更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而杰出的大师级作者则在塑造形象的同时表现和探讨人性及其文化特征。

金庸作品除了艺术功力和技巧外,还有着对中国历史及其文化精神的准确把握、深刻思考和精彩表现。

1.悠长“武侠味”(1)武侠渊源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古代一般的武侠小说,以《七侠五义》为代表,确实主要写的是打斗和侠义。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十七八年的时间里金庸老先生笔耕不辍,写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中篇)共十五部武侠小说,成为武侠小说史上一座新高峰。

作品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不缺读者,上到学者教授,下到贩夫走卒,无人不知,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也被一部分人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之物。

然而,老先生从七十年代封笔到今天也已四十余年的时间了,可喜的是十五部作品耐住了岁月的洗礼和考验,近些年来也被不同程度地写进了文学史,实至名归。

在很多人看来武侠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除了可读性之外并无他长,但是仔细分析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单以老先生的几部作品来说吧,比如作品中对儒释道三教内涵的深刻阐释和领悟。

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射雕英雄传》是阐释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主要体现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身上,而且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神雕侠侣》中杨过这一形象身上;《笑傲江湖》阐释的是道教内涵,主要表现在令狐冲对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潇洒豪迈精神的渴望与追求之中,当然除此之外《笑傲江湖》还有其独特而又深刻的政治寓意。

而对于佛教的阐释则具体体现在《天龙八部》一书中。

翻完《天龙八部》之后仔细体会一番似乎就会觉得这几乎是一部罪孽之书,不说别的,单从乔峰、虚竹和段誉这哥仨的身世就可见一斑。

乔峰刚满周岁就遭逢大难,侥幸不死但也为他的一生埋下了诸多隐患,而虚竹和段誉这哥俩就更惨了,说得好听一点叫原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难听一点他俩就是两个孽种。

虚竹——玄慈方丈与叶二娘的儿子,和尚的儿子,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那时候的和尚得守清规戒律,不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段誉的身世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可以说正是段正淳的风流成性为段誉的降生提供了可能,大理段氏的那些事儿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也难逃因果报应。

下面咱们就通过作品中几个关节性的人物来理一理这其中的孽缘。

一、慕容博:始作俑者,罪孽之源老先生在作品中对慕容博这一形象着墨并不多,但这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关节性人物,甚至是个关键人物,众孽皆因此人而起,可以说没有此人就没有后来的乔峰,更没有之后的一系列恩恩怨怨,很多麻烦事都是由他引起的。

金庸众武侠中的儒侠与道侠

金庸众武侠中的儒侠与道侠

1 金庸众武侠中的儒侠与道侠摘要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十分明显可见金庸受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很深体现在其作品中就是一部分主人公是有为国为民积极强烈的入世精神的儒侠和一部分追求自由不为外物所拘独行于天地间的道侠。

读者往往在不知不觉当中为其中极副个性的人物形象所倾倒我想这些生动鲜明的形象正是金庸小说倍受欢迎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关键词儒道侠影响正文金庸小说之所以能雅俗共赏是因为他不仅有讲述惊险曲折的武侠故事的卓越才能而且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的修养。

这使他的小说不仅有十足的武侠味而且有十足的书卷味。

他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就形成了儒家和道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

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真正作为显学的还是儒和道。

可以说道学及儒学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中国人一方面受儒家影响关注现实人生积极进取另一方面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率真任性想象丰富情调浪漫不能说与道家无关。

儒侠先说儒家代表即《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

郭靖是金庸笔下一个平实可信充满阳刚之美的侠义英雄。

他出身于忠良之家可是郭靖还未出生家中已遭不幸父亲郭啸天被与金人勾结的南宋官府害死母亲被迫流落蒙古。

苦难中出生的郭靖年幼只是一个呆拙愚笨、到四岁还不会说话的傻孩子。

可是就是这个在大漠深处长大的傻乎乎可怜巴巴的孩子最后成了刚正不阿、大仁大义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郭靖外表长的高大威猛相貌英俊内心善良仁慈诚实憨厚。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郭靖的侠义英雄性格具有多重内涵他对国家忠诚执着对朋友义重如山对师傅敬若神明对爱情忠贞不渝等等。

当然郭靖的侠义英雄性格的核心是尽忠报国。

这也是他成为万民称颂之侠与一般江湖游侠的根本区别。

郭靖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自勉处处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成吉思汗曾有恩于郭靖母子而且郭靖与成吉思汗的四儿子拖勒情同手足但是当成吉思汗想要侵吞大宋国时郭靖立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与成吉思汗反目成仇。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多数具有儒道思想,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现代社会中的智慧。

他们追求的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也注重修身养性、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

这些儒道思想不仅为小说赋予了文化内涵和艺术意义,还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追求的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

