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研究

合集下载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药品的鉴别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对药品进行 鉴别,以确定其真伪。
药品的含量
对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规定,以确保 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典中药品的质量标准制定与修订
制定过程
药典中药品的质量标准的制定通 常由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组织专家 进行,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后确 定。
修订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药 品安全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药典 中药品的质量标准需要进行不断 修订和完善。
药品质量研究涵盖了药品的原料、中 间体、辅料、包装材料以及生产过程 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药品在整个生 命周期内始终保持高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研究的重要性
药品质量研究是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是药品注册和上市审批的重要环 节。
通过药品质量研究,可以全面了解药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工艺等方面的信息, 为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 与药典概况
目录
• 药品质量研究概述 •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 • 药典概况 • 药典中药品的质量标准 • 药品质量研究的未来发展
01
药品质量研究概述
药品质量研究的定义
药品质量研究是指对药品的物理、化 学、生物等特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稳 定性和均一性。
药品的生产工艺研究
01
02
03
原料选择
根据药品的化学组成和生 产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 原料和试剂,确保生产出 的药品质量稳定可靠。
生产工艺优化
通过试验和改进,不断优 化药品的生产工艺,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环境控制
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环 境条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 准,如洁净度、温度、湿 度等。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13
2.4 制法
重要工艺 和质量管理
的要求
生产工艺 须经过验证
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批准
生产过程符合 GMP要求
14
2.5 性状
性状:外观、嗅、味、溶解度及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
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等。 鉴别
评价药品质量指标 纯杂程度
15
2.6 鉴别
称取“0.1g”, 为0.06~0.14g; 称取“2g”, 为1.5~2.5g; 称取“2.0g”, 为1.95~2.05g; 称取“2.00g”, 为1.995~2.005g。
27
“称定” : 准至所取量1%; “精密称定”: 准至所取量0.1%。 取用量为“约”若干: 取用量为规定量±10%
移液管准确量取2.00ml续滤液。
29
恒重: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 <0.3mg;
按干燥品计算:未经干燥供试品试验; 取用量按干燥失重扣除。
30
空白试验: 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
试液同法操作所得结果;
含量测定中“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 正”: 按供试品耗滴定液量(mL)与空白试
对照品 化学药品标准物质,按干燥品计算后使用。
对照药材 中药检验中使用标准物质
参考品 生物制品检验中使用标准物质
2.14 计量
计量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滴定液和试液的浓度
精密标定的滴定液:XXX 滴定液(YYY mol/L) 非精密标定的试液浓度:YYY mol/L XXX溶液 温度:水浴、热水、微温、室温、冷水、冰浴、
药试液
8
2.1 正文(monographs)
药典正文:药品标准。阿司匹林 品名(中文名,汉语拼音与英文名);结构式;

新药质量研究基本要求

新药质量研究基本要求
质量标准:应设立合理的比旋度限度。原则如下:
1、含量测定方法无立体专署性时需设专属性的手性
杂质检查; 2、制剂及贮存过程中有外消旋化的需设对映体检查;
3、有外消旋体或对映体上市的需设立体专署性鉴别。
二、溶出度、释放度
基本概念 溶出度或释放度是指药物在规定的条件下从一定的溶剂中溶出或 释放的速度和程度,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研究与控制的一项重要 指标。我国新药研究指导原则要求①水中难溶性药物制成的口服
样品对比考察要全面
例1:葡萄糖酸奎尼丁缓释片 原开发厂的产品BE与仿制厂产品BO 在 0.1mol/L盐酸和0.1mol/L盐酸-pH7.4的 磷酸盐缓冲液中溶出相似,但却生物不 等效(BE大于90%,BO仅41%)。后 来的研究考察证明两制剂在不同溶剂中 溶出曲线不完全相同,在pH5.4的缓冲液 中溶出明显不同。
前言
质量研究是新药药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 在制备工艺确定之后制定质量标准以全面控制药 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基础。随 着国内有关研究指导原则的颁布和技术要求的明 确,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 节。在此对有关物质和溶出度研究的基本要求作 一介绍,并结合国内新药研究现状,对新药有关 物质、溶出度研究以及质量研究与标准制定中需 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Berlex`s Quinaglute Duratabs溶出曲线
Bolar`s 控释片溶出曲线
例2、茶碱控释片
Searle公司与Key公司的茶碱控释片临 床应用反映不同,溶出度确有差异:前 者受溶剂pH的影响不大,而后者在pH6 以上溶出明显加快。如下图所示:
Searle茶碱控释片三维溶出曲线
明确根据实际考察结果,合理制定质量标准: 1、方法合理:杂质对照品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加或

