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6个孩子和一道选择题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心得精选

第7页 共7页
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学问,更要教会 他们思索,教会拥有学问的方法;不仅要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全 部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 不仅要关怀爱惜全体学生,敬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同等公正的对 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舞每一位学生,赐予他们自信,还要 不断发觉学生进步的轨迹,确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 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观 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观赏就会浇灌出一片朝 气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第2页 共7页
灵沾满了美德。 因此,唤醒孩子是一项艰难的工程,须要学校、家庭与社会
的共同努力。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心得精选〔二〕 假期里我谨慎的阅读了彭兴顺《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这
本书让自己感受颇深。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事,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是的, 唤醒,一词用的非常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妙的东西, 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 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第1页 共7页
哈佛家训读后感300字

哈佛家训读后感300字哈佛家训300字篇1我最近非常喜欢一本书,《哈佛家训》。
这是一本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书,它教会我们一些怎样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有一颗谦让而又感恩的心,这一点很重要。
《一条小面包》里那位小姑娘,从来都是不争不抢。
看似很傻很吃亏,然而正是她懂得谦让和感恩才感动了面包师傅。
还有《被拆掉两次的亭子》里的父亲用行动告诉了我们,想要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诚实守信的品德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一个人要有梦想,更要脚踏实地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乡村邮递员为了实现”用石头建造石头的梦想“。
按照他天马星空的想象,凭着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建成了他梦想中的城堡。
本书教会了我,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可以自信乐观的面对,努力的去做,那我们也将会成功。
《哈佛家训》从头到尾都是引人入胜的,每读完一个故事,都会感得到振奋和鼓舞。
其中有一篇《改变一生的赞美》我最喜欢。
卡耐基9岁的时候,父亲向娶进家门的继母说:“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
而继母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
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卡耐基一生的动力,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人生的转折,里面的道理能让一个人从到处捣蛋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赞美对于我们永远都不是多余的,一次真诚的赞美,给我们无穷的信心和力量,可能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
我喜欢读《哈佛家训》,不但因为书中的故事生动感人,而且让我学到了很多人生哲理。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的心灵。
当我读到“成功就站在失败后面”这个小故事时,我明白了林肯为什么能当选美国总统。
当他竞选州议员失败,竞选美国国会议员名落孙山……接二连三的挫折向他靠近时,他没有气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在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林肯的成功,不就说明“成功在于坚持”的道理吗?从林肯的故事中,我想到了爬马峦山,当我爬到半山腰时,抬头向上看,瀑布从陡峭的山崖倾泻下来,崎岖的山路两旁又没有扶手,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例文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例文三篇导读:本文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例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考试是对学生的检测,也是对教师工作得失的总结,下面是我对本次考试卷面的一个简要分析:一、试题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内容较为简单,试题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应用,内容涵盖广泛,除长度单位、数学广角中的排列组合没有涉及外,其他如两位数的加减、乘法的初步认识及表内乘法口诀、角、对称图形、统计等知识点都有考查,尤以计算为主,能力上考查了学生的计算、理解、观察、操作等能力。
突出了学科特点,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保证了较高的比例。
本册重点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在试卷中通过口算、笔算、比较大小、解决问题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查。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
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如列竖式计算,统计,画对称图形,添加线段增加3个直角等。
(4)巧设开放题目,展现个性思维。
本次试题注意了开放意识的浸润,如“在方格纸中画一个对称图形”,统计中“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等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
二、试卷分析;1、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班84个学生参与考核,满分有14个,90分以下有9个,及格率100%,优秀率72.62%,均分95.51分。
一个低分把我们的均分拉了很多。
坏孩子案例分析 [恢复]
![坏孩子案例分析 [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a24c07e719e8b8f67c1cb9d2.png)
坏孩 子
好孩 子
好孩子是受 人喜欢的!
最终还是好孩子!
对于我们班上的坏孩子你们有什么 反思吗?
反思:十来岁的孩子正是生理和心理都逐渐走 向成熟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他们都难 免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候给他们多 一份关爱,多一份谅解,帮助他们努力改正错 误,是我们做同学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们 犯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和 信心,只要让坏孩子们自己拥有改错的决心, 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做得很好。这一时期的坏孩 子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 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他们一 定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Xxx同学,因 xxxxxxxx得到鼓励 ,以此颁发奖状!
