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复习参考.doc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
1.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和目标
2.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2.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物群落、生境、生物种群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等
3.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链与食物链
2.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能量流动关系
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中的水、碳、氮、磷等元素循环
2.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和关键要素
3.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评估方法
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六、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生物适应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标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3.环境政策与环境管理
八、环境生态学的实践与应用
1.环境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2.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
3.环境修复和恢复生态
九、现代环境问题与环境生态学的挑战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2.生物入侵和生态系统退化
3.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和挑战
以上是环境生态学导论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生态学定义:1.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环境生态学定义: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生态学的第四条法则: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第二章种的性状分类: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生物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表型: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生物的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
协同适应系统:两个或更多物种的单独进化常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具有高生物量的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生物对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环境即使在遭受到较大的外界干扰时也不致变化太大。
2.物种的属性:不同的物种在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它们对所在的生态系统影响产生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3.生物地化循环:生物多样性改善了系统内部生物地化循环的性质和过程,主要目的是使单一物种或小数量的物种在生存定居中失败,不使单种栽培在波动不定的环境中遭受毁灭性打击,改变目前生态系统变化的方向性。
4.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就是系统的抗性和弹性。
稳定性越高,多样性越高。
抗性:又称抵抗力,是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产生变化的大小,即衡量系统受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的能力;弹性:指生态系统干扰后恢复原来功能的能力环境因子:除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1)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光照强度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蛙卵、鲑鱼卵在有光的条件下孵化快,发育也快;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的功能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与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4.危害作用的时滞性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3).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5).全属性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生态环境的组成:1.生物成分(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或能够利用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和自养微生物。
(2)消费者:是指以有机物质作为食物来源的各种动物、某些寄生和腐生的菌类。
(3)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和土壤中的小型动物。
2.非生物成分: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原料部分(如温度、阳光、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质等)、媒质部分(水、土壤、空气等)和基质(岩石、泥土、砂等),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的物质、能量的源泉和活动的场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一是需要,即指发展的目标要满足人类需要二是限制,强调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三是公平,强调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水、气候、生物与矿产资源等。
协同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即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迟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物等。
其协同作用的死亡率为M>M1+M2。
相加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即其中各毒物成分之间均可按比例取代另一毒物成分,而混合物毒性均无改变。
当各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相近,性质相似、对机体作用的部位及机理相同时,其联合的结果往往呈现毒性相加作用。
其相加作用的死亡率为M=M1+M2。
独立作用:是指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因而在其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即独立作用的毒性低于相加作用,但高于其单独毒物的毒性。
环境生态学复习参考.doc

环境生态学复习参考.doc一、名词解释1. 环境生态学:2. 生态规划(广义):3. 群落的水平结构:4. 土壤肥力:5. 工、-选择:6. 能量流动:7. 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 8. K-选择: 9. 须氧污染物: 10. 生物种群环境容量:门?污染物质环境容量12. 生态因子: 13. 群落的垂直结构: 14. 物质循环: 15. 酸雨:16. 牛态因子的肓接作用规律: 17. 生物多样性: 1&湿地生态系统:19. 光饱和点: 20. 生态型工业: 21. 间接生态因子: 22. 生态监测:23. 光补偿点: 24. 群落的交错区: 25. 功能区划: 26. 食物链加环延长: 27. 生物种群:2&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规律: 29. 人为干扰: 30. 平行食物链相接:31. 限制因子:《环境生态学》综合练习33 ?群落:34. 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 35. 光周期性:36.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37. 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规律: 38. 牛态破坏: 39.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40. 动态平衡规律: 41?边缘效应: 42 ?