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语文会考文言文测试(文 题)剖析
高中语文会考试卷讲解

一、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1. 理解文言文大意,把握文章主旨。
2. 分析文言文结构,理解句式特点。
3. 关注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实词和虚词。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子贡问曰:“君子之过,人必知之;小人之过,人不知也。
其斯之谓与?”子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答案解析】1. 文言文大意:孔子认为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
风吹草动,草必倒下。
君子的过错,人们都能看到;改正了过错,人们都会仰望他。
2. 文言文结构:第一段为孔子对君子和小人品德比喻,第二段为子贡提问,第三段为孔子回答。
3. 关键词:君子、小人、过、食、更。
二、现代文阅读【解题思路】1. 理解现代文主旨,把握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论证方法,把握作者观点。
3. 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短语和句子。
【例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狗包弟》①在我家的后院,有一只小狗,名叫包弟。
它是一只很可爱的狗狗,每天都会跟在我身边,陪伴我度过快乐时光。
②有一天,我带着包弟去公园玩。
公园里有许多狗狗,它们都在欢快地奔跑、玩耍。
包弟也加入了它们的行列,它们一起嬉戏,仿佛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③然而,好景不长。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得知包弟不幸遭遇车祸,生命垂危。
我立刻赶到医院,看到包弟躺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着。
④经过一番抢救,包弟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但是,它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
我心疼地看着它,不禁想起了那些美好的日子。
⑤包弟康复后,我带着它回到了家。
然而,好景不长,包弟再次遭遇车祸,这次它再也没有挺过来。
⑥在包弟生命的最后时刻,我陪伴在它身边,默默地祈祷着。
当我看到它离我而去的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刀割一般疼痛。
【答案解析】1. 文章主旨:通过讲述小狗包弟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惜。
2. 文章结构:开头点题,接着叙述包弟的遭遇,最后抒发作者的情感。
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I、II和答卷I、II,试卷共6页,有五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II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I、II的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将答卷I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方框内涂黑。
试卷Ⅰ一、(共3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脊.梁(jǐ)溺.爱(nì)炮.烙(páo)瞠.目结舌(chēng)B.泯.灭(mǐn)余荫.(yìn)绿.林(lù)按捺.不住(nài)C.黏.合(zhān)翘.首(qiáo) 胚.胎(pēi)一瘸.一拐(qué) D.纤.细(xiān)熨.帖(yùn)笔杆.(gǎn) 垂拱.而治(gǒ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剧院五彩霓虹灯闪烁,倒影在一池碧水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详和的氛围.B.梁博摘取了“中国好声音"年度桂冠,召示着每一个爱好音乐的年轻人,只有怀揣梦想,才有成功的一天.C.设置网页背景音乐并不难,只要进入音乐下载页面,复制链接地址后就可以了,这个办法一般屡试不爽。
D.对学术抄袭这类操行失范现象习以为常,比学术抄袭本身更可怕,我们要以法治理,使学术届保持纯洁。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交通运输部门将完善相关的运行▲,尽早部署明年春节长假公路免费通行工作。
②西气东输这一项伟大工程,让我们完整地看到了▲祖国大地的能源大动脉全貌.③真正的文学作品是用灵魂写就的,是▲的,足以震撼人心并产生永久性磁场。
A.体制横亘有血有肉B.机制横贯有血有肉C.体制横贯有滋有味D.机制横亘有滋有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疆库尔勒有一种梨,其貌不扬....,不知情者都不愿买,尝过才知道其味甘美,十分爽口.B.目前,房产销售很不景气,开发商不断加大促销力度,销售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2013年新课标语文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1详解一.现代文阅读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说的是先秦诸子的源流、派别无从谈起。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该语句在原文中的体现是“朱熹指出……”,这只是朱熹的个人见解,并不能代表一种客观的共识,故错。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中指出“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一句表明“三人的引角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是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时要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登:应试得中。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包括两方面,即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6.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
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D项“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与原文“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不一致。
强盗去了他的家乡,听说是他的家乡就离开了。
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答案】(1) 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 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附译文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如美石一样奇伟并且力大无比。