药品质量研究

药品质量研究

药品质量研究第一节药品质量研究的目的药品的质量首先取决于药物自身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等生物学特性,即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的生物学特性反映的是药物的内在质量。

如果药物的疗效差,达不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就没有临床应用价值,故然就没有任何质量可言。

即使药物的疗效很好,如果其毒副作用也很大、治疗窗狭窄、临床使用风险高,通常也不适宜用于临床。

为了保障药品的安全和有效,要求药物在治疗剂量范围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副作用)小,不发生严重的毒性反应。

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等生物学特性是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药品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药物的纯度与含量等外在质量。

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设备条件和贮藏运输状态的差异,都将影响到药品的外在质量。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

药品质量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制定药品标准,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及监督管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均一并达到用药要求,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药品标准只是控制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药物的质量还要靠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过程的控制加以保证。

只有将药品质量的终点控制(按照药品标准进行分析检验)和生产的过程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一、药品质量标准术语药品标准也是对药品的质量(限度)、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一般包括药品的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内容,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药品质量是否稳定均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国家药品标准。

现行《中国药典》2010版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

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

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

凡例(general notices)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药品质量研究(仿制药)

药品质量研究(仿制药)

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原料药的质量研究应在确证化学结构或组 份的基础上进行。原料药的一般研究项目包括 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几个方面。
1பைடு நூலகம்性状
1.1 外观、色泽、臭、味,结晶性等为药物的一般性状,考察 时应注意在贮存期内是否发生变化,如有变化,应如实描述,如遇 光变色、易吸湿、风化、挥发等情况。 1.2 溶解度:通常考察药物在水及常用溶剂中的溶解度。 1.3 熔点或熔距:熔点或熔距是已知结构的化学原料药的重要 物理常数之一,熔点或熔距数据是鉴别和检查该原料药的纯度指标 之一。常温下呈固体状态的原料药应考察其熔点或受热后的熔融、 分解、软化等情况。结晶性原料药一般应有明确的熔点,对熔点难 以判断或熔融同时分解的品种应同时采用热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1.4 旋光度或比旋度:旋光度或比旋度是反映具光学活性化合 物固有特性及其纯度的指标。对这类药物,应考察其旋光性质(采 用不同的溶剂),并测定旋光度或比旋度。 1.5 吸收系数:化合物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其在最大吸收波长 处的吸收系数,是该化合物的物理常数之一,也是原料药质量研究 的一个重要项目。药物的吸收系数应至少用五台不同型号的仪器, 按照规范的方法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1)原创性性药研究开发:创造化学结构新颖的新 化学本体。 (2)模仿性(me-too)新药创制:在不侵犯别人知 识产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 行较大的化学结构改造,寻求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并 具有某些优点的新化合物。 (3)延伸性研究开发: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以 及单一对映体或异构体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物。 (5)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 (6)新技术路线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
总结
药物的质量研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 准进行相关研究,尤其是新药的质量研究,应 该科学分析,确定药物质量研究和分析方法,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使药品在生产时能 够有理可查,有据可依,能够有效控制和保障 药物的质量。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度、均一性和纯度等制备工艺要求等 标准规定的杂质检查项目指药品在按既定
工艺进行生产和正常的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 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
改变生产工艺要考虑修订有关项目