爱迪生上小学时,对许多事物都好奇,看到气 球能在充满气之后飞上天,就找来一些发酵粉,动员 想上天的同学来吃。不幸的是,吃了发酵粉的同学疼 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又是你这 个捣蛋大王,我把你开除了!”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 他的母亲气愤地说:“你们不了解我的孩子,他非常 聪明,他不是在捣乱,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 我来亲自教育他。”母亲将孩子接回家,亲自给他上 课,鼓励他搞实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智慧的 母亲成就了伟大的孩子重要保障,我们可以想象,如 果爱迪生的母亲态度和校长一样,绝对不会有日后的 我们知道的爱迪生了。
了解西方教育:
• 西方的教育体系使孩子从幼儿园、小学起, 就不仅注重智力的培养,还注重孩子的礼貌、社 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能力、情商的培养、动 手能力、体育锻炼、注重他人的需求、同情心、 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等。而中国的教育基本重点 是智力竞争,孩子们书读得那么苦,而人格、人 品的培养却不足。加上中国近年来教育产业化, 毁了多少本来可以成为优秀人材的孩子。笔者认 为孩子如果能在西方这种人文环境、教育环境下 成长会好很多。
哈佛家训优秀读书笔记摘抄10篇

哈佛家训优秀读书笔记摘抄10篇《哈佛家训》是一套系统全面的家教经典,它不但给我们的孩子指引了正确的生活方向,而且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哈佛家训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哈佛家训读书笔记赵天宇我读了哈佛家训这本书懂得了许多道理,还知道了许多关于名人的故事。
比如说:《一条小面包》、《篱笆上的铁钉》、《红色玻璃球》、《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26 个孩子和一道选择题》、《总统和亿万富翁的生活原则》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条小面包》,让我给你们讲讲这个故事吧: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20 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每天早晨,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装面包的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都想拿到最大的一条面包。
等他们拿到了面包,顾不上向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慌忙跑开了。
只有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同大家吵闹,也没挣抢。
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之外,等其他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篮子里最小的一条面包。
她从来都不会忘记亲吻面包师。
一天,格琳琴拿到了一条比原来还小的面包,可她还是不会忘记亲吻面包师,回家后,妈妈在切面包的时候发现里面藏着几枚崭新发亮的银币。
妈妈急忙把钱送回去,面包师说:“不,这是你们应得的,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他幸福,愿你永远保持颗宁静感恩的心。
我十分赞赏格琳琴的品性。
我也要向格琳琴学习这种谦让、感恩、的品性!哈佛家训读书笔记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哈佛家训》。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生动的。
每读完一个故事,就会觉得人生出现了另一片天空。
这本书共有十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有十几个小故事,如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梦想——装点岁月的风景等。
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让我懂得:谦让的心犹如宇宙中的天空,犹如大地上的海洋和山谷。
谦让者因宽容而博大。
梦想——装点岁月的风景,让我懂得了:没有梦想就没有奇迹!信念是一支火把,它可以燃起一个人的激情和潜能。
2022年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无向图G=(V,E),其中:V={a,b,c,d,e,f},E={(a,b),(a, e),(a,c),(b,e),(c,f),(f,d),(e,d)},对该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得到的顶点序列正确的是()。
A.a,b,e,c,d,fB.a,c,f,e,b,dC.a,e,b,c,f, dD.a,e,d,f,c,b2、将线性表的数据元素进行扩充,允许带结构的线性表是()。
A.串B.树C.广义表D.栈3、连续存储设计时,存储单元的地址()。
A.一定连续B.一定不连续C.不一定连续D.部分连续,部分不连续4、向一个栈顶指针为h的带头结点的链栈中插入指针s所指的结点时,应执行()。
A.h->next=sB.s->next=hC.s->next=h;h->next=sD.s->next=h-next;h->next=s5、已知串S='aaab',其next数组值为()。
A.0123B.1123C.1231D.12116、下列选项中,不能构成折半查找中关键字比较序列的是()。
A.500,200,450,180 B.500,450,200,180C.180,500,200,450 D.180,200,500,4507、下列关于无向连通图特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Ⅰ.所有的顶点的度之和为偶数Ⅱ.边数大于顶点个数减1 Ⅲ.至少有一个顶点的度为1 A.只有Ⅰ B.只有Ⅱ C.Ⅰ和Ⅱ D.Ⅰ和Ⅲ8、一个具有1025个结点的二叉树的高h为()。
A.11B.10C.11至1025之间D.10至1024之间9、在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只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的度为0。
②二叉树的度为2。
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可任意交换。
④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小于或等于深度相同的满二叉树。
【精品解析】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精品解析】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采采芣苢,薄言采之B.谓其君不能者仁也者,人也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C【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之:结构助词,的/句末衬字,无实义。
B项,者:代词,……的人/助词,表判断。
C项,以,都是介词,用。
D项,于:介词,在……中/介词,表被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2.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A.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B.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C.又闻君子远其子也D.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答案】C【知识点】词类活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明:彰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A.保:使……安定,动词使动用法。
B.事:侍奉,赡养,名词活用作动词。
C.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
D.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
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词。
26个孩子和一道选择题

