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2018-2019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2018-2019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主备人: 复核人:

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3.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4.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了解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

一、 自主学习

1.你会使用尺和表吗?用尺子测一下你的身高、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一张纸的厚度并记录。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默数一分钟,同老师卡表的一分钟做对比,你的感觉可靠吗? 估计一下你的一步是多长,并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你估计的准确吗?

二、 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阅读课本P10-11“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

2.换算关系:1km= m,1m= mm, 1mm= μm, 1μm= nm 探究活动二: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1-1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 、 、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 、 。

2.(1)仔细观察刻度尺,它的零刻线在哪里?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2)它的量程是多少? 。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何放置? ①使刻度尺的 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②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 (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③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有刻度的一边 (选填“紧靠”或“远离”)被测物体.

(4)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长度?

①看: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 刻度线。

②读: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 ③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 值、 值和 . 探究活动三:时间及其测量 阅读课本P13“时间测量”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

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探究活动四:误差和错误 阅读课本P14“误差”

1.定义: 和 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2.误差不能,但是可以。

减小误差的方法:、、。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是造成的。

误差是由于造成的

拓展延伸:阅读课本P15“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

2.为了方便国际间的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

简称。

三、典型例题导学【例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5mm = m ;(2)1.5×105nm = cm = m = km

(3)4.76×105km = dm = μm =nm;

(4)6min = s = h 。

【例2】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A.16.3m B.0.1630m C.16.31mm D.16.313cm

【例3】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_

四、课堂练习1.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2.如图所示,用某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

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跟大家

分享一下好吗?

六、课后巩固练习 1.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

四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12.53m、12.54m、12.55m、12.57m,那么最接近物体真实长度的是()。

A.12.53m B.12.54m C.12.55m D.12.57m

2.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乒乓球的直径,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主备人:王凯 复核人:

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运动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教学难点:根据运动状态的判断所选参照物。

一、 自主学习 1.观察课本16页甲、乙、丙图可知这些物体都在运动吗?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吗?

2.思考:桌子上的书、树木、桥梁它们在运动吗?恒星是静止的吗?你能说出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二、 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机械运动

思考问题:假如我们正坐在教室.....

里学习,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1)公路上飞驶的汽车是 的,汽车的位置相对你 变化。

(2)从你身旁走过的同学是 的,他的位置相对你 变化。

(3)我们面前的课桌是 的,它的位置相对你 变化。 (4)教室外的大树是 的,它的位置相对你 变化。 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 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活动二:参照物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1.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2.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3.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归纳:1.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_________。

2.选择参照物的方法:(1)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_______的;(3)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探究活动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活动:如图以司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 的;以路边站着的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 的.

可见,描述物体的是运

动还是静止,与所选择

的______有关。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

三、典型例题导学【例1】如下图a所示,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当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下图b

所示.比较图a、b,请找一找.

号小孩做了机械运动.你判

断的根据是

思路与技巧以图中路灯、草丛为

标准,对比图a、b中发现1号、2号小孩与标准间的位置发生了,因此他们做

了。

【例2】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例3】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四、课堂练习1.在新建的大型商场内有自动扶梯,当你站在开动着的自动扶梯上上楼时,说你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说你是静止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2.如图所示,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

以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

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3.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

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

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飞机 B.地面 C.模拟气流 D.他本人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六、课后巩固练习认真观察图中现象,判断甲、乙两船运动情况()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三节《运动的描述》

主备人: 复核人: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规范计算过程,速度单位换算

一、自主学习 你能通过阅读课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你是如何理解速度?怎样计算速度?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它的特点是什么?

3.你会计算车的平均速度吗?怎样计算?

二、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 图:是通过:比较相同________内通过 的长短。

b 图:是通过:比较通过相同 所用 的长短。

思考: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探究活动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阅读课本第19、20页)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 =_________。

3.单位:m/s ,km/h ,1m/s=___________km/h ,1km/h=_________m/s 。

4.阅读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是 ,高速路上小轿车运行的速度是 。

探究活动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阅读教材21页,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教材21页“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照片甲中小车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__的,所以小车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_的;照片乙中两车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同,但相邻两辆车之间的距离________,说明照片乙中小车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___的。

归纳:1.匀速直线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图象: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速度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③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三、典型例题导学【例1】单位换算:10m/s=____km/h 25m/s=____km/h

72km/h=____m/s 126km/h=____m/s

【例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例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

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

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和_

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

小车是______。

四、课堂练习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速度之比为4:3,则甲乙两车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A.8:9 B.2:1 C.1:2 D.9:8

3.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A、1.33m/s

B、7.2km/h

C、2.5m/s

D、4.8km/h

4.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5.在100m决赛中,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六、课后巩固练习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

路程/m 0 10 20 30 40

时间/s 0 3.2 5.3 6.8 9.2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从起点到10m 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主备人: 复核人:王凯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学生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2.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一、自主学习 你能通过阅读课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什么?如何计算?

