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及习题答案-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一等奖(教研室)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市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含教学反思)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播放动画:一人走进一间漆黑的屋子,接着把灯打开,紧接着又进来一人将他的眼睛蒙上。
)师: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生:不能看见物体,因为夜晚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师:站在明亮的屋子里,将眼睛蒙上,你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生: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将眼睛蒙上就是看不见物体。
(其他同学在思考,教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同学。
)师:想一想,谁能进一步解释一下?生:是不是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里?(同学们露出茅塞顿开的神色,教师露出满意的微笑,点点头。
)师:他说的对不对?生齐答:对。
师: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充满五颜六色的光的世界,阳光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吧!从本章开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投影显示)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三、预习指导(投影显示预习内容)1.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光在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光线。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5.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完成预习题,有问题请在书中作出标记。
遇到问题同学们可以一起讨论。
(此时教师全场巡视,检查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将具体的问题记录下来。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有关光的知识?生: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题(含答案)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2、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D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例2: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脚也感到痛。
这一现象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例3: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
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4:如图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例5:在跳板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的效果的是(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了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锯条被压弯了D. 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7:(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与 有关(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3)如下图,分别从A 、B 两处推门,会发现A 处更容易把门推开。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精品文档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O”开关,4、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的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声音来~答:敲击时音调依次为?,7,6,5,5,4,3,2,1用嘴吹音调依次为1,2,3,4,5,6,7,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1 / 59精品文档解:t声,s/v声,1000000m?340m/s?2941.18s ,火车,s/v火车,1000km?200km/h=5ht客机,s/v客机,1000km?1000km/h=2h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你其中的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
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解:s=vt=340m/s×1.5/2s=255m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处于MONO 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立体声的效果。
物理课本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课本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物理课本八年级上册的课后习题答案涵盖了多个章节,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等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典型习题的答案示例:# 第一章:力学基础习题1:计算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
答案:重力大小 \( G = m \times g \),其中 \( m = 5 \) 千克,\( g \) 约为 \( 9.8 \, \text{m/s}^2 \)。
计算得 \( G = 5\times 9.8 = 49 \) 牛顿。
习题2:描述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章:热现象习题1:解释什么是热传导。
答案: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质内部分子振动和碰撞传递的过程,不需要物质的宏观移动。
习题2:描述温度和热量的区别。
答案:温度是物体热能状态的度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表示。
热量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的能量量度,单位是焦耳。
# 第三章:光学习题1: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习题2: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答案: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是虚像。
# 第四章:电学基础习题1:什么是电流?答案: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习题2:欧姆定律是什么?答案:欧姆定律表明,电流 \( I \) 与电压 \( V \) 成正比,与电阻 \( R \) 成反比,即 \( I = \frac{V}{R} \)。
# 结尾以上就是物理课本八年级上册部分课后习题的答案示例。
这些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并在必要时参考这些答案。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一节《质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小明通过电视直播看到航天员们乘着神舟飞船飞往太空,在“天宫一号”里面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的时候,小明兴奋极了,不禁感叹道:“原来太空生活这么神奇,任何物体到了太空都没了质量,都可以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伟大的航天员。
”听了小明的话,爸爸笑道:“你能有这样的愿望真是了不起,可是你犯了个错误,你知道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明错在哪里吗?学习了本节知识,相信你们就知道了。
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认识质量;(2)测量质量。
一、认识质量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以下认识:(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归纳总结(1)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版)(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走进实验室【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科学探究1、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
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到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
科学研究中,人们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往往不满足于停留在只进行观察上,而更想知道这些现象是否会反复出现,以及其中的道理。
为此,人们需要进行反复观察和精确测量,并进一步设计各种实验,从中总结出普遍的规律。
2、科学探究的工具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测量是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仪器。