儒家主张立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们以仁爱为本,以义务为先,以礼仪为准则,以智慧为导向,以信仰为支持。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如郭靖、黄蓉、杨过等,都具有高尚的品德、独立的人格和崇高的义气。

他们追求的是道义心灵的卓越,以治愈世人心灵创伤。

这种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人生的指南和底线,使人们能够取得内心的宁静和社会的和谐。

其次,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注重修身养性、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

道家主张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师,倡导心如止水、无为而治的境界。

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如张无忌、独孤求败等,都有修行内观的经历,追求的是自然、无为的道家境界。

他们在修炼武功的同时,也修养内心,注重修身养性,达到内心的和谐和平静。

这种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给予现代社会指导,在喧闹的世界中寻求平静与内心的安宁,让人们明白必要的时候要懂得放弃,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最后,金庸小说中的儒道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儒家价值观的重视逐渐增强。

"仁者爱人"的思想引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弘扬互助、友善的价值观。

"义"让人们具备对社会的责任感,以正义之心去参与社会事务并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礼"让人们有清晰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智"则让人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善于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

"信"让人们坚守诚信、守信的原则,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金庸作品特点

金庸作品特点

我国传统武侠小说是在我国文化土壤上生存下来的艺术形式,不仅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借鉴了西方文艺的创作思想,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金庸先生吸取了中西方的文化精髓,给武侠小说赋予了新的生命。

传统文化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体现1.道家与儒家思想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着丰富的佛学思想,虽然佛教并非我国本土宗教,但是在社会的传承下,佛教与儒家思想实现了融合,演变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思想。

以《笑傲江湖》为例,其文本中蕴含着深刻的佛学思想,给作品营造出了淡泊的风格,其中,佛学思想最浓厚的部分即独孤九剑,独孤九剑强调“活学活用”、“行云流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只有从内心深处摆脱束缚,才能够实现心灵的孔明。

而风清扬的只言片语可以让主人翁豁然开朗,这就是顿悟,要真正学习剑法,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要了解剑法的内涵才能够施展自如。

此外,独孤九剑习得之人,不仅需要有聪慧的天资,心底里还要可以一尘不染,令狐冲正是凭借这一点,达到了最后的高度。

儒家思想非常注重等级制度和礼法思想,金庸小说中很多主人翁都是追求逍遥、洒脱、自由的归宿,在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之后选择急流勇退,摆脱尘世的喧嚣。

《笑傲江湖》就是其中的代表,江湖的险恶与令狐冲的自由和洒脱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向往自由的生活,不愿意卷入任何一派的斗争,他最后的归隐并非对现实妥协,而是代表无声的反抗,希望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自由。

2.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修辞手法为了让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饱满,金庸用了大量独具古典特色的修辞手法,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古诗词,很多人物的起名就是借鉴古诗词,金庸曾经说过,他的小说中有西方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子,在语言的表达收集整理达上,主要借鉴古典白话小说。

例如,《天龙八部》中阿朱和阿紫的起名就借鉴了“恶紫之夺朱也”的文化意蕴,阿紫与阿朱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阿朱是一个贤妻良母,阿紫则阴险凶恶,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金庸小说中的文化

金庸小说中的文化

2、文学典故。
《射雕英雄传》黄药师唱:‚伊上帝之降命,
何修短之难哉?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 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方朝华而晚敷, 比晨露而先晞。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 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天长地久, 人生几时?先后无觉,从尔有期。‛出自曹植为
3、着意虚化历史背景。
《笑傲江湖》《侠客行》。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 《飞狐外传》展现秘密会社,是天地会传 说中的‚红花会‛及‚山宗‛、‚华山 派‛,借助传统表现反抗暴政、抵御外侮、 兴复故国、振兴民族的主题。 金庸小说讨论朝廷暴政和官吏昏庸如何激 发内乱外侮,以致生灵涂炭,民族蒙难的。
金庸对儒家的态度,是现代社会与 儒家思想的融合。 强调儒学传统与礼教大防对立。 赞同岳飞和范仲淹等人的儒家理想 人格。 郭靖与黄蓉游岳阳楼,理解了‚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内涵。
(二)道教
全真教:王重阳(1112年—1170年),北宋末京 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 原名中孚,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 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 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金正隆四年(1159),愤然 辞职,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 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 穴墓,取名‚活死人墓‛,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 年。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
黄蓉道:‚国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 不变从前的操守;国家朝政腐败,你宁可杀 身成仁,也不肯亏了气节,这才是响当当的 好男儿大丈夫。‛郭靖连连点头,道:‚蓉 儿,你怎想得出这么好的道理出来?‛ 黄蓉笑道:‚啊哟,我想得出,那不变了圣 人?这是孔夫子的话。我小时候爹爹教我读 的。‛郭靖叹道:‚有许许多多事情我老是 想不通,要是多读些书,知道圣人说过的道 理,一定就会明白啦。‛ ————《射雕英雄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