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 5.30
期末复习-医学微生物学-第13章-分枝杆菌属

关
结核,以肺结核最多见;人对结核分枝杆菌普遍易感,多数呈潜伏结
核病感染;呼吸道传播,也可经消化道和损伤皮肤黏膜侵入;发生、
发展与结局与细菌毒力和侵入数量、机体易感性和免疫状况有关。
原发感染:初次感染,多发于儿童;传染源是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主
要通过咳嗽、喷嚏、大声说话和排痰,产生含细菌的飞沫核,被密切
苷脂等糖脂或磷脂等形成的脂质双层;还有一些结合于细胞膜并延伸
到细胞表面的脂甘露聚糖及其修饰物,如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生 物 学 性 状
末端修饰甘露糖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LAM)和磷脂酰肌醇甘露 糖苷(PIM)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改良罗氏培养基为常用分离培养基,最适
和破损组织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红斑或结
节,为麻风结节,面部结节融合形成“狮面容”;细胞免疫缺陷,麻风 所
致 疾
菌素试验阴性;病变部位做病理检查,可见大量麻风细胞和肉芽肿)、
病 结核样型麻风(自限性,较稳定,损害可自行消退;侵犯真皮浅层,
病变主要在皮肤;早期病变为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后出现上皮
接触或呼吸道吸入;被肺泡中巨噬细胞吞噬,成为胞内寄生菌;也可
被 DC、中性粒细胞等识别;细菌再巨噬细胞内大量增殖。死亡细胞释
放的细菌再次被巨噬细胞吞噬,如此反复,引起渗出性炎症,称原发
感染灶;细菌经淋巴管扩散到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
大。X 线胸片中,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显示哑铃状阴
固有免疫:是抗细菌感染的第一步,参与细胞包括巨噬细胞、DC、中 性粒细胞和 NK,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并传递活化信号到细胞内, 诱导细胞各种防御性固有免疫,如吞噬、自噬、凋亡和炎症小体的激 活;另一方面,细菌也可通过自身毒力抑制固有免疫,逃避杀伤 。 适应性免疫:胞内寄生菌,抗感染免疫主要靠细胞免疫;(抗原特异性 CD4+Th1 型细胞在感染后 21d,归巢到肺部感染灶,并建立特异性细 胞免疫。改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不仅能趋化 T 细胞和巨噬细胞到 炎症部位;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也能通过 TNF-α诱导细胞 免 凋亡,促进肉芽肿形成,使感染局限化;因此,CD4+Th1 型细胞在抗 疫 性 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8+CTL 可诱导局势细胞裂解或凋亡,或 产生穿孔素直接杀伤细菌,还可产生 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发挥抗 菌作用,在阻止潜伏感染的再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敏反应:致敏性 T 细胞再次遇到细菌时,释放出细胞因子,引起强 烈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形成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容易 形成干酪样坏死。甚至液化形成空洞,常见于成人的原发后感染;感 染时,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存;免疫和超敏反应是由不同菌 体抗原诱导,并由不同 T 细胞亚群介导,参与的淋巴细胞也不同;超 敏反应具有抗感染和致病两方面的作用
分枝杆菌

每年达300万。
我国每年死亡约25万,仍为各类传染病之首。
因此,结核病再次成 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 公共卫生问题。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曲,抗 酸染色阳性。有分枝 生长现象。
抗酸染色的步骤:
5%石炭酸 加热 复红初染 5min 3%盐酸 酒精脱色
1min
碱性美 兰复染
1min
镜检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结核菌素试验
•
原理:Ⅳ型超敏反应在皮肤局部表现
• 试剂:旧结核菌素(OT) 纯蛋白衍生物(PPD)
• 方法:PPD5个单位前臂皮内注射,48- 72h后观察结果
原理: Ⅳ型超敏反应在皮肤局部表现 结核菌素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成份,注入机 体皮内后,若受试者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则结 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 放淋巴因子,引起注射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出现 红肿硬结;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则无 局部变态反应发生。
第五节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概 述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稍 弯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
主要特点:
1. 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 2. 不易着色,可用抗酸染色法使其着色,故又称 为抗酸杆菌。 3. 多引发慢性疾病。
分类
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致病物质
脂质 蛋白质 荚膜
与致病有关的菌体成分
磷脂 促使单核细胞增生,抑制蛋白酶对组织的分解作用, 使病灶组织溶解不完全,引起结核结节的形成和干酪 样坏死 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及微粒体酶类,抑制中性粒细胞游 走,引起肉芽肿
脂 质
索状因子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结核菌素
13、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二)感染方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机体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常见的感染部位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三)所致疾病:疾病种类多样化,以肺结核为主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原发感染(儿童):原发综合征(X光:哑铃状阴影) 转归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三)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 (四)抵抗力:四怕、四不怕
“四怕”:对乙醇、湿热、紫外线、抗痨药物(异烟肼、 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平等)敏感 ——但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 “四不怕”对干燥、酸碱、碱性染料、青霉素有抵抗力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杀死胞内菌 的同时形成 增生性炎症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3、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结核分枝 杆菌 结核菌素 结核分枝 杆菌 形成炎症反应,容 易发生干酪样坏死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再次
致敏T淋 巴细胞 迟发型超敏反 应状态
初次
蜡质D
细胞因子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豚鼠死亡 严重而恶化的肺结核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5、结核菌素试验 (1)定义: 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 菌是否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的一 种试验; (2)结核菌素试剂: 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 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微生物第章 分枝杆菌属

