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
挽幛中的称谓大全

挽幛中的称谓大全说明:①对长辈冠一“先”字,对平辈冠一“亡”字,对未成之幼辈可称夭亡或夭折。
②凡称别人死亡家属,不分辈分,均冠“令先”二字。
亲族称谓:父族称呼:父母:1.称父母亲大人,自称儿男某名。
故者称,显考妣父母亲大人,自称孝男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父母,说家父母,自称小儿,已故称,先父母。
父之父母:1.称祖父母大人,自称儿某名,故者称显祖考妣××大人,自称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祖父母,说家祖父母,已故称,先祖考妣。
祖父之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
父之胞兄弟:称伯叔大人,自称脉侄。
父胞兄弟之妻:称伯叔母,自称脉侄。
兄嫂:称尊嫂,自称夫弟。
回称,贤叔,自称愚嫂。
侄妇:称贤侄媳,自称愚叔。
伯父,回称伯叔翁。
弟妇: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
祖母之亲伯叔:称外曾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
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
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侄。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姻兄,自称愚姨表姻弟。
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自称愚姨侄。
母族称呼:母之父:称外祖父大人,自称愚外。
母之伯叔:称外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
母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侄。
母之亲姊妹夫:称姨丈大人,自称愚姨甥。
母之脉侄女之夫:称表姊夫,自称姻弟。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自称姨表姻弟。
母胞兄弟:称舅父大人,自称愚外侄或甥。
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自称愚姻侄。
母之母:称外祖母,自称愚外。
母胞伯叔母:称外伯叔祖母,自称愚外侄。
母胞兄弟之妻:称勐母,自称愚甥或愚外侄。
母服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自称表夫兄弟。
母胞姊妹:称姨母,自称姨甥或姨侄。
母服之侄女:称贤表姊妹,自称兄弟。
母服之侄妇:称贤表侄女,自称愚表伯叔。
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自称愚兄弟。
母胞姊妹之媳:称姨表嫂,自称姨表侍上。
挽幛的正确写法和范文

挽幛的正确写法和范文
挽幛是指在葬礼或悼念活动中所用的写有祭文或哀悼词的布幛。
以下是关于挽幛的正确写法和范文:
挽幛的正确写法:
1. 大致内容:通常挽幛应包括故者姓名、生卒年月日、悼词或吊唁语等。
2. 书写格式:可将挽幛分为多行,每行书写数个字或一个完整句子,行与行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
范文示例:
挽幛
【故者姓名】
张三
【生卒年月日】
1990年1月1日- 2023年9月1日
【悼词或吊唁语】
亲爱的张三同志,你离开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悲伤。
你是一位优秀的同事和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以其聪明才智和和善个性广受赞誉。
我们将永远怀念你的笑容和热情,你对工作和家人的无私奉献让我们铭记于心。