温度三基点: 43. 耐性限度:44. 反馈调节规律: 45. 生态位: 46. 自然保护:47. 环境资源有效极限规律: 48. 温室效应: 49. 优势种: 50. 生态工程:5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2. 正反馈: 53. 互利共生: 54. 负反馈: 55. 食物链: 56. 沉积循环: 57. 生态幅: 58. 食物网: 59. 初级牛产: 60. 环境污染: 61?主导因子定律: 62. 生态金字塔: 63. 系统功能综合性: 64. 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定律:32.协同进化:66.生态平衡:67.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68 .顶级群落:69.生态失调:70.间接生态因子:71 ?次生演替:72.能量流动:73.农林牧复合牛态工程:74.指示生物75.平行食物链连接76.食物链加环77.光补偿点7&光饱和点79.光周期性80.温周期现象81 ?物候82.物候期83 ?限制因子8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85.耐性限度86.生态幅87?主导因子88?主导因子定律89.协同作用90.不可替代性91?综合作用规律92.D093.COD94.BOD95.治污生态工程96.二、选择题1 ?红橙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________ 0A.光合作用B.蛋片质合成C.伤害作用D.抑制植物伸长2.蓝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__________ oA.光合作用B.引起基因突变C.促进植物茎伸长D.促进种子萌发3.紫外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__________ 。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圈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1、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2、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3、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方向的能力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四、环境生态学的诞生<<寂静的春天>>的发表, 是对人类和环境关系传统的行为和观点的理性反思。
五、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3、各类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保护的措施和技术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六、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1、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的识别2、退化生态系统地特征判定3、探索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技术研究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8、生态预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一、生物种物种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内在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个体的合集,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二、种的性状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表型: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性状三、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进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四、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多样性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过程多样性4、景观多样性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区域物种库中的物种根据其适应与相互关系而进入新群落的过程称为物种拣选)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5、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6、生物地化循环7、系统稳定力五、地球自我调节理论——Gaia假说1、地球上的所用生物都起着调控作用2、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3、地球本省市进化系统4、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第二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生态学考点共15页word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考点整理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三.选择题四.判断题五.简答题六.论述题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的概述;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形成和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1.环境生态学(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c o l o g y)(狭义上):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2.环境问题的危害:(1)全球气候变化(2)臭氧层破坏(3)酸雨问题(4)生物多样性锐减(5)人口数量增多危及人们生活的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
3.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3.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5.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第二章:生态破坏与恢复4.干扰生态学(D i s t u r b a n c e)群落外部不连续或间断的外界因子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的外界因子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生物的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5.干扰的特性(1)干扰范围(2)频率和周期(3)干扰强度(4)时间尺度6.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1. 对森林和对草原植被的砍伐与开垦2. 污染(人类向自然环境排放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药以及各种对环境有毒害性的污染物。
)3.采集(采集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施加的一种直接干扰。
)4.采樵(破坏了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如对林下枯落物的利用,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能量和养分,还破坏了地被层及其土壤动物的生存环境。
)5.狩猎和捕捞(如森林中生存着大量的野生动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凶禽猛兽,过度狩猎会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稳。
在种群繁殖前的大量捕捞,则会使种群生殖年龄提前,个体小型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等。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填空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2.环境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经典生态娑;不同于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行为规律和危害的污染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机制以及人的个体和组织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
判断题1.广义上,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简答题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干扰后,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和变化。