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

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分析(1)冯为民1.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8套试题都考了实词,每卷4个文言实词(有两卷例外,北京卷“仍赐白金万两仍:于,又”和重庆卷“为我死,王则封汝则:如果”中的“仍”和“则”是虚词),一共考查了70个,分列如下。
新课标卷1:登、录、振、勒,新课标卷2:代、属、昧、恣,全国大纲卷:遂、遏、累、旷,北京卷:籍、典、预,天津卷:谢、访、颔、落,重庆卷:知、刺、抟,江苏卷:然、及、制、诫,八、浙江卷:堪、诬、御、平,广东卷:第、推、绳、知,山东卷:茹、秀、被、狎,湖北卷:氏、假、浼、诣,上海卷:闻、布衣、息、善,江西卷:从事、工、质、昏,辽宁卷:著、释、格、阴,福建卷:会、意、慑、虞,四川卷:向、遂、赀、勒,安徽卷:亲戚、反覆、舆、由,湖南卷:次、投、度、诣。
其中“勒”、“遂”、“知”、“诣”等都出现了两次。
从所考实词看,只有极少数的是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之内的,就算重复的,也只有12个,如“属”(新课标卷2)、“谢”(天津卷)、“知”(重庆卷,广东卷)“及”(江苏卷)、“堪”(浙江卷)、“被”(山东卷)、“假”(湖北卷)、“善”(上海卷)、“质”(江西卷)、“阴”(辽宁卷)、“度”(湖南卷),绝大多数是考纲之外的,看上去是明显超纲,但实际上已是数年来的默认,已是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的常态,因为虽然是考纲中没有的,但在阅读文言文时是常见的,有时是不能绕开的。
其中只有上海卷沿袭自家传统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写出“闻”、“布衣”、“息”、“善”等四个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且有一个是双音词,2013年只有上海卷、江西卷与安徽卷考了双音词,总共是4个,“布衣”是词的活用,“从事”、“亲戚”、“反覆”等都属古今异义现象。
从上列实词中可看出,考纲中没有的高频词,发而是命题的重点,因为这些词在中学教材的经典课文里都接触过,且是需要了然于胸的。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作文立意
1.经验+技术+勇气=成功 可说勇气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也可说缺乏勇气的弊端,负面影响,并非说 “勇气”的都是正确的,必须和经验技术联系起 来 2.以“放下顾虑“为核心 正面:排除干扰、专心致志 反面:顾虑重重 患得患失 不敢下手 结论:专注每一步 做好每一个细节 例子:庖丁解牛 3.面对挑战、机遇,要坚持不懈 勇于尝试 4.团队意识:老的和年轻的结合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 • • • 1.古文翻译 2.名句默写 3.实用类文本阅读 4.作文
一、文言文翻译评分标准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 望也。(“班列”、“推心”、“莫”各一分; 句意两分) • 班列:朝廷、朝廷中、朝廷官员、朝堂之上的官 员、朝廷上的大臣们、大臣、大臣们等含有朝中 官员意思的均给分;群臣、众臣、百官、官吏、 官员、文武百官不给分;必须突出朝廷。 • 推心:突出“诚心诚意”,全心、一心、推心置 腹、真心真意均可;放心、交心、安心、衷心不 得分。 • 莫:没有人、没有谁,可以;没有、不能、不行等 不得分,否定代词必须译出来。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 (1)足蒸暑土气,____背灼炎天光__,____力尽不知热 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廊腰缦回___________,檐 牙高啄;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勾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文言文翻译评分标准
(2)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
蹙不答。(“未尝”、“时事”、“辄” 各一分;句意两分) • 未尝:不曾、未曾之意,译为:没有…… 过、从来没有、从未、从不、就不,均可; 不再、不常、不想,不得分。 • 时事:当时的政事、当时的大事、当时的 要事、时政、时局、当时的政治,均可;当 时的事情,不得分。 • 辄:“就”之意,往往,常常,都是、都, 得分;只是、也是,不得分。文言文翻译备 考建议: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解和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含详解和译文)梁朝康编辑【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18.(2分)C【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修订版)((新课标Ⅱ))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Ⅱ)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2013年高考真题——文科语文解析版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5分)(1)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2)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3) 妇姑荷箪食,。
(白居易《观刈麦》)(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5)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赢,都变做了土;,!(6)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7)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浣溪沙》(8)__________,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9)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10)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1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出师表》中与这句语义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不宜异同。
(12)作为豪放派词人,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名句;当代毛泽东《沁园春·雪》也有“__________,数风流人物,”的豪迈之句。
2.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1)补漏趁天晴,_________ ____________。
(2)_________ 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3)关心民生疾苦是诗人的良知。
