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11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最新-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历史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岳麓版 精品

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日中而市,交易而退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解析)D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这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A为唐都长安,此时界限还未打破;B反映的是草市的情况;C反映的是市坊界限未被打破时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D。
2、“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
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A、废分封,设郡县B、设立中朝和外朝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丞相,设内阁(解析)B 题干要求找出支持汉朝在继承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了创新的史实。
A为秦朝的史实;C属于开始于明朝的史实;D为明朝的史实;只有B项为汉朝的史实。
汉朝在继承秦朝中央官僚制度的基础上即设立了外朝,同时又形成了中朝牵制外朝的权力,故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故正确答案为B.3、“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该言论反映了A、孔子的“为政以德”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朱熹的“格物致和”D、黄宗羲的“工商皆木”(解析)C 从题干要求明显可以看出为对事物的理的探究,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
4、太平天国《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说明了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解析)D 《资政新篇》据史实来看并非农民革命运动的产物,没有适应天平天国革命的需要,排斥A;《资政新篇》发表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未产生,排除B;C也不符合历史史实;《资政新篇》为农民领袖洪仁玕所写,其刊印也得到天平天国领导人的同意,故正确答案为D。
湛江市2018届高考调研测试

湛江市2018届高考调研测试(历史)一、选择题。
1.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
这一做法A.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B.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C.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D.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2.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
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
这种变化说明汉朝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 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 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3.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
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 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4.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
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
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5.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时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如土地问题、劳资问题等);二、反革命的统治能够逐渐稳定;三、革命的群众溃散而消沉。
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
”这一认识的提出A.结束了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B.加速了国共武装对峙阶段的到来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 D.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供了依据6.以下是1861—1884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
这种安排A.加深了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C.有效抑制了地方官僚势力的崛起 D.有利于洋务政策的推行7.近代西方思想家鼓励各种社会团体结党营私、互相制衡,以此减少权力的滥用。
广东省湛江市2018年高三普通高考模拟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18年高三年级普通高考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2018.524、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
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
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
这一变化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C.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表明对宗法的遵从,故A项错误;“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没有涉及到礼乐制度,故B项错误;“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
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有利于形成对华夏祖先的认同,故C项正确;“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没有涉及王权与族权的分离和冲突,故D项错误。
【答案】C25、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颁布新规:兵士罢归家乡,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官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抑制商人,或轻田租,十五税。
这些规定旨在A.限制土地兼并B.恢复农业生产 C.增加赋税收入 D.加强中央集权【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兵士罢归家乡,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官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抑制商人,或轻田租,十五税”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内容,故A项错误;“兵士罢归家乡,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官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抑制商人,或轻田租,十五税”这些内容能够保护农民土地,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或轻田租,十五税”这项措施无法增加赋税收入,故C项错误;“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抑制商人”这些内容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最新-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考测试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广东省湛江市2018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文综历史试题12.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
”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C.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D.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13.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
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
此举主要是为了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C.弥补生产资料不足D.打击商人敛财致富14.《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此记载体现了A.以民为本B.皇权至上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15.右图为一张西方漫画明信片——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
下列诗句与此事件相关的是A.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B.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C.三元里前声若雷,……乡民合力强徒催。
D.倭人竟割台湾去,……万众一心谁敢侮。
16.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B.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C.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D.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17.下列语句摘自不同时期小学语文课本第一课的内容,其中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是A.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B.爸爸六岁去放羊,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C.敬爱的毛主席教导我们:“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D.冰雪消融,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找到了春天18.中国政府承诺:“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4%降低到2005年的约10%,其中工业品由13%降至约9.3%。
2018年高考(112)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调研试考试

2018年高考(112)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调研试考试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调研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
就是世界各国的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
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
