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念下校院两级管理的权责划分与路径构建

治理理念下校院两级管理的权责划分与路径构建
治理理念下校院两级管理的权责划分与路径构建

2016年第4期(总第298期)

No.4,2016

Serial No.298

治理理念下校院两级管理的权责划分与路径构建

迟沂军,孙兆扬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深化校院两级管理对于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可以被视为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大学治理理念视域下,“集权于

校”、学校与学院之间权责划分不当是当前校院两级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应从战略规划、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科学界定和划分学校与学院的职责权限,通过推进学院实体化建设和转变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方式等路径构建校院两级管理。

关键词:治理;校院两级管理;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6)04-0062-05

收稿日期:2015-12-24

作者简介:迟沂军(1964-),男,山东莱州人,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孙兆扬(1978-),男,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EDUCATION EXPLORATION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校院两级的组织管理

架构,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校院两级管理是指大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层次,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与权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1]。也就是说,校院两级管理的本质是通过权责划分,调整优化校院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达到高效运转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命题。所谓大学治理是为实现大学目标而设计的一套制度安排,它给出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框架,并对大学的目标、原则、决策方式、权力分配和剩余决策权定下规则,通过大学各利益相关方追求自身目标的活动,从而有效率地达成大学目标[2]。大学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其中外部治理主要包括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内部治理主要包含大学与

学院及各类内设机构间的协调运作,它聚焦于内部各种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学内部治理与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

互协调促进。大学有效的内部治理需要科学管理的有力支持。换言之,科学的管理是大学进行有效内部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并为大学治理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方法。显然,治理理念的引入有助于丰富大学管理的内涵,有利于促进大学管理的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治理理念所推崇的平等、协商、责任和共享等价值观念与当前深化高校综合管理改革具有高度的趋同性,深化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对于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被视为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在治理理念视域下,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既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内部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

二、我国校院两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或内部结构的不协调往往会引发社会组织的变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日益市场化环境下的高校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功能边界日益拓展,规模日益扩

大,学科专业划分日益精细。在外部环境和自身发生变化时,高校必然要做出积极主动的回应,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种以分权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成为高校实现有效管理的必然选择。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是高校对环境及自身变化进行调适的产物。

当前,高校校院两级管理,已经在形式上实现了校院两个管理层级,部分实现了权责的划分和管理重心的下移,有效推动了自身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校院权力与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科学、运作机制不够完善,校院两级管理的内涵发生了偏移,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与学院权力职责不匹配,呈现权力分配“校重院轻”的状况;二是学校与学院权力职责界定不够清晰,存在模糊地带;三是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导致资源管理使用效益低下;四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缺少内生驱动力。笔者在已实行校院两级管理6年的某理工科高校中层管理人员中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3.63%的人认为管理重心下移没有到位;有

34.54%的人认为只是下移了责任,权力基本没有下移;有36%的人认为校院之间权责有交叉,划分不明确;有47.3%的人认为资源管理使用不够科学,效益低下;有49.09%人认为绩效目标考核一刀切,缺少针对性;有27.27%的人认为目标考核结果运用效果不好,缺乏科学的奖惩措施;有高达67.2%的人认为集权于校是校院两级管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最主要原因。

据相关研究证实,校院两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一般事务管理以及行政基本运行经费支配权已经逐步下移至学院,但重要财务、重要人事、重大办学事项的管理权仍然相对集中在校级”的现象[3]122。也就是说,在高校的内部管理中仍然呈现出比较典型的集权于学校层面的问题。可以说,“集权于校”、学校与学院之间权责划分不当是当前校院两级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校院两级管理无法深入推进的最主要因素。

之所以呈现出“集权于校”的典型特征,一方面是高校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政府对高校的宏观管理和资源配置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指令色彩,高校缺乏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校自身没有真正树立起治理的理念,仍然沿袭了科层制的管理思维模式,没有把共同治理真正落实到办学之中。纵观国外大学的校院两级管理,恰恰是以保障学院的充分自治为基本前提和基本特征。

三、科学界定和划分学校与学院的职责权限

组织经济学认为,组织内部主要依靠权力来实现资源的配置,进行职责的划分,确保机构的运转。高校作为社会组织,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必然也要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规律,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对高校各种权力做出合理划分,明确相应职责,实现高效运转,提高教育质量。实际上,大学采用学院制本身就蕴含着在内部组织中进行分权的根本要求。从本质上看,校院两级管理的实质就是对资源配置决策权力和职责的划分。科学界定和划分学校与学院间的权力职责不仅是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前提,也是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提升治理能力的核心。由此而言,科学划分校院权责,构建以权责划分为基础的两级管理运行机制是真正实现校院两级管理的关键所在。

在高校,人们普遍认为主要有政治权力、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民主权力四种基本权力。从运作方式来看,政治权力、行政权力的运作是自上而下的,突出强调管理领导;学术权力、民主权力的运行则是自下而上的,突出体现协商共治。校院两级管理中,权责的界定划分主要集中体现在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民主权力三个方面。校院两级管理就是要按照权力与职责相匹配、集权与共治相协调、激励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遵照契约精神,把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民主权力进行科学界定与划分,并构建起学校与学院围绕权力在上下互动过程中的协调制衡机制,实现学校与学院之间责权利的统筹协调。

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学校处于管理金字塔的顶端,这决定了学校首先要构建起一个简政放权、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为主、主要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系统,然后在这个管理系统框架下,对学院的工作进行宏观管理、领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学院作为学校设立的内部办学实体,主要定位于在学校宏观管理领导下,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围绕学校的战略目标推进具体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学校与学院间的权力职责主要应在下述领域做出明晰的界定和划分。

