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

12.植物的茎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获得结论—表达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业;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解剖茎的方法,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知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

教师准备: 放大镜、小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一盆带叶的植物,叶子有些枯萎。

教师引导语:这棵植物由于缺水叶子有些枯萎了,谁想帮忙给它浇浇水?

一生上来给植物浇水;其他学生观察浇水的过程。

教师引导语:你看到这位同学把水浇到哪儿了?

预设:土壤或者根……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教师引导语:水分进入根部以后,是怎样运输到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的呢?

预设:通过茎……

教师引导语: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植物的茎》。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生活经验给花浇水引发根吸收水,茎输送水,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新知。】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

课件欣赏不同植物的茎。

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看完了不同植物的茎,你大胆猜测一下茎里边是什么样子的?

(猜测)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语:验证我们猜测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看,老师这儿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会怎样用它们进行探究呢?(出示浸在稀释红墨水的带叶枝条,小刀,放大镜)

预设: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生汇报。

3.验证实验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想出了办法,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实验观察,老师在课前把植物的枝条放在稀释的红墨水里在阳光下放置了3—4小时,也带到了课堂上。在探究之前老师还要问,你知道怎么切植物的茎?

生汇报可以演示。

师课件出示植物茎的切法:

shiyansheji

4.师生一起学习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1、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

2、观察时,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剖面。

3、把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记录单上画下

来。

5.发放实验材料,小组验证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切法横切纵切

有什么发现?把观察到的

现象在后边画下来。

6.实物投影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师通过课件总结,并板书:导管。

7.教师引导语:叶子部分也有这样的管子吗?

生:……

教师引导语:把准备好的芹菜叶子让学生观察。

生观察,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抛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借助事先前的活动材料和图片、视频让学生自己大胆的实验探究。】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以小组形式汇报。

2.师播放视频使学生清楚植物的根部、茎部、叶部都有这样的管子,它们都是相通的,这样水分就从植物的根通过植物的茎输送到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

shiyansheji

3.结合学生回答师总结:植物的根部、茎部、叶部都有这样的管子,它们都是相通的,这样水分就从植物的根通过植物的茎输送到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板画: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4.课件出示树瘤。

抛出问题:在树上割掉一圈皮,过一段时间,切口上部的树皮逐渐变大成为树瘤,这是什么原因?

树瘤

shiyansheji

5.生猜测形成的原因。

6.师视频播放树瘤的形成。

shiyansheji

7.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小管,叶片制造的养料,就是同过它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各个部位。把树皮割断了,叶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去,积存在切口上部,这个地方便膨大起来。

8.师用不同颜色的笔板画筛管,明确环割。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试验得到结论,进而去交流和相互总结,得到结论,教师适时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教师引导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茎有什么作用?(运输水分和养料。)教师引导语:其实茎还有很多作用,支撑植物的叶、果实;繁殖……只要你善于观察,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概括,抽象提升;使学生对新知有个整体感知,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播放果园里果农给果树环割的视频,课下调查分析:对植物环割有哪些益处?

对植物环割有什么益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新知巩固应用,同时利用新知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达到拓展提高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12.植物的茎

直立茎

缠绕茎

切法:横切纵切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科学源自生活,由生活情节入手,让学生带着思考去探究问题是科学课中我所遵循的研究思路。也是让我感觉不走弯路直观而最具实效性的做法。本节就是这样设计的,由给花烧水引出问题,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由猜想赋予实际的探究,然后从探究中得到验证猜想的结论,整个过程,孩子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关键的地方起到点拨的作用,主导的作用,毕竟一堂课只有短的四十分钟,要使这四十分钟最大化的发挥作用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另外,丰富的图片和恰当的视频为课堂增添了魅力,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把课堂上无法直接给学生演示的部分,利用视频形象的给学生以演示,较好的辅助了教学,使课堂不再干瘪。

2.使用建议。

课前最好选用冬青、发财树、幸福树这样的植物作为学生观察的用树。

3.需破解的问题。

【相关链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5297349.html,/p-174327223686.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5297349.html,/p-466260861.html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第二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捡落叶、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

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五、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四年级科学实验总结

