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元明清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的唐宋元明清

中国古代的唐宋元明清中国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其中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这五个朝代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中国历史的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逐个探讨这五个朝代,以期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
一、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唐朝开国于618年,定都长安(今天的西安)。
唐朝时期,政治相对稳定,国力强盛。
唐王朝推行了开元盛世的政策,社会繁荣发展、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在科技领域,唐朝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其中包括造纸术的改进、火药的发明和指南针的使用。
这些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唐朝也是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
著名的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和王维等。
唐代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高度文明的时期。
它分为北宋(960年至1127年)和南宋(1127年至1279年)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中国的中央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宋朝迎来了繁荣的商业经济,统治阶级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宋代的科技进步也非常显著。
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文化的繁荣。
南宋时期,航海技术取得了突破,中国的纺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也达到了高峰。
在文化方面,宋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
著名的诗人苏东坡、辛弃疾和李清照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瑰宝。
三、元朝元朝是由蒙古族创立的。
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于1279年建立了元朝。
此后,元朝确立了首都大都(今天的北京),政权持续了约100多年。
元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元朝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鼓励对外贸易,并加强了国内的交通和运输。
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元朝同时也是文化多元化的时期。
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元朝的文化成为独特的一笔。
元代的文学作品以元曲为代表,以其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主题而闻名。
元明清时期的制度

元明清时期的制度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之一。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制度。
本文将就元明清时期的制度进行探讨,分别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叙述。
1. 政治制度元明清三个时期的政治制度都以封建皇权为核心,但在具体的运行方式上有所不同。
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全国划分为行省、路、州等行政区域,由行省官员负责管理,这一制度拓展了中央政权的掌控范围,提高了统治效能。
明朝延续了宋朝的州县制,设置有知府、知县等官职,实行了科举制度,推行文官统治。
这一时期还设立了京营兵、厢军等军队,以维护政权的稳定。
清朝建立后,实行了八旗制度,将满洲贵族及其家族划分为蓝、白、红、黄四色旗,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
清朝还实行了总督、巡抚等地方官制度,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
2. 经济制度元明清三个时期的经济制度都以封建土地制度为基础,但在经济形态和政府干预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元朝实行的是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制度,通过设立行商、开设市集等方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府实行了统购统销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干预。
明朝实行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封建经济制度,国家实行了屯田制和军户制,加强对土地的统制。
此外,明朝还实行了单一制,禁止私人建造大型船只,以维护国家海权。
清朝则实行了农业重商的封建经济制度,国家加强了对农业的扶持,提倡耕织文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政府还实施了海防政策,鼓励海外贸易。
3. 文化制度元明清三个时期的文化制度中,科举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元朝推行了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科举制度,为官员选拔提供了渠道。
此外,元朝还重视士人的文化创作,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文化作品。
明朝的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实施了进士、举人、贡生等不同级别的考试,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拔,成为了官员晋升的主要途径,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朝则沿袭了明朝的科举制度,并逐渐形成了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文化的独特风貌,培育和造就了众多的文化人才。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1)发明:西汉早期(考古发现甘肃天水放马滩)。
西汉,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并存。
(2)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蔡侯纸”(公元105年)——原料易得、造价低廉、实用方便。
(3)外传:经阿拉伯人于12世纪传入欧洲(4)影响(两最):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战国:司南。
