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训练题讲课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要清晰、准确,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听懂;
2.在阐述意象与意境的美时,适当提高语调,以传达诗歌的情感;
3.鼓励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二、时间分配
1.确保新课内容、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
2.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难点应集中在意象与意境关系的理解上,重点则应放在意象的分类和意境的赏析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四、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的引入要贴近学生实际,如通过画作、音乐、自然景观等,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进入诗歌的世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力。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需要增加更多实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学生完成情况如何;
5.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如何避免课堂进度过快或过慢;
6.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及时、准确,如何更好地鼓励学生;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5.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6.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
7.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
8.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a.意象概念:通过具体诗歌实例,让学生理解意象的含义;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涉及意象的概念、分类及意境的营造,重点分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创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意象、意境的概念及分类。
2. 学会分析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及其对意境营造的作用。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意境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意象的分类及意境的营造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意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意象与意境鉴赏。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及意境的营造,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a. 意象概念:以物寓情,借物抒怀。
b. 意象分类: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心理意象。
c. 意境营造:运用意象、色彩、动静、虚实等手法。
3.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运用及意境营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诗歌意象与意境鉴赏2. 板书内容:a. 意象概念b. 意象分类c. 意境营造d. 《静夜思》意象分析e. 《登鹳雀楼》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江雪》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营造。
2. 答案要点:a. 意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 意境:营造了一种宁静、孤独、清冷的氛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意象、意境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意象与意境的鉴赏练习,提高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诗歌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及意境的营造方法。
2. 例题讲解中《静夜思》的意象运用及意境营造分析。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主要涉及诗歌的意象。
具体内容包括:1. 意象的定义与特点;2.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3. 如何欣赏诗歌中的意象;4. 举例分析经典诗歌的意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欣赏诗歌意象的方法;2. 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意象的定义与特点,欣赏诗歌意象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意象进行诗歌创作,分析经典诗歌的意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学生熟悉的诗歌《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教授欣赏诗歌意象的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4. 练习巩固: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定义与特点;2.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3. 欣赏诗歌意象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月”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要求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答案:月儿弯弯照九州,的家欢乐满人间。
2.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诗歌《登高》的意象,体会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答案:《登高》一诗中的意象有“落叶”、“江水”、“浮云”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拓展延伸课堂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1. 意象的定义:意象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基本元素,是指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的意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
详细内容涉及《静夜思》、《钱塘湖春行》等经典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的分类和作用;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来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的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意象的分类、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静夜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结合《钱塘湖春行》等诗歌进行分析;3.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意象,巩固所学知识;6.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意象,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2. 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3. 经典诗歌意象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书面分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2. 例题讲解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如何提高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意象的分类、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1. 意象的分类: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抽象意象。
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等;社会意象如战争、爱情等;抽象意象如时间、命运等。
2. 意象的作用: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寓情、象征、暗示等功能。
通过意象,诗人可以表达情感、渲染氛围、塑造形象、深化主题等。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公开课(教师版)

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1.意象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是蕴涵着主体思想感情的形象。
如“柳”、“菊”、“竹”、“梅”等。
2.意境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3.意境之方法攻略(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绘景)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析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方法点拨:①在分析景物(意境)形象时通常是以下几个步骤:⑴提炼意象;⑵概括意象特点(意境);⑶剖析作者思想。
②答题模式这首诗通过()意象,或描绘出()图景画面,营造出了()的氛围,抒发(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心情)。
(5)、典型例题分析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答案:诗中以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步骤一】,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步骤二】。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第一章:意象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意象的定义:选取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的情感加工,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形象意象的特点: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和情感性意象的作用: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诗词的艺术效果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实例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在诗词中的重要性1.4.2 讲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1.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实例1.4.4 小组讨论:讨论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第二章:常见意象的分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意象的分类掌握各类意象的特点与象征意义2.2 教学内容: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等社会意象:如宫殿、兵器、服饰等人物意象:如美人、英雄、隐士等抽象意象:如爱情、友情、思乡等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各类意象的分类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各类意象实例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意象的分类2.4.2 讲解各类意象的分类与特点2.4.3 分析诗词中的各类意象实例2.4.4 小组讨论:讨论各类意象的象征意义第三章:意境的概述3.1 教学目标:了解意境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意境在诗词中的作用3.2 教学内容:意境的定义: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创造的一种超越现实的情感空间意境的特点:具有朦胧性、广阔性和深度性意境的作用: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诗词的艺术境界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实例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在诗词中的重要性3.4.2 讲解意境的定义与特点3.