今天,我们戴着沉重的心情站在你的身边,向你表示深深的哀悼和缅怀。
愿你在天堂安息,我们将永远怀念并爱着你。
此挽幛用以表达我们对逝者的尊敬和追思之情,也是对其生命的告别。
希望通过这份挽幛,能够让他在另一个世界感受到我们深深的祝福和思念。
以上是关于挽幛的正确写法和一个范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个性化设计,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花圈挽联称呼大全亲属-挽联称乎大全之欧阳德创编

花圈挽联称呼花圈挽联怎么写称呼?挽幛中的称谓大全死亡者死亡者他人称祖父先祖父、先大人、先祖考令先祖父、令先大人、令先祖考祖母先祖母、先大母、先祖妣前面称乎前加一令字父亲先父、先严、先考前面称乎前加一令字母亲先母、先慈、先妣前面称乎前加一令字伯父先伯前面称乎前加一令字叔父先叔父前面称乎前加一令字夫先夫、亡夫令先夫、令先夫君妻先室、先妻、亡妻令先室、令先妻、令先夫人兄先兄令先兄丈夫之祖父母先祖翁、先祖姑令先祖翁、令先祖姑丈夫之父母先家令先家翁、先家姑翁、令先家姑说明:①对长辈冠一“先”字,对平辈冠一“亡”字,对未成之幼辈可称夭亡或夭折。
②凡称别人死亡家属,不分辈分,均冠“令先”二字。
亲族称谓:父族称呼:父母:1.称父母亲大人,自称儿男某名。
故者称,显考妣父母亲大人,自称孝男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父母,说家父母,自称小儿,已故称,先父母。
父之父母:1.称祖父母大人,自称儿孙某名,故者称显祖考妣××大人,自称孙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祖父母,说家祖父母,已故称,先祖考妣。
祖父之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孙。
父之胞兄弟:称伯叔大人,自称脉侄。
父胞兄弟之妻:称伯叔母,自称脉侄。
兄嫂:称尊嫂,自称夫弟。
回称,贤叔,自称愚嫂。
侄妇:称贤侄媳,自称愚叔。
伯父,回称伯叔翁。
弟妇: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孙。
祖母之亲伯叔:称外曾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孙。
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孙。
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内侄。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姻兄,自称愚姨表姻弟。
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自称愚姨侄。
母族称呼:母之父:称外祖父大人,自称愚外孙。
母之内伯叔:称外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孙。
母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内侄孙。
母之亲姊妹夫:称姨丈大人,自称愚姨甥。
农村挽幛的写法

农村挽幛的写法
1.挽幛的格式及内容
挽幛大多竖挂直写,文字从右向左分三部分书写。
第一部分(上款):面向挽幛为准,右边顶格写依次写对逝者的称呼、姓名及颂词。
如“尊岳母XXX千古”、“好男儿XXX烈士”。
第二部分:正中间写祭悼语,字体要大些,但不可超过上款与下款,也可用一个“奠”字替代祭悼语。
如“慈范永存”、“为国捐躯名垂千古”。
第三部分(下款):面向挽幛为准,左边依次写上送挽幛人的身份、称呼、姓名。
如“愚婿XXX敬挽”、“XXX村全体肃挽”。
2.挽幛的要求
(1)挽幛的题词不拘一格,不限字数,但通常以四字句为多。
(2)撰写挽幛的纸张大小不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挽幛的字体要端正,采用白纸黑字或黑纸白字。
(4)挽幛的所用的词汇能涵盖逝者一生的功德、品行及挽者的心情、愿望等。
扩展:
挽幛是为悼念逝者而送的一种哀悼礼品,也称礼幛。
