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战斗机的代次划分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第一代: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86、苏制米格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第二代: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4、F5,苏制米格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第三代:可变后掠翼,米格—23和美制F—111单独划分一代称之为第三代。
第四代: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15、F16、F14、F18,苏制米格29、苏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其中F15、F16、米格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四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
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百度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4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
这是为什么?。
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
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
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4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
战斗机代数是如何划分的?战斗机代数划分的标准

战斗机代数是如何划分的?战斗机代数划分的标准现代战斗机得分代在世界上有两种标准,欧美标准和俄罗斯标准。
俄罗斯战机的分代,多一代主要是对进入喷气机时代的启示时代划分不同,原苏联比美国早,将简易飞机化成了第一代。
我国现在采用的是欧美标准。
第一代战斗机指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交付使用的各类喷气式战机,它们的技术特点是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速度达到高亚音速或跨音速,武器以航炮为主,有的配以火箭。
代表机型有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米格—19,中国的歼5、歼6,美国的F—86、F—100,英国的“闪电”和法国的“超神秘”等飞机。
第一代战斗机的机载设备和武装系统比较简单,最大平飞速度小(不等作超音速飞行),升限,加速度性和爬升率也不高。
第一代战斗机的代表型有: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美国F-84、F-86,中国的J5、J6。
第二代战斗机以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中国的歼7、歼8,美国的F—4、F—5、F—104和法国的“幻影”III等为代表的各类喷气式战机。
它们的特点是最大飞行速度2—2.5马赫,武器为航炮和第一代空空导弹。
这一代战斗机普遍强调高空高速性能,这种技术要求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风靡一时。
第二代战斗机再航空界,一般把五六十年代研制的超音速战斗机称为第二代战斗机,最大特点是突破了“音障”,飞的更高也非的更快。
但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亚音速机动性不好,甚至还比不上第一代战斗机;二是起降滑跑距离长(多数都超过1000米)三是体积小,载油系统低,航程和外挂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机载设备比较简单,全天后能力有限。
世界公认的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是美国的F-100“超佩刀”。
苏联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是米格-19。
这一代战斗机还有:中国的J7、J8,美国的F-4、F-104、F-111,苏联的苏-15、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7等。
第3代战斗机20世纪70代末期开始研制的苏联的米格—29、苏—27、苏-30苏-35,中国的歼10、歼11A、歼11B、枭龙,美国的F—16、F—1 4、F—15、F—18以及法国的“幻影”2000等为代表的喷气式战机。
战斗机划分标准

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1: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xx制F86、xx米格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2: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xx制F4、F5,xx米格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3: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xx制F15、F16、F14、F18,xx米格29、苏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其中F15、F16、米格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三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
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百度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3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
这是为什么?。
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
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
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3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
[声音,前面,飞行]跑在声音的前面 飞行原理与战斗机的划代(3)
![[声音,前面,飞行]跑在声音的前面 飞行原理与战斗机的划代(3)](https://img.taocdn.com/s3/m/2961f0e4ee06eff9aff8077f.png)
跑在声音的前面飞行原理与战斗机的划代(3)跑在声音的前面飞行原理与战斗机的划代(3)为什么说超“音”速自从人类发明飞机以来,总是希望它能飞得更快。
但是,飞得越快,空气给飞机的阻力也就越大。
在飞行速度较低的情况下,阻力的大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这和升力的情况类似)。
但在飞机速度增大到接近声音的速度时,阻力就会和速度的五次方成正比。
如果速度超过音速,会出现一种特殊的阻力——波阻,即激波阻力,阻力增加得更快。
例如,将一块1米见方的平板插在自行车上,以13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前,平板上的阻力只有10牛;将这块平板插在时速41千米/小时的卡车上,板上的阻力将增加到100牛,如果将它插在时速1300千米/小时的超音速飞机上,平板上的阻力高达100千牛以上。
由此可见,速度的增减对于阻力的变化所引起的作用非常巨大,为了飞得更快,人类要利用智慧克服更多的阻力。
那么,为什么是超音速飞机而不是普通的低速飞机产生波阻呢?为什么形容飞机快,说其速度是超音速,而不是超其它速度呢? 飞机或者其它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也会压缩前面的空气,使临近空气发生膨胀和压缩,形成疏密波。
由于音速是空气可压缩程度的量度,所以,音速越大,空气越难被压缩。
同时,飞机的飞行速度越大,飞机加给空气的压力就越大,空气被压缩得越厉害。
由此可见,空气被压缩的程度,与音速成反比,与飞机飞行速度成正比。
衡量空气被压缩程度的大小,可以把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它们的比值称为马赫数(M)。
马赫数越大,飞机前面的空气被压缩得越厉害,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就越大。
一般认为,当马赫数小于0.5时,即飞机作低速飞行时,空气压缩性影响不大,可以把空气密度看作是不变的:当马赫数大于0.5时,就要考虑空气的压缩特性,从而增加了研究高速飞行时的复杂性。
高速飞行的阻力墙激波阻力20世纪30年代后期,活塞发动机螺旋桨式飞机的速度,几乎已经达到这种飞机的极限,平飞时700多千米,小时,俯冲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有加速效果会接近音速。
战斗机的代次及特点