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
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
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
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
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
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
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一完全否定的态度。
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11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2017.11第Ⅰ卷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7月初,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小明游览了祖国多处景点,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震撼下图甲、乙两幅照片是他的摄影作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1. 造成图中甲、乙两地年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B. 降水C. 海拔D. 植被2. 下列来自小明在两地的旅游日记,最可信的是A. 甲地瀑布很壮观,再过3个月瀑布下泄水量会更大B. 乙地凸出地面的景观是经年累月的风力堆积所形成C. 甲地夏季降水丰富,经常出现高温天气D. 罗盘测得的乙地垄槽走向为东北—西南【答案】1. B 2. D【解析】1. 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纬度低,但阴雨天气较多,而乙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因此造成图中甲、乙两地年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故选B。
2. 据题干知,7月初拍摄的照片,再过3个月雨季结束,瀑布下泄水量会减少,A错误;乙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凸出地面的景观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B错误;因甲地阴雨天较多,不会经常出现高温天气,C错误;据乙图可知,图中垄槽走向为东北-西南,D正确。
故选D。
地质专家认为,下图范围内的群岛是由板块经过一个固定不动的热点,导致一系列的火山喷发而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某群岛的火山岩年代3.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地全年降水量多于②地B. ②地夏季降水量多于①地C. ①地冬季降水量少于②地D. ①、②两地全年高温多雨4. 热点喷发的物质发源于地球圈层中的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岩石圈5. 下列有关该群岛各小岛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海拔高,面积大B. 面积小,地势低平,多沙C. 海拔高,地表崎岖D. 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有广阔的滩涂【答案】3. A 4. B 5. C【解析】4. 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之一,而软流层属于地幔。
【2018湛江一模】广东省湛江市名校2018届高三联考(湛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湛江名校2018届高三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24.西周封建过程中,诸候受封有一片土地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人民。
这些人民,以族为单位分封给诸候。
他们可能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也可能是从别处来的。
西周统治者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5.汉武帝时期,由桑弘羊主持推行了“均输”平准”制度。
均输法是政府向若干郡国派遣均输官,进行官营运输业的经营,平准法是政府在京师设平准官,进行官营商业的管理。
这些制度A.导致了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 B.开启中国古代官营经济先河C.是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D.适应了汉代中央集权的需要26.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
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地兼并”的说法越来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
这说明A.历史解解释随时代变化面发生变化 B.历史结论总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C.史书记载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较大 D.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27.下表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据此可知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 B.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C.官宦文学被平民文学所取代 D.世俗文学是明代文化的主流28.1880年,正当中俄伊交涉紧张之时,思想家王韬给清朝政府大员郑藻如写信提出,如果与沙俄作战,各地均宜动员百姓,办理团练,团练头目“必兼由民间公举,千万不可由官派”。
这反映出王滔A.认为百姓是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 B.将民主思想与救国实际结合起来C.主张通过战争解决中俄间的争端 D.是近代中国民主共和思想的代表29.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法币改为与英销及美元挂钩。
这说明明A.近代中国经济和金融实现了统一 B.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倒退 D.中国货币体系开始走向了国际化30.1939年1月7日,蒋介石指示国军各战区军事长官:“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展开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
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模拟历史

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模拟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24.西周封建过程中,诸候受封有一片土地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人民。
这些人民,以族为单位分封给诸候。
他们可能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也可能是从别处来的。
西周统治者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抓住材料主題分封制,概括材料信息,受封的人民为原住民或者迁来的人民,是为了强中央对诸候的控制,因而选D。
答案:D25.汉武帝时期,由桑弘羊主持推行了“均输”平准”制度。
均输法是政府向若干郡国派遣均输官,进行官营运输业的经营,平准法是政府在京师设平准官,进行官营商业的管理。
这些制度()A.导致了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B.开启中国古代官营经济先河C.是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D.适应了汉代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概括材料,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西汉实行均输法和平准法分别是对地方运输业、京师商业官置化的管理。
均输法对地方运输的統一管理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避免运输资源的重叠和浪费。
平准法是对京师官营商业的统一管理,能够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都适了议武帝时期的大一统适应了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因选D。
答案:D26.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
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地兼并”的说法越来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
这说明()A.历史解解释随时代变化面发生变化B.历史结论总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C.史书记载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较大D.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表达了对土地并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故答案选D。
历史解释是对某历史事物的含义的解释,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現象或史事件的息结性认识.史书记载是对历史事件客观而真实的记录,这些部与题干不符。
答案:D27.据此可知()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B.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C.官宦文学被平民文学所取代D.世俗文学是明代文化的主流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人物形象出现最多的是大、小商人及子女,这和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的美系,故答案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市2018届高考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24.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
这一做法A.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B.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C.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D.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25.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
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
这种变化说明汉朝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 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 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26.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
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 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27.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
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
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28.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时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如土地问题、劳资问题等);二、反革命的统治能够逐渐稳定;三、革命的群众溃散而消沉。