大多是独立成幅,通常用整幅布或绸布做成,也有人用床单或毛毯代替。
挽幛悬挂于祭奠逝者的灵堂、追悼会或遗体告别场所,为了便于悬挂,挽幛通常竖幅,上面的文字多为竖写,也有用横写,文字常先用纸写好,然后用大头针或线缝在上面。
挽幛中的称谓大全

挽幛中的称谓大全①对长辈冠一“先”字,对平辈冠一“亡”字,对未成之幼辈可称夭亡或夭折。
②凡称别人死亡家属,不分辈分,均冠“令先”二字。
亲族称谓:父族称呼:父母:1.称父母亲大人,自称儿男某名。
故者称,显考妣父母亲大人,自称孝男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父母,说家父母,自称小儿,已故称,先父母。
父之父母:1.称祖父母大人,自称儿孙某名,故者称显祖考妣××大人,自称孙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祖父母,说家祖父母,已故称,先祖考妣。
祖父之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孙。
父之胞兄弟:称伯叔大人,自称脉侄。
父胞兄弟之妻:称伯叔母,自称脉侄。
兄嫂:称尊嫂,自称夫弟。
回称,贤叔,自称愚嫂。
侄妇:称贤侄媳,自称愚叔。
伯父,回称伯叔翁。
弟妇: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孙。
祖母之亲伯叔:称外曾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孙。
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孙。
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内侄。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姻兄,自称愚姨表姻弟。
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自称愚姨侄。
母族称呼:母之父:称外祖父大人,自称愚外孙。
母之内伯叔:称外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孙。
母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内侄孙。
母之亲姊妹夫:称姨丈大人,自称愚姨甥。
母之脉侄女之夫:称表姊夫,自称姻弟。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自称姨表姻弟。
母胞兄弟:称舅父大人,自称愚外侄或甥。
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自称愚姻侄。
母之母:称外祖母,自称愚外孙。
母胞内伯叔母:称外伯叔祖母,自称愚外侄孙。
母胞兄弟之妻:称勐母,自称愚甥或愚外侄。
母服内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自称表夫兄弟。
母胞姊妹:称姨母,自称姨甥或姨侄。
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自称兄弟。
母服内之侄孙妇:称贤表侄女,自称愚表伯叔。
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自称愚兄弟。
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

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在盛家湾及周边地区,当家中有人去世后,都会在新年春节的大年初二,按当地习俗举行祭典活动,也称作故去者的“新香”。
本家族人及亲朋好友一般也都会在年前带上猪肉和香、蜡、纸、草之类的祭品前去走访,曰“吊香”。
大年三十的年饭过后,主人便请来文化人到家中写“祭文纸”,规范地表述应该是写祭幛,或挽幛。
无论客人拿来的祭品中是否有绸布料之类,都得一律用整张白纸按竖式写上祭幛语,折叠成条状后,整齐地悬挂于堂屋东首墙壁的绳索上,供前来祭拜的人瞻仰。
祭幛(祭文纸)的写法及其称谓历来比较复杂,晦涩难懂。
