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说课稿

合集下载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设计2017-11-28社旗一高王娜《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预测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记录、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并通过“身边的化学”等内容,认识铁在促进人体健康中的作用,了解化学知识在丰富人类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识重点是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方法重点是教会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预测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氧化性、还原性并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用具实验试剂:1、药品及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稀硝酸,锌片,铜片。

KSCN(硫氰酸钾)溶液,(用于检验Fe3+的存在)。

(六)、当堂检测1、过去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有铜箔的绝缘板,制造印刷线路板。

制作时,把应该保留的铜箔遮挡,然后把铜箔放入氯化铁溶液中,这样没有遮挡的铜箔就被腐蚀掉了,留下了可以导电的铜线。

请说出其中发生的反应,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1)检验溶液中Fe3+存在的试剂是___KSCN溶液__________,证明Fe3+存在的现象是_____溶液变成血红色________。

(2)请说出其中发生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图片简介】展示工厂炼铁、铁的腐蚀以及铁的化合物等图片【思考】⑴这些过程中铁元素发生了什么变化?⑵写出常见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标出铁的化合价。

学生倾听、观看学生思考并阅读教材内容后回答问题。

利用课本“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存在”中的图片,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理解。

多媒体电脑、教材5分钟提出问题【问题】看了图片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铁及其铁的化合物的转化中,究竟蕴藏着哪些氧化还原反应呢?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2分钟分析问题【引导】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为例进行探究。

【思考1】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三种样品的颜色特征是什么?【思考2】同学们结合刚刚标明的铁元素的化合价来思考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中,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学生回答:金属铁是银白色,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

学生思考并提出假设金属铁——还原性氯化亚铁——氧化性和还原性氯化铁——氧化性培养学生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进行第一个环节: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物质性质多媒体电脑25分钟【思考3】如何证明一种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介绍】通过探讨,师生得出结论:验证物质有氧化性,就要验证该物质与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验证物质有还原性,就要验证该物质与氧化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回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有哪些吗?【投影简介】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实验】请用以下实验试剂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试剂】铁粉、稀硫酸、3FeCl 溶液、2e Cl F 溶液、氯水、稀硝酸、KSCN 溶液、锌片、铜片学生回答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回顾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记录。

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整体思路和探究方法巩固所学知识,为实验探究作理论依据实验用品:铁粉、稀硫酸、3FeCl 溶液、2e Cl F 溶液、氯水、稀硝酸、KSCN 溶液、锌片、铜片【引导】1、首先我们来探究单质铁的氧化还原性,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案?【点评】同学们的方案很好,都具有可行性,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案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及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及还原性教案

§2.3氧化剂和还原剂第3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和方法;(2)掌握常见的含有铁元素的物质及其具有的主要性质,了解Fe、Fe2+、 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3)掌握含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的配置和保存;学会制取Fe(OH)2等特殊物质。

(4)了解Fe2+、 Fe3+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预测不同价态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知识总结、拓展,得出一般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归纳、综合的能力。

并了解化学知识在人类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如缺铁性贫血、不同价态铁离子的保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价态含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方法上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预测不同价态铁的氧化性、还原性并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思考】:如何证明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者还原性?【方法导引】预测某些物质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只要你能找到另外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与之反应,某物质能与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就可以说明该物质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

【提问】如何检验Fe3+?使用KSCN溶液。

在FeCl3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转化探究所提供的试剂:铁粉、稀硫酸、FeSO4溶液、FeCl2溶液、KMnO4溶液、稀硝酸、硫氰化钾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Cu设计分析:铁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

2、实验设计及探究高温(1)铁单质的还原性从铁元素的化合价间的关系不难看出来,处在铁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价只能往上升,不能往下降,即只.能失电子,不能得电子,因此铁单质只.具有还原性;Fe + 2H + = Fe 2++ H 2↑、Fe + Cu 2+= Fe 2++ Cu(2)Fe 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化合价处在铁元素的中间价,既.可以往上升,也.可以往下降,即不仅能...得电子变成,也能..失电子变成,所以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 ①氧化性:Zn + Fe 2+ = Zn 2+ + Fe 、 ②还原性:2Fe 2+ + Cl 2 = 2Fe 3+ + 2Cl -、3Fe 2+ + 4H + + NO 3- = 3Fe 3+ + NO↑+ 2H 2O 、4Fe(OH)2 + O 2 + 2H 2O = 4Fe(OH)3(现象:先逐渐变成灰绿色,然后变成后褐色)。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定义。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第二章: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