实验一 实验名称:不会湿的纸团 实验材料:水槽、塑料袋、玻璃杯、纸、气球、石块。 实验步骤:1、把实验器材摆放整齐, 2、在水槽内倒入适量水(大约一半), 3、把石块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说明石头要占据一定空间, 4、把纸放进玻璃杯,把杯子倒立垂直放入水中,拿出,发现纸并没有湿, 5、空气把纸和水隔开了, 实验结论: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 实验二 实验名称:称量气球 实验材料:气球、木条、细线 实验步骤: 1、取一支轻质、粗细均匀的直木条,用确定其中心点,用细线将其悬挂,静止后使直木条恰好 保持水平平衡。 2、将A、B两个质量相等的未充气的气球挂在直木条的两端,静止后直木条恰好保持水平平衡。 3、将A气球拿下,给它充足空气后再挂上,结果A气球一端下沉。 实验结论:空气是有质量的。 实验三 实验名称:蜡烛水泵 实验材料:蜡烛、水、透明盘子、玻璃杯 实验步骤:1、在水中放根点燃蜡烛 2、在上面扣上杯子, 等蜡烛熄灭后,看水升高了多少,升高的高度,和原来空气的高度的比值,就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氧气,且大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实验四 实验名称:旋转的纸蛇 实验器材:纸片、支架、蜡烛、火柴、剪刀 实验步骤

1.在纸片上画出螺旋纹,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 2.把纸蛇挂在支架上。 3.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 4.观察纸蛇的变化。 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了。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 注意事项:蜡烛和纸蛇之间要保持一段距离,以免烧坏纸蛇。 实验五 实验名称:冷热空气的对流 实验器材:两个玻璃杯、玻璃片、打火机、香。 实验步骤:1、把香点燃放入玻璃瓶中,烟雾充满后快速拿出,盖上玻璃片。 2、把另一个玻璃瓶扣在玻璃片上,把玻璃片抽出。 实验现象:烟雾慢慢到了上边的杯子里。 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实验六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测量一杯热水。 画表格 实验七 实验名称:熔化的蜡油 实验材料:火柴、酒精灯、三角架、勺子、蜡烛、夹子。 实验步骤: 1、在勺子上滴上两滴蜡油,要间隔一定距离。 2、把实验装置都装好了,确保桌子上没有纸张后,再点燃酒精灯。 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不用手去触摸勺子。2、仔细观察,屏住呼吸,以免灯焰摇动。实验现象:离火焰近的先融化,然后离火远的也融化了。 结论: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实验八 雨和冰霜雾的形成 实验名称: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植物的根茎叶》教案

科学领域《植物的根、茎、叶——苹果树长大了》 授课教师:崔云巧 活动名称:科学领域《植物的根、茎、叶》 活动时间:2017年11月10日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了解其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的作用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事物,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观察认识实物,让幼儿能掌握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 3.提高幼儿的科学兴趣及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植物的实物、一组植物的卡片,一组手工操作贴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事物属于“植物”?幼儿回答,教师 给予肯定。那我们“人”属于植物吗?桌子属于植物吗?幼儿回答 2.图片导入:请小朋友们欣赏植物图片,看看你认识它们吗? 3.引出问题:通过观察图片,请小朋友们说说,植物有哪些部分组成? 小朋友回答,教师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二)活动部分: 一、通过结构图,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 二、分别细化讲解(1)植物的根分为:直根系、须根系两类(出示实 物观察)。植物的根具有吸收贮藏养分 和水分的 作用,以及固着植株的作用。 (2)植物的茎:形态一般呈管状(观察图片)。茎能 把根吸收的水分养分运送到植物的叶、花、果实 和种子里。 (3)植物的叶子:形态各不相同(观察图片)。植物 的叶子在阳光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 料。 三、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平时吃的蔬菜是植物吗?你们知道这些都是植 物的哪个部分呢? 四、实验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组植物图片,观察并思考平时吃的是植 物的哪个部分?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 (土豆属于块状茎,莲藕属于根状茎) (萝卜属于根,人参属于根) 2: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又是植物的哪个部分?教师总结。 (芹菜吃的是茎和叶,白菜吃的是茎和叶,葱吃的是茎和 叶) 五、实验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组植物粘贴卡片,进行动手操作,将植 物的各个部分粘贴到正确的位置,并且说一说,植物各个 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小朋友回答,教师总结。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的叶教案 教科版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大凡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朽迈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例外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调和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例外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例外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统统的叶,我们能发现例外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例外?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例外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例外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例外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朽迈的统统过程。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一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器材: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米、瘦肉等。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闻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结论: 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这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米后,在纸上留下油渍。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像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二 实验名称:溶解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先把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再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实验三 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药匙、玻璃棒、水、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等。 实验步骤: 1、先把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粘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溶解的现象。