尽管如此,族人对此十分看重。
本文对盛家湾先辈传承下来的“祭文纸”的习惯性写法及称谓,综合整理如下,供族人参考。
祭幛的一般写法:(1)起头部分。
在祭幛用的纸的右上边,也就是面向祭幛右手上端一边,顶纸头写逝者称谓、姓名和述词,例如“岳母××孺人仙逝”“沉痛哀悼大哥×××逝世”“贤婿×××逝世”“岳父×××老孺人仙逝”。
传统祭幛起头的写法对不同性别、不同关系还有些特殊的要求,如对男性长辈死者姓名要写成:×(姓)公××(名字)。
在姓名前头还可写颂扬词:“大德望”等。
如逝者姓张,名宏民,这样男性长辈祭幛起头可写成“大德望张公宏民老大人千古”。
对女性长辈死者姓名要写成:×(丈夫姓)母×(死者本人姓)氏××(名字)。
在姓名前头还可以写上颂扬词:“大淑德”等。
如逝者姓王名青芳,其丈夫姓李,这样女性长辈祭幛起头可写成“大淑德李母王氏青芳老孺人仙逝”。
另外,逝者的姓也可以不写,如男性可写成“××(名字)公老大人千古”;女性可写成“×(丈夫姓)母××老孺人仙逝”。
花圈挽联称呼大全亲属-挽联称乎大全之欧阳家百创编

花圈挽联称呼花圈挽联怎么写称呼?挽幛中的称谓大全欧阳家百(2021.03.07)死亡者死亡者家属称他人称祖父先祖父、先大人、先祖考令先祖父、令先大人、令先祖考祖母先祖母、先大母、先祖妣前面称乎前加一令字父亲先父、先严、先考前面称乎前加一令字母亲先母、先慈、先妣前面称乎前加一令字伯父先伯前面称乎前加一令字叔父先叔父前面称乎前加一令字夫先夫、亡夫令先夫、令先夫君妻先室、先妻、亡妻令先室、令先妻、令先夫人兄先兄令先兄丈夫之祖父母先祖翁、先祖姑令先祖翁、令先祖姑丈夫之父母先家翁、先家姑令先家翁、令先家姑说明:①对长辈冠一“先”字,对平辈冠一“亡”字,对未成之幼辈可称夭亡或夭折。
②凡称别人死亡家属,不分辈分,均冠“令先”二字。
亲族称谓:父族称呼:父母:1.称父母亲大人,自称儿男某名。
故者称,显考妣父母亲大人,自称孝男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父母,说家父母,自称小儿,已故称,先父母。
父之父母:1.称祖父母大人,自称儿孙某名,故者称显祖考妣××大人,自称孙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祖父母,说家祖父母,已故称,先祖考妣。
祖父之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孙。
父之胞兄弟:称伯叔大人,自称脉侄。
父胞兄弟之妻:称伯叔母,自称脉侄。
兄嫂:称尊嫂,自称夫弟。
回称,贤叔,自称愚嫂。
侄妇:称贤侄媳,自称愚叔。
伯父,回称伯叔翁。
弟妇: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孙。
祖母之亲伯叔:称外曾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孙。
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孙。
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内侄。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姻兄,自称愚姨表姻弟。
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自称愚姨侄。
母族称呼:母之父:称外祖父大人,自称愚外孙。
母之内伯叔:称外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孙。
母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内侄孙。
挽幛中的称谓大全

挽幛中的称谓大全①对长辈冠一“先”字,对平辈冠一“亡”字,对未成之幼辈可称夭亡或夭折。
②凡称别人死亡家属,不分辈分,均冠“令先”二字。
亲族称谓:父族称呼:父母:1.称父母亲大人,自称儿男某名。
故者称,显考妣父母亲大人,自称孝男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父母,说家父母,自称小儿,已故称,先父母。