一是在战略规划方面。学校主要负责确定办学方针、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制定学校发展战略

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学院主要负责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方针、目标和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学院的事业发展规划并报学校审定,接受学校的检查、评估和监督。

二是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主要负责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制定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规范、改革模式和相关评价体系标准,对全校范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和评价;学院则主要依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在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框架下,制定符合学院实际的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和组织实施教学规划与计划,组织开展本学院教学改革和质量监控工作。

三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主要对学校学科专业布局进行规划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履行学科建设的资源配置、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等职责,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考核;学院则主要在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和规划框架下,规划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统筹协调学科资源分配,强化学科队伍建设,培育特色,打造优势,提高办学水平。

四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主要负责制定科研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学校科研评价体系,统筹协调建设学科科研平台,组织课题申报,浓厚学术氛围;学院则主要是根据学校科研工作规划和学院实际,制定和组织实施学院科研工作规划,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健全和完善学院科研成果的申报、认定机制和相应的奖励办法,管理学院所属的科研平台机构。

五是在人才队伍方面。学校主要是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核定总编制数和岗位数,规定各级各类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实施各级各类人才队伍的评价考核办法;学院则主要根据学院和学科发展的实际,制定实施学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考核评价办法,根据学校授权自主聘任各级各类人才,并对各级各类人才进行考核评价。

六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学校主要负责编制学校财务预算和决算,按财经政策分配各类办学经费,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力集中、财权下放、权责结合、财事结合、分级报账、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制定学校内部的财务规章制度,审计学院财务;学院主要是在学校的监督下,拥有自主理财的权力,制定经费预算,决定各种来源经费的使用,这包括学院在可支配经费中自主决定院内人

员的津贴分配,同时可以多渠道自主筹集办学经费。

七是在资源配置方面。学校主要是制定资源配置的办法,开展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评估;学院主要是依据自身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自主管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学院及下属系、所及中心的教学、科研与行政资源。

八是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学校主要是制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总体规划和规章制度,协调学校与政府及社会各类组织间的关系,建立与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协调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搭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工作平台;学院主要是自主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签订合作交流协议,报学校审批后组织实施。

四、完善和深化校院两级管理的路径

大学管理实质上是权力职责在内部各不同利益机构和群体间的科学分配,以及相互之间形成的责权利作用关系。也就是说,大学管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必然要涉及大学内部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随着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发展,大学日益呈现出一种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典型特征。以治理的视角来审视校院两级管理,学院和职能部门同样可被视为“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主体。深化校院两级管理,要按照平等、协商、共治的理念,充分发挥学院和职能部门这两个“利益主体”的作用,变“管理”为“治理”,着力推进学院的实体化建设,积极转变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激发二者的活力,推进其发展。

1.推进学院实体化建设

组织系统的效能取决于内部主体的动能及其相互协同作用的发挥。伯顿·克拉克指出,大学是底部沉重的社会组织。学院是高校功能发挥的主要阵地,学院作用的发挥直接决定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学院既是大学的管理中心,也是内部治理的重心。因此,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推进学院的实体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所谓实体化是指学校通过权力下放,降低管理重心,使学院成为事权、财权、人权相统一,责权利相对等的充满活力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办学实体[4]。简言之,推进学院实体化建设就是要由过去的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推进和深化以财务分权为核心路径的改革。有研究指出,当前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三种模式中,以财务分权为核心的改革是比较彻底的校院两级分权管理体制[3]126。有学者也认为,自主理财是学院制实体化运作的权力基础[5]。

推进以财务分权为核心的改革,是学校在全面核算各学院的运行成本和事项的基础上,通过财务分权下移来撬动包括人、财、物、事在内的整体化改革,是一种将人、财、物、事进行统筹全盘考虑的全面分权管理。以财务分权为核心的校院两级管理,首先要由学校进行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以经费分配使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财务经费分配将人、财、物和事进行整体地统筹、考虑、谋划,构建起一整套包括经费分配、使用和考核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科学的运行机制。其次,要将经费分配使用按照人、事和物相统筹的原则进行划分,坚持财力集中、财权下移、权责结合、人财结合、财事相宜,通过测算或者模拟运行,确定学院的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去掉职能部门对财务经费进行二次管理的中间环节,将经费整体打包分配给各学院,使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真正利益主体,获得充分的自主理财权、自主用人权和自主调配资源权,真正做到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实现学院自主办学和实体化运行。

二是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实体化运作机制。权力的科学合理运行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予以保障。具体到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一方面需要学校设计权力有序充分下移的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学院建立一整套能够保障权力高效运行、完成相应职责的良好机制。换言之,推进学院实体化必须要重构学院的内部治理结构。

大学在本质上是一个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学术共同体,学院则是按照学科专业组建起来的内部基层学术实体,遵循学术管理是大学管理的内核与内生逻辑要求,也就是说在学院内主要依靠学术权力运作而不是行政命令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各项职能。过于强调等级秩序和层次的行政管理模式,显然不利于主要以学术权力运作为核心的学院运转,也不利于充分调动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学院管理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推进学院实体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构建起一个以学术为核心的、四种权力协调运转的管理运作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起学院党组织、行政班子、教授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四位一体”的学院治理结构体系,形成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相互协调、协同共进的运行机制。

三是健全和完善目标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机制,既是实现完成学校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学院实体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在组织内部中,科学合理的目标设立和绩效考核评价能够充分激发和调动组织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健全和完善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是推进学院实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这要求主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按照分类考核和差异考核的思路,既要统筹推进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又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科发展规律的不同和各个学院发展的实际差异,着力构建起完善、科学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学院分类发展。第二,要强化对目标设定的调研论证,既要纵向分析学校、学院的基础和学科专业建设进展,又要横向对比同类型院校和相似学科专业的发展状况,适时引入如“ESI(Essen?