5、含量测定 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用于测定原料及制剂中
有效成分的含量 ,主要的方法有化学分析法、色 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生物测定法等 。 6、制剂的规格
改变方法要做比较试验 & 原料药:用%含量表示,除另有说明,按重量计
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仅指按现有规定方 法可能达到的数值,不代表药品的真实含量 如未规定上限,指不超过101.0% & 制剂:用标示量百分含量表示,限度范围一般在 95.0%~105.0%。
9、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是指用于校准设备、评价测定方法 或给供试药品赋值的物质,包括标准品、对照 品、对照药材、参考品。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备、标定和供应。
方法和书写格式。
2、性状 记载药品的外观、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
常数(相对密度、熔点、比旋度、折光率、吸 收系数等),反映的是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 3、鉴别
根据药品某物的真伪,
不完全代表对该药品化学结构的确证
4、检查 反映了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试验方法和限
二、药品质量研究的目的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 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 和生命安全
目的:制定药品质量标准,加强对药品质量的 控制和监管,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和用药要求, 进而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三、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标准: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 批准的来源、处方、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制 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 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国家药品标准是药品生产、管理、供应、使用、 检验和药证管理部门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等),并可能对吸收有影响,进而影响生物利用度;故应对结晶药物的晶型进行 研究,确定是否存在多晶型现象。尤其对难溶性药物,其晶型如果影响药物的有 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时,则必须进行晶型的研究。熔点、红外吸收光谱、粉末X -射线衍射、热分析——专属性——选择有效晶型。 3.4粒度:用于制备固体制剂或混悬剂的难溶性原料药——安全性、有效性 3.5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溶液的酸碱度:前二者是控制不溶性杂质和产色杂质的有 效方法 3.6干燥失重和水分:原料药常规——区分结晶水和吸附水。 3.7异构体:顺反异构体和光学异构体,可能存在不同的药效或活性 3.8其它:根据研制产品的具体情况,以及工艺和储存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针对性地 设置检查研究项目。如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等。抗生素类药物或供注射用的原料 药(无菌粉末直接分装),必要时检查异常毒性、细菌内毒素或热原、降压物质、 无菌等。
27
整理课件
三、方法学研究
(一)方法的选择 1.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
应针对研究项目的目的选择。依据:文献、 理论及试验;尽量选择不同原理的鉴别方法:化 学法、色谱法、光谱法——方法之间的互补性;
常规项目参考药典,鉴别项——专属性;检 查项——专属性、灵敏度和准确度;含量——专 属性和准确度;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通常要采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择优选择。
8
整理课件
(二)质量研究的地位
及与药学研究其它方面的关系
稳定性研究和质量研究的关系
稳定性研究可以提示质量研究的内容
9
整理课件
(三)本课程的预期目标
质量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产品、围绕着试验目的 进行,以“需要”和“满足要求”为原则,既要 避免“大而全”,又要避免“千篇一律”。质量 研究工作贯穿药品研发和生产全过程,而不是研 究一次,终身受用,要根据质量变化情况进行相 应的质量研究和方法再验证,强化该工作的一贯 性。

药物分析-药品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药物分析-药品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含量测定方法的验证
实验室要求;分析方法验证(准确度、精密度等效 能指标)
3. 含量限度的制定
原料药(按干燥品计)一般≥98.5%;制剂按标示 量的百分含计。根据剂型、剂量等确定。
(七)贮藏
选择合适的贮藏条件,以避免或减缓药品在正 常的 贮存期限内的质量变化。
药品的贮藏要求及有效期限的设置,主要 通过其质量和稳定性试验研究确定
1、影响因素试验用1批供试品,加速和长期试验用3 批供试品
2、原料药与制剂需满足规模要求 3、质量标准与研究时一致 4、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包装与上市产品应一致 5、方法需经一系列验证。
(二)稳定性试验的内容 稳定性试验内容根据药物结构、剂型等进行选择。 原料药:主要有性状、熔点、含量、有关物质地、 吸湿性,以及根据品种性质选定的考察项目。 制剂:一般有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及与剂型相 关的检查项目如片剂的溶出度或释放度等。 1. 稳定性试验结果的界定 原料药的“显著变化” ;药物制剂的“显著变化”
凡例: 正确使用药典进行药品质量 检定的基本原则,共性问题
正文: 药品标准
附录: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 和指导原则
(三)药品名称
• 通用名: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载入国家正

