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四
2013上海闵行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2012-2013学年闵行区初三语文一模卷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向来枉费推移力,。
(朱熹《观书有感》)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词,7-8题(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的心情。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泪空流”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心在天山”和“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9-11题(8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013年上海闵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上海闵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满分150分,考题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山光悦鸟性,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
(《竹枝词》)3 ___,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___。
(《归园田居》5 ___,亭亭净植___。
(《爱莲说》)6.虎见之,___,以为神___。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苏轼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 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 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 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2013上海中考语文卷及答案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 ,亭亭净植…… (《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苏轼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 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 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 .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 .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 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 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四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27.以“最好的奖赏”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㈣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
㈠⒈鬓先秋⒉向来枉费推移力⒊轻烟老树寒鸦⒋风劲角弓鸣⒌不耻下问⒍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㈡⒎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⒏C
㈢⒐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⒑归依⒒D
㈣⒓⑴经过(路过、途径)⑵大哭、大喊⒔B⒕沈空守寂(或:执一隅以自矜严)⒖讽刺了那种遇事固执己见(或:不愿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矜持自负)的人。
⒚请在文章第⑹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词组)(6分)
;;
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结构是总分
B.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
C.本文第⑵段与第⑶⑷⑸段是对照
D.本文第⑶⑷段与第⑸段是层进
㈡阅读下文,完成23—28题(28分)
尘世天使
⑴去四川什邡 采访,遇见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一片废墟中,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在抽“雪茄”,一种比烟要粗的白色长条。老人说:“这是我自己买的烟丝,用纸卷的。”
(22)除了地震孤儿,每天都有孩子被遗弃,但只有极少数的孩子,会遇到他(她)的天使。
(23)那位孤苦的老人,浸透了尘世最底层的污渍,却心灵雪白,满怀爱意。我做不到他那样,但有幸看到这样的尘世天使,心存敬畏。
201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2013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 •本试卷共27题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山光悦鸟性,______ 。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 。
(《竹枝词》)3 _____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_______ 。
(《归园田居》5 _____ ,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_______ ,以为神....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苏轼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家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____ 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__ 》,作者是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01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山光悦鸟性,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
(《竹枝词》)3 ___,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___。
(《归园田居》5 ___,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___,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苏轼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 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 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201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 ,亭亭净植…… (《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苏轼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 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 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 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 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四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四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㈣(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姓名考生注意:⒈本试卷共27题。
⒉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42分)㈠默写(18分)⒈胡未灭,,泪空流。
(《诉衷情》)⒉,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⒊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⒋,将军猎渭城。
《观猎》⒌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⒍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㈡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⒎“断肠人”在诗中指的是。
(2分)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曲牌名“秋思”,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首句有萧瑟之气,第二句又明净纤巧,前后不够协调。
C.“昏鸦”的意思是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D.“小桥流水人家”与作者追求安适悠闲的士大夫生活相映。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⒐本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人名)。
⒑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吾谁与归.⒒下列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不认为外物的好或坏和自己的得或失是可喜或者可悲的事。
B.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
C.不认为外物的美好是可喜的,也不认为自己的坎坷是可悲的。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盲人过桥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⑴,兢兢握固,自分⑵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⑶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㈣(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姓名考生注意:⒈本试卷共27题。
⒉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42分)㈠默写(18分)⒈胡未灭,,泪空流。
(《诉衷情》)⒉,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⒊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⒋,将军猎渭城。
《观猎》⒌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⒍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㈡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⒎“断肠人”在诗中指的是。