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缩写,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等权威学科专业指标评价体系,科学设定学院的发展目标任务。第三,要加强对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要对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合理分析,通过经费分配杠杆,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学院在经费上予以奖励,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学院在经费上予以扣减,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同时,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学院权责同步落实,学校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2.转变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方式

高校职能部门总体而言是一种科层模式的管理组织,“它们是以管理者的形式在行使其职权,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科层模式,其取向不仅有效率取向,而且还有服务取向”[6]。换言之,绩效与服务是职能部门定位的主要标准。在校院两级管理下,学院既是重心又是中心,职能部门是实现管理服务的主要渠道。因此,完善和深化校院两级管理,要科学地对职能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定位,坚持以工作绩效为基础,以服务学院和师生发展为导向,以职能转变优化为核心,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管理队伍建设为关键,深入推进职能部门管理服务方式的转变。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调整优化职能部门的岗位设置。高校行

政管理的目标定位应当是为各类学术事务服务,在服务管理中实现自身职责。高校职能部门设置与政府机构的高度同构性,不利于以学术为本位的大学功能的发挥。在校院两级管理下,职能部门和岗位设置的调整优化要坚持学术本位,从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有利于推进学院实体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师生的原则出发,调整优化职能部门的职能设置和职责定位,突出其谋划发展和布局工作的职能、综合协调和高效服务的职能、监督管理和激励控制的职能,强化职能部门的谋划、协调、指导、监督和服务等作用,建立起一整套与学院独立自主运行相适应和协调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要科学设置职能部门的各个岗位,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根据岗位职责明确任职资格条件,规范选拔程序,做到人职匹配。

二是构建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和平台。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要求职能部门的管理必须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制度是确保职能部门转变管理服务方式的有效工具。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一方面需要自下而上的主动作为,另一方面还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为学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撑。构建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属于后者。为此,要坚持以学校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一整套科学完备、利于执行、便于操作的现代管理制度体系,使各项管理服务做到有章可循、高效运行。要按照服务学院发展、便于师生办事的原则,根据学院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着力简化和优化办事程序,强化部门相互协作,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构建学校内部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集成平台,加快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丰富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带动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是畅通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渠道。随着大学发展的日益复杂,管理服务日益转向专业化、精益化和高效化。以财权下放学院的管理服务为例,只有通过专业化的财务人员对学院的经费使用提供科学的管理服务,才能有效保障经费得到高效利用。管理人员作为实现管理服务职能的关键,必须围绕畅通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渠道来为学院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职员制建设,适当增加职级层次,推进不同岗位职级晋升轨道的分类管理。要构建管理服务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坚持前瞻性和针对性原则,将教育培训列为职能部门的职责范畴,开展各类校内外专业化教育培训,并推行培训考核机制,确保教育培训效果。要强化管理服务人员考核评价,着力构建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关键的专业化、差异化、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待遇调整机制,在遵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采取职能部门与学院薪酬待遇挂钩的思路,合理调整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

参考文献:

[1]林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的权责划分[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2]赵成.治理视角下的大学制度研究[J].高等教育

研究,2005(8).

[3]李文长,等.高校资源配置模式与绩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2,126. [4]贾效明,焦文俊.大学学院实体化建设中学院治

理结构的改革与调整[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5]宣勇.自主理财:学院制实体化运作的权力基础[J].江苏高教,2001(5).

[6]胡仁东.我国大学组织内部治理的两个考察向

度[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责任编辑:吕子燕〕

校院系二级管理方案说明

关于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 为强化学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职能,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化,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学校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履行各项教学管理的职能,制定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进行宏观管理调控、督查指导。院(系)全面负责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执行和落实学校、院(系)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院(系)要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总体要求,结合院(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好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 一、专业建设 (一)教务处职责 1.根据经济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负责制定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负责每学年度学校新设专业的申报及初审工作; 2.负责制定学校各年度专业建设计划,负责制定对各专业(含新建设专业)的评估指标、验收办法,负责对各专业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3.负责校级特色专业、综合专业改革项目等的立项、检查、评估和省级特色专业等的推荐工作。 (二)院(系)职责

1.根据院(系)专业发展规划,制定院(系)专业建设规划; 2.根据专业发展规划,负责组织拟申报专业的调研、论证工作,并组织起草新设专业的申报材料,同时做好申报专业的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相关筹备和建设工作; 3.组织院(系)专业建设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并根据专业建设要求,负责做好专业建设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4.按照院(系)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 (一)教务处职责 1.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出发,负责制定并下达全校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编制的基本原则; 2.组织审核院(系)制定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提交学校教授议事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主管校长审批,负责培养方案变更的审核并报主管校长审批; 3.汇编全校各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 (二)院(系)职责 1.根据教务处制定的基本原则,编制院(系)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经院(系)专业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审核; 2.负责专业培养方案的执行,确保实施有序。如确需变更须办理变更审批手续报教务处备案; 3.根据教务处制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编制与修订原则,组

层级管理规定

层级管理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层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岗位员工有效履行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三、层级划分 1.公司管理层分为最高管理层、中级管理层、执行管理层 和基层。实行纵向垂直领导,横向互相沟通、配合支援的管理方式。并贯彻统一指挥的原则,每一员工只有一个直属主管。 2.公司高级管理层包括正、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主要 职能是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具体工作目标,对公司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 3.中级管理层包括公司部门经理、副经理、经理助理等, 其主要职能是为实现公司总体目标和,制定部门的具体管理目标,拟定和选择计划的实施方案、步骤和程序。 协调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制订、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等。 4.执行管理层包括公司各部门主管,主要职能是按照制定