式药品标准中的药品法定名称。
• 化学名:根据IUPAC命名原则
• 商品名:生产厂家在申请生产新药时注册的

商品名称。
• 外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
+0.0003 -4.25
• 0.79
11.98
0.00
2.在乘、除法中,积、商的误差是各数值相对误差传 递的结果,所以结果的相对误差必须与各数中相对 误差最大的那个相当。
如:0.12×9.678234=0.12×9.7=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质量研究第一节药品质量研究的目的药品的质量第一取决于药物自身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等生物学特性,即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的生物学特性反映的是药物的内在质量。

假如药物的疗效差,达不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就没有临床应用价值,故然就没有任何质量可言。

即使药物的疗效专门好,假如其毒副作用也专门大、治疗窗狭窄、临床使用风险高,通常也不适宜用于临床。

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要求药物在治疗剂量范畴内,疗效确信,不良反应(副作用)小,不发生严峻的毒性反应。

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等生物学特性是药理学研究的要紧内容。

药品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药物的纯度与含量等外在质量。

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设备条件和贮藏运输状态的差异,都将阻碍到药品的外在质量。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截了当阻碍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

药品质量研究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制定药品标准,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操纵及监督治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固均一并达到用药要求,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药品标准只是操纵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药物的质量还要靠实施《药品生产质量治理规范》及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过程的操纵加以保证。

只有将药品质量的终点操纵(按照药品标准进行分析检验)和生产的过程操纵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操纵产品的质量。

一、药品质量标准术语药品标准也是对药品的质量(限度)、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一样包括药品的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内容,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药品质量是否稳固均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国家药品标准。

现行《中国药典》2010版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

除专门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

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

凡例(general notices)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差不多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这些原则和规定也确实是药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必须遵循的要求,常称它们为药品质量标准的术语。

要紧术语如下(除非专门说明,均为化学药品质量相关的术语)。

(一) 正文药典收载的正文(monographs)确实是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的内容依照品种和剂型的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等。

(二) 药典附录药典附录(appendices)要紧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的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差不多技术要求。

通用检测方法系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纳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

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三) 药品名称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

差不多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

药品中文名称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CADN)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

《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药品英文名称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纳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

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须依照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须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的命名系统一致。

药品化学结构式须采纳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举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四) 制法制法是对药品生产制备的重要工艺和质量治理的要求。

所有药品的生产工艺都必须通过验证,并经国家药品监督治理部门批准,生产过程均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治理规范》的要求。

来源于动物组织提取的药品,其所用动物种属要明确,所用脏器均应来自经检疫的健康动物,涉及牛源的应取无牛海绵状脑病地区的健康牛群;来源于人尿提取的药品,均应取自健康人群,上述药品均应有明确的病毒灭活工艺要求以及质量治理要求。

直截了当用于生产的菌种、毒种、来自人和动物的细胞、DNA重组工程菌及工程细胞,来源途径应经国家药品监督治理部门批准并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治理规范。

制剂中使用的原料药和辅料,均应符合现行版药典的规定;现行版药典未收载者,必须制定符合药用要求的标准,并经国家药品监督治理部门批准。

同一原料药用于不同制剂(专门是给药途径不同的制剂)时,须依照临床用药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操纵项目。

(五) 性状性状是对药物的外观、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的规定,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

外观性状是对药物的色泽和外表感观的规定。

当药物的晶型、细度或溶液的颜色必须进行严格操纵时,在其质量标准的检查项下应另作具体的规定。

溶解度是药物的一种物理性质。

各品种项下选用的部分溶剂及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可供精制或制备溶液时参考;对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需作质量操纵时,在该品种检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

药物的近似溶解度以下列名词术语表示:溶解度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量取液体供试品,置于25℃±2℃一定容量的溶剂中,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观看30分钟内的溶解情形,如无目视可见的溶质颗粒或液滴时,即视为完全溶解。

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取系数、碘值、皂化值和酸值等;其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可反映药品的纯度,是评判药品质量的要紧指标之一。

(六) 鉴别鉴别是依照药物的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特性所进行的试验,以判定药物的真伪。