父之父母:1.称祖父母大人,自称儿孙某名,故者称显祖考妣××大人,自称孙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祖父母,说家祖父母,已故称,先祖考妣。
祖父之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孙。
父之胞兄弟:称伯叔大人,自称脉侄。
父胞兄弟之妻:称伯叔母,自称脉侄。
兄嫂:称尊嫂,自称夫弟。
回称,贤叔,自称愚嫂。
侄妇:称贤侄媳,自称愚叔。
伯父,回称伯叔翁。
弟妇: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孙。
祖母之亲伯叔:称外曾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孙。
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孙。
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内侄。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姻兄,自称愚姨表姻弟。
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自称愚姨侄。
母族称呼:母之父:称外祖父大人,自称愚外孙。
母之内伯叔:称外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孙。
母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内侄孙。
母之亲姊妹夫:称姨丈大人,自称愚姨甥。
母之脉侄女之夫:称表姊夫,自称姻弟。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自称姨表姻弟。
母胞兄弟:称舅父大人,自称愚外侄或甥。
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自称愚姻侄。
母之母:称外祖母,自称愚外孙。
母胞内伯叔母:称外伯叔祖母,自称愚外侄孙。
母胞兄弟之妻:称勐母,自称愚甥或愚外侄。
母服内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自称表夫兄弟。
母胞姊妹:称姨母,自称姨甥或姨侄。
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自称兄弟。
母服内之侄孙妇:称贤表侄女,自称愚表伯叔。
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自称愚兄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在盛家湾及周边地区,当家中有人去世后,都会在新年春节的大年初二,按当地习俗举行祭典活动,也称作故去者的“新香”。
本家族人及亲朋好友一般也都会在年前带上猪肉和香、蜡、纸、草之类的祭品前去走访,曰“吊香”。
大年三十的年饭过后,主人便请来文化人到家中写“祭文纸”,规范地表述应该是写祭幛,或挽幛。
无论客人拿来的祭品中是否有绸布料之类,都得一律用整张白纸按竖式写上祭幛语,折叠成条状后,整齐地悬挂于堂屋东首墙壁的绳索上,供前来祭拜的人瞻仰。
祭幛(祭文纸)的写法及其称谓历来比较复杂,晦涩难懂。
尽管如此,族人对此十分看重。
本文对盛家湾先辈传承下来的“祭文纸”的习惯性写法及称谓,综合整理如下,供族人参考。
祭幛的一般写法:(1)起头部分。
在祭幛用的纸的右上边,也就是面向祭幛右手上端一边,顶纸头写逝者称谓、姓名和述词,例如“岳母××孺人仙逝”“沉痛哀悼大哥×××逝世”“贤婿×××逝世”“岳父×××老孺人仙逝”。
传统祭幛起头的写法对不同性别、不同关系还有些特殊的要求,如对男性长辈死者姓名要写成:×(姓)公××(名字)。
在姓名前头还可写颂扬词:“大德望”等。
如逝者姓张,名宏民,这样男性长辈祭幛起头可写成“大德望张公宏民老大人千古”。
对女性长辈死者姓名要写成:×(丈夫姓)母×(死者本人姓)氏××(名字)。
在姓名前头还可以写上颂扬词:“大淑德”等。
如逝者姓王名青芳,其丈夫姓李,这样女性长辈祭幛起头可写成“大淑德李母王氏青芳老孺人仙逝”。