实验结论: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说明: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实验四 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将颗粒同样大的冰糖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用玻璃棒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3、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冰糖研成粉末,然后分别放入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论: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五 实验名称:沉淀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明矾、浑浊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出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实验六 实验名称:过滤实验 实验器材:方座支架、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过滤网(或纱布)、待过滤的水、纯净水。 实验步骤: 方案一: 1、将烧杯放在方座支架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上,调节好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口直面贴在烧杯的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

青岛版《科学》六制一年级下册10.《看叶认植物》教学设计

10.《看叶认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看叶认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和植物握个手》单元的第 三课时。本节课指导通过认识不同植物的叶,使学生知道不同植物的叶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叶的颜色、形状等认识植物。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植物的叶,准备周围植 物的叶的图片、实物等,激发学生观察和探究的欲望。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认一认 植物的叶”,引导学生认识榆树叶、油菜叶、芭蕉叶、枫叶、银杏叶等树叶的特点。活动二 “比一比,它们的叶有哪些不同。”通过比较松树叶和柏树叶,使学生知道有些植物的叶子 看似很相似,但是也有不同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季节的银杏叶,引导学生知道有些植物在不同季节,叶子的颜色也是有变化的,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不同种类的牵牛花叶子有什么不一样?”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使学生认识即使同一 种的植物,品种不同,叶子也不相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本课通过“不同植物的叶子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季节不同——同一种类,不同品种 叶子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在细微处发现主要特点,从而辨别植物,认识更多植物 名称。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已经对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进行简单地观察 与思考,在本单元学习中,他们虽然平时经常在公园里认识植物的叶,但是他们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颜色、大小等表象上,对其形状、特点知道的甚少,更难与植物的生存环境相联系,且对于观察的方法及结果的描述,没有系统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可以根据叶的颜色、形状等认识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植物的特征。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可打印)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下册(10个) 一、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二、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三、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四、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 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四年级科学上册八大实验

科学四年级上册 1、第二课《我们的营养》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 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2、第四课《水变咸了》食盐的溶解。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3、第五课《怎样回快溶解》加快溶解的三种方法。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4、第10 课《植物的叶(一)》显微镜的使用。 5、第11课《植物的叶(二)》叶绿素实验 实验名称:除去叶绿素(11、植物的叶二) 实验器材:烧杯、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锥形瓶

最新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最新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 演示实验 1 水的蒸发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热量变化。 实验材料:温水、相同的温度计两支、烧杯 实验过程: 1.选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 2.将其中的一支温度计在烧杯中的温水中蘸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变化。3.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浸湿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会下降。没浸湿的温度计的示数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结论:蒸发吸热。 使用温度计注意: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3、读书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2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片2、温水、试管夹 实验过程: 1、向同样大小的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均匀受热) 3、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观察两片玻璃下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冷的玻璃片下有水珠生成,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雨可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以上)凝结成小水滴,并不断地从空中落下来形成的。 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应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酒精灯的使用 步骤演示: 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注意: ①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能少于1/4。 ③取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灯身内的酒精燃烧而发生爆炸。 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 要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还可以按如下操作: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小金属盘、水、 冰、试管夹、没尖的钉子等。 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金属盘面向下冲些小坑。 (2)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三脚架上,烧杯放石棉网上,向烧杯中加约1/5的水,在小盘中放上冰块。 (3)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有雾出现时,用试管夹夹住小盘置于烧杯口的上

幼儿园大三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植物 (500字)

都匀市第二幼儿园大三班 科学教案:神奇的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奇特的植物叶片,初步认识贵州原生或引种的几种神奇植物。 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银杏、跳舞草、鹅掌楸、猪笼草的叶片实物及植株图片若干。[教学形式] 采取猜谜语、讲故事,展示实物、师问幼答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 一、银杏 1、猜谜语:我知道许多小朋友都喜欢猜谜语、听故事,今天我先出个谜语,如果猜中了,我就讲个好听的故事给你们听,好不好?

