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全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组单元分析: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江山如诗如画!学习本组课文要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3221210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谙”等生字,会写“亭” 3.会认读本课中“螺” “潭” “庭” “谙”5 个生字,理 “螺”解“闲”“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和”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望洞庭》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
2.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式)课程概述教学方法1.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课文的意义和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课文的意义和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美丽的运河城》活动1:导入-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运河城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活动2:阅读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词语理解。
活动3: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文章的关键信息和文章概括。
活动4: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整理的关键信息和概括。
活动5: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感受。
第二课《小巷里的说明文》活动1:导入-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说明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活动2:观察细节-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和读描述,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规则。
活动3: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给定的说明文并提取关键信息。
活动4: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观察的细节和讨论的结果,写出自己的说明文。
活动5:展示交流- 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写的说明文,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三课《妈妈给我做了一碗鸡蛋面》活动1:导入- 通过提问学生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和回忆。
活动2:阅读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词语理解。
活动3:研究写人作文- 引导学生了解写人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并分析课文的写作结构。
活动4: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篇关于妈妈给自己做鸡蛋面的作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预习探究(一)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二课时望洞庭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田园生活、科普知识、现代诗、动物朋友、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七彩童年、人物的品质、童话之美。
其中第二单元有“快乐读书吧”,第三单元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二、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重、难点1.再识字300―500个,会写字达到150-200个。
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
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
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6.练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导引法
学习方式
诵读法、表演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作、作业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
板书设计
一、游泳本领高
二、上夜校念书
三、掩护李大叔热爱祖国
14、小英雄雨来
四、与鬼子斗争憎恨敌人小英雄
五、有志不在年高
六、机智地逃脱勇敢机智
教学反思
课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自学情况。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提出学习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五、研讨课文
五、研读课文中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第二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作文题目:童年生活中最难忘、最有趣的事情教学目标: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把自己讲述的内容整理后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二、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
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三、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四、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习作兴趣二、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1、读题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3、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三、提出要求,指导习作l、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
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作文。
范文:童年趣事我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我一直记得小时候与童话有关的一件趣事。
那时我只有三、四岁,一天,妈妈因晚上有事,就把我从幼儿园接到了姥姥家。
我一下子就听出姥姥的声音和平常一点儿都不一样!既低沉又粗哑。
不知怎的,我一下子想起了幼儿园老师刚给我们讲的童话《小红帽》。
我心里顿时充满了恐惧。
睡觉前,趁姥姥没注意,我把手伸进被子摸了摸姥姥的脚,这一下,我更害怕了:姥姥的脚上摸上去毛烘烘的!那一定是长满茸毛的狼爪子!哎呀,不好!真的姥姥肯定已经被狼吃掉了,狼装扮成姥姥想趁我睡着以后吃掉我!怎么办哪?我大哭起来,坚决不肯上床睡觉!姥姥怎么劝也不能让我安静下来,只好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劝我睡觉。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激发学生对故事进一步思考,对遵循自然规律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故事进一步思考,对遵循自然规律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
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
3、这些成长阶段中哪些是在巢中完成的?侦察时发现危险幼龟将怎么做?安全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自学指导
1、第三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的哪些做法师愚不可及的?为什么?向导怎么说,怎么做?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组交流,提出疑问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学生朗读质疑。
愚不可及的做法及原因:爱护幼龟,担心受伤害,但不懂海龟入海的规律。
自学检查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学生反馈。
讨论切磋
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焦急若无其事
震惊极不情愿遵循
悔恨发出悲叹
教学反思:
课题:《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教学目标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师:是啊,幼龟的美好愿。
达标检测
同学们,幼龟入海有原本他们自己的办法,可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的残体,回想我们当时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归纳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我们可以多读读课文,多看看课外书,从书中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归纳总结
向导为什么要发出悲叹,他们的行为为什么会对海龟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这中间究竟蕴涵着什么自然之道,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深入探究。
学生交流,反馈,校对,朗读。
板书设计:
课题:《自然之道》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主备人:周剑锋程丹
课题:《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板书:悲伤
“根本”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向导为什么会如此悲伤?(非常自责、后悔——幼龟的灾难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学生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
自学检查
1、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
2、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3、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板块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目标展示
1、导入:黄河被我们亲切的称为母亲河,它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看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调整
目标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
1、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理解“自然之道”的意思。
自学指导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学生字生词。
讨论切磋
1、检查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学生答,教师板书。
2、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3、检查对错,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学生答: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
指名演板。
达标检测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学生探讨: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
2、板书课题。
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自学指导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教学方法
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过程
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板块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在脑子里回忆一下。
交流要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目标展示
1、请看黑板,这是一幅绿龟成长阶段的简图,根据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后面的四个框里该填什么?
2、几月出巢?(板书:大约四五月)什么时段?为何选择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