另外,逝者的姓也可以不写,如男性可写成“××(名字)公老大人千古”;女性可写成“×(丈夫姓)母××老孺人仙逝”。
(2)祭幛语部分。
也就是正文部分,字体一定要大于起头、落款文字,居纸正中,上下留空,字距均衡。
正文部分亦可写上挽联以代替祭幛语(3)落款部分。
在祭幛纸的左下边,也就是面向祭幛左手下端一边。
尾垂纸底,写送祭幛人姓名,姓名前可加上称谓,姓名后写上述词。
如“愚婿×××夫妇敬挽”“愚弟××夫妇哀挽”“岳父×××哀挽”送祭幛人与逝者同姓时,送者只署名,不写姓,同名时,送祭幛人可署别名。
上述(1)、(2)两部分的书写形式也可用于写花圈的飘带。
说明:①对长辈冠一“先”字,对平辈冠一“亡”字,对未成之幼辈可称夭亡或夭折。
②凡称别人死亡家属,不分辈分,均冠“令先”二字。
亲族称谓:父族称呼:父母:1.称父母亲大人,自称儿男某名。
故者称,显考妣父母亲大人,自称孝男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父母,说家父母,自称小儿,已故称,先父母。
父之父母:1.称祖父母大人,自称儿孙某名,故者称显祖考妣××大人,自称孙某名。
2.对他人称自己的祖父母,说家祖父母,已故称,先祖考妣。
祖父之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孙。
父之胞兄弟:称伯叔大人,自称脉侄。
父胞兄弟之妻:称伯叔母,自称脉侄。
兄嫂:称尊嫂,自称夫弟。
回称,贤叔,自称愚嫂。
侄妇:称贤侄媳,自称愚叔。
伯父,回称伯叔翁。
弟妇: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孙。
祖母之亲伯叔:称外曾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孙。
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孙。
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内侄。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姻兄,自称愚姨表姻弟。
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自称愚姨侄。
母族称呼:母之父:称外祖父大人,自称愚外孙。
母之内伯叔:称外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孙。
母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内侄孙。
母之亲姊妹夫:称姨丈大人,自称愚姨甥。
母之脉侄女之夫:称表姊夫,自称姻弟。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自称姨表姻弟。
母胞兄弟:称舅父大人,自称愚外侄或甥。
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自称愚姻侄。
母之母:称外祖母,自称愚外孙。
母胞内伯叔母:称外伯叔祖母,自称愚外侄孙。
母胞兄弟之妻:称勐母,自称愚甥或愚外侄。
母服内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自称表夫兄弟。
母胞姊妹:称姨母,自称姨甥或姨侄。
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自称兄弟。
母服内之侄孙妇:称贤表侄女,自称愚表伯叔。
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自称愚兄弟。
母胞姊妹之媳:称姨表嫂,自称姨表侍上。
母表兄弟之妻:称表舅母,自称愚表甥。
妻族称呼:妻之曾祖:称岳曾祖大人,自称愚曾孙婿。
妻之祖父:称岳祖父大人,自称愚孙婿。
妻服内之伯叔:称岳祖大人,自称愚孙婿。
妻服内之伯叔:称岳伯叔大人,自称侄婿。
妻之父:称岳丈大人,自称婿。
妻胞兄弟:称贤内兄弟,自称姊妹夫。
妻之母舅:称内大人,自称愚甥婿。
妻之表兄弟:称内表兄弟,自称愚表姊妹夫。
妻之亲表侄:称贤表内侄,自称表姑夫。
妻之亲表伯叔:称内伯叔大人,自称表侄婿。