的计划和具体落实、实施的各项工作。 5.基层是指各部门一般员工。主要职责是完成公司各项工 作任务的具体操作者。 四、层级管理 1.公司所有员工均实行下级向直属上级负责制。工作层层 落实并逐级上报。上级负责督导及检查下级的工作,并承担下属工作失误或失当的管理责任。非特殊情况下一般不得越级指示或汇报。 2.公司所有员工应由上级管理人员向下一级主管人员进行 委派和监督,再由下一级主管人员把工作任务向属下员工进行分配和落实执行。 3.当上层管理人员发现基层员工的工作方法或工作质量存 在问题时,应向相关下一级主管作出指示,再由该级主管去纠正其下属和基层员工的不当做法。 4.遇有问题需其它部门协助解决时,应先由相同层级的主 管或员工进行沟通解决,以提高工作效率。如解决不了的,再呈交上一级主管解决,如此类推。 5.任何层级的员工因工作需要提出申请时,必须先经直属 主管批准后,再递交上级请示。 6.一般性业务工作,由负有管理权的部门履行,其决策权 归部门基层执行;

教学管理,教学,浅谈高校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完善

教学管理,教学,浅谈高校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完善 【摘要】近年来,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实行是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探讨。着重以四大完善现行高校两级管理体制的倡议,以期对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词】高校院(系) 两级管理体制完善 实践,院级教学管理的目前状况和出整个高校教学管理的情况和水准,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的规模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是高校管理体制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一大走势。那么如何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现行两级管理体制,使其更加地发挥功效?,高校以几项工作入手: 一、坚持以学院为本,增强学院教学管理的活力 ,校级要适度下放教学管理权。要求职能部门在“为”、“不为”的原则下,把“该管”的事情管得更好,把“不该管”的事情放权让院(系)去管,最大限度地释放院(系)一级在高校教学管理上的能量。,要重新划分校级与院(系)在教学管理上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强化校教务处(部)等部门的调查探讨、规划设计、政策指导、协调服务、督导评估等导向性、智囊型、服务型职能。明确院系的职能和权限,以保证两级管理工作稳定、高效、灵活地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再次,应把院(系)两级管理的重心,使其教学管理的责、权、利相匹配。一内部管理体制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在专业和学科建设、课程与教学、学生管理相应的人事、财务等,赋予院(系)更多的自主权,使其在本科教学与管理上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和自由度;另一要求院(系)在和学校方针、政策的指导及制度约束下,自身角色的转变,用好、用足、用活学校赋予的权力,创造性地开展本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并实行院长(系主任)负责制、推行管理责任制、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等,确保院(系)本级教学管理的中心,自主进展、自律进展。另外,高校要和完善民主管理的组织制度,使校、院(系)教学委员会等权威性而非临时性的中介机构,使其在教学管理的重大理由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逐步走向正规化。 二、以人为本,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的管理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联系到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管理的。要提高院(系)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就培养一支具有现代竞争意识的高、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队伍。为此,学校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为院(系)级管理人员机会,创造条件,和支持不断提升学历,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教学管理,教学,浅谈高校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完善(2)预读:教学管理,教学,两级,作评价系统,引导系级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的积极的竞争,奖励工作业绩的教学管理人员,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其工作责任心,使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另外,学校对职能部门和学院,职能部门和学院对师生员工,都建立科学的考评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管理的核心,考评有定性的考评,更有定量的结果,以奖优罚劣。上,学校还应全面梳理学习教育管理论述,掌握管理专业知识,运用现代教学管理科学论述和策略教学论文来指导的教学管理实践,树立开拓、探讨、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革新的意识和精神,认真探讨和探寻现代教学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懂管理,会管理。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是校内的定期培训,也是校外的考察学习等。要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在中间提倡敬业爱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刻苦学习精神;,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技能和专门知识的培训,提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教育思想教育。其内容:学校的办学指导思,学校的进展定位,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和策略教学论文,教学质量保障的运作等。[3],也要的考核制度,要求教学

企业职权部门的权责划分及相当关系图(模版)

3.4.3.公司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及相互关系图: (1)行政部: 工作职责: ①负责全体员工的思想及职业教育,组织新员工培训.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被全体员工理解并有效执行. ②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及负责文控中心的运营,协助管理者代表维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③负责公司员工的招聘、去留、任免、奖惩及考核,建立公司员工档案. ④负责公司行政事务、企业文化内外部宣传、公司内部网络管理以及公司对外网站的有效运行. ⑤负责公司对外公共关系. 经营目标: ①新员工入职培训率100%; ②季度招聘计划完成率80% (2)研发部: 工作职责: ①协助总经理、总工程师确立公司的产品发展方向和新产品的开发方向. ②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立项,编制公司产品设计开发计划并监督实施,协调设计控制、工艺控制及各相关部门之间技术上的接口. ③对公司产品研发的各种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技术标准的正确