《韩非子》中提到“司南”。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
(3)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4)指南针应用和意义: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促进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时代的到来)。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商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2)应用:唐末宋初开始运用于军事。
武器:火药箭、火炮、火球。
(资料《武经总要》)(3)影响:火药在欧洲的运用,推动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带动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4.印刷术的进步⑴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⑵活字印刷术:①发明: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元明清社会经济状况

元明清社会经济状况一)元明清农业来自草原的元朝统治者对农业比较生疏,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推行汉法,激励农耕。
由于措施比较得力,元朝农业生产得到发展,耕地有所扩大,人口明显增加,最多时达到8000万人左右。
明朝政府也非常重视农业。
儒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策略,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得到朱元璋采纳。
至永乐年间,“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
”明清之际的连年战乱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农田大片荒废。
清世祖顺治时,全国耕地面积几乎只及明初水平,仅3.8亿亩。
清政府沿袭前朝做法,以鼓励垦荒、大兴水利、调整赋税为核心内容,推行积极的农业政策,很快收到成效。
到雍正时,耕地面积已接近9亿亩,受战乱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近代。
(二)元明清手工业元朝官、私手工业均有发展。
官办手工业仍以作坊为主。
民间私办手工业受到官方控制和压抑,规模较小,产品较少,生产条件较差,但效率、成本和一些产品的质量均优于官办作坊。
元朝手工业主要集中在七大行业,即毡毯业、纺织业、棉织业、麻织业、兵器业、制盐业和陶瓷业。
其生产技术均比前朝有所提高。
明朝城市繁荣,流通和贸易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规模扩大,技术改进,产量增加,分工细化。
制瓷业采用新工具和新工艺,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玻璃制造工艺不仅可以生产透明玻璃,还能生产多种有色玻璃。
洪武时期,官办冶铁行业每年产量定额已接近1万吨。
织造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生产机具趋于专业化和地区性专业分工。
松江的纺织、芜湖和苏州的染色、踹布,享誉天下清朝的手工业繁荣,无论是生产规模、雇工人数、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最重要的手工业是纺织业,虽然仍以作坊为主,但已经出现了生产规模较大的工场。
冶矿业也有很大发展,云南铜矿规模巨大,年产铜近万吨。
汉口铁器制造业的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
广东佛山冶铁业发达,雇工达数万人。
元明清史知识点

元明清史知识点元代(1271年-1368年)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蒙古族兴起的王朝。
蒙古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统治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区域。
以下是一些元代的知识点:1.建立:元朝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
他于1271年称帝,建立了元朝,并将其首都设在大都(今北京)。
2.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统治中国。
蒙古族人担任高级官员,而汉族人则被剥夺了许多权力。
元朝实行了严格的分封制度,以确保统治的稳定。
3.统一:元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宋和北宋的分裂局面。
元朝还征服了南方的大理国和西南地区的西夏国,使整个中国领土得以统一。
4.经济:元朝的经济繁荣。
蒙古人在中国建立了一条贸易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欧洲。
元朝也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文化: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时期之一。
著名的文化人物有马可·波罗、郭守敬、李时中等。
元朝还是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明代(1368年-1644年)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朝建立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以下是一些明代的知识点:1.建立: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
他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自称“洪武皇帝”,并将首都定为南京。
2.政治:明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朱元璋进行了土地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明朝还设立了六部,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3.经济:明朝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明朝实行了农业改革,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他们还进行了海外贸易,扩大了与东南亚和南亚的交流。
明朝还推行了矿业开发和造船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4.文化:明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明朝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如杨时、文征明、唐伯虎等。
明朝还发行了著名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记录了当时的知识和文化。
5.外交:明朝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
他们与葡萄牙、荷兰、日本等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
元明清历史文化

