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5(情绪发展)
发展心理学之情绪的发展

4、情绪反应与表达的后期发展
在生命最初几年,大多数情绪都发生了
到了儿童期,儿童情绪发展的最大变化是引发情绪的事件与情境反应之间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从青少年早期到中期,日常情绪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讲变得越来越消极,积极成分越来越少
从成年早期开始,人又逐渐变得更为积极
①深度恐惧:“视崖实验”,9个月时对深崖产生恐惧反应
②碰撞恐惧:八九个月的婴儿出现了预期的防御反应、心率加速和其他的恐惧信号;
③陌生人焦虑:4—5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陌生人焦虑的预兆
④分离焦虑:婴儿的分离焦虑出现在半岁以前,8—10个月时逐渐达到顶峰
3、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尴尬
最简单的自我意识情绪,22个月时,婴儿能够在镜像中再认自己时开始出现
5、情绪理解与调节
凯勒奈的婴儿表情知觉4阶段:
无面部表情知觉(0—2个月):婴儿对成人的表情不能辨别,婴儿自发的表情与养育者的表情没有联系
不具有情绪理解的表情知觉(2—5个月):婴儿能够知觉成人的表情,对养育者的面部表情能做出情绪反应
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个月):婴儿能够对成人不同的面部表情做出不同的反应,而且能够把表情识别与情境联系起来
早期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随后恋爱关系模式的原型,同时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与随后的家庭组织模式是相关的,且这种关系在家庭模式的代际传递中扮演重要作用。
依恋形成的四个阶段(施卡福和埃莫森)
非社会性阶段
(0—6周)
婴儿对养育者缺乏区分反应,很少表现出抗拒行为。
在这个阶段末,婴儿表现出对社会刺激(微笑的面容等)的的偏好
未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6、7个月)
婴儿逐步能够将母亲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对母亲和陌生人的反应不同,但是婴儿不会出现反抗分离的反应
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5)

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5)第五章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一)脑重量继续增加新生儿:390g达到人脑中的25%3岁儿童:1011g达到人脑中的75%7岁儿童:1280g基本接近成人脑重(二)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儿童脑重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增长。
2、额叶表面积增大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继2岁左右的增长高峰后,在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额叶是脑皮质成熟最晚的部位,7岁基本发育成熟,大脑皮质各区基本接近成熟水平.3、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逐渐完成髓鞘化:神经纤维必须要经过髓鞘化,它可以保护信息(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而不致蔓延泛滥,使传递的速度又快、又准确。
到6-7岁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整个大脑皮质的成熟程度接近于成人。
(三)脑电波的变化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
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时期,5-6岁、13-14岁。
幼儿大脑结构的相对成熟为幼儿智力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新的、复杂行为的形成提供了生理上的保证。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既可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又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1.兴奋和抑制的神经过程不断增强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约从4岁起有了较快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
与此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强,表现在儿童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相对延长。
2.较弱的抑制机能尽管幼儿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
因此,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往往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第二节幼儿的游戏游戏的作用和意义: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性的发展促进情感的发展游戏的特点:社会性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深受儿童喜爱一、游戏的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儿童游戏的认识: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乐学——益智,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游戏的理论:探讨关于游戏的实质是什么、儿童为什么喜爱游戏、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有何作用、游戏的种类有哪些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小学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小学儿童教育心 理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在小学儿童阶段教育、教学情境中, 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 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一是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 体验);二是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对友谊的认识,如赛尔曼的儿童 友谊发展的五阶段:未形成友谊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研究对象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部分主要涉及随年龄增长的行为(因而普遍称之为儿童心理学)。 它研 究个体在儿童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所表现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揭示儿童由初生到青春期的心理过程 的规律;研究儿童随着年龄典型发生的行为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 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身心发 展的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 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小学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 特点。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个体身体、神经系统及动作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个体生理的发展 构成了心理发展 的物质基础
身体发育的过程及其规律 神经系统发展过程及规律 动作发展的过程及规律
第一节 个体身体的发展