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负责,负责公司技术资料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④参与公司重大合约、特殊订单的评审、供方评价、不合格品控制、检验和实验以及测量和监控装置设备的控制. 经营目标: ①年产品项目开发准时完成率≧80%; ②月/技术文件出错投诉次数≦2次 (3)品质、测试部: 工作职责: ①负责制订和执行各种原材料、外协PCBA及产成品的检验标准,对原材料进货、生产过程检验、产品最终检验测试的质量符合性负责. ②负责对公司测量和监控装置设备的校验. ③负责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检验和实验状态的标识工作. ④负责各种检验、实验、校准质量记录的控制并对其准确性负责. ⑤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测试判断,参与供方评审,提供相关测试数据和报告. ⑥负责质量策划、体系管理、数据分析和改进等要素的管理,参与设计评审等有关质量活动. ⑦根据内外质量信息反馈和总经理的要求,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评审,负责不合格品事故的调查处理. ⑧负责公司及各部门质量目标达成情况的统计分析并在必要时组织改善. ⑨参与供方评估并有权拒绝质量保证能力不足的供方、有权拒绝

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

四川长虹东元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管理文件 SCCT/JG.02.011—2008 代替:SCCT.C2.P1.002-0 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规范 2008-12-27发布2008-12-31实施四川长虹东元精密设备有限公司发布

四川长虹东元精密设备有限公司管理文件 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规范 SCCT/JG.02.011—2008 拟制: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审核: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复核: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会签: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批准: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四川长虹东元精密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责。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以及下属各部门在管理运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定义 2.1 组织机构 根据不同职能而划分的不同层次的组织部门。 2.2 职责 各层级人员及部门按职能所负责管理的权责范围,其中公司职责见附录A。 3 职责 3.1 运营管理部 3.1.1 是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的归口管理部门,有权修正不合理的职位设置并调整其职责。 3.1.2 负责拟制、修订本规范,经相关领导审核、会签,并经董事长批准后发布实施。 3.1.3 负责按本规范拟定具体实施方案、讨论、征求部门主管意见。 3.1.4 负责公司职位设置政策的宣贯。 3.2 公司各部门 3.2.1 负责提交本部门及其员工的职位说明书,协助归口管理部门修正本部门其员工职位说明书。 3.2.2 负责在员工职位设置工作中,向归口管理部门或公司主管领导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疑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3.3 公司工会 代表公司全体员工监督归口管理部门在员工职位说明书中是否依照“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

学校院系两级管理实施办法

学校院系两级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学院发展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依法治校,推进学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学院决定建立“统一领导、院系二级管理”的管理体制。经研究,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一) 学院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二) 完善管理机制,理顺院系的责、权、利关系,重心下移,实现分级负责。 (三) 为实施目标管理奠定基础。 第三条基本原则 (一) 实现学院管理的民主化与公开化原则。 (二) 坚持实现责、权、利相均衡的原则,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三)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配合的权力结构,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 第四条总体思路 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学院主要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内部政策以及经费筹措与分配、监督检查与评估、强化服务等对学院工作实施宏观调控管理。各系部在学院的

总体规划和管理下承担本部门的发展建设和管理,有一定的经济自主权。根据学院人力、财力的实际情况,院系两级管理将逐步推开。 第二章管理职责范围 第五条学院的主要职责范围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学院的整体事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和分解学院阶段性事业计划和发展目标并监督实施;保证依法办学。 (二)制定和颁布学院的各项宏观政策与管理规定。 (三)决定学院系部的机构设置、人员总量、各类岗位职数比例;负责学院所有中层干部的考核和聘免;拟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计划并对其实施负责。 (四)筹措和分配办学经费,为系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五)组织建设和管理全院性公用教育资源及超越系部层次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和跨专业的研究机构。 (六)统筹规划全院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党建思政、师德师风、学生管理、招生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公共关系、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工作。 (七)对全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施监控与评估。 (八)推行院务公开,定期召开院情通报会。

北京工业大学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办法

北京工业大学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办法 作者: 来源: 发布:2009-10-17 22:35:09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结合学校全方位改革措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上侧重决策的调控(目标管理),学院侧重组织和实施(过程管理)。 一、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有利于理顺关系,规范管理程序。 3、有利于强化学校宏观决策调控,提高决策水平。 4、有利于调动学院积极性,提高办学的自主性和管理水平。 5、有利于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校级教学管理工作 (一)校级教学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是独立的办学法人,学校对全校教学工作予以决策,并实行统一领导和宏观管理。作为决策中心的校级,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办学方向,明确奋斗目标,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把学校办成一流的理、工、管、文相结合的北京市重点大学。 (二)校级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责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的教学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全面负责,相关的校长助理协助工作,教务处主管教学日常工作。有关教学及管理的指导思想、重大改革举措等由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决定。学校成立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教务处是学校行使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为校领导决策提供基本素材和参考意见,具体负责全校教学研究、运行、管理和改革工作。 学校教学管理主要职责: 1、组织全校教师、干部教育观念更新研讨工作。 2、制订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 3、根据教育部教高字[1998]8号文件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8年颁布)》精神,组织专业设置、调整和申报。 4、研究与制定学校教学工作政策,组织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全校教学计划的总体框架和要求。 5、确立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布局与各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的目标。 6、制定教学改革方案、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计划、课程体系方案并组织实施。 7、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故,进行最终认定和处理。 8、根据教学优秀评价指标体系,对学院定期、分类、分项进行评估、对各项教学目标、制度、质量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对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条件、环境、教风、学风情况进行考核,提出评价意见和整改方案并进行跟踪。