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实例3.4.4 小组讨论:讨论意境在诗词中的作用第四章:意境的创设方法4.1 教学目标:了解意境的创设方法学会运用创设方法,提升诗词意境4.2 教学内容:对比法:通过对比,突出意境的特色渲染法:通过景物的描绘,营造意境的氛围寓情于景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增强意境的情感性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的创设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创设实例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的创设方法4.4.2 讲解意境的创设方法4.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创设实例4.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创设方法,提升诗词意境第五章:意象与意境的关系5.1 教学目标: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掌握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意境5.2 教学内容: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意境是意象的组合与升华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意境:选择富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的意象,进行合理的组合与搭配5.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实例5.4 教学活动:5.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与意境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5.4.2 讲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5.4.第六章:高考诗词鉴赏题目解析6.1 教学目标:掌握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准确答题6.2 教学内容: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理解题、分析题、评价题解题思路:通读全诗、把握主题、分析意象与意境、准确答题6.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实例6.4 教学活动:6.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解题方法6.4.2 讲解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6.4.3 分析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实例6.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准确答题第七章: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分析7.1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鉴赏中意象分析的方法学会从意象入手,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7.2 教学内容:意象分析的方法:抓关键词、分析象征意义、感受情感色彩如何从意象入手理解诗词: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7.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实例7.4 教学活动:7.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分析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7.4.2 讲解意象分析的方法7.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实例7.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象入手理解诗词第八章:诗词鉴赏中的意境理解8.1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鉴赏中意境理解的方法学会从意境入手,深入领悟诗词的艺术魅力8.2 教学内容:意境理解的方法:感受氛围、分析象征意义、领悟情感如何从意境入手理解诗词: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8.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理解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实例8.4 教学活动:8.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理解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8.4.2 讲解意境理解的方法8.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实例8.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境入手理解诗词第九章: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9.1 教学目标:掌握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学会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入手,全面理解诗词9.2 教学内容: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先分析意象,再理解意境如何进行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9.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实例9.4 教学活动:9.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9.4.2 讲解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9.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实例9.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入手,全面理解诗词第十章:诗词鉴赏实践与提升10.1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鉴赏实践通过鉴赏实践,提升诗词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选取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鉴赏实践10.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诗词鉴赏实践的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鉴赏实践的实例10.4 教学活动:10.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诗词鉴赏实践的重要性10.4.2 讲解诗词鉴赏实践的要求10.4.3 进行诗词鉴赏实践10.4.4 小组讨论:分享鉴赏实践中的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定义与特点:学生需要理解意象的概念,以及它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和象征性、隐喻性、情感性的特点。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主要针对教材中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识别与解析、意境的领悟与体会,以及如何运用意象与意境进行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学会识别和解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培养学生领悟和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丰富意象和意境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境的领悟与体会。
重点:意象的识别与解析,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元素,从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识别与解析,结合教材中的诗歌实例进行分析。
a. 识别意象: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加以解释。
b. 解析意象: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表达情感。
3. 意境领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方式,提高意境领悟能力。
4. 诗歌鉴赏: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未知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有关意象与意境分析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2. 内容:a. 意象:识别、解析b. 意境:领悟、体会c.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a. 意象:夕阳、落叶、孤舟b. 意境:萧瑟、孤寂、凄美c. 鉴赏短文:此诗描绘了一幅萧瑟凄美的秋日景象,夕阳映照着落叶,孤舟漂泊在江面上。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内心孤独、无助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意象与意境的掌握程度,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具有丰富意象与意境的诗歌,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鉴赏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内容包括意象的概念、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意境的营造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意象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意象的概念、作用,能够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学习并运用诗歌意境的营造方法,提升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理解及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重点:掌握意象的分类、作用和意境的营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进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意象,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钱塘湖春行》中的意象,解读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的。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析《登高》一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意象:概念、分类、作用2. 意境:营造方法、案例分析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夜雨寄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提高文学素养。
附录:《夜雨寄北》意象分析答案:本诗中的意象有“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等。
诗人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训练题
高一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训练题
1、卜算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分析词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4、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5、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6、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维深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2、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3、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
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
4、“片云”“孤月”营造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步骤三);“落日”“秋风”营造了一种雄壮开阔的氛围(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5、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6、“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基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