一、身高、体重的发展 身高和体重是身体发展的重要生理指标,可反映机
体在量的方面的发育情况。 身高体重在整个生长期呈上升趋势,但不是匀速上
• 到了第26周,胎儿大脑皮层已经基本上具有和成人大 脑一样的沟回以及皮层结构,这是大脑形态上的初步 发展。大脑皮层的细胞主要是在怀孕第15-18周形成 的,到出生后2岁,脑细胞不断分裂,数目增加,体 积继续增大。2岁以后脑细胞停止增殖,但发育仍在 进行。
一、脑重的增加
• 新生儿出生时的脑重量约390克,已达到成人脑重的 25%,而同时期新生儿的体重仅为成人体重的5%左 右。
动作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如从无意识的转头、踢 腿等到随意性动作,再到精细的动作等。
动作发展的规律:
1、由上到下: 头
躯干
脚
2、由近到远: 头
躯干
肢体 手
3、由简单、粗大、无意识到复杂、精细、有意识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中年期生理的发展:成年期是人的生理从幼稚到成熟、又从成熟到衰 老的过度期。这一时期身体的变化不象其他阶段那么 显著,而是平缓进行的。
同时,脑蛋白合成逐渐减少,脑细胞的代谢产 物—褐色素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从而影响了脑 细胞的功能。
老年期生理特点:
老年期的个体身体各组织器官出现明显的退行性 变化,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衰老现象逐渐明显。
老年期神经系统的衰老表现在:
1、脑重减轻:70岁的老人,脑重只有年轻时的 90%左右,到90岁,脑重只有年轻时的80%,这 是大脑皮层萎缩的结果。大脑密度逐渐减少,其中, 额叶萎缩尤为明显。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

1、父母控制(6岁前)
2、共同控制(6~12岁)
3、儿童控制(12岁以上)
儿童伙伴集团形成
1依从性集合关系
2整合性集合关系
对友谊认知的发展
1、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
2、单向帮助关系(6~9岁)
3、双向帮助关系(9~12岁)
4、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12岁以后)
选择朋友的因素
2、大学阶段达到形成的高峰,并逐步走向成熟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1、家庭因素
2、教育与智力水平
3、性别
4、人格
职业的发展
1、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2、依靠体力与反应速度的工作,工作效率下降;依靠知识技能,在整个中年期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准
死亡过程的5阶段
1、否认
2、愤怒
3、讨价还价
4、抑郁
5、接受
心理卫生
2、孤独感
3、适应性差
4、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
5、趋于保守
6、回忆往事
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四时出现
第二反抗期
表现形式
1、硬抵抗
2、软抵抗
3、反抗的迁移
形成原因
1、生理:身体加速成长,产生成人感
2、心理:自我意识的飞跃阶段,进入“心理断乳期”
3、社会: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
其它
道德行为的发展
3、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对意义或者主题的记忆并没有下降
记忆广度、机械记忆、再认和回忆减退或下降
原因:
1、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
2、工作记忆的容量变小
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
1、直观性和行动性
2、间接性和概括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1、唐氏综合征:第21号常染色体的分离变异。
2、笨丙酮尿征:先天性代谢缺陷,早期检查和饮食干预可防止。
3、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0-2周)、胚胎期(2-8周、胚胎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胚胎期的发育展示了一个从内向外,从头到脚的发展模式。
)胎儿期4、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关于畸胎形成的研究:畸胎形成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伤害胎儿;(2)、母亲的自身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酒精综合征(四)激素(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5、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尾原则、近远原则6、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不等速,快慢交替进行。
7、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按一定顺序(“O-T-P-F”)进行。
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
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8、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9、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可塑性、修复性。
10、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眨眼、呼吸、吞咽,原始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11、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2、够摸动作:最先发展的精细动作。
13、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心理学-5(情绪发展)

阶段二
要点一
总结词
情绪的分化和社会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阶段二,婴儿的情绪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分化。他们不 仅能够体验基本的情绪,还能够表达更复杂的情绪,如嫉 妒、羞愧和自豪。同时,婴儿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情绪可以 影响周围的人,这促使他们学习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随着与他人的互动增多,婴儿开始学习如何将他们的情绪 与他人的情绪匹配,这是情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感谢您的观看
发展心理学-5(情绪发展)
目录
• 情绪发展理论 • 情绪发展的阶段 • 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 情绪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01 情绪发展理论
理论一:认知-情感发展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情绪发展与认知发展紧密 相关,情绪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个方 面。
详细描述
该理论认为,随着儿童对世界的认知 能力的提高,他们对情绪的理解和控 制能力也会增强。儿童的情绪反应和 表达是基于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理解。
心理健康对情绪发展的阻碍
心理创伤
过去的心理创伤可能导致个体情 绪发展的停滞或受阻,影响其情 绪调节能力。
心理疾病
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个体可能面 临情绪调节困难,影响其正常情 绪发展。
不良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 子情绪发展的不健康,如过度溺 爱或忽视。
THANKS FOR WATCHING
自我认知
通过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 绪,个体能够更好地认识 自己,促进自我成长和发 展。
负向关系
01
发展心理学的8个阶段

发展心理学的8个阶段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发展的八个阶段。