26个孩子和一道选择题在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小镇上,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被安排在教学楼最里面一间光线昏暗的教室里他们中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吸过毒、有人进过管教所、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他们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担任了这个班的辅导老师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首先对这些孩子进行一顿训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而是为大家出了一道题:有3 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A:笃信巫医,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1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菲拉给孩子们的问题是:如果我告诉你们,在这 3 个人中,有一位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们认为会是谁?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对于第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的推论也几乎一致:A 和B的命运肯定不妙,要么成为罪犯,要么就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废物而C 呢,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注定会成为精英然而,菲拉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你们的结论也许符合一般的判断,但事实是,你们都错了这3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3 个著名人物——A 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 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 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他叫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元首”学生们都呆呆地瞅着菲拉,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孩子们,”菲拉接着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的人才……”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 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如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中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做了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班里那个个子最矮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哈里森,后来成了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原来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因为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是菲拉老师第一次让我们觉醒:过去并不重要,我们还有可以把握的现在和将来”孩子们长大后这样说专家解析: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你对孩子怎样描述,他们就怎样以你描述的样子成长你说他是个无赖,他就会慢慢变得像个无赖;你说他聪明,他就可能真的变得十分聪明家庭教育更是如此,来自于父母的期望和预期会不断内化成为孩子的认知观念,并逐渐固化,孩子的很多美质可能就在父母的偏见下不断被扼杀了,而他们自己却一点儿都不知道从现在开始,先从认识上、观念上重新认识自己的宝贝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个孩子和一道选择题
在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小镇上,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被安排在教学楼最里面一间光线昏暗的教室里。
他们中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吸过毒、有人进过管教所、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担任了这个班的辅导老师。
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首先对这些孩子进行一顿训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而是为大家出了一道题:有3 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A:笃信巫医,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1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菲拉给孩子们的问题是:
如果我告诉你们,在这3 个人中,有一位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们认为会是谁?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
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的推论也几乎一致:A 和B的命运肯定不妙,要么成为罪犯,要么就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废物。
而C 呢,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注定会成为精英。
然而,菲拉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
“孩子们,你们的结论也许符合一般的判断,但事实是,你们都错了。
这3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3 个著名人物——A 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 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 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他叫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元首。
”
学生们都呆呆地瞅着菲拉,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孩子们,”菲拉接着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的所作所为。
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
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的人才……”
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 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如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中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做了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班里那个个
子最矮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哈里森,后成了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
“原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因为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
是菲拉老师第一次让我们觉醒:过去并不重要,我们还有可以把握的现在和将。
”孩子们长大后这样说。
专家解析: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你对孩子怎样描述,他们就怎样以你描述的样子成长。
你说他是个无赖,他就会慢慢变得像个无赖;你说他聪明,他就可能真的变得十分聪明。
家庭教育更是如此,自于父母的期望和预期会不断内化成为孩子的认知观念,并逐渐固化,孩子的很多美质可能就在父母的偏见下不断被扼杀了,而他们自己却一点儿都不知道。
从现在开始,先从认识上、观念上重新认识自己的宝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