2.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我们如何判断乌龟胜了兔子?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这是为什么?

3.你会使用停表吗?请你介绍一下停表的使用及读数。

二、探究交流平台

(一)实验目的:练习用_______和________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

度。

(二)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小球)、________、________、金属片。

(四)实验步骤:

1、将斜面置于实验台上,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

2、测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时所用的______。

3、根据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在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的平均速度v 2。

5、求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 3所用的时间t 3和平均速度v 3。

(五)将测量数据记录在下表:

路程s/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 ) 全程

上半程

下半程

(六)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__运动,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典型例题导学 例:某物理兴趣小

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

实 验

内 容 类 别

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m/s)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四、课堂练习1. 如上图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2.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____运动(选填“匀建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D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3.2011年4月1日银川—北京西K175/6次列车升级为T275/6此特快旅客列车,升级后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站名银川灵武盐池定边靖边……北京西

到达时间21:32 22:37 22:59 00:03 ……09:41

发车时间21:00 21:34 22:39 23:06 00:06 ……

停留2分2分6分3分……

(1)从银川到北京西站单程运行时间是___________。

(2)从银川到盐池,若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km/h,计算列车此段行驶的路程。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六、课后巩固练习

图中所示的为测平均速度时某次实验过程中所纪录的时间及测量的距离,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1= _____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班级

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二章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主备人: 复核人:王凯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利用公式v=s/t 进行回声计算。

教学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教学难点:利用公式v=s/t 进行回声计算

一、自主学习 你能通过阅读课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你知道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请举例说明。

2.你是怎样听到老师的声音?你还有那些物质可以传声?

3.你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吗?声速与那些因素有关?

二、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声音的产生

活动1:利用桌上准备好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

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阅读教材第28页声音的记录

探究活动二:声音的传播

想一想: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

活动1: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 活动2: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活动3:演示真空铃实验

让学生观看真空罩实验的现象并讨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交流: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如何进行交流呢?________________。

活动4:学生讨论声怎样向外传播的?

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

探究活动三:声速

活动1:阅读课本P29-30“声速”中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声传播的快慢用_________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②声速大小跟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 _________

中的声速最大(填固体、液体、气体)

③同种介质中,温度升高,声速变_________(填大、小)

活动2:回声的形成和利用回声计算

活动3:阅读科学世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三、典型例题导学【例1】小槌敲击音叉,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嗡嗡的声音;用手接触一下,手有麻的感觉;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水面有大量水珠被激起来,如图2所示。以上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正在发声的音叉,用手按住后,发声停止,这是因为。

【例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啾啾”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D.人在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例3】小红站在山崖前喊话,4s后听到回声,则她距离山崖多少m?(声速按340 m/s 计算)

四、课堂练习 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传入人耳。2.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3.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4.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间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奇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

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_____造成的音响效果。

5.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增大B.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不变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六、课后巩固练习 1.通常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有发声体存在B.发声物体在空气中振动

C.发声物体在真空中振动D.人看到了发声物体的振动

2.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传播的。

3. 一人在闪电后6秒听到雷声,那么发生闪电处离他多远?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4.古代的侦察兵用一个铁筒插入地下,耳朵贴着铁筒就能知道很远处队伍行进时的步伐声和马蹄声,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主备人: 复核人: 王凯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教学难点:区别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一、自主学习 你能通过阅读课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你知道声音的特性有那些?影响因素是什么?

2.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在声音的特性方面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音调 活动1: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请大胆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先分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步骤见教材32页演示)

总结:声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________ ; 活动2:演示音叉的波形

活动3:阅读课本33页“音调”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频率? 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问题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简称: 符号:

问题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问题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问题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思考1: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响度 活动1: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参考课本34页演示,请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音色 活动1:耳朵“辨”乐器。耳朵“辨”人

请同学们讨论,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不同的乐器的声音,不同人发出的声音?