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
”这一认识的提出A.结束了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B.加速了国共武装对峙阶段的到来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 D.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供了依据29.以下是1861—1884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
这种安排时间总署大臣人数军机大臣人数其中总署大人兼任军机大臣人数1861—1868年7 5 31869—1875年10 5 41876—1881年12 5 51882—1884年12 6 4A.加深了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C.有效抑制了地方官僚势力的崛起 D.有利于洋务政策的推行30.近代西方思想家鼓励各种社会团体结党营私、互相制衡,以此减少权力的滥用。
晚清学者在介绍西方政治理论时却强调广开言路、通上下之情、臣民一体、全国团结与整合。
这种差别说明近代中国A.皇权至上思想根深蒂固 B.解决民族危机成为迫切任务C.各种政治力量更为团结 D.保留君主制度符合时代需要31.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
这是为了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 B.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32.古代雅典公民很少直接经商,农业被视为最体面的职业,只有公民才能购买本邦土地,同时法律禁止个人过多兼并土地。
这一现象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加剧阶级矛盾导致城邦混乱C.利于解决平民债务负担 D.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33.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
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C.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 D.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34.二战前美国总统竞选中,候选人的品德、魅力是取胜的关键。
二战后,该因素的重要性明显下降,选民更多关注候选人对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分配的许诺。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总统行政权力增强 B.福利政策已深入人心C.对苏联威胁的担忧 D.凯恩斯主义渐趋失灵35.从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世贸组织共收到202次贸易纠纷投诉,其中由发达国家起诉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美国和欧盟共起诉110次,占总量的55.4%。
这种差别说明A.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加入世贸组织 B.外贸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比重较小C.发达国家的经济更易受到外部冲击 D.国际贸易规则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共和主义指的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对共和国的偏爱。
……然而共和主义对制度的关注焦点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不断变化的。
美国革命把共和主义用于全部民族,并通过支持现代民主政体的引入,对共和主义进行了改造。
这种改造,在美国版本中,意味着承认在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基础上的分离政府。
……民主是公民亲自组织和管理政府的小社会,而共和则是采用代议制的共同体。
——摘编自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二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
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
新式者何?即化国为家是也。
人人当去其自私自利之心,同心协力,共同缔造。
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
故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
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
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
何谓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之主义是也。
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平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
民权主义,即人人平等,同为一族,绝不能以少数人压制多数人。
……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
——摘编自1921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改造共和主义的表现。
(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美国共和主义的发展之处及其原因,并分析孙中山共和思想的历史价值。
(1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对传统的理解见仁见智。
在词源学上,“传”与“统”在中国古代是一个独立的词汇。
“传,续也”。
“统,绪也”。
传统,本意是谓帝业、学说等世代相传。
在西方,英文tradition(传统)源于traditio。
在罗马法中traditio是转移私人财产拥有权的一种方式。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传统的概念作出现代的解释:“传统从字面上来看,凡是我们文化中从过去流传或遗留下来的内容,都可称之为传统。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传统特指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古老的,而且我们还赋予它们以现代的价值。
”——摘编自夏锦文《社会变迁与中国司法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围绕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点,论述须史论结合。
)45.【历史——进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两汉律令极为烦杂,魏时已加改革,但还不够简括。
司马昭集羊祜、杜预等名儒重臣十四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订定新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余字。
律与令合二千九百二十六条,十二万六千三百字。
又从今中划分出条例章程,称为故事,各归本官府执掌。
二六八年,新律修成,晋武帝令抄录死罪条目,在亭、传(旅舍)悬挂,使人民知所趋避。
从汉律令和说解七百七十三万字省约到十二万字,在法律编纂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人民生活上,多少减轻些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
……久经丧乱的广大劳动群众,这才有可能来恢复社会经济,补救战争的创伤。
《晋书·食货志》说,太康年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威安其业而乐其事”,自东汉末大乱以来,这算是一个难得的光明时期。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武帝法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晋武帝法制改革。
(6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后,一直遭到主要西方国家的排斥,没有真正进入国际社会,这不仅有损于苏联的国家利益,而且会严重阻碍世界局势的正常发展。
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给苏联提供了重返国际社会的机遇。
苏联首先向一直未与之建交的美国传送建交的意愿。
罗斯福就任总统不久,即向苏联政府提议正式举行建交谈判。
不久,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还趁此机会,同西班牙、匈牙利等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国际联盟的态度也发生转变,从支持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转为支持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
1933年11月,法国外长巴尔都向苏联大使提出苏联参加国际联盟的建议,希望争取苏联进入国际联盟,以国联的力量来抑制德国。
在得到苏联同意后,他又做了大量工作。
1934年9月,苏联正式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重返国际社会的表现。
(9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重返国际社会。
(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李政道的求学与成长经历比较特殊。
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是,凭借他顽强的毅力,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超越同龄人的付出和收获。
……1946年春,蒋介石政府欲派青年才俊赴美学习原子弹技术。
在吴大猷和叶企孙先生的推荐下,仅为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
赴美后,才得知美国人根本不让中国人接独原子弹技术。
没办法,随行的青年学子只能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
李政道因没有大学毕业文凭,难以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
但在他自己努力下,最后竟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破例录取,还成为物理学大师费米的研究生。
1956年他与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扬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在1974年会见毛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
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这些建议都得以采纳。
——摘编自季承《李政道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李政道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政道的历史贡献。
(6分)湛江市2018届高考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答案 B A C C C D B B D B A D41.(25分)(1)表现:建立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建立联邦制;建立代议制政府。
(9分)(2)发展之处:要建立人民的共和国;用三民主义改造国家。
(4分)原因:孙中山的认识能与时俱进;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没有得到落实;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两点6分)历史价值: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专制,建立共和国,开创近代中国共和政治的先河:民国成立后,采用了民国纪年法,有助于国民对现代国家的认同;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等。
(两点6分)42.(12分)示例一论点:古代传统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