治理理念下校院两级管理的权责划分与路径构建

2016年第4期(总第298期) No.4,2016 Serial No.298 治理理念下校院两级管理的权责划分与路径构建 迟沂军,孙兆扬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深化校院两级管理对于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可以被视为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大学治理理念视域下,“集权于 校”、学校与学院之间权责划分不当是当前校院两级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应从战略规划、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科学界定和划分学校与学院的职责权限,通过推进学院实体化建设和转变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方式等路径构建校院两级管理。 关键词:治理;校院两级管理;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6)04-0062-05 收稿日期:2015-12-24 作者简介:迟沂军(1964-),男,山东莱州人,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孙兆扬(1978-),男,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EDUCATION EXPLORATION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校院两级的组织管理 架构,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校院两级管理是指大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层次,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与权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1]。也就是说,校院两级管理的本质是通过权责划分,调整优化校院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达到高效运转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命题。所谓大学治理是为实现大学目标而设计的一套制度安排,它给出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框架,并对大学的目标、原则、决策方式、权力分配和剩余决策权定下规则,通过大学各利益相关方追求自身目标的活动,从而有效率地达成大学目标[2]。大学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其中外部治理主要包括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内部治理主要包含大学与 学院及各类内设机构间的协调运作,它聚焦于内部各种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学内部治理与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 互协调促进。大学有效的内部治理需要科学管理的有力支持。换言之,科学的管理是大学进行有效内部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并为大学治理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方法。显然,治理理念的引入有助于丰富大学管理的内涵,有利于促进大学管理的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治理理念所推崇的平等、协商、责任和共享等价值观念与当前深化高校综合管理改革具有高度的趋同性,深化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对于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被视为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在治理理念视域下,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既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内部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 二、我国校院两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或内部结构的不协调往往会引发社会组织的变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日益市场化环境下的高校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功能边界日益拓展,规模日益扩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

南昌航空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推进内涵式发展,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规范校院两级管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就是要以责权划分为核心,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学院两个管理层级。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部门管理职能,明确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形成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作的管理模式。 第三条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单位,依法享有教学、科研、行政及财务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学院是学校党政领导下的二级管理单位,负责教学、科研、学科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管理,依照规章制度享有相应的办学和管理自主权。 第四条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引导学院发展,以制度监督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运行,形成科学决策、职责明确、规范管理、权责统一、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为促进有组织的重大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学校设立若干独立建制的研究中心(院、所)、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享有与学院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六条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学校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三重一大”的问题由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第七条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和行政主要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完整版)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常州大学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关系明晰、职责明确、权限规范、管理严格”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切实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的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就是要以责权划分为核心,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学院两个管理层级。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部门职能,明确学院的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形成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作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三条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单位,依法享有教学、科研、行政及财务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学院是学校党政领导下的二级管理单位,是学校的管理重心,负责教学、科研、学科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管理,依照规章制度享有相应的办学和管理自主权。根据学校的规定或者授权,学院履行下列职责:负责内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和管理;开展学科建设和帅资队伍建设,组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活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行使学校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四条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引导学院发展,以制度监督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运行,形成职责明确、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权责统一、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为促进有组织的重大科研和交义学科研究,学校设立若十独立建制的研究中心(院、所)、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享有与学院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六条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全委会是学校的最 高决策机构,学校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

医院层级管理制度

医院层级管理制度 (一)实行纵向层级管理和程序化管理。明晰责权,管理到位不越位,合理用权不专权,善谋实干, 开拓性工作。 (二)行政管理层级分五级:业务科室、职能管理部门、副院级分管领导、院长、院长办公会。 (三)一般行政、业务管理事务,必须逐级请示逐级审批。正确路径是:业务科室—主管职能部门— 分管院领导—院长—院长办公会。 (四)上级领导或职能部门受理下级或同级请示报告事务后,应及时做出明确反应。常规或职权范围内的管理事务应及时批示处理。超过职权范围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后请示上一级决策。 (五)上一级领导或职能部门对下级或同级申办事项不及时做出反应,催办无果或属紧急重大事务,可以越级请示报告,越级请示应说明越级理由。对发生越级,上一级追究下一级或职能部门的不作为责任。 (六)层级管理权限及程序 1. 人事管理程序及权限 1.1 人事调度及岗位变动权限 1.1.1 科室(病区)内部调度、组间调度及排班,医师(医技)由主任、护士由护士长组织实施; 1.1.2 临床护士科间调配,由护理科提出,临管部审核,报分管院领导同意后实施,人事科备案。护士调入医技、后勤、机关等科室,由分管护理领导提出,报院长或院长提交办公会批准,由人事科实施并 备案。 1.1.3 医务人员跨专业调动,由当事人申请,科室(病区)提出,报临管部审核,分管院领导同意并 报院长批准或提交办公会讨论,人事科实施并备案; 1.1.4 竞聘上岗,由院办公会决定岗位、职数、选聘条件,人事科组织实施。竞聘过程由相关院领导牵头、用人科室参与、纪检监察介入监督。程序为:人事科公布职位、条件、时间,个人申报、人事科会同相关科室审查资质、考试,竞聘会上演讲、考核、民主测评、统分、公示统分结果,用人科室或办公会 决定录用上岗。 1.2.请假外出批准权限 1.2.1 员工:1天以内的由科室批准,1天以上3天以内的报主管职能部门批准,3天以上逐级签署 后报分管院领导批准,所有休假(除双休及节假)均须报人事科备案,并计入考勤表(下同)。 1.2.2 中层干部:科副职请假一天,经正职批准。一天以上三天以内经科室正职同意后报分管领导批 准,三天及以上的报经院长批准; 科室主要负责人请假须经分管院领导初签后,报院长(或党委书记)批准。 1.2.3 院领导:院副职应经院长或书记批准,并向所管范围的职能部门负责人通报。院正职请、休假 按上级有关规定办理。 1.3.人员进入管理程序及权限

华中师范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试行)