妻服内之祖姑夫:称内祖姑夫大人,自称内侄婿。
妻服内之姑夫:称内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内侄婿。
妻胞姊妹之夫:称襟兄弟,自称愚襟兄弟。
妻姑母之子:称内表兄弟,自称表姊妹夫。
妻胞兄弟之媳:称贤内侄媳侄,自称愚内姑夫。
妻胞姊妹之子:称贤姨侄,自称黍子婿。
妻母之母:称岳母大人,自称黍子婿。
妻之族母:称岳庶母大人,自称愚甥婿。
妻胞兄弟之妻:称姻嫂,自称姻侍生。
妻服内之侄妇:称贤侄嫂,自称愚姑夫。
妻服内之伯叔母:称岳伯叔母,自称愚侄婿。
妻之外祖母:称姻外祖母,自称愚外孙婿。
妻之亲舅母:称内舅母,自称愚外婿。
妻之亲表兄弟妇:称内表嫂,自称姻表侍生。
妻服内之姑母:称内姑母,自称姻侄婿妻胞姊妹:称贤姊妹,自称愚姨夫。
妻胞姊妹之婿:称贤婿,自称黍姨丈。
妻胞姊妹之女:称贤侄女,自称黍姨丈。
妻胞兄弟之子:称贤内侄,自称愚夫母。
岳丈之亲舅母:称内舅祖姑,自称愚甥外婿。
岳母之姊妹:称内姨母,自称愚侄婿。
岳母姨妹之媳:称内姨嫂,自称姻姨表侍生。
姻戚称呼:祖亲家:称老太翁先生,自称姻内侄。
父之亲家:称姻太翁先生,自称姻侄(晚)。
亲家之父:称姻太翁先生,自称姻侄(晚)。
子之亲家:称姻台,自称愚弟。
婿之伯叔:称姻兄台,自称姻愚弟。
亲家:称姻翁×老大人,自称愚姻弟。
亲家母:称姻母×老孺人,自称眷侍生。
各亲称呼女之夫:称贤婿,自称黍岳丈或愚岳氏。
侄女之夫:称贤侄婿,自称愚伯叔。
女之子:称贤外孙,自称黍外祖(黍上祖母)。
侄女之子:称贤外侄孙,自称内兄弟。
姊妹之夫:称姊妹夫,自称内兄弟。
姊妹之子:称贤外侄或贤外甥,自称愚舅氏。
姊妹之翁姑:称姻太翁(母),自称姻晚。
姑夫:称姑丈大人,自称愚内侄。
姑母之子:称表兄弟。
姑丈之兄弟:称表伯叔,自称愚表侄女之婿:称贤外孙婿,自称黍姻外祖。
姊妹之婿:称贤甥婿,自称愚内舅。
姑母之婿:称表姊妹夫,自称愚表兄弟。
姑母:称×府姑母,自称脉侄。
女之女和婿:称贤外孙女(婿),自称黍外祖。
姊妹之女或媳:称贤外甥或外甥媳,自称愚舅。
姑母之女:称贤表姊妹,自称愚表兄弟。
姑母之媳:称表嫂,自称表侍生。
姑母之孙女或孙媳:称贤表侄女(侄婿),自称表叔。
师友称呼业师:称老师,自称受业或学生(门生)。
业师之妻:称师母,自称学生。
业师之父:称太老师大人,自称门下晚生。
业师之母:称师太母,自你门下晚生。
业师之子媳:称世兄嫂,自称世愚弟世侍生。
业师之女:称世姊妹,自称世侍生。
子之业师:称老师,自称世侍生。
学生:称贤友贤世侄,自称友生。
学生之父:称仁兄,自称世愚弟。
学生之媳:称世媳,自称世侍生。
学生之母:称尊嫂,自称世侍生。
朋友:称仁兄,自称愚弟兼称教弟。
同学:称学兄、砚兄,自称学弟。
同乡:称仁兄,自称乡愚弟。
同庚:称庚兄,自称庚愚弟。
男女通用挽幛音容宛在德高望重壮志常存梓里同悲精神常在青史永垂流芳千古风范永存德传梓里百世流芳光明磊落典型安仰长辞盛世典范常存硕德流芳硕德永垂一别千古德范长在名流后世功高德重千古流芳典型尚存雅训永存邻里楷模功业长存松柏常青悲失典型厚德犹存楷模宛在福寿全归勤劳一生毕生忠厚通用挽幛(一)通用挽幛词松柏长青精神永驻音容宛在含笑九泉流芳百世一别千古(二)男、女丧挽幛词:高风亮节德高望重平易近人大德流芳浩气长存忠厚楷模母道犹存芳容永存慈容宛在风落长空瑶池赴召萱花凋谢(三)夫、妻丧挽幛词痛失良人失仰终身断机人去(四)兄弟丧挽幛词雁行失翼痛失手足如折我手(五)岳父、母丧挽幛词痛失东床泰山云寒半子无依(六)老师丧挽幛词桃李含悲教诲犹闻痛失师表绵机声寂(七)好友丧挽幛词友谊长存痛失知音痛殒知心哀挽诗词与对联除用悼词、祭文哀掉逝世者之外,还有用诗词、对联形式哀悼死者的。
用诗词形式的叫哀挽诗或挽歌;用对联形式的叫做悼联。
据《胡神记》记载;“挽歌者,皮家之乐,执明者相和之声也,古人送葬,皆执绑以挽丧车前行,故谓之挽,或亦作挽。
”拂兔大绳,特指牵引灵枢之大绳。
执绑就是拿着牵引丧车的绳子。
哀挽诗不仅为了应酬,而且寄托哀思,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写生平坎坷,有的是伸张民族正气,有的是讴歌金戈铁马,有的表达理想情操,叙述遗志。
特别近代许多悼念革命烈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歌,歌颂了他们为因为民的崇高品质和不屈不绕的伟大牺牲精神,表达了作者极大悲痛和哀悼的心情以及继承逝世者遗志的心愿。