微生物第章:分枝杆菌属一、概述分枝杆菌属(Bacillus)是革兰氏阳性的芽孢杆菌科中最常见的属之一。
其名称来源于其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分枝的菌体形态。
该属菌体大小相对较大,形态多样,包括直形、杆形、梭形或球形等不同类型。
分枝杆菌属包括很多种类的细菌,一些种类在自然环境中很常见,有着重要的生态、工业和医学应用价值。
二、生态学和鉴定分枝杆菌属中的细菌生活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植物、食品和动物的肠道中。
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极为广泛的分布,在枯萎的植物、渣滓、泥炭、海水和河流等地方都可以发现其存在。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枝杆菌属可以通过形态特征、代谢特性和生长特点等鉴定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分枝杆菌在特定培养基上的生长型态观察和菌落形态分析来确定其种属。
三、病原学分枝杆菌属在人类和动物中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食物中毒、牲畜疾病和人类疾病。
尽管其中很多细菌是无害的或有益的,但某些菌株却可以对人类或动物健康构成威胁。
常见的分枝杆菌病原体包括:芽孢杆菌(B. anthracis), 糖原芽胞杆菌(B. cereus),乳酸吸收性芽胞杆菌 (B. coagulans) 和枯草杆菌(B. subtilis)等。
分枝杆菌的病原性与其产生的细胞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关,而这些毒素的分泌与生长环境和条件有很大关系。
四、工业应用除了在疾病治疗上的作用外,分枝杆菌属在工业生产中还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饮食加工业中,分枝杆菌可以用于制造豆腐、酱油等食品。
同时,分枝杆菌的一些菌株也可以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出某些化合物,如抗生素、植酸酶、纤维蛋白溶酶等。
这些化合物在医药和普通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
五、分枝杆菌属在自然环境、医学、动物和食品加工业、以及其他工业领域都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分枝杆菌属的多样性和作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13分枝杆菌属

2、分离培养:生长特点可作出鉴定
生长缓慢、菌落干燥、颗粒、乳酪色、 菜花样,抗酸染色性强。
3、结核分枝杆菌核酸及抗体检测 PCR,ELISA 4、动物试验
豚鼠或地鼠,腹股沟皮下
四、防治原则 预防:接种卡介苗
对象:婴儿是主要对象
出生、7y、12y
治疗:
早期、联合、足量、规范、全程用药,
尤以联合和规范用药为重要。
骨结核
关节结核
淋巴结结核
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
1.免疫特征 ☻有菌免疫或传染性免疫 ☻抗结核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免疫与超敏反应的关系 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细胞免疫与 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此可用郭霍 现象(Koch,s phenomenon)说明:
①在健康豚鼠皮下首次注射一定量结核 分枝杆菌,10-14天后注射部位缓慢的出 现溃疡,深而不易愈合,邻近淋巴结肿 大,此时结核菌素测试为阴性; ②相同剂量的结核分枝杆菌注入曾感染 并已康复的豚鼠皮下,在1-2天内即迅速 发生溃疡,但溃疡浅而易愈合,邻近淋 巴结不肿大,结核菌素测试为阳性; ③在康复的豚鼠皮下注射大量结核分枝 杆菌,则引起注射局部及全症。
19世纪,结核病在欧洲和北美大肆流
行,生活困顿的人群成了结核病的温 床。而且是当时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被人们称为“巨大的白色瘟疫”。
许多当年杰出人物罹患结核病:雪莱、
席勒、勃朗宁、梭罗等。结核病的流 行甚至影响了诗人和艺术家的思想。
世界结核病防治现状
累积死亡 累积感染 现有病例 新增病例 死亡人数 2亿 20亿 2000万 800万 95% 300万 98%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曲,常聚集成团,分枝生长, 有荚膜,因胞壁含有特殊的脂质导致 抗酸染色(Ziehl-Neelsen)阳性
分枝杆菌