元明清文学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汤显祖《牡丹亭》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曹雪芹 民族大融合时期 哲学和宗教 儒、道、佛三角合流 教育与科技 元天文学的成就居于当时 世界最先进地位,数学、 世界最先进地位,数学、 医学都在世界先进之列 明天文、气象、数学、 明天文、气象、数学、物 理、地理等方面军取得巨 大的成就 清科技仍有一定的进步。 清科技仍有一定的进步。
元明清历史文化
元明清及近代政治
蒙古的征服和元的统一 明朝弊政与覆亡 清王朝的统治与中国近代史的揭幕
元明清社会经济
农业 元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保护劳动力和耕地,兴修水利等, 元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保护劳动力和耕地,兴修水利等,使元代前期 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元代农业生产的技术也有所提高。 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元代农业生产的技术也有所提高。 明代农业水平持续上升 清政府提倡各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种植方法, 清政府提倡各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种植方法,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 高。 手工业 元代手工业的主要行业有:毡罽业、丝织业、棉织业、麻织业、 元代手工业的主要行业有:毡罽业、丝织业、棉织业、麻织业、兵器 制盐业和制瓷业。其规模和产品质量都超过宋、金时代。 业、制盐业和制瓷业。其规模和产品质量都超过宋、金时代。 明清手工业持续发展 商业 元代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纸币——钞。全国货币实现统一,促进了经 元代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纸币 钞 全国货币实现统一, 济交流和商业的发展。 济交流和商业的发展。 明清商业繁荣 社会管理 元实行户籍制度和赋役制度 明实行监察机构和特务机构 清实行高度中央集权
元朝的统治和文化成就

元朝的统治和文化成就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充满争议的王朝。
这个由蒙古族人建立的王朝统治期间,引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政治和文化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的统治和政治变革元朝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治上,元朝采用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由元朝皇帝设立的中央行政机构负责处理政治、经济和外交事务,各地官员通过依靠中央权力获得职位与俸禄。
在元朝统治期间,主要进行的事务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实施统一制度。
统一居留制、统一田赋制使得元朝有较稳定的财政收入基础,这些制度对中央实施统一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方面是开展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元朝楼兰城的西征、横跨天山的南宋平定和察合台之战等,都是元朝创造的历史辉煌。
第三方面是实行科举制度。
元代实行科举制度,选秀有章,招人有序,官员制度改变了只招荐官而不与民结合的做法。
同时,科举和兴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儒家学者也在这个时代流传下来。
元朝的文化成就元代这个时期,重视人文主义,注重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文化事业。
元代世界同步,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元朝的文学作品非常丰富、多样化、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
最令后世赞叹的,始终是元曲。
元曲格调多端,而元朝的名儒大多涉猎甚广,以蒲松龄、马致远出名。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内容范围,在政治、军事、人生、史传、山水诗、田园诗等许多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元代书画艺术也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元朝的书画艺术以色彩浓艳、线条流畅、笔触婉转为特点,以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为素材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画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元朝对剧院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元曲是以收音器仪器较微的推木鼓作为伴奏的。
演出形式非常独特,包括元曲、皮影戏、手提木偶戏等等,呈现的是一个充满富足与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总之,元朝是一个有着复杂故事的王朝。
它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唐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朝代

唐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朝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朝代,其中唐宋元明清被认为是五大朝代。
这五个朝代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五个朝代的概况。
一、唐朝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被称为“文化的鼎盛时代”。
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政治上,唐朝实行唐律疏议,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经济上,唐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改革货币制度,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文化上,唐朝涌现出杜牧、杜甫等一大批文学家,推动了诗词的繁荣。
二、宋朝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宋朝继承了唐朝的政治制度,但更加注重文化教育和发展经济。
政治上,宋朝实行儒学思想,注重士人的修养和成才,推行科举制度,文官重于武将;经济上,宋朝实行均田制和保甲制,加强了农田的利用,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国的制瓷业也达到了顶峰;文化上,宋朝有苏轼、欧阳修等文学家,乐府诗和词的创作达到了极致。
三、元朝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被外族统治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建立。
元朝统一了中国,为中国带来了许多新的事物和文化交流。