像蝴蝶,像纸扇,秋天黄,真漂亮。(将银杏叶分发给每个幼儿,近距离观察它的独特形状)对!叫银杏。真厉害!想不到这么难的谜语,小朋友一下子就猜着了!好,现在该我讲故事了。 2、讲故事:离都匀不远处,有个地方叫福泉。很久以前,福泉有个好官白秀才,他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深受百姓拥戴。白秀才家门前有棵银杏树,是他小时候同爷爷一道种下的,老百姓为了表示感谢,就把这棵树叫做“白秀才”。千百年来,在一代代老百姓的呵护 下,“白秀才”终于长成世界上最大的银杏树。(向幼儿展示福泉古银杏照片) 3、扩展知识(师问幼答,引导看图):“白秀才”的腰有多粗?(胸径6米。用幼儿教室的大小作比方,要13个叔叔阿姨手牵手才能围一圈)它的个儿有多高?(50米高。比4座二幼教学楼叠起来还高)它有几岁?(6000岁。比二幼几百个小朋友的岁数加起来还大)银杏树不仅长得高大帅气,而且叶子能做药,木材能打家具,可以说,银杏全身都是宝。在公园里、街道旁、高山上,到处都能见到银杏树,春天绿油油,秋天金灿灿,我们的家园真漂亮! 4、巩固认识:再看看我们手里的小树叶,它的模样像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通过叶片的外形特征认识银杏)

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1.4《茎和叶》教案

《茎和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茎和叶》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4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茎和叶的作用。教科书从观察一株完整的凤仙花入手,聚焦到茎和叶的作用上。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工具解剖,对茎的内部构造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现象,推想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过程,通过课前给叶片上套塑料袋和用黑色卡纸遮住叶片这两个实验,引发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的分析与推测,得出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科学研究要尊重证据。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观察经验,已经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存在对植物观察、描述不够具体的现象。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前,要让学生聚焦观察植物的茎、叶的变化,利用“把植物的茎泡在红墨水里、用黑色卡纸遮住叶面、用干燥的塑料袋罩住大的叶子”等课前准备活动,引发学生对茎、叶是否会变化的思考及持续观察的动机,激发学生对植物茎、叶的研究兴趣。通过学生对植物的茎和叶的对比观察、解剖,知道茎和叶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从而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增强学生热爱植物、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茎和叶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 ●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 ●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 ●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规律。 ●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与叶的功能。

●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尊重事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的作用。 难点:1.引导学生用横切和纵切的实验方法探究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2.通过观察探究,引发学生科学思维,推测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 1.选取一段浸泡过红墨水的凤仙花的茎,一把小刀。 2.课前一周,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用黑卡纸遮住。 3.选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其中一片叶子上套上干燥的塑料袋。 4.课前导学:学生观察凤仙花形态特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种植的凤仙花,茎越长越高,叶越来越多,你们想过茎为什么会长高,叶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吗?它们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探究植物的茎和叶。 1.学生汇报课前所观察到的凤仙花的形态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推测茎和叶的作用。 二、学习新知 (一)探究茎的运输作用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把植物的茎浸泡在红墨水中。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茎有什么变化? 2.学生回答:茎的内部变红了。 3.提问:茎为什么会变红?这个红色是从哪里来的? 4.学生猜想。 5.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茎的内部呢?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实验报告单 ……………………………………………………………………………………………………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实验记录: 我的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就越远,说明空气越被压缩,产生的力量越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冷热空气对流。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实验准备: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实验步骤:1、在热瓶中燃香,充满香烟,用玻璃片盖住。2、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我发现:(白色烟雾向上流动,到冷瓶)3、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我发现:(白色烟雾没有向下流动) 我的结论:(冷热空气流动的方向是热上升,冷下降)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份。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我发现:(蜡烛慢慢熄灭,瓶内水上升一部分)说明:(瓶内帮助燃烧的气体用尽了)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矿泉水瓶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我发现:(火柴迅速熄灭)说明:(有一种气体阻止燃烧)3、我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成份。他们的性质是(第一种支持燃烧,第二种不支持燃烧)。4、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支持燃烧的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另外空气中还含有(氮气、水蒸气等) …………………………………………………………………………………………………… 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分叶子、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四、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些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树叶)先来问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绿色、黄色、红色、嫩绿······)还知道有别的颜色吗? 大家有没有兴趣非常仔细的来观察这些树叶?(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叶(板书课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1、设计实验研究热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酒精灯、金属勺、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在金属勺前端、中间、后端分别点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勺,用酒精灯在前端加热,观察现象蜡的熔化情形 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实验名称:热在液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烧杯、茶叶末 实验过程: (1)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三脚架上放石棉网,石棉网上放烧杯。(2)、点燃酒精灯,把茶叶末放入水中加热,观察茶叶末的运动 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2、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固体液体和气体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利用有和水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材料:水、油、酒精灯2个、铁架台2个、烧杯2个、石棉网2个、火柴、温度计2个 实验过程: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植物的叶教科版