染色,镜检,结核杆菌为红色细长,略 带弯曲的细菌。 浓缩集菌法:标本经酸或碱处理15分钟 后离心沉淀,沉渣涂片,抗酸染色后镜 检。
完整结核杆菌
激活以上两种 细胞因子
产生免疫 产生变态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素实验
概念
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
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能引起变态
反应的一种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
试剂
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
主要成分是通过将结核菌接种于甘油肉 汤培养基中,培养4-8周加热浓缩过滤 而成。
结核分枝杆菌
应用
选择卡介苗接种效果或 免疫效果的测定。 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 测定肿瘤患者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未接种卡介苗人群中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结核分枝杆菌
微生物学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是结核 的确诊试验。
标本:根据感染部位取材,如
痰、尿、胸水等。
结核分枝杆菌
方法
标本直接涂片法:标本直接涂片行抗酸
结核分枝杆菌
生物学特性 -
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 常聚集成团 抗酸染色阳性(红色)
抗酸染色
1000×
结核分枝杆菌
生物学特性 -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酸性环境 初次培养常用罗氏(Lowenstein-Jensen) 培养基,10-30天可见菌落生长 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菜花状, 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 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浮于液面
结核分枝杆菌
从以上看出再感染时,浅溃烂,易
愈合,不扩散,说明机体有一定的 免疫力,但溃烂发生快,说明同时 存在变态反应。
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

2020/3/14
24
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 (M.leprae)
一、 生物学特点
其大小、形态、染色均与结核杆菌类似,但菌体略 粗,多存在于细胞内——麻风细胞(有大量麻风杆菌 存在的感染细胞,呈泡沫状)
2020/3/14
25
• 目前体外人工培养尚未成功
• 动物模型:犰狳 ,对该菌高度易感,接种后引起瘤型麻风, 人对该菌抵抗力强,接触者仅少数发病
表面呈颗粒结节
懒
液体: 1-2w,菌膜生长
2020/3/14
4
(三)抵抗力
顽
四不怕
• 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 • 结核分枝杆菌对酸(3% HCl或6%
H2SO4) 或碱(4% NaOH) 有抵抗力 • 对碱性染料有抵抗力 •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2020/3/14
5
四怕பைடு நூலகம்
对乙醇敏感 对湿热敏感 对紫外线敏感
2020/3/14
27
2020/3/14
• 瘤型麻风(恶性 麻风) 肉芽肿,麻风结 节,“狮面容”
• 结核样型麻风( 良性麻风) – 界线类 – 未定类
28
小结
1.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 抵抗力和变异性;
2.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免 疫特点;
3.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检查和防治原则
2020/3/14
9
1. 脂质——存在细胞壁,含量与毒力平行
(1)脂肪酸(索状因子—分枝菌酸+海藻糖):破坏线 粒
体膜,抑制白细胞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 (2)磷脂:促使单核细胞增生,与结核结节、干酪样坏
死形成有关
(3)蜡质D(分枝菌酸+肽糖脂):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4)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
分枝杆菌