总结: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

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阅读“科学世界”,了解乐音和乐器

三、典型题导学 【例1】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依据它们的 不同:(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节奏

【例2】节日庆典上,男低音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B.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D. “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例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解释有误的是 :

A.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 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

C.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D. 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四、课堂练习1.下列操作中,能改变发声音调的是( )

A. 用力敲击锣面

B. 绷紧琴弦

C. 用力拨动琴弦

D.高谈阔论改为低声细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音调不同

B. 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过去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响度太小

C. 敲锣鼓时用力越大,它发声的响度越大

D. 歌唱家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3.“震耳欲聋”指声音的 ,“悦耳动听”指声音的 ,“脆如银铃”指声音的

4.我们能听到蜜峰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A .音色不同 B .音调不同 C .响度不同 D .振幅不同

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 .不同发声体它们的音色不同

D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六、课后巩固练习

1.如图1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振幅 C .音色 D .响度 2.(白族的唢呐、彝族的声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 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4.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

的响度更大些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 的声音

B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 .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 .15Hz 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第三节《声的利用》

主备人: 复核人:王凯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了解日常生活、现代技术中声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技术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一、自主学习:你能通过阅读课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你知道声音有那些用处?请举例说明

2.你了解超声波可以用在那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蝙蝠的视力很差,它们又只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绕开障碍物并确定目标位置和距离的.

二、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声与信息

活动1:阅读38页课文“声与信息”这部分内容,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例: 1)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渔民利用声纳发现鱼群

3)医生用B 超给病人诊察病情 4)科学考察利用声纳探测锅炉是否有裂纹 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活动2:观看视频学生讨论生活中声音传递信息的事例

探究活动二:声与能量

活动1:演示实验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观察现象,分析说明问题

得出的结论:

活动2:研究声与能量的方法(类比法)

水波是一种波动

声波也是一种波动 水波能使水面上的树叶随之起伏

声波能使物体(火焰)摇动(吗?) 水波能传递能量

声波也能传递能量(吗?) 活动3:阅读39—40页课文“声与能量”这部分内容,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活动4:学生讨论生活中声音传递能量的事例

活动5:阅读科学世界《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

三、典型题导学

例1.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 清洗钟表等精细操作

B.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结石

D. 孕妇做B超检查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医“望闻问切”中的“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

B. 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

C. 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

D. 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作用,没有危害

例3.利用回声可测海底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船底发出向下的声音,经1.2s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多少m?

四、达标检测题

1.我们可以利用声传递;还可以利用声传递.

2.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_____,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3.蝙蝠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洋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5.以下那些信息不是从声音上获得的()

A.古代战争时的“伏地听声”

B.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使行人让出一条通路

C.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

D.看见闪电,就知道可能会有一场大雨

6. 不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就能够测定的是()

A、海底深度

B、冰山距离

C、敌机远近

D、打雷处的远近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夏天里人们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

C、小雨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装得满不满

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8.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都是超声波 B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比光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远得多

C、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

D、超声波不属于声波,它的传播能力强于声波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班级

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六、课后巩固练习:1.小强做声学研究实验,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

并去掉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让瓶口对着蜡烛的火焰,

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如图所示)小强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是: ,这个实验说明: 。

2.利用声纳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由声纳的发射器从海面向海底发出

超声波,测出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共用的时间为6 s,则海水有多深?(海水中的

声速为1500 m/s )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主备人: 复核人:王凯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一、自主学习 你能通过阅读课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乐音的三个特征是什么?与什么因素有关?

2.你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怎样控制减弱噪声?你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吗?