这些阶段代表了心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重大变革,以及对人类行为和心智的不断认知和理解的进展。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发展成果,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这八个阶段的综合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学从起初的哲学探索到现代的科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来追溯这些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行介绍。
从心理学的起源和早期思想家的观点开始,到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不同的学派的兴起和发展,我们将看到心理学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的不断进步和演变。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每个阶段对于心理学发展和应用的贡献,并分析这些理论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智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这些发展阶段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综上所述,本文将以发展心理学的八个阶段为线索,探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理论和应用。
通过对这些阶段的概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轨迹,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心智的本质,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正文2.1 第一阶段2.2 第二阶段2.3 第三阶段2.4 第四阶段2.5 第五阶段2.6 第六阶段2.7 第七阶段2.8 第八阶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发展心理学的阶段。
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对于理解心理学的发展和了解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以时间顺序的方式对每个阶段进行介绍,并注意强调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和转变。
每个阶段将包括以下内容:1. 阶段概述:对该阶段的总体特点进行简单概括,以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2. 主要理论:介绍在该阶段出现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对物理刺激、身体伤害的害怕向对社会性的伤害的害 怕发展
如:宁愿爬高整理好物品而不愿因此受到成人的批评 害怕打针——害怕别人嘲笑自己胆小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儿童期的情绪发展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情绪调节:个体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发展要求作 出反应或延缓反应的能力。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儿童期的情绪发展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青春期的情绪发展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1)认知因素
如何体验和看待事情导致了他们的情绪波动
(2)生理发育
直接影响:激素变化 间接影响:身体变化通过个人或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
产生影响
(3)学业压力
学习任务的难度与自身学习能力的差距 担心、消极的自我评价、躯体反应、防御或逃避行为
获得 (2)个体情绪发生在有一定的时间次序和诱因 (3)情绪发展有一定规律,也有个别差异
时间 出生 3-6周 2-7个月
12-24个月
情绪是怎样发展的
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2
社会性因素
是否违背自己的愿望
自我感知和认知能力来 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违
背标准或规则 3
情绪 痛苦 厌恶 好奇 微笑 社会性微笑 愤怒 悲伤 恐惧 快乐 惊讶 尴尬 嫉妒 内疚 骄傲 害羞
叫之类的反应 怕:听到突然发出的声音会产生吃惊反应,当突然失去身
体支持时就发抖、嚎、屏息、啜泣
新生儿的情绪是笼统的
针刺
身体突然失去支持
过时不喂食
束缚手和脚的运动
医生 大学生
婴儿的哭有什么不同?
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情绪是怎样发展的
情绪的产生与分化
主要观点 2.布里奇斯: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儿童期的情绪发展 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2)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表现形式:从外露、易冲动向内隐、理性发展
如:愤怒——失望
情绪原因:由肤浅变得抽象
如:愿望得不到满足——感受到不平等
表达方式:从直接的方式逐渐变成以言语来表达
如:哭闹——言语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儿童期的情绪发展 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感兴趣
厌恶
惧怕
痛苦 悲伤
为什么负性情绪多于正性情绪?
人的主要高级社会情感
(1)道德感:个体用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 人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其道德需要所引起的 态度体验
(2)理智感:个体用真理或知识的标准去评 价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求知需要所引起的 态度体验
(3)审美感:个体用美的标准去评价客观事 物是否符合其美的需要所引起的态度体验 。
绪的信号功能、实现情绪的信息交流 社会性参照包括: (1)朝向情绪信息源 (2)对信息源的情绪进行筛选 (3)整合信息源的面部综合模式 (4)鉴别这一情绪模式的意义 (5)做出采取行动的决定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早期的情绪表现
社会性参照行为的发展是婴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一 个标志
社会性参照的意义: 促进自我觉知的发展 促进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 儿童要到学龄阶段才可能完全内化众多的
规则和评价标准,从而能够在没有外部监 督的情况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羞愧 和内疚。
影响情绪发展的主要因素
• 气质 • 父母 • 社会文化
儿童情绪的功能
(1)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2)儿童的情绪和认知过程相互影响
– 积极情绪有利于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消极 情绪则相反。
(3)情绪可以引发、保持或减弱其他行为 或心理过程
醋味 臭味 绿油精
出生4天就表 现出对奶味 的偏爱
甜味能减少婴儿哭泣,让他们发笑和咂嘴 酸味会让婴儿皱鼻子和撅嘴 苦味则让婴儿厌恶,嘴角下撇,伸舌头,甚至吐口水
金属母猴 绒布母猴
有奶吃 冰冷
没有奶吃 温暖
依恋确实是早期 的情绪表现之一
理论上:婴猴与金属母猴在一起 实际上:婴猴只在饥饿时去金属母猴那里,其他时候与绒布母猴在一起。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早期的情绪表现
社会性参照:婴儿理解或解释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 社会性参照的作用:促进儿童情绪社会化、了解情
情绪发展
婴儿有情绪吗? 有
证据呢?
对不同味觉、嗅觉的反应 依扎德的实验
本节所关注的问题
• 情绪是怎样发展的? •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 影响情绪发展的主要因素? • 儿童情绪的功能?