白居易《卖炭翁》把对老翁的同情、怜悯包含在描写其矛盾的内心活动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发出了为民请命的最强音“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1.阅读《“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完成后面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考古诗文阅读测试(一)姓名(一)阅读《劝学》(节选),完成1—4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曲中.规中:合乎②而闻者彰.彰:清楚③声非加疾.也疾:强④而绝.江河绝:横渡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青,取之于.蓝②而寒于.水B.①车柔使之.然也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①故木受绳则.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①登高而.招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版型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罢了4.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但“性恶”又是可以改变的。
在《劝学》中他运用一系列类比,论证了这个观点。
请根据原文填空,将作者的论证补充完整。
(二)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1—5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怒.而飞怒:奋发B. 志.怪者也志:记载C. 适.千里者适:往D. 小年.不及大年年:年月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 风之.积也不厚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之.二虫又何知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 以.六月息者也水浅而.舟大也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海运..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则将徙于南冥 B.野马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蟪蛄不知春秋4.选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点,试作赏析。
答:答案示例一、《逍遥游》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
例如,本篇中作者借鲲、鹏、学鸠、斥鹌形象展开讨论,是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答案示例二、文章想象力,意境开阔。
如选文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三千里“,”九万里“,”扶摇“之上的已经极其壮阔。
答案示例三、文章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将学鸠赋予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手法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意思。
(三)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1—5题。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B.张良出,要项伯C.沛公奉卮酒为寿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再使用的一项是()A. 为之奈何..不敢有所近 D. 项伯许诺.... C. 秋毫.. B. 约为婚姻3.下列两组句子中,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为.之奈何君为.我呼入B 吾得兄事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 君安与.项伯有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谁为大王此计者.所以遣将守关者.4.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B.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C.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D.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5.《鸿门宴》中的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无赖。
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加以评判,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节选部分里,刘邦表现得坚决果断,狡黠善变,善于伪装,能屈能伸,善于拉拢人,能相机而动……刘邦复杂的性格特点可以从“英雄”、“无赖”两方面来理解和认识,要求能够结合具体内容作鉴赏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陈情表》完成1-5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 门衰祚.薄祚:zuò福分B. 责臣逋.慢逋:pū逃脱C. 常在床蓐.蓐:rú草席D.不矜.名节矜:jīn 怜惜2.下列语句分为4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组是()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猥以微贱④愿乞终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4.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以.供养无主A.臣具以.表闻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但以.刘日薄西山D.谨拜表以.闻5.从③④两段的文字看,李密申述暂时不应召赴任的理由有哪几条?答:1、申明自己本图宦达,消除朝廷对自己不应召赴任的猜忌。
2、表示家中状况困难,已过九旬的祖母的确无人照顾。
自己不应召,正符合朝廷“以孝治天下”的政策。
3、许诺一旦祖母享尽天年,再为朝廷效力。
(五)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1—4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径就.荒就:即便 B.将有事于西畴.畴:田地C.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D.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2.对下面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悦亲戚之.情话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 门虽设而.常关鸟倦飞而.知还C.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已矣乎.D.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3.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