二、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噪声的来源

活动1:用录音机播放一段音乐,然后突然声音加大。

活动2: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活动3:请同学们阅读42页第四自然段,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活动4:[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探究活动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活动1:阅读课本43页“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和 “小资料”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4-3 平面镜成像(含答案解析)

专题4.3 平面镜成像 课前预习 1.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3.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4.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生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 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例题1】(2019湖南湘潭)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m,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2;等大;虚。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m,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1m+1m=2m;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是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点,所以某同学在镜中的像是虚像;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是等大的虚像。 【例题2】(2019四川南充)如图,在舞蹈室的墙面上装有一块平面镜,王老师用一激光笔从S点照向镜面,在地面上P点看到一光斑,请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图。

物理导学案八年级上册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 【巩固练习】1、B;2、D;3、1.86cm;4、9、35.07、0.01;5、B;6、μm、cm、m、cm;7、1.72m、0.005m、1cm;8、10-4、10-3、103;9、D;10、B;11、C;12、C。 §1.2 【巩固练习】1、岸、竹排;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运动、静止;4、B;5、B;6、B;7、B;8、飞机、云、静止;9、B;10、D;11、B; 12、BAC;13、地球、太阳、静止。 §1.3 【巩固练习】1、C; 2、B;3、C;4、A;5、3m/s 6m/s 2.86m/s;6、150m。 §1.4 【巩固练习】1、C;2、B;3、B;4、小、大、3.3cm/s、2.5 cm/s 、5cm/s; 5、0、3h;6、24m/s; 7、16s、6s;8、5m/s;9、680m,850m/s。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1D2C3C4A5A6B7C8C9D10A11D12A13D14A 二、填空题1、运动静止;2、西;3、14m/s;4、200,5.76 ;5、3.02,337.5。 三、实验题1、1mm 17.52cm 17.33 cm;2、大于使斜面的坡度小些。 四、计算题1、45s;2、150km/h 0;2、800m/s 第二章声现象 §2.1 【巩固练习】1、振动、振动;2、介质、液体、固体、液体、真空;3、声速、340m/s介质的种类、温度;4、固体能传声;5、2、钢管、空气、3、1;6、B;7、A;8、C;9、D;10、2040m;11、甲更准确、344.8 m/s;12、5000 m/s;13、407m;14、90m、1110m;15、2310m;16、710m;17、12km。 §2.2 【巩固练习】1、高低大小(或强弱) 2、响度音调音色 3、C 4、C;5、B 控制变量法 6、乒乓球被弹起来转换法 7、C 8、B 9、次声波回声;10、C 11、A 12、C 13、C;14、D;15、C;16、B。 §2.3 【巩固练习】1、弹跳起来声可传递能量 2、C 3、C 4、D 5、C 6、510m;7、884m 8、12.5m/s,11900m。 §2.4 【巩固练习】1、B 2、B 3、C 4、A 5、C 6、D 7、D 8、B 9、B 10、B 11、C 12、D 13、禁止在居民区鸣笛(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植树种草、安装隔音玻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等 14、10 m/s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1A2D3B4A5C6B7C8B9A10C11A12C13D14C15D 二、填空题1、音色、响度;2、信息、能量;3、声波、音调;4、音色;5、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6、骨传导;7、340、不能。 三、实验题1、小、真空不能传声;2、③⑤、④⑤、20 ;3、二、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四、计算题1、182、1m;2、380m;3、1425m、575m.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巩固练习】1、物体冷热程度、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2、36.0℃、—14.0℃;3、BACED;4、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 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 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课后反思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5、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6、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7、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 、量出100页的厚度L B 、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 、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节《温度的测量》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温度的测量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主备人: 审核人:复审人:学生姓名:评价: 【课前预习】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了解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 二.自主预习: (要求:阅读课本P5-9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有还需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 1.图1-6中的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请你自己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图1-7的实验又说明什么? 2.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3.使用温度计时应该怎样读数? 4.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8页的“体温计”部分,完成以下题目。 ⑴体温计的构造与温度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⑵怎样使用体温计? 三.预习检测: 1.物体的叫温度。 2.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需要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制成的。3.现在常用的温度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这种温度单位是这样规定的:把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这样规定的0度和100度应当分别记为(也就是写成) 和。 4.人的正常体温为,读作。医用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也就是量程)一般是。一般寒暑表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而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5.体温计与一般常用温度计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体温计可以读数,玻璃管中的水银不会自动地退回下面的玻璃泡。当用它测量过某人的体温,想再用它测另外一个人的体温时,必须先。其他温度计则不能这样做。 6.某温度计的示数为-18℃。对这个示数的读法下列正确的是哪个? ( )。 A.负18度或摄氏零下18度 B.负18摄氏度或零下18摄氏度 C.负18度或零下18度 D.负18摄氏度或摄氏零下18度 四.预习总结: 你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疑惑么?请记录下来,让我们上课时,共同研究。 【课内探究】 一、明确探究目标: 1.认识温度和摄氏温度。 2.温度计和方法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二、反馈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并把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来,写在黑板上。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知识点一:温度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知识点二:实验室温度计 1.认识实验室温度计。 请你根据对温度计的观察完成以下题目:(要求先自己思考,然后组内讨论)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 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 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 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已审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12章 复习导学案 目录如下: 第七章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复习导学案 第九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2、看书讨论基本概念及规律; 3、会探究实验或作图; 4、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形成力相关基本概念知识框架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它的原理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 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 ___。 9、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它的成正比。 展示评价1:学生回答,集体矫正。 学习活动2:请同学们看书复习整理力、弹力和重力概念相关内容,根据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 【问题讨论】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前为什么总是站在跳板的最前端蹬跳板?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1)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本题中墙壁对球是否有支持力,只要假设把墙壁移开,看球是否会移动,怎样移动.由图可知,球会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墙壁对球有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2.投影仪; 3.放大镜。 【例题1】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 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 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 1.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例题2】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 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 一、选择题 1.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 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导学案