华中师范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就是要以权责划分为核心,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个管理层级。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部门的管理职能,明晰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形成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行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三条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单位,依法享有教学、科研、行政及财务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学院是学校党政领导下的二级管理组织,是学校的管理重心,是教学、科研的组织实施单位,对本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行统筹管理,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具有充分的办学和管理自主权。 第四条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引导学院工作,以监督制约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使用。 第五条为促进有组织的重大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学校设立若干独立建制的研究中心(院、所)、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享有与学院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六条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全委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学校重大问题由党委全委会或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依法依规全面负责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第七条学校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制定政策、组织协调、进行监督评估、提供服务保障。 第八条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成立校园规划、经费预算、人事编制、资源建设、学生工作、教师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研究提出工作方案,贯彻落实党委和行政的决定。 第九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学术事务的咨询和评定机构,由各学科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主要负责审议学校学术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校政策研究,咨询各类重要学术事宜、审议教师缺岗聘任的学术条件、推荐教授缺岗聘任人选、审定学校学术评价标准以及学术道德规范、调查和仲裁学术争议,调查和评定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 第十条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学校学位事务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本校学位授予的实施细则,包括学位授予具体标准、决定学位授予方面的重大事项、审核学位点申报或调整等相关事项、审议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及审核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做出撤销已授予的学位和指导教师资格的决定等工作。 第十一条教学委员会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由有关校领导、

公司权责划分办法规定(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文件 TEK(00)(办)字(011)号 权责划分办法规定 目的: 为本公司明确划分各层人员的权责,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 本办法按公司组织系统分为: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长(主任)、科长、承办员等六阶层,将所有应由各层人员负责的事项,分别于权责分划表(以下简称本表)中。 具体项目: 一、各层人员的权责 二、表中所列的权责 三、列举方式 四、本办法规定的事项 五、本规定的生效 六、附表《公司责任权力划分》 七、附表《资金管理审批权限》 编制:总经办 2000/12/26 审批:

一、各层人员的权责 分为下列三项,以三种符号代表: (1)○代表经办、主办或提出---指该事项应由该层人员负责办理或其发动提出。 (2)△代表复核或核转---指该事项应由该层人员负责复核或核转上一阶层。 (3)※代表核准---指该事项可由该层人员作最后决定,而付诸实施。 二、表中所列的权责 各层人员均应切实负责办理,不可借词推诿,实施时,如遇困难或特殊事件发生需向上一层人员请示后处理。 三、列举方式 其未列举的事项,如已在本公司的各项其他规定中有所规定者,照其中规定办理; 无规定者,可由一级单位主管(即幕僚及直线各单位的管理人员)酌情办理。任一事项,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职责者,应送各有关单位会核后处理。 四、本办法规定的事项 本办法规定的事项,可视事实需要随时修订。 五、本规定的生效 本办法经呈请董事长核准并公布后施行,修订时同。 六、附表《公司责任权力划分》 七、附表《资金管理审批权限》 公司责任权力划分表

符号说明:○:经办、主办或提出 △:复核或核转 ※:核准

层级管理理论

层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研究越级管理问题,首先要从层级管理谈起。层级结构、逐级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经典组织设计理论中的“管理幅度原则”,一个人受知识、能力和精力所限,能直接有效地管理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当管理幅度一定时,随着组织规模扩大、人员增加,就需要设置新的层级增加管理人员,组织结构多呈“金字塔”型。“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具有严格分明的层级,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在组织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上级是谁,下级是谁,对谁负责。同时,按照“统一指挥原则”,一个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即上级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下级不能越级请示汇报,否则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 层级管理的思想最早来源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十四条原则”,而巴纳德在随后的研究中则从组织权威的角度提出,隶属关系的确定实际就是正式信息渠道的确定,只能逐级管理而不能越级管理,实际就是保持信息渠道的完整性,信息交流体系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权威的有效性。 层级管理具有直线指挥、分层授权、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等特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的管理,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层级管理原则,以确保其秩序性和效率性。 越级管理及其产生根源 所谓越级管理是指直接上级的越级指挥和直接下级的越级报告。越级管理是一种违背管理基本原则的管理方式,但在现实中却屡屡出现,大到各级政府官员的现场办公和层出不穷、令各级政府头痛不已的越级上访事件,小到企业中的越级指挥和越级报告。最典型的案例为民工讨薪高潮的兴起。屡见不鲜的越级管理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沟通不畅。责权分明的层级结构原本已规定了信息沟通的一个正式渠道,但是信息在层级之间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传递的过程中会经过多次过滤,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观点和利益关系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传递到终端的信息往往与真实信息之间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当组织机构庞大、层级较多时,信息的失真性就更为明显了。上级的一些政策、目标不能准确地传达到最基层,而基层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到高层,久而久之,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越级沟通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了。 2、直接上(下)级不作为。当下属向自己的直接上级反映问题时,有的直接上级出于某种考虑,对问题采用拖、压、敷衍等方式,使得下属对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失去信心,于是直接越级向上反映。当上级向下级布置安排任务后,有的下级责任心不强,迟迟不能完成任务,导致上级直接指挥与管理。 3、对直接上(下)级不信任。有些问题可能是与自己的直接上级有关的,例如涉及工作中的严重失误、其他的一些违纪行为等,此时下属若想反映问题,

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

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 为全部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不同层次护士业务水平,优化整体护理,体现护理职业责任、职业价值,我院决定逐步建立完善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体系。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指导思想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和谐。 二、实施原则 (一)根据护士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业务职称、学历水平等要素,将护士划分为四层使用(N0~N3),其中以工作能力作为分层的首要指标,其次为业务职称。 (二)通过综合能力考评确定人选。此外,将劳动纪律、病人满意度、职业道德、护理差错、护理理论及操作考核等纳入考评内容。 (三)可从低一层人员选拔优秀者承担高一层工作,对于能力水平,责任心达不到本层次的人员,可降低层次。 三、具体实施过程 (一)护理部制定护士分层次管理制度,制定能级对应与分层管理原则。