情绪是怎样发展的
情绪的产生与分化
主要观点 1.华生: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怕
爱:婴儿对柔和轻拍或抚摸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 反应 怒:如果限制婴儿的运动,就会产生全身僵直、屏息、尖
– 父母对儿童自我评价性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有显 著影响
– 父母对违规行为的反应会决定儿童究竟会体验 到内疚还是害羞
豆豆,你怎么 那么笨,露露 的玩具都被你 弄坏了
豆豆,弄坏露 露的玩具是不 对的。把你的 玩具给她
害羞
内疚
影响情绪发展的主要因素
• 只有在有成人在场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婴 幼儿和学前儿童才会表现出自我评价性的 情绪。
发展趋势: 调节方式:随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
如:吸吮(自慰行为)——控制视觉注意——接近或回避
调节能力:随社会认知能力提高而发展
如:别人在哭,他却在笑
更多运用认知策略、更具建设性
如:害怕时,婴儿会哭,儿童则会自我安慰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青春期的情绪发展——烦恼增殖期 青少年期情绪特点 (1)情绪体验方面
情绪的类别
基本
复杂 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早期的情绪表现——依恋
学习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强调婴儿期的喂食在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早期的情绪是对照料者的依恋
照料者 食物 减少饥饿
学习理论
依恋
精神分析:将生物能 量集中在照料者身上
有奶便是娘?
恒河猴实验(Harlow & Zimmerman,1959 )
影响情绪发展的主要因素
气质对情绪发展的影响
气质: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 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等 方面。
气质是行为差异的基础,受遗传影响,较为稳定。 气质对情绪的影响:
情绪表现不同 情绪调节方式不同
影响情绪发展的主要因素
• 父母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
– 情绪表现 – 情绪调节 – 自我评价性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爆发频率降低 情绪体验延续时间加长,稳定度提高 情绪内容更丰富,强度不一
如:与哀伤有关的情绪有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绝望
(2)情绪表现方面
内隐文饰性 两极波动性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青春期的情绪发展——烦恼增殖期 青少年期情绪特点
青春期风暴的典型表现
(1)与父母冲突 (2)情绪激荡 (3)冒险行为
讨论
怯生是应该为幼儿去除的情绪吗?为什么?
怯生是一种在陌生情境中正常的情绪和行为 反应,只要在正常程度范围之内,就没有 必要刻意去除,如果程度较高,则应通过 训练改善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儿童期的情绪发展 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1)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 2岁前只有一些基本的、单一情绪 2岁:出现复杂情绪,用语言表述情绪体验 3—4岁:理解情绪产生与变化的一般规律 6—7岁:学会掩盖真实情绪 进入小学:道德感等高级情感开始发展
婴儿在面对诸如握住冰块、玩具被人拿走、看见母亲回来等事件时的反应
成人通常能从面部表情中判断婴部表情区分消极情绪(如区分恐惧、愤怒)则要困难得多
随着年龄增长,每一种表情都更清楚地成为某一特定情绪的标志
情绪是怎样发展的
• 儿童具有先天的情绪机制
愉快
惊奇
愤怒
影响情绪发展的主要因素
• 父母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
– 父母对儿童自我评价性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有显 著影响
孩子在成功后更感到骄傲,在未能达到目标时表现出较少的羞愧
积极表现
成功
失败
母亲
骄傲
羞愧
消极表现
子女在失败后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羞愧,却很少在成功后感到骄傲
影响情绪发展的主要因素
• 父母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
奋或激动,是一种杂论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通 过成熟与学习,各种不同性质的情绪才渐渐分化 出来。
原始的激动
3个月 6个月
痛苦 怕 厌恶 愤怒
快乐
12个月 18个月 怕 厌恶 愤怒 妒忌
高兴 喜爱 爱成人 爱儿童
24个月
高兴 爱成人 爱儿童 欢乐
情绪是怎样发展的
情绪的产生与分化
主要观点 3.孟昭兰的情绪分化理论: (1)人类婴儿有8--10种基本情绪从种族进化中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早期的情绪表现
怯生:婴幼儿对不熟悉的人表现出的害怕反应.在出 生6-7个月后,与对父母的依恋和分离焦虑同 时产生.
怯生的影响因素: 父母是否在场:与父母的距离导致怯生 环境的熟悉性:不熟悉的环境易出现怯生 陌生人特点:距离近、成年人易引起怯生 抚养者数量:数量越少越容易怯生 与母亲亲密程度:关系越密切越易怯生
(3)情绪更富有稳定性 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逐渐增强
情绪在各个年龄的发展特点
儿童期的情绪发展——害怕
发展特点:
(1)害怕具体的、陌生的事物——害怕抽象的、想象的等具 有潜在危险的事物
如:狗,陌生人——黑暗,想象中的怪兽
为什么会有
下雨时,害怕雷电——害怕因淋雨而生病 这样的转变
原因:认知能力、预见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