目录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1)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序号:02 (3) 课题:运动的描述序号:03 (5) 课题:运动的快慢序号:04 (7)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序号:05 (9)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06 (12) 课题:声音的特性序号:07 (14) 课题:声的利用序号:08 (16)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序号09 (18) 课题:温度计(一) 序号:11 (20) 课题:温度计(二)序号:12 (21) 课题:熔化和凝固(一)序号:13 (23) 课题:熔化和凝固(二)序号:14 (25) 课题:汽化和液化(一)序号:15 (27) 课题:汽化和液化(二)序号:16 (29) 课题:升华和凝华序号:17 (31) 课题:光的传播序号:18 (33) 课题:光的反射(一)序号:19 (35) 课题:光的反射(二)序号:20 (37) 课题:平面镜成像(一) 序号:21 (39) 课题:平面镜成像(二) 序号:22 (41)

课题:光的折射序号:23 (43) 课题:光的色散序号:24 (45) 课题:看不见的光序号:25 (47) 课题:透镜序号:26 (49)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序号:27 (52)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序号:28 (54) 课题:眼睛和眼镜序号:29 (56)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序号:30 (58)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序号:31 (60)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二)序号:32 (62) 课题:质量(一) 序号:33 (64) 课题:质量(二) 序号:34 (66) 课题密度序号:35 (68)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6 (70) 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序号:37 (74)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

专题5.2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扫描: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2.投影仪; 3.放大镜。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 1.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重点难点解读: 重点了解如下基本知识 1.生活中的透镜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对点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 【例题1】(2019云南模拟题)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 【例题2】(2019四川自贡)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 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八年级物理下册8_3摩擦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摩擦力 教学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法实验讨论法学法实验、小组合作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预习提示】 1.两种摩擦: 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摩擦力的方向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5.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滑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_____时产生的摩擦。滑动 摩擦中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一是两个物体要______;二是两个物体表面要_____(填粗糙或光滑);三是一个物体要在另一个物体上______。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压力一定,接触面越_____,摩擦力越_____,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____,摩擦力越_____。 5.举出三个生活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 举出生活中摩擦力有害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增大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生自学 阅读课本,找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仔细体会它的含义,然后做下面的两个活动: 1.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一下桌面对你的摩擦力,并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2.用力把你的手压在桌面上,使你的手有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但不要运动起来),感受一下你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 结论: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研究 归纳学生的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等有关。 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误。 进行实验: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去进行验证猜想,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怎样测量摩擦力? 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实验情况 实验条件 测力计示数F/N 压力情况接触情况 甲一个木块木板表面 乙一个木块毛巾木板 丙 一个木块 一个重物 木板表面 分析与论证: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大小和接触面的有关。同一接触面时,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 小组合作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导学案稿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 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 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 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 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2