包括区分药物类别的一样鉴别试验和证实具体药物的专属鉴别试验两种类型。

不完全代表对药品化学结构的确证。

关于原料药,还应结合性状项下的外观和物理常数进行确认。

(七) 检查检查是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四个方面的状态所进行的试验分析。

包括反映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试验方法与限度、反映药物制备工艺的均一性和纯度的要求等内容。

药品标准中规定的各种杂质检查项目,均系指该药品在按既定工艺进行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操纵的杂质(如残留溶剂、有关物质等);改变生产工艺时需另考虑增修订有关项目。

关于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应在后续的生产环节予以有效去除。

除标准正文中已明确列有“残留溶剂”检查的品种必须依法进行该项检查外,其他未在“残留溶剂”项下明确列出的有机溶剂与未在正文中列有此项检查的各品种,如生产过程中引入或产品中残留有机溶剂,均应按附录“残留溶剂测定法”检查并应符合相应溶剂的限度规定。

供直截了当分装成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原料药,应按照注射剂项下相应的要求进行检查,并应符合规定。

各类制剂,除另有规定外,均应符合各制剂通则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八) 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是指采纳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药品(原料及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一样可采纳化学、仪器或生物测定方法。

(九) 类别药物的类别系按药品的要紧作用与要紧用途或学科的归属划分,不排除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作其他类别药物使用。

(十) 制剂的规格制剂的规格,系指每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或效价)或含量(%)或装量,即制剂的标示量。

注射液项下,如为“1ml∶10mg”,系指1ml中含有主药10mg;关于列有处方或标有浓度的制剂,也可同时规定装量规格。

(十一) 贮藏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限直截了当受其贮存与保管的环境和条件的阻碍。

贮藏项下的规定,系为幸免污染和降解而对药品贮存与保管的差不多要求。

以下列名词术语表示。

除另有规定外,贮藏项下未规定贮藏温度的一样系指常温。

(十二) 检验方法和限度药品均应按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纳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依照试验结果把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现行版药典规定的方法为准。

标准中规定的各种纯度和限度数值以及制剂的重(装)量差异,系包括上限和下限两个数值本身及中间数值。

规定的这些数值不论是百分数依旧绝对数字,其最后一位数字差不多上有效位。

试验结果在运算过程中,可比规定的有效数字多保留一位数,而后依照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进舍至规定有效位。

运算所得的最后数值或测定读数值均可按修约规则进舍至规定的有效位,取此数值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数值比较,以判定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

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外,均按重量计。

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时,系指用现行版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承诺偏差,并非真实含有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101.0%。

制剂的含量限度,系依照主药含量的多少、测定方法误差、生产过程不可幸免偏差和贮存期间可能产生降解的可同意程度而制定的范畴。

按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表示时,限度范畴一样是95.0%~105.0%。

生产中应按标示量100%投料。

如已知某一成分在生产或贮存期间含量会降低,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生产时可适当增加投料量,以保证在有效期内含量能符合规定。

(十三) 标准物质药品标准物质,是指供药品标准中物理和化学测试及生物方法试验用,具有确定特性量值,用于校准设备、评判测量方法或者给供试药品赋值的物质,包括标准品、对比品、对比药材、参考品。

药品标准物质由国家药品监督治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备、标定和供应(国家药品监督治理部门的药品检验机构负责标定国家药品标准品、对比品),均应附有使用说明书,标明批号、用途、使用方法、贮藏条件和装量等。

标准物质的建立或变更批号,应与国际标准品、国际对比品或原批号标准品、对比品进行对比,并通过协作标定和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技术审定。

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化学药品标准物质常称为对比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运算后使用。

对比药材、对比提取物要紧为中药检验中使用的标准物质。

参考品要紧为生物制品检验中使用的标准物质。

(十四) 计量运算分子量以及换算因子等使用的原子量均按最新国际原子量表举荐的原子量。

试验用的计量仪器均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治理部门的规定。

质量标准中采纳的计量单位如下。

1.法定计量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2.滴定液和试液的浓度以mol/L(摩尔/升)表示者,其浓度要求周密标定的滴定液用“XXX滴定液(YYY mol/L)”表示;作其他用途不需周密标定其浓度时,用“YYY mol/L XXX溶液”表示,以示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