F-16 (1978)
歼-10
米格-29(1983)服役 Nhomakorabea服役 服役 服役 在研
5代
F-22 (2005) F-35 歼20 T-50
在研
第 1 代战斗机
米格-15
F-86
飞行马赫数=飞行速度 / 声速
飞行马赫数小于 1.0,为亚声速战斗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
第 2 代战斗机
米格-19
F-100
第 4 代战斗机
F-15(1974)
苏-27(1984)
飞行马赫数 = 2.1~2.3
采用推重比为8.0一级的涡轮风扇发动机
第 4 代战斗机
米格-29 (1983)
F-16(1978)
第 4 代战斗机
歼-10 (2006年列装)
苏-27 米格-29
1989年首次参加巴黎航展
引起轰动
第 4 代战斗机主要特点
机飞行速度超过声速,难度极大。
F-22巡航速度为声速的1.5倍左右。
第5代战斗机主要特点(4)
短距起飞着陆能力
矢量喷管
第 5 代战斗机主要特点(5)
内埋式武器舱
具有多目标攻击的能力
J-20内置武器
战斗机的 代次及特点
五代战斗机
(以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的战斗机)
1代 2代 3代
F-86 F-100 F-104 F-4 (60 初)
米格-15 (40年代末) 米格-19 米格-21 (50年代末) 米格-23 (70初) 苏-27(1984)
退役
服役 服役 服役
4代 F-15 (1974)
矢量喷管
用改变喷气方向来
改变推力方向的喷管
四代战机发展历程

四代战机发展历程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喷气式战斗机在50年代就实现了超音速化,因而现代战斗机一般是按超音速断代的。
到目前为止,超音速战斗机共发展了四代。
在设计思想上,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以追求更高的飞行速度为主。
1947年10月14日,美国贝尔公司研制的X-1火箭飞机首次实现了超音速飞行,为实用超音速飞机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出现的许多亚音速喷气战斗机也为实用超音速飞机的研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应运而生。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F-100和前苏联的米格-19。
F-100“超级佩刀”战斗机是美国北美航空公司于1948年开始研制的,其原型机YF-100A 于1953年5月25日完成了首次飞行。
米格-19是前苏联第一种实用超音速战斗机,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制。
为了研制米格-19,米高扬设计局先制造了一架验证机,它于1952年10月进行了首次试飞。
而经过大量改进的米格-19原型机首飞日期则是在1953年9月18日。
因此,究竟这两种飞机谁先谁后,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说法。
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除F-100和米格-19外,还有美国康维尔公司的F-102“三角标枪”、麦克唐纳公司的F-101“巫毒”,英国的“猎人”式、法国达索公司的“超神秘”、瑞典的萨伯-35等。
这一代战斗机的性能特点是低超音速,最大平飞速度为1.3~1.5马赫。
为了实现超音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发动机推力,使用后掠翼布局和三角翼等。
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机枪、机炮和火箭弹,后期改型加装了导弹,增强了攻击能力。
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性能仍然偏低,速度不够,升限、加速性、爬升率不够高,武器系统和机载设备相对简单,因而作战能力仍有很大不足之处。
为此,50年代后期各国开始发展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强调所谓“高空高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
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
当代战斗机发展进程

第二代战斗机参加了越南战争(1961-1973)和其它的一 些局部战争,接受了实战的考验,结果却发现它们并不能 满足实战的要求,因为作战方式和以前预想的已经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高空高速并不是空战的主要范围,因此第二 代飞机的性能优点并不是决定空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代
第三代:强调多用途的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4-鬼怪、 F15、苏制米格29、苏27等 ,中国的空中美男子歼8。 出现于1960年代,并在1972年开始大规模的投入使用。 前两代的发展当中,单一用途的拦截机与战斗轰炸机进展至此, 受惠于各项系统的进步,尤其是雷达与航电的功能以及效能,使得第 三代的战斗机开始趋向多任务,多用途的路线。
第二代
第二代: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50年代后期到 60年代后期。代表机型:美制F-8、苏制米格21、中国歼7 等。 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性能仍然偏低,速度不够,升 限、加速性、爬升率不够高,武器系统和机载设备相对简 单,因而作战能力仍有很大不足之处。为此,50年代后期 各国开始发展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强调所谓“高空高 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 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 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出现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代表机 型包括美国F-104“战星”式等”;英国“闪电”式;法 国的“幻影”Ⅲ和“幻影”F1;瑞典的萨伯-37;前苏联 的米格-21、等;中国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的歼7等。
第四代开始引入线传飞控与静不稳定的设计概念搭配, 完全颠覆过去的气动力设计方式和飞行控制机构,这使得 飞行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代半
这一代战机主要是指延续第四代的发展成果,作为第 五代战机全面服役前的过渡机种。虽说是过渡机种,但是 性能与价格往往比第五代战机来得有优势。这一代战机大 约是以俄罗斯的侧卫家族最为有名,相对于西方,则是延 续第四代的机体进行性能改良的方案居多,如美国的F15E、F-18战机、日本的F-2战斗机、俄罗斯的米格-35战斗 机、苏-35,欧洲的台风战斗机、法国的阵风战斗机、瑞典 的JAS-39战斗机,中国的歼-10B,歼-16等等
征战天空的五代战斗机”