2.2 教学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的定义。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的实验观察。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

第三章: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

3.2 教学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的定义。

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的实验观察。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

第四章: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实验观察。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的:让学生总结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及其应用的总结。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1.2 教学内容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4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实验试剂:铁片、铁(III)硫酸、硫酸铜等。

第二章: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2 教学内容铁的物理性质:颜色、形态、密度等。

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应,与其他金属的反应。

2.3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等。

实验试剂:铁片、氧气、水等。

第三章:铁的氧化态和还原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铁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3.2 教学内容铁的氧化态:+2价、+3价等。

铁的还原态:0价。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铁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3.4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试管、滴定管等。

实验试剂:铁片、硫酸铜等。

第四章: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实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实验。

4.2 教学内容铁的氧化性实验:与氧气、水的反应。

铁(III)硫酸的氧化性实验:与还原剂的反应。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实验。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等。

实验试剂:铁片、氧气、水、还原剂等。

第五章: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实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实验。

5.2 教学内容铁的还原性实验:与氧化剂的反应。

铁(III)硫酸的还原性实验:与还原剂的反应。

5.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实验。

5.4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等。

实验试剂:铁片、氧化剂、还原剂等。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高中化学_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即氧化性或还原性。

2、进一步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及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建立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对具体三种物质的性质研究,进一步了解一般物质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铁及其化合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知道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知识重点:不同价态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方法重点: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难点:预测不同价态铁的氧化性、还原性并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用品】(一)实验用品1、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加铁钉)、氯水、稀硝酸、KSCN溶液、锌粉、铜片2、仪器:小试管、药匙、滴管、小烧杯、纸槽、镊子(二)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导入】茶道是中国人的艺术创造,东方文化的瑰宝!世界已有公认,中国是茶之故乡。

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4000年到10000年的历史。

茶道茶道,茶以载道,“道”寓于饮茶之中。

所以茶道的形成有两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茶的广为种植,二是茶的普遍饮用。

现在我就以一杯红茶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仔细观察茶水颜色变化。

神奇吗?还想不想看?我再给大家表演一个白纸显红字的魔术,大家不要眨眼睛仔细观察。

大家想知道这两个魔术的奥秘吗?学习了本节课我们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三、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提问】你都知道哪些含铁的化合物?【展示图片】铁及其化合物的图片【探究活动】1、请为下列含铁元素物质进行分类(从化合价的角度)2、根据化合价我们能判断元素的什么性质啊?Fe 、FeO 、FeCl 2、Fe 2O 3、Fe(OH)3、Fe(OH)2、FeCl 3 、Fe 3O 4【演示实验】Fe 3O 4的磁性【学生活动】 0:Fe 还原性+2:FeO 、FeCl 2、Fe(OH)2 氧化性还原性+3:Fe 2O 3、Fe(OH)3 FeCl 3 氧化性【过渡】铁及其化合物种类如此之多我们不能一一研究,下面我们就从化合价的角度来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PPT课件(说课) 人教课标版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PPT课件(说课) 人教课标版
价对其进行分类
铁粉
Fe O 23
FeCl 溶液 3
FeCl 溶液 2
FeSO ·7H O 42
Fe (SO ) 2 43
Fe(OH) 沉淀 3
Fe(OH) 沉淀 2
环节三
构建探究基础
Fe
还原性
+2
FeCl FeSO Fe(OH)氧化性、还原
FeCl Fe (SO ) Fe O Fe(OH)
Fe2+ + Zn = Fe+ Zn2+
2Fe2+ + 2Cl =2Cl- + 2Fe3+ 2
环节四
自主探究实验
提供试剂:铁粉、氯水、稀硫酸、 FeCl 溶液、铜片、 FeCl 溶液3、稀硝酸 2
锌片、KSCN溶液、
探究物质 预测性质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题目: Fe、FeCl 、FeCl 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2
3
铁粉
FeCl 溶液
2
FeCl 溶液 3
实验指导 1、小组分工合作:设计方案, 记录现象,填写学案 2、试剂参考用量:
《化学1》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河南省郑州七中 王晓蕾
说课 内容
价值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科 价值
应用 价值
学生发展 价值
在教材中承上启 下
解决生产、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建构起学习元素 化合物的核心思 想
学生已初步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但缺 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环节二
明确探究任务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探究物质 预测性质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学设计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学设计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学设计博罗中学代勇一、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思路。