对挽歌的创作或选用,要分清男丧、女丧,有亲属关系的还要分清亲属关系。
对社会人士、朋友,有通用的挽联,可选用其适合的,写作挽联用词,既要表示悲伤哀悼、敬仰,又要歌颂死者的德行,鼓励生者学习和怀念死者的优良品质,化悲痛为力量。
(一)通用挽联音容宛在良操美德千秋在德泽长存亮节南风万古存一生行好事雨中竹叶含珠泪千古留芳名雪里梅花戴素冠寿终德望在美德常与乾坤在身去音容存哭名永同天地存痛心伤永逝一世精神归华茨挥泪化深情满堂血泪至天云情凝雪片皆死白杨寿全国音容宛在泪洒枫林尽染红齿德兼隆名望常昭多少人痛悼斯人难再得华月光寒韵满庭前含孝意千百世最伤此世不重来愁云寂寞族飘户外痛哀情姻雨凄迷万里鲜花凝血泪音容寂寞千溪流水放哀声(二)挽亲属联1、挽外祖父联曾随慈母归来昔日教言犹在耳痛悉外公逝去当年德泽永难忘当年随阿母归来德泽常叨幸与兰拔齐绕膝此日痛外祖仙去典型奠仰空教宅相负虚名营惟喜长春观外孙如釉慈股东报蓬台己仙逝随老母哭母痛泪难干2.挽伯父联助林风月谁相识兰桂庭阶我更悲勤劳毕生是堪侄儿表率忠厚一世实乃邻里楷模3.挽叔父联幼侄无知想当年训诲谆谆眷顾深思同无报,滥叔思逝叹此日音容寂寂空瞻遗颜有余哀。
4.挽叔伯母联勤俭持家半世最怜叔母苦酬报无地六亲都为此几悲5.挽岳父联泰岳无云滋玉润泰顶丈人磋己矣东床有泪滴冰清膝前半子痛何如心不少留风木伤心分半子吾将安抑音容回声隔黄泉德望堪钦唯冀泰山常荫婿鹤龄方祝熟期冰鉴顿损尘6.挽岳母联委星西陨思无既目入婿乡蒙厚爱泰水东流泪与但何堪甥馆否慈:获选昔乘龙欣喜床东夸祖腹仙游今驾鹤凄凉堂北仰遗容7.挽兄联洲弟课儿一生辛苦今犹在持身涉世十分忠厚古来稀云路仰天高竞使雁行分只影风亭悲月冷忍看荆树折连枝8.挽嫂联回想幼年时绕膝相依如我母难疗今日病伤心何以慰吾兄9.挽弟联原上客深韵鸽音断魂千里林梢夜静核警花分月一轮10.挽夫联每思田园共笑语难禁空房独泪犹裂肺撕肝儿寻父捶胸跺足我哭夫11.槐露联户历凄风冷恩卿已碎心千叠楼空苦雨容哭汝重她泪数行生立奇功死留典范九泉限目卿无撼上待父母下抚儿女一家重组我来跳最拎儿女无知犹自沈畔娇啼问阿母重归何日但愿苍窜有服补此人问缺德许良缘再结来生(三)挽社会人士联1.挽师联教育深思络生感藏浩然正气万古长存桃李悼良师从今不复问教诲教工伤益友亿昔徒磋失音容将自己作灯烛灼灼其华忘我献身功不朽爱学生如子女循循善诱排难解惑水图名为祖国为人民茄苦台辛半世勤劳为由化爱教育爱学生鞠躬尽瘁满门初李足千秋教育终身备尝艰苦喜桃李芬芳正遍布天下箔羊挺秀勇攀高峰看辉煌业绩应含笑九泉2.挽友联择泪掉我友千里用君唯有泪迫念窃哀思十年知己不因文无线语永诀知音来时泪泣血有朔解相思苍乌啼处梦传神故伯情深亿白发育灯围炉共商国家事秋风萧瑟对丹枫黄菊登堂同悼栋梁材通用挽联(二)多少人痛悼,斯人难再得,千百世最伤,此世不重来;少者亡老者存,数诚难测,天之涯地之角,情不可终;殉职捐躯,浩气长留寰宇,舍身为国,英灵永在人间;追忆逝者,缅怀前人创业,悼念故人,勉励后者接班;捐躯献身,浩气长留环宇,舍生取义,英灵含笑苍穹;忆半子昔日成龙东床有幸,痛岳母今朝驾鹤北堂无依;慈训长昭谨守燕谋毋或失,深恩未报情陈鸟哺永难忘;规律难违自古谁能千年寿,高风永继而今人仰一世功;原上春满鹚鹏声继云千里,林梢夜寂杜鹃声哀月一轮;寿越七旬睦邻精神今犹在,含笑九泉勤俭作风永世传;音容莫睹伤心难禁千行泪,亲恩未报哀痛不觉九回肠;时事伤心,风号鹤唳人何处,哀情惨目,月落乌啼霜满天;云路仰天,竟使雁行分只影,风亭悲月,忍看荆树折连枝;人去室空,朝云暮雨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大雅云亡,绿水青山谁作主,老成凋谢,落花啼乌总伤神;高谊难酬,风雨鸡声偏结憾,幽思莫解,屋梁月色愈关情;梅岭云寒,未知何年还鹤驭,枫江月冷,怕逢薄暮听乌啼;乡里称贤,留有典型遗后世,丰收在望,忽惊溘逝别人寰;半世勤劳,留与儿孙作表率,毕生忠厚,赢得间阎树楷模;云鹤失声,一片赤心凝铁石,寒松有节,千秋碧色凛冰霜;月照寒风,空谷深山徒洒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功同日月,先烈英名垂青史,誉满山河,英雄遗志展宏图;死者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