(二)组织护士长进行培训,内容主要是了解能级对应与分层管理的理念及实施的目的。 四、分层类别 N0级护士 N1级护士 N2级护士 N3级护士 五、分层标准 (1)N1级护士 1、选聘条件:大专、本科毕业,工作一年内的护士,中专毕业,工作二年内的护士。 2、工作重点:主要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3、职责要求 ①能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护士执业证书》后独立完成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 ②完成患者入院及出院的处理,健康教育,负责患者晨晚间护理;协助患者生活护理,整理床单位,为卧床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处理排泄物;物品清洁消毒处理。 4、考核办法 护士长负责对N1级护士的业务考核,理论知识,考核每月1次,占40%,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每月1次,占40%,科室考评每月1次,占20%,综合考评80分为合格。

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方案

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方案(修订稿)为加强护理队伍的科学管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按照原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发展和我院实际,实施护士的分层管理和使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分层原则 根据《山东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原则》及《山东省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培训指导意见》,依据业务能力,结合工作年限、学历等将护士分为NO-N4五个层级;按照能级对应关系,将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分配给不同能级的护士进行护理;遵循层级职责明确、能级对应、分工协作、层层指导、共同负责的工作原则。实施护士分层培训和考核。 二、总体目标 建立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分级进阶管理体系,体现能级对应,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调动临床护士的积极性;并为护士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即绩效奖分配依据护士层级、工作量、质量、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为逐步实现的护士岗位管理奠定基础。 三、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1.成立护士分层级管理领导小组 组织:副院长 副组长:主任 成员:护理部干事护士长

护士分层级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方案及相关培训计划; (2)组织实施护士分层级的培训及指导; (3)组织对各层级护士的考核及进阶评定; (4)指导各层级护士的薪酬及绩效分配; (5)及时反馈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对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及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2.制定方案、动员培训:护理部制定分层管理方案,并组织护士长进行培训,熟悉能级对应与分层管理的理念及实施目标、方法等。 (二)分层细则(各层级护士任职资格、能力要求、工作职责及考核指标)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工作年限、学历等要素,将护理人员分为NO-N4五个层级,具体如下: 1.NO护士(助理护士) (1)任职资格(同时具备):①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已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从事临床工作≤12个月。②通过我院40学时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 (2)能力要求:基本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和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能胜任本岗位工作职责。 (3)工作职责:承担助理护士的工作。 ①助理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患者治理能力,协助完成生活照顾性基础护理及非技术护理工作。如:1)协助护士整理病历或办公用品,联系工作(接听电话,联系和预约检查、

关于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曲阜师范大学文件 曲师大校字〔2012〕126号 各院、所、中心,各部门、各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校院职责权能,增强学院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和上级关于高校改革有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强化学院职能,降低管理重心,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学院和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二、改革目标 理顺校院关系,明确校院职责权能,实现学校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明确学院的权利和责任,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

充分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激发学院办学活力,使学院逐步成为拥有相应自主权、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办学实体;改革学院用人和分配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完善学院治理结构,建立起学院内部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管理。学院在目标管理任务范围内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学院目标责任包括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事人才、学生、文明单位创建、日常综合管理(财务、资产、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卫生纪律等)等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的工作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学院根据目标任务要求制定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经教职工讨论,并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后,报学校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经学校批准后实施。 (二)实行动态经费分配使用制度 学校核拨给学院的经费包括:在岗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含职务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其他国家、地方核定的各类补贴)和作为奖励的月考勤奖、年度考勤奖等人员经费,学校根据学生数、教职工数核定的公用经费以及专项建设经费等其他经费。学院将学校核拨的经费与自筹经费结合起来,按规定支配使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三)改革用人与分配制度 1.加强编制管理。学校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核定学院人员编制;在满足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前提下,学校鼓励学院将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挖掘人员潜力、提高用人效率;学校允许学院合理缺编,但缺编额度不能超过定编数的20%;学校根据缺编情况拨付缺编补贴。 2.改革用人制度。学院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

南昌航空大学校院两级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南昌航空大学校院两级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校办字〔2007〕22号 2007年12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建设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航空大学的步伐,充分发挥和调动二级学院(部)(以下简称学院)的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院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是学校办学体制的变革,是指学院实行实体化运作,学校的管理重心下移到学院。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经费总额包干,形成职责明确、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权责统一、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 第三条学校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扶优扶强为主要原则引导学院工作,以监督制约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使用,以资源有偿使用配置学院办学资源。 第二章管理权限与职责 第四条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单位,对社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学校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内部政策、经费筹措与分配、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等对学院实施管理。 第五条学校各职能部门在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代表学校制定政策、组织协调、进行监督评估、提供服务保障。 第六条学院在学校的宏观管理与调控下,履行相应职能,具有相应职权,就学院的各方面工作对学校负责。 第七条学校主要权限与职责: 制定学校的整体事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和分解学校阶段性事业计划和发展目标并监督实施。 (一)教学工作 1、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负责新设专业的论证、评审。 2、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指导学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 3、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学院的教学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等进行专项评估,实行教学督导制度。 4、设立优质课程、实践教学和教材专项基金,引导优质课程、实践教学和高质量教材建设。 5、设立教学改革专项基金,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审批教改项目。 6、负责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师的评选。 7、负责全校公共基础课、公共实验课的运行管理以及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8、负责学生学籍与注册管理。 9、负责国家级、省级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10、负责全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二)学科工作 1、对学校的学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以及科技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