环境生态学将研究:这一过程有哪些内在规律;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如何相互作用;出现了哪些生态效应以及其如何影响人类,包括各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和危害方式。
②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评价受损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退化特征,这些退化的生态学效应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危害性程度如何等。
物理、化学、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方法是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判断常用的4个基本手段,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几种方法的结合。
③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被破坏后会产生不同生态效应。
环境生态学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危害效应和方式,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如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等。
④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单纯依靠工程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被实践证明不可行。
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尤其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上已见成效,前景令人鼓舞。
依据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环境问题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生态学对策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或工程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2.3.4.5.6.7.8.9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
人造环境:人和动物的区别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改造环境。
人类活动干扰环境质量变化所形成的环境是人为环境。
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的变异特点。
垂直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和热液条件随地形高度而变化,因此从山脚到山顶,生物体和气候的分布有规律地变化。
实际出生率:人口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实际出生率称为实际出生率。
毒性叠加作用: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下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内部变化机制、规律和不利影响,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个体都是由于年老而死亡,此时的死亡率为最低死亡率拮抗作用: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10.人口性别比:即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
11.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害后来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
12.生命表: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关系的表格。
13.净化或消除水、生物和化学过程中污染物的过程。
14.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15.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种群同时出生的生物之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所获得的数据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16.内禀增长率:在最适条件下种群内部潜在的增长能力。
17.种群内部分布类型: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存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和分布模式,包括均匀型、随机型和集群型。
18.热污染: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命需要,使能源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热废水,引环境变暖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效应的现象称为热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 环境生态学:2. 生态规划(广义):3. 群落的水平结构:4. 土壤肥力:5. 工、-选择:6. 能量流动:7. 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 8. K-选择: 9. 须氧污染物: 10. 生物种群环境容量: 门•污染物质环境容量12. 生态因子: 13. 群落的垂直结构: 14. 物质循环: 15. 酸雨:16. 牛态因子的肓接作用规律: 17. 生物多样性: 1&湿地生态系统: 19. 光饱和点: 20. 生态型工业: 21. 间接生态因子: 22. 生态监测: 23. 光补偿点: 24. 群落的交错区: 25. 功能区划: 26. 食物链加环延长: 27. 生物种群:2&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规律: 29. 人为干扰: 30. 平行食物链相接: 31. 限制因子:《环境生态学》 综合练习33 •群落:34. 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 35. 光周期性:36.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37. 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规律: 38. 牛态破坏: 39.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40. 动态平衡规律: 41•边缘效应: 42 •温度三基点: 43. 耐性限度:44. 反馈调节规律: 45. 生态位: 46. 自然保护:47. 环境资源有效极限规律: 48. 温室效应: 49. 优势种: 50. 生态工程:5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2. 正反馈: 53. 互利共生: 54. 负反馈: 55. 食物链: 56. 沉积循环: 57. 生态幅: 58. 食物网: 59. 初级牛产: 60. 环境污染: 61•主导因子定律: 62. 生态金字塔: 63. 系统功能综合性: 64. 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定律:32.协同进化:66.生态平衡:67.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68 .顶级群落:69.生态失调:70.间接生态因子:71 •次生演替:72.能量流动:73.农林牧复合牛态工程:74.指示生物75.平行食物链连接76.食物链加环77.光补偿点7&光饱和点79.光周期性80.温周期现象81 •物候82.物候期83 •限制因子8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85.耐性限度86.生态幅87•主导因子88•主导因子定律89.协同作用90.不可替代性91•综合作用规律92.D093.COD94.BOD95.治污生态工程96.二、选择题1 •红橙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________ 0A.光合作用B.蛋片质合成C.伤害作用D.抑制植物伸长2.蓝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__________ oA.光合作用B.引起基因突变C.促进植物茎伸长D.促进种子萌发3.紫外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__________ 。
B.光合作用B.蛋白质合成C.伤害作用D.抑制植物仲长4.红外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__________ -C.光合作用B.蛋白质合成C.提高温度,促进植物茎伸长、种子萌发D.抑制植物伸长5.对喜光植物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_ oA.光补偿点高、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高、饱和点低B.光补偿点低、饱和点高D.光补偿点低、饱和点低6.对耐荫植物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_ oC.光补偿点高、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高、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低、饱和点高D.光补偿点低、饱和点低7 •对长口照植物花芽分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 。