3、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交流与合作—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评估—分析论证。
要点二、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00nm=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
2、长度的测量工具叫刻度尺。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3 、刻度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叫分度值。
叙述分度值是要有数字和单位。
4、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0 刻度线是否磨损。
5、刻度尺按照厚薄不同可分为厚刻度尺和薄刻度尺。
6、刻度尺按照分度值不同可分为厘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分米刻度尺和米刻度尺。
7、记录的长度测量结果必须要有数字和单位。
8、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必须注意:(1)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或者重合;(2)要用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前边缘;(3)刻度必须要紧贴物体。
(4)记录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9、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有:千米km 、米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等。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m 。
10、判断记录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就看倒数第1 位的单位和分度值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是错误的。
11、在我们记录的正确长度测量结果中,所有各位都是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除最末一位外的其他各位数字都是精确数字。
12、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3、任何人,用任何工具,使用任何方法都会有误差。
14、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误差可以减小。
15、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有关,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16、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叫错误。
测量错误可以避免。
17、改正了错误的测量方法只能避免错误,不能避免误差,也不能减小误差。
18、长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要求有关;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与分度值有关。
19、分度值越小,长度测量越准确。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多少。
20、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用精密仪器测量;(3)用先进方法测量。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教案物理上册知识总结点总结及总结复习练学习试题附答案解析计划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吉他发声是因为吉他的弦在振动,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逝,这说明:振动停止声音就消逝了。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全部固体、液体随和体能传声,真空不可以传声。
垂钓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水(液体)也能够传声。
3.乐音的三因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差别是音调。
高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我们能较鉴别猫和狗的喊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
4.高速公路旁种树是为了在流传途中减弱噪声;用手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高考期间严禁工地施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声音在空气中流传的速度大概为340m/s第二章物态变化5.往常状况下,人们把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水的三态。
其余物质一般也有三态。
比如,铁水是液态,干冰是固态,色拉油是液态。
6.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丈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7.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比如水变为水蒸气。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汽化时液体要吸热,液化时气体要放热。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8.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强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9.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状况如右图:10.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能负气体液化。
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能够使石油气变为液态。
物态变化:(1)冬季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2)酒放在瓶子里渐渐减少:汽化(蒸发)(3)春季,冰雪融化:融化(4)冬季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5)冰冻衣服的晾干:升华用旧的白炽灯灯壁变黑:先升华,后凝华(7)雪和霜的形成:凝华第三章光现象11.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不圆滑,光芒照耀在上边发生漫反射;而黑板某一小部分“反光”是因为光芒射到这一小部分时发生了镜面反射;12.射击对准的要领是:“三点(目标、准星、缺口8)向来线”,这是用光的直线流传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1、米(m)1061090.8m 24cm 1.2cm 1mm
1.75dm 10cm 2m 2、刻度尺数值单位估读
二、时间的测量秒(s)60min 60s
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四、机械运动:位置变化被选做标准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五、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v=s/t t=s/v s=vt 3.6 1.1 5 3×108
六、测量平均速度:v=s/t 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振动振动
2、介质不能传声340m/s 介质种类和温度0.29S
3、超声测距
二、声音的特性
1、高低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频率越低1s内振动的次数
2、大小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振幅越大
3、品质特征材料和结构音色
三、声音的利用信息和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无规则的振动发出3、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沸水
2、液体的热胀冷缩全部不要碰稳定相平
二、物态变化
1、固态变成液态吸热液态变成固态BC,保持不变,固液共存,吸,上升;放热相同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液态变为气态吸热气态变为液态放热蒸发和沸腾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热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2、同种均匀介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3、3×108
二、光的反射:2、同一平面,两侧,相等,光路可逆。
三、平面镜成像: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光的反射
四、光的折射 2.同一平面,两侧,小于,靠近,空气中入射角大,光路可逆 3.折射,虚
五、光的色散红、绿、蓝红、黄、蓝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1、会聚发散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缩小,照相机等大,测焦距,投影仪,v>2f;正立,放
大,虚像
三、眼睛和眼镜
1、凸透镜光屏(胶卷)倒立,缩小
2、近视眼太厚强前方凹透镜
3、远视眼太薄弱后方凸透镜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放大镜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1、g mg g t Kg g 2、形态、状态、位置和温度属性
3、水平台零刻度左盘分度盘右
二、密度
2、ρ=m/V V=m/ρ m=ρV 1×103
3、1.0×103Kg/m3 每1 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3、正比无关不同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液体分度值水平底部顶部
4、ρ=m/(V2-V1)ρ=m/(V2-V1)ρ=(m1-m2)/V
练习题答案:
2、答案:(1)50m/s (2)23s
1、
答:此物质是铝,需用去这种金属300cm3。
3、答案:(1)空心; (2)5cm3; (3)0.8g/cm3
4、答案:1)300cm3(2)质量是0.7kg (3)金3.5g/cm3。
5、答案:距离为8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