(2分)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曲牌名“秋思”,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首句有萧瑟之气,第二句又明净纤巧,前后不够协调。
C.“昏鸦”的意思是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D.“小桥流水人家”与作者追求安适悠闲的士大夫生活相映。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⒐本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人名)。
⒑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吾谁与归.⒒下列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不认为外物的好或坏和自己的得或失是可喜或者可悲的事。
B.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
C.不认为外物的美好是可喜的,也不认为自己的坎坷是可悲的。
D.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盲人过桥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⑴,兢兢握固,自分⑵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⑶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子哂⑷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⑸,沈空守寂⑹,执一隅以自矜严⑺者,视此省哉!【注释:⑴楯,栏杆上的横木⑵分,料⑶第,只管。
⑷哂,讥笑。
⑸夫大道甚夷,其实大道理跟大路一样平实。
⑹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⑺自矜严,矜持自负。
】⒓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⑴有盲子道.涸溪⑵握楯长号.⒔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惫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等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⒕文中“盲子不信”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⒖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二、现代文(共48分)㈠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20分)人人皆可为国王⑴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
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⑵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
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
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
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
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
《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
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⑶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
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
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⑷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
“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
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
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
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
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
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⑸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⑹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二是有;三是有。
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
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⒗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⒘文章第⑵段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作用是什么?(5分)⒙请在第⑶段结尾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论证本段的观点(3分)⒚请在文章第⑹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词组)(6分);;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结构是总分B.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C.本文第⑵段与第⑶⑷⑸段是对照D.本文第⑶⑷段与第⑸段是层进㈡阅读下文,完成23—28题(28分)尘世天使⑴去四川什邡①采访,遇见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
一片废墟中,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在抽“雪茄”,一种比烟要粗的白色长条。
老人说:“这是我自己买的烟丝,用纸卷的。
”⑵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服,满是补丁,针脚粗糙。
猜想是他戴着老花镜自己补的。
旁边摆着一个大海碗,一点油渍都不剩。
他刚吃了一碗光头面。
⑶这是什邡市附近的一个小镇,煤场遗址。
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个煤场瞬间倒塌,巨大的烟囱在高空散落,满地都铺了红砖。
老人就是煤场老板雇的,收拾整理旧砖,一块砖能得六分钱。
⑷他已经58岁,手上有着褐色老年斑,双鬓斑白。
只身一人从重庆来这里打工,住在废墟旁边一个潮湿闷热的帐篷里。
⑸这个年纪,早该子孙绕膝,享受天lún之乐了。
何必亲身卖命,打工挣钱?⑹他笑着说,“我的孩子才9岁。
刚读三年级。
我得给她挣学费。
”⑺说着,他掏出了一个类似工作证的东西,打开给我看。
是学生证,一个小丫头正看着我,童花头,大眼睛,一脸孩子的严肃。
⑻他老实地告诉我,这是他捡来的孩子。
⑼九年前,他像往常一样牵着牛出门。
在小路上,他听见孩子在哭,奶声奶气,在偌大的山谷细若游丝。
⑽他循着哭声走过去,是个小婴儿,包在破破烂烂的一块蓝布里,搁在一棵矮树下。
有张小纸条扎在上面:7月1日凌晨三点出生。
算了算,刚出生5天。
⑾他掏出兜里的西红柿,撕掉一块皮,搁在婴儿干裂的唇上,她使劲地吮吸,脸都涨红了。
他抱着她,舍不得放下,就这样抱回了家,差点儿把那头牛都丢了。
⑿他一直务农为生。
年轻时或许谈过恋爱,如今说起已经风轻云淡:“太穷,没本事,我这辈子没结过婚。
”⒀我说不出话,就听他说孩子那点事。
孩子第一次喊他爸,让他这个大老爷们心花怒放。
⒁为了孩子,他第一次出山打工,干过矿工、建筑小工、捡垃圾的、看车的……被不懂事的小年轻推搡过,在天桥下裹着麻袋睡过,大风大雨里也赶过路。
挣的钱,他给孩子买小花裙....子,买书包,买毛毛熊,交学费..............,却舍不得给自己买一包解乏的烟,因为“最便宜的一包也要一块多”。
⒂孩子不知道自己是捡来的,老人说这是全村的一个秘密,而且永远不会公开。
⒃现在,孩子在乡小学读书,和他年迈的母亲在一起,会给他写信,说些“爸爸我想你,保重身体”之类的话。
⒄今后怎么办?孩子继续长大,要花更多的钱,而他年纪大了,打工也越来越困难。
老人说:“老得动不了了,我会把娃娃安排好,送户好人家当女儿……”⒅他开始弯腰干活,在杂乱的废墟中清理一块块红砖。
我看着他,按下了相机快门。
⒆回来清理这张照片,有熟人看到问起,我说了老人的故事,几分感叹。
对方笑了笑说,这有什么?如果是我遇见,一样也会收养!⒇当然能,说一句多么轻巧!(21)据四川民政厅已经公开的数据,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四川孤儿,只有12名被收养,其他孤儿则由亲友供养或者生活在福利院中。
非亲属收养地震灾区的孤儿更是少之又少。
(22)除了地震孤儿,每天都有孩子被遗弃,但只有极少数的孩子,会遇到他(她)的天使。
(23)那位孤苦的老人,浸透了尘世最底层的污渍,却心灵雪白,满怀爱意。
我做不到他那样,但有幸看到这样的尘世天使,心存敬畏。
【注释:①什邡(fāng),地名,在中国四川省。
】2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天lún 之乐22.第⑸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5分)23.阅读第⑴—⑷段,从吃、穿、住等方面写出老人生活节俭艰苦的具体表现:(6分)①②③24.阅读第⒁段画线句,说说你对加点部分的理解。
(3分)挣的钱,他给孩子买小花裙子..............,却舍不得给自己买一包解乏....,交.学费...,买毛毛熊.....,买书包的烟..,因为“最便宜的一包也要一块多”。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通过一位老人,表现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和勤劳质朴的品质。
B.借一位孤苦却充满仁爱的老人,讽刺那些假仁假爱者的伪善。
C.劝导人们即使生活再艰苦,社会地位再低,也不要忘记仁爱。
D.刻画了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人,他身处尘世最底层却充满仁爱。
26.第⒅段中“我”为老人拍了一张照片。
请结合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描写这张照片......。
(80字左右)(8分)第二部分写作(60分)27.以“最好的奖赏”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㈣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一㈠⒈鬓先秋⒉向来枉费推移力⒊轻烟老树寒鸦⒋风劲角弓鸣⒌不耻下问⒍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㈡⒎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⒏C㈢⒐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⒑归依⒒D㈣⒓⑴经过(路过、途径)⑵大哭、大喊⒔B⒕沈空守寂(或:执一隅以自矜严)⒖讽刺了那种遇事固执己见(或:不愿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矜持自负)的人。
二㈠⒗人人在精神上都能得到满足(或“人人都能获得精神享受”。
)⒘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
⒙能紧扣“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或从事的行业)里获得精神满足”这一分论点,叙述事例即可。
⒚成就感/自由度/追随者⒛B㈡21.伦22.反问/增强语气,强调老人没有必要亲身卖命,打工挣钱。
23.吃光头面/穿满是补丁发白的劳动服/住潮湿闷热的帐篷24.老人把自己挣的钱几乎全都用在孩子身上(或“让女孩与同龄人过上一样的生活”),表现了老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