初二物理上册质量 知识讲解

质量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的概念; 2、了解生活中的测量质量的器具,掌握天平的用法; 3、会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要点梳理】 要点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还有克(g )、毫克(mg )、吨(t )。 3、单位换算:3110g kg -=;3611010mg g kg --==;3 110t kg = 要点诠释: 1、质量是物体的性质,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对物体的质量我们要有一定的认识,1分米3水的质量是1千克,初二同学的质量大约是40千克~80千克,一头牛的质量大约是1吨,3粒玉米大约是1克。 要点二、质量的测量 【高清课堂《质量 体积 密度》356649(质量)】 1、测量工具:天平,生活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器具有台秤、案秤、电子秤等。 2、天平的构造: 3、天平使用: (1)放平: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2)归零: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3)调平:调节天平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4)称量: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砝码用镊子夹取,砝码的放置顺序是从大到小),当最小的砝码也不能使横梁平衡时,应通过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 (5)读数: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要点诠释: 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 2、保持天平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3、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不要把砝码弄脏,以免锈蚀。 4、在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 5、天平指针偏左偏右与平衡螺母旋出旋入的关系: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左边沉,平衡螺母应向右移;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右边沉,平衡螺母应向左移。 6、注意调好的天平不能在桌面上移动,移动后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左右盘是不同的。是不能互换的。横梁上的螺母更是不能再动,否则横梁的平衡就被破坏。 【典型例题】 类型一、质量 1、(2015?北京一模)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 C.菜刀被磨光以后 D.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 【思路点拨】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及温度的变化无关。 【答案】C 【解析】A、铁水凝固成铁块,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不合题意;C、把菜刀表面磨光,所含有的铁物质在减小,质量也会变小,符合题意;D、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不合题意;故选C。 【总结升华】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关键是抓住“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天平的每一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的是() A.生锈了 B.放在月球上 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碰了一下 D.气温升高 【答案】A 2、【高清课堂《质量体积密度》356649例题1】以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 A、一个大西瓜大约重1000g B、1kg的鸡蛋大约能有40个 C、一个普通初中生的体重大约在45kg左右 D、一瓶标有“550mL”的饮用水的质量大约为1kg E、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F、食堂里一个馒头的质量大约100g 【答案】C、F 【解析】A、一个大西瓜大约5kg左右;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故B错误;C、一个普通初中生的体重大约在45kg左右,是对的;D、一瓶标有“550mL”的饮用水的质量大约为550g,学了密度知识后大家能够计算出来;E、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十几克;F、食堂里一个馒头的质量大约100g,是对的。

八年级物理(粤沪版)下册《物理》八年级学案参考答案

《物理》(粤沪版)八年级学案参考答案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二、教材研究 探究一:(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探究二:(1)手 书 (2)书 手掌 探究三:牛顿 牛 N 探究五: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达标训练 1、乒乓球 球拍 2、B 3、(2) (1) 4、D 5、D 6、手 墙 墙 手(人) 7、B 六、课堂测评 1、(1)施力物体 (2)力 (3)受力物体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D 3、B 4、C 5、D 6、B 7、D 8、A 、D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 、C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9、力的大小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四、达标训练 1.D 2. 5N 0.2N 2.4N 3.答案提示:把弹簧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原长,依次挂上质量相同的钩码,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再算出伸长量。 4.(图2) 六、课堂测评 1.B A 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 2.5N 0.2N 1.4N 3.A 4.A 5.C 6.B 7.(图6)8.B(提示:注意用控制变量法) 6.3 重力 二、教材研究 探究1 1、竖直向下 2、提示:桌面是否水平,还要用到三角板,检查水平面与重垂线是否垂直。 四、达标训练 1、D 2、竖直向下 3、B 4、B 5、490N 40kg 6、(略) 六、课堂测评 1、重力、地球的吸引、地球 2、150、0.0196 图2 图6 第7题

3、大、低、增大底部支承面积,降低重心位置,以增大电风扇的稳定性。 4、C 5、A 6、D 7、(如图)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二、教材研究 探究1 提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探究2 4、粗糙大大无关无关 四、达标训练 1、C 2、B 3、C 4、D 六、课堂测评 1、滑动、滚动、滑动、有益、有害、有益 2、滑动、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D 4、(1)匀速直线(2)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 (3)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 (4)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1)接触面的面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2)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达标训练 1.B 2.C 3.(略)4.20 5.B 6.A 六、课堂测评 1.支点动力的作用线>等臂 2. 20 A端下沉 3. A 4. B 5. A 6. D 7. 3 0.1 F1×L1=F2×L2 8.(图8) 9.300N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四、达标训练 1、 B 2.B 3.24,8 4、C 六、课堂测评 1、16N 2、D 3、B 4、A 5、60 6、(图7 ) 7、5,98 单元综合测试卷图8 图7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2016汇总

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 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