政治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和州县制,整合了中国的行政区划,推行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融合;经济上,元朝实行了鸦片贸易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对外贸易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文化上,元朝融合了汉、蒙、西亚等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了文学和艺术的多元化。
四、明朝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朝代,由汉族建立。
明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政治上,明朝实行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地方政权的巩固和统一;经济上,明朝改革农业税制,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代中国的海外贸易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文化上,明朝有文学家杨慎、小说家施耐庵等,明代的戏曲艺术也达到了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忠君思想的影响。
3、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宋元之际的民族矛盾。
4、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实行招抚政策的影响。变:
1、故事源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历经17年前往天竺国取回佛经 657部,回国后口述经历,其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
2、门徒慧立、彦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夹传说。
赵盼儿:机智、聪明、重 义气又富有斗争经验的女子。 这部作品的特点是将恶势 力放在被愚弄的地位上,他 们貌似强大,最终却大倒其 霉。在这部作品里,通常为 社会道德所批评的色相,成 为代表正义一方的必要和合 理的手段。
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1、在创作方法方面,以现实主义为主。
3)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以皇帝为中心的历史观”,曹操是 作为“乱世奸雄”来刻画的,是作为一个“名为汉相,实为汉 贼”的“乱臣贼子”来刻画的,不忠不义其性格特征的核心。 刘备是汉家苗裔,其称帝以继汉统就是名正言顺,符合天命的。
第二章、《三国演义》
二、关于《三国演义》的忠义思想:
“义”是《三国演义》中表现很突出的思想,但作品
六、《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奇幻与奇趣
1、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
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2、奇趣:其趣味性与娱乐性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为突出。 其奇趣与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关,其人物描写将神性、人性 和自然属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故事在曲折反映现实的同时,也折射出三教合一的明 代心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及 取经过程,隐喻了明心见性的全过程:放心、定心与修心。
• 1、社会剧: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精神。 《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 2、爱情剧:反映妇女悲惨命运并颂扬女性的智慧和胆略。
《望江亭》:寡妇谭记儿与权豪势要杨衙内的斗争。
《拜月亭》:金国尚书千金王瑞兰与汉族青年蒋世隆爱情故事。
• 3、历史剧:采用历史题材,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认知。单
在表现“义”时,常常是从属于“忠”的。尤其是关羽,
是“忠义”的化身,“义”和“勇”是其性格中最突出的 特征,其“勇”是从属于“义”,而“义”又是从属于
“忠”的。诸葛亮是三绝之一的智绝,实际上其智慧也是
从属于忠义的。 当忠与“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结合时,是强调对汉 室的态度,但也常常超出特定的政治集团利益而上升到一 种抽象的伦理,强调事主要忠心,而不考虑其主是否值得 效忠。如袁绍的谋士沮授不降曹操。曹操杀之后感叹:吾 误杀忠义之士也!
不雷同。如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 战,它们之间有相同点(以弱对强、火攻、结果均是弱胜
强),但也有不同点:所处的不同的环境条件,所面临的不
同矛盾,以及不同的强和弱的转化过程。 2)深刻:指通过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出战争的客观规律, 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其写战争,不只写军力的对抗, 更重要的重视谋略,是一个斗智和斗勇的过程。 3)生动:指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特别是通过战争的 描写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组织的波 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描写鲜明突出。
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3、在剧作结构方面,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 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4、在戏剧语言方面,以本色当行著称.(本色派)
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 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 俗”,毫无雕琢的痕迹。 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
三、怎样认识《水浒传》中的招安描写:
招安的描写,反映了小说存在着深刻的思想矛盾:作者
满腔热情地歌颂梁山义军的造反精神和革命事业的正义性,
却又让他们接受招安;写招安,又不是以领袖们的荣华富贵 作结,而是写出一个催人泪下的惨局。形成这种深刻矛盾的 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阶级本身的认识局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
的个性化。
《三国演义》思想内容
一、拥刘反曹——《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1、整体构思和格局,体现出拥刘反曹的主题思想。 作者罗贯中将全书的主要篇幅留给刘备集团(第55-
115回),而且在三国关系的处臵上,也是以刘备集团作
为中心,将曹魏作为蜀对立面,将孙吴臵于从属地位,在 对付主要敌人曹魏的过程中对东吴是既有联合又有斗争。
二、农民革命的兴亡史 思想取得独特的成就,大致有四点:
1、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 “官逼民反”“乱自上作”,从而真实地写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 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热情地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 的正义性。 2、热情地歌颂了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 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3、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由分散到聚合,由盲目行动到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和严明纪律的革 命大军,以及受招安,以至最后失败的全过程。 4、由于忠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革命斗争的生活,因而形象生 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战争战 略战术的运用和斗争策略方面的经验,这也是我们认识这部长篇 小说的社会意义时不容忽视的方面。
三、孙悟空的形象
孙悟空的形象:超凡入圣 的理想化英雄形象 A、大智、大勇、大力; B、蔑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 反抗性极强;积极乐观、勇敢 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 C、具有十分鲜明的善恶是非 观念,见义勇为,为民除害。
四、孙悟空形象的意义
总之,孙悟空形象的思想内涵包含了两个主要方面: 一方面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其勇敢机智、积极乐观、爱憎 分明、见义勇为、诙谐幽默等品格,反映整个民族性格的精华,它 不是属于一个时代的; 另一方面,又是明代中叶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的折射,其 追求自由、要挣脱一切对人的个性束缚、不满等级制度和反抗性都 属于时代精神的反映。因为《西游记》出现要晚《三国》《水浒》 一百多年,所以,其中时代精神要明显得多,“强者为尊”,不能 忍受屈辱,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追求个性自由等,其忠君、 封建正统思想要少一些。 从孙悟空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看《西游记》思想上的矛盾: 一方面故事没有完全褪尽宗教色彩,孙悟空的皈依佛门,修成 正果; 另一方面他又并不是虔诚的发教徒,嘲笑、批判佛教教条的虚 伪性和危害性。
3、宋代取经故事成为说话艺术的重要题材,南宋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可能是北宋时期的一个说经话本,它的出现标志着取经故事发展到重要阶段。 17节,白衣秀才、深沙神。 4、元代取经故事已初步定型,吴昌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平话《唐 三藏西游记》等。 5、吴承恩的加工整理,最后完成小说《西游记》。作者生活在封建专制政 权十分反动、政治黑暗腐败的时代,科场不得志,仕途不顺,放浪诗酒。曾 仿唐传奇作志怪小说集《禹鼎志》,其作《西游记》有着明显的现实针对性, 其中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爱憎。
刀会》《西蜀梦》
• 1. 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
首先,写出了窦娥性格的丰富性。
在她身上,既有善良温驯、孝顺忠贞的 一面,又有刚强倔强、反抗邪恶的一面,
是二者的对立统一。同时这些优秀品质还
和一定程度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揉和在一 起,使之成为下层女子的典型代表。
其次,写出了窦娥性格的发展性。
五、《西游记》的现实性: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
1、在人物的塑造上,作者在表现其超凡入圣的同时,又处 处注意点示其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写得富于人情味。 2、通过幻想的形式,曲折地影射和揭露现实世界中的黑暗
和腐朽。玉皇的自私与暴虐、阴司冥府的人情世故、佛界贪财
受贿等,取经路上所除的妖魔鬼怪不少与神佛世界的最高统治 者有联系,这些都是现实世界的曲折反映。 3、孙悟空的斗争精神与智慧,也都是源于现实生活,具有 浓郁的生活气息。
窦娥从恪守妇道的平凡女子转变为敢于 叱天责地、痛斥官府的反抗者,其性格是 随着现实矛盾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 作者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了精心描述,既 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极富层次感。
• 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 3. 剧本矛盾高度集中, 情节紧凑,冲突叠起, 而又环环相扣。 • 4.语言通俗平易,明快 洗练,形成了独特的雅 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首先,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
其次,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 再次,关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 深刻地揭示。其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 义的色 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 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2、在人物塑造方面,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 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 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
元明清文学主要成就
关汉卿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元
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
• 元人钟嗣成《录鬼簿》极简单介绍。 • 交游甚广,精通音律。 • 亲自“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 据有关资料,关汉卿一生至少写了 60余种杂剧,但留存至今的只有十 几种。
二、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内容
2、拥刘反曹的主要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刘备与曹操之间形 成鲜明对比,刘备写成人民群众欢迎的仁君的形象,写成长厚 仁义的化身;而将曹操写成人民群众憎恶的暴君的形象,写成 奸诈残忍的化身。历史与作者主观感情的矛盾,使得这部以展 现威武雄壮的历史场面和斗争风云为特色的历史演义小说,在 书中(特别是后半部写蜀汉衰亡时)表现出浓重的悲剧色彩。 2)民族思想的反映。“汉裔”“汉室”有象其征性,体现民族 观念或爱国思想。
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识才、爱才,
机智、注意发扬军事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