第一单元第五课植物的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四年级科学实验材料

科学实验材料 四年级上册 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馒头)、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蛋)等。 实验过程: 1、把少量米饭(馒头)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馒头)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加入碘酒后,米饭(馒头)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呢含有脂肪。 3、将瘦肉(蛋)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4 水变咸了 二、实验一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 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三、实验二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等。 实验过程: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5 怎样加快溶解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 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 量的变化。 实验记录: 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水蒸气。 蒸发实验 实验材料:湿布黑板 实验方法: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出一个字。 实验现象:过了一会儿,黑板上的字不见了。 结论: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模拟雨的形成实验 实验材料:量筒装有冰块的透明塑料袋保鲜膜热水小水桶 实验方法:1.向量筒中加入一半的热水,用保鲜膜封住筒口。 2.将装有冰块的塑料袋放在量筒上方。 3.5分钟后,移开冰块,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5分钟后,移开冰块,可以观察到保鲜膜下方有水滴形成,水滴顺着筒壁流下来。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降落下来就是雨。

同种液体蒸发快慢实验 固体热胀冷缩性质实验 实验材料:铁球铁圈酒精灯 实验方法:1.把一个刚好能穿过铁圈的铁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把铁球放到铁圈上; 2.把很热的铁球放到冷水中,再把铁球放到铁圈上。 实验现象:热的铁球不能穿过铁圈,冷却后的铁球又能穿过铁圈。 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实验 实验材料:气球冷水热水 实验方法:(1)把一个吹好的气球放在热水中,观察; (2)把气球再放在冷水中,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热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大了,放入冷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小了。

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混合实验 实验材料:四个透明杯,食盐、白糖、铁粉、锯末各一份,玻璃棒(或一次性筷子)一根。实验方法:将食盐、白糖、铁粉、锯末分别倒入四个盛有等量水的透明杯中,用玻璃棒(或一次性筷子)分别搅拌3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实验和白糖在水中不见了,锯末浮在水面上,铁粉沉在水底。 结论:食盐、白糖易溶于水;铁粉、锯末不易溶于水。 分离实验 蜡烛燃烧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烧杯石灰水 实验方法:1.把一只干燥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杯壁。 2.把杯子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里,晃一晃倒出来,再罩在蜡烛上。 实验现象:干燥的杯壁上有水雾生成,有石灰水的杯子壁上变混浊。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13用根、茎、叶繁殖教案教学设计(1)

第四单元繁殖 13用根、茎、叶繁殖 教学目标 1.能提取文字或图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来繁殖。 2.能用红薯的根、菊花的茎、宝石花的叶来繁殖植物并展示成果。 3.能分析和交流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植物可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教学难点 分析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能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红薯、菊花、宝石花、花盆、浅碟、瓷罐、土壤、小土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了解到植物依靠种子繁殖后代,植物除了依靠种子繁殖后代之外,还可以依靠什么来繁殖后代呢。 2.出示句子: 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来繁殖。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3用根茎叶繁殖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交流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繁殖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知道,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之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来繁殖。那么,植物的营养器官有哪些呢? 植物的营养器官主要包括根、茎、叶。 哪些植物可以分别利用自己的根、茎、叶来繁殖后代呢? 2.出示课本39页上面的6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6幅图片,了解这六幅图片上的植物分别是什么?再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这6种植物分别利用什么来繁殖后代的?图片1:红薯的块根可以长出新的红薯苗; 图片2:蓟的根钻出地面,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图片3:生姜块茎上的小芽能继续萌发; 图片4:把水仙的球茎浸入水中,水仙就能生根、发芽、开花; 图片5:落地生根的幼芽,落到土里就能长出新苗; 图片6:长寿花的叶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 3.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些植物分别利用的是什么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的? 预设: 第1行的红薯和蓟是用根繁殖后代,第二行的生姜和水仙是用茎繁殖后代,第3行的植物幼芽、长寿花是用叶繁殖后代。 4.交流讨论:除了书上列举的这6种植物之外,还有哪些植物也可以利用根、茎、叶繁殖? 预设: 用根繁殖的植物:蔷薇、茶花、杜鹃、胡萝卜、郁金香…… 用茎繁殖的植物:紫藤、桂花、夜来香、杜鹃、山茶花、吊兰、草莓、荸荠、山药……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电子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上册(11 个)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 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 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 实验名称:溶解(4 、水变咸了)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 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 、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把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