A.日照时间大于14小时B.日照时间小于10小时C.日照短引起的低温D.日照长引起的高温&对短日照植物花芽分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 。
B.口照时间大于14小时B. 口照时间小于10小时C.口照短引起的低温D. 口照长引起的高温9.某种候鸟总是在某一确定的日期从北方迁往南方,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A.光照强度B.日照长短C.温度变化D.食物不足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驱动气候变化的形成各个气候带的主要生态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温度B太阳辐射C.大气环流 D.水分在大陆与海洋之间的循环运动11.引起植物发生春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是____________ oA.春天气温回升B.冬天较长时间的低温C.春天降水增加D.春天光照强度适中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生物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的直接生态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光照B.水分C.温度D. 土壤13•造成生物出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的直接生态因子是___________ 。
A•光照 B.水分C.温度 D. 土壤14.造成生物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的直接生态因子是 ____________ oA.光照B.水分C.温度D. 土壤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得新疆吐鲁番葡萄高产优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生长期高温B.生长期太阳辐射强C.生长期低温D生长期昼夜温差大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生态因子主要通过影响的活性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A. DNAB.激素C.酶D.糖类物质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春寒造成水稻烂秧属于oA.寒害B.冻害C.霜冻D.风害18.干燥度K值在1-1. 49的环境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 。
A•湿润B.半湿润C.半干旱D.干旱19.如下展于水生植物特点的是___________ oA.根系发达适应松软的土壤B.形成多层光合组织适应光照不足B.光合面积大、通气组织发达适应弱光缺氧环境D保护组织发达防止水生动物影响20.土壤对植物的主要直接生态效应之一是____________ oA.提供微生物B.提供氧气C.提供有机质D.促进养分循环21.生物对土壤主要影响作用的是__________ oA.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B.提高土壤的pH值C.提供氧气D.蒸腾减少土壤水分22.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__ 。
A. C02B. 02C.ND. P23.北半球南坡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oA.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强B.温度高,湿度小,光照强C.温度低,湿度大,光照强D.温度低,湿度小,光照弱24.高海拔环境植物矮壮扭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 。
A•紫外线多 B.红光及红外光多C.氧气稀薄D.干旱25.在一块氮肥充足的稻田中单施钾肥比同时氮肥和钾施肥获得更高的产量,是氮、钾之间发生___________ 的结果。
A.相互作用B.综合作用C.直接作用D.间接作用26.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土壤氧气不足而导致植物死亡,此时氧气成为______________ oA.主导因子B.限制因子C.协同因子D综合因子27.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土壤氧气不足而导致植物死亡,此时水分成为______________ oA.主导因子B.最小因子C.协同因子D综合因子28.环境因子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该物种就不能生存,这是_____________ oA.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主导因子定律D相互作用规律29.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这是___________ 。
A.综合作用规律B谢尔福徳耐性定律C.主导因子定律D相互作用规律30.各个环境因子必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环境系统整体作用于生物,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是___________ oA.综合作用规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主导因子定律D相互作用规律31.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适当的温度等,缺一不可,说明牛态因子具有_____________ 0A.综合作用规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主导因子定律D相互作用规律32.在一块农田中,同吋施放氮肥和钾肥,农作物可以获得比单施氮肥活钾肥更高的产量,说明生态因子具有___________ 。
A.综合作用规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主导因子定律D相互作用规律33.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适当的温度等,缺一不可,说明生态因子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 oA.协同增效B•协同减效 C.不可替代性D. 一定的补偿性34.在光照不足时,增加CO?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明生态因子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 oA.协同增效B.协同减效C.不可替代性D. 一定的补偿性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种群的岀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难以判断36.在某一草场放牧养殖山羊,养殖数量n为其坏境K的1/2时可以获得最大产量的原因是羊群的______________ oA.内禀自然增长率最大B.内禀增长率最大C.增长率最大D.死亡率最低37.如下属于r-选择物种的特点是。
A.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短,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B.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慢,后代获得良好抚育C.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D•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38.如下展于K-选择物种的特点是__________ 。
A.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短,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B.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慢,后代获得良好抚育C.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D.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39.如下趋向K_选择的物种是__________ oA.水稻B.沙出柚C.稗草D.白菜41.水热丰富的环境中常常是____________ 植物占优势。
A.—年生B地面芽C.地下芽D高位芽和地上芽42.干旱的内陆环境中常常是___________ 植物占优势。
A•—年生和地下芽B地面芽C.高位芽D地上芽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下,如下垂直结构最复杂的群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4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密度首先决定于竞争”是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