征战天空的五代战斗机”作者:暂无来源:《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9年第11期文/ 王金发从1909 年第一架军用飞机“莱特A 型”诞生至今,军用飞机已走过了110 年的烽火岁月。
在这110 年的历史中,战争的催化、发动机的革新等都成了推动军用飞机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配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发展迅猛,特别是在军用飞机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飞机的最大速度已达760 千米/ 时,但是靠这种发动机驱动的飞机,飞行速度很难再提升。
人们也曾用活塞式飞机进行过超音速飞行试验,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科学家发现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飞机的机身、机翼、尾翼等部位会产生激波,阻力增大,这就是所谓的“波阻”。
此外,螺旋桨在高速旋转时同样受到阻力的影响而使效率大大降低。
要想使飞机提高飞行速度,必须革新动力装置。
20 世纪30 年代,德国对喷气式发动机的研究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1935 年,海因克尔和容克两家飞机制造公司开始进行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当时德国飞机设计师亨克尔找到研制喷气式发动机屡遭挫折的燃气涡轮专家奥海因寻求合作,两人一拍即合,一个设计飞机,一个设计燃气发动机。
1937 年3 月,第一台单极离心式发动机首次运转。
经过反复试验,1939 年8 月27 日,装配了这台喷气式发动机的He-178 飞机成功试飞,实现了世界首次喷气动力飞行,飞行速度达到640 千米/ 时。
同一时期,英国也研制出了喷气式飞机。
1930 年,飞行学校的学员弗兰克·惠特尔设计了一台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
1937 年4 月,第一台怀特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问世。
1941 年5 月,这台发动机完成全寿命试车(为确定发动机的寿命,在地面试车台上,按照规定的试车程序及任务循环进行的长期试车),并装在E28/39 飞机上,实现了英国的第一次喷气动力飞行。
第一代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许多飞机的飞行速度已接近音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斗机的代次划分没有法定的标准。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代次战斗机,其必须是装备了喷气式发动机大战斗机。
没有装备喷气式发动机的战斗机,不够划代资格。
俄罗斯及美国的新五代
第一代战斗机:
机炮是主要作战武器;基本没有雷达,主要依靠地面雷达引导才能完成任务;装备第一代涡喷发动机,多为离心式。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100,苏联的米格-19和法国的“超神秘”等。
主要特点是采用大后掠机翼、带加力燃烧室的喷气发动机和简
单的光电、雷达瞄准具,以机炮和火箭弹为主要武器,后期挂第一代空空导弹,最大平飞速度为1.3~1.5马赫。
本代作为第一代喷气
式战斗机和M2级战斗机之间的过渡,服役时间不长。
第二代战斗机:
近程格斗导弹成为作战武器;装备测距雷达;装备轴流式涡喷发动机。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4、F-104 ,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和法国的“幻影”Ⅲ等。
主要特点是普遍采用大推力新涡喷发动机或涡
扇发动机、单脉冲雷达或单脉冲加连续波雷达,以装航炮和第二代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最大平飞速度为M2一级,推重比较高,中
、高空飞行性能较好。
其中MiG-23等变后掠翼战机被苏联单独列成一代,而西方认为其仍然属于第二代水平。
第三代战斗机:
中程导弹成为作战武器,有超视距作战能力;装备脉冲雷达,具有多任务能力;装备涡扇发动机或者第二代涡喷发动机。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15、F-16、F/A-18,苏联的米格-29,苏-27和法国的“幻影”2000等。
主要特点是采用推重比达到8的涡
扇发动机、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火控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和先进气动布局等,武器以空空导弹为主、航炮为辅,最大飞行速度高度
与第二代相近,中低空亚音速和跨音速机动性突出,并具有超视距作战和下视下射能力。
第四代战斗机:
超视距作战能力加强,装备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有下视下射能力,装备大推比涡扇发动机。
气动布局更加先进,机动能力加强。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22、F-35,及俄罗斯的苏-47、T-50等。
主要特点是具有突出的隐身性
能、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常规机动性和
敏捷性、短起降能力(或全环境作战能力),简称4S。
采用推重比10一级的涡扇发动机、相控阵火控雷达、隐身技术和推力矢量
技术等,以“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
第四代半战斗机:
具备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有限的隐身性能,发动机更加先进有装备矢量喷管,机动性能更好。
代表机型是苏35、苏37、苏47、米格31M等。
第五代战斗机:
低可探测性,超音速巡航,高超机动性,高级战役意识和效能。
代表机型是美国的F22、F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