让学生初步建构起分类观、转化观等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

3.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验证,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同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识重点是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方法重点是教会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2. 教学难点:预测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氧化性、还原性并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用具1.药品及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加铁粉)、氯水、稀硝酸、KSCN 溶液、锌片、铜片2.仪器:小试管5支、药匙、滴管2个五、教学设计思路【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明同学最近经常头晕、头痛、耳鸣、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

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医生建议他补铁,医生给他开了乳酸亚铁片加维生素C。

[问题] 你知道补铁剂中的铁元素的价态吗?人体吸收的铁元素的价态是哪一种形式?为什么要和维C同服效果更好?【环节二】明确探究任务[引导]完成活动一,对常见含铁化合物进行观察分类,依据氧化还原反应预测不同价态铁元素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然后以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为例进行探究。

【环节三】预测假设,建构基础1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三种样品的颜色特征是什么?同学们结合刚刚标明的铁元素的化合价来思考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中,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活动二]提出两个思考问题。

[思考]1、如何验证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2、如何检验Fe3+、Fe2+ ?[讲述]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4页方法导引,结合“方法导引”与学生讨论实验探究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课时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铁元素的存在;常见含铁化合物; Fe 、 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Fe3+的检验。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第二部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及其判断,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
第三部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主要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本课时通过一个探究性实验设计,利用学过的旧知识和上俩课时的知识去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课时对《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学习,这课时内容设计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让学生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知道铁及其常见铁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
②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③了解Fe3+的检验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步骤。

①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知物质的性质验证未知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善于与他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单质铁、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②探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氧化还原的理论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相关知识,知道了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元素处在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处在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在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是学生不懂的学习了这些有什么用途,就会缺乏学习的动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通过对氧化还原的理论的学习,但最终学生必须用该理论来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根据这些已有的知识:元素价态与物质性质的关系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相关知识)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辅助法,增强直观效果,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对比分析法,使学生能够了解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学法分析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对应的学法如下:
学生通过初三的化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故可以采用实验探究法。

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多媒体辅助法,增强直观效果,这样避免了演示实验的局限性,增加能见度。

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趣味性,增加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知识为基础,过程方法为主线,设疑探索,注重师生互动。

共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迁移运用课后研究
1、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几千年前中国人已经学会炼铁了,在古代中国的一些巫师会“做法”,其中一种做法的方式是:巫师边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词,边用小刀砍向雕刻成贵状的萝卜,结果萝卜就流血了,或许这些巫师自己也不知道这骗人的把戏中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大家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
(1)铁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及作用。

(2)铁的使用历史:我国铁的使用历史,铁矿石的储量,从1996年我国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

了解铁及其常见的化合物(存在及物理性质(颜色,状态)),阅读教材第51页“资料在线”,并运用多媒体展示:
第二部分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方法引导:价态分析性质
(1)预测与假设
0价的铁只具有还原性。

+3价的铁只具有氧化性。

+2价的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提问、引导分析:预测是否正确?怎样知道其正确
(2)实验方案(提出——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实验方案:0价的铁只具有还原性,
+3价的铁只具有氧化性,
+2价的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通过那些方法可以验证?
学生思考回答,列举几种实验方案;
分组讨论:所举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3)实验记录(分组实验)
(4)实验结论
3、归纳小结:
“铁三角”的关系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4、课堂练习
除杂① FeCl3(FeCl2)② FeCl2(FeCl3)5、课后作业
P58第四题练习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方法
四、学法分析
五、教学过程
1、铁及其常见的化合物
2、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预测与假设
0价的铁只具有还原性。

+3价的铁只具有氧化性。

+2价的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实验方案(提出——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3)实验记录(分组实验)
(4)实验结论
3、归纳小结
铁三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