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指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细胞 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产生 细胞免疫的同时,也产生迟发型超敏反 应。
二、微生物特性
5.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 在干燥的痰内生存6~8个月,对化学消毒 剂的抵抗力较强,在3%HCl或6%H2SO4中 不被杀死,常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检材, 对湿热敏感,60℃30min可杀死细菌,在70 %~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三、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清晨第一口痰送检。无菌抽取脑脊 液、胸水、腹水及关节液等盛无菌试管送检, 脑脊液标本静置后,表面有细薄凝块,取凝 块作涂片或接种培养。采集脓液应直接从溃 疡处取脓汁或分泌物。
1.为分枝状,略带弯曲的抗酸杆菌,加温苯胺 染料染色后不易被3%盐酸酒精脱色,抗酸性 染色法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呈蓝 色。菌体外有荚膜。
2.菌体含有脂质、多糖和蛋白质等成分。与 致病性免疫性有关。
3.细胞壁骨架、蜡质D和核酸等均有佐剂作用。
4.为专性需氧,3%—5%CO2能促进生长。营 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甘油 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才能生 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5℃,生长缓慢, 14—18h分裂1次, 2—5w才出现肉眼可见 的如菜花样粗糙型菌落。
者易感染,对抗结核药物不敏感或产生耐 药。 2.溃疡分枝杆菌通过创伤感染,四肢伸侧形 成无痛性溃疡,缓慢愈合或出现继发感染。 3.蟾分枝杆菌为蟾蜍肉芽肿的病原菌。多引 起老年男性的慢性肺部感染。
四、迅速生长分枝杆菌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生长温度 为25℃-45℃,对人有致病性的是: 1.偶发分枝杆菌可引起人局部或肺部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应用
(1)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核菌素反 应阴性者应接种BCG;
(2)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之用; (3)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
流行病学调查; (4)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四、防治原则
预防
微生物学检查法
刮取麻风病人鼻粘膜或皮肤病变检材做涂片,用抗酸性染 色法检查有无排列成束的抗酸杆菌。 麻风活体病理组织切片检查也是较好的诊断方法。 麻风菌素试验对麻风诊断无实际意义。
防治原测
尚无特异的预防方法 治疗主要用砜类,如氨基砜、二乙酰氨苯砜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俗称结核杆菌,引起人类结核病 致病菌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牛分枝杆菌(M. bovis) 世界上1/3人感染,70%在亚洲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结核病在我国的现状
一、感染人数多。目前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过结核 菌,感染率达到44.5%,高于全球 1/3的感染率水平。
结核杆菌培养的菌落
抵抗力
生物学特性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耐干燥;
耐酸(3% HCl或6% H2SO4) ; 耐硷(4% NaOH) ;
耐某些染料
耐化学消毒剂
对湿热敏感;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对 紫外线敏感。
变异性
生物学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菌落、毒力以及耐药性的变异:
BCG就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异株; 耐药菌株,尤其是耐异烟肼菌株。
形态与染色
生物学特性
抗酸染色
由于细菌细胞壁中含大量脂质, 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 染色时间而着色后又能抵抗强脱 色剂盐酸酒精的脱色,故又称抗 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 :以 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再用3 %盐酸酒精脱色,然后用美蓝复 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 他细菌和背景物质为蓝色(-)。
③蜡质D: 胞壁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肽糖脂与分枝
菌酸复合物,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具有 佐剂作用。
④硫酸脑苷脂: 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毒株细胞壁中,能抑
制吞噬细胞中的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使结核 分枝杆菌在细胞内存活。
(2)蛋白质 结核分枝杆菌菌体内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
重要的是结核菌素(tuberculin)。结核菌素与 蜡质D结合,能引起较强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ESAT-6和CFP-10形成复合物,与免疫逃逸、诱导 超敏反应有关。
结核杆菌 肺泡
Mφ 吞噬
繁殖使 Mφ裂解
细胞外繁殖 被Mφ再吞噬
原发性感染
机体抵抗力下降 血流 全身粟粒性结核 淋巴
机体抵抗力强 结核结节 纤维化 钙化
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2.原发后感染(post-primary infection)亦称继发 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
– 一般性预防:卫生宣传、提高机体抵抗力 – 特异性预防:
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者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治疗
–一般治疗:合理营养,注意休息 –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
治疗原则:“督导短程化疗”策略 关 注 耐 多 药 结 核 (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麻风分枝杆菌迄今仍不能人工培 养。用从组织获得的麻风分枝杆菌 感染小鼠足垫或接种至犰狳 ( armadillo, 一 种 南 美 洲 的 野 生 动物),成为研究麻风的动物模型。
组织内的麻风分枝杆菌与结核分 枝杆菌相似,并表现明显的抗酸特 性,在病人破溃皮肤渗出液的细胞 中呈束状排列。麻风分枝杆菌为典 型的胞内寄生菌,有麻风分枝杆菌 存在的细胞胞浆呈泡沫状,称为麻 风细胞。
麻风分枝杆菌
麻 风 分 枝 杆 菌 ( M.leprae) 是 麻 风 病 的 病 原 菌 ,
1873年由挪威学者Armauer Hansen从麻风患者的皮肤结 节中分离发现。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和 神经末梢的损害。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形成肉 芽肿。
麻风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结果分析:
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枝杆菌或卡 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杆菌有迟发型 超敏反应,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
强阳性反应: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尤其是 婴儿。
阴性反应:表明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未接种 过卡介苗。 原发感染早期、正患严重结核病或其 他严重疾病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坏死,经久不愈
不扩散,脱落后自行愈合
全身扩散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动物接种
涂片染色 分离培养 菌种鉴定
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和毒力测定。常用的动物为豚鼠。
快递诊断
1.核酸诊断 2.BACTEC法 3.ELISA 4.高效液相色谱法
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test)
多见于成年人。大多为内源性感染,极少由外源性感 染所致。
原发感染与原发后感染特点比较
原发感染
原发后感染
易发人群 是否感染过 免疫力和超敏反应 病变特点 播散(淋巴、血行)
儿童 否 无
反应轻、短暂 易播散
成年人 是 有
病灶反应强烈 不播散
免疫性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免疫力:
科霍现象 (Koch′s phenomenon,1891) :
注射结核杆菌于豚鼠皮下 -初次注射 局部反应小 全身扩散 无免疫
无超敏反应
-再次注射 局部反应大 不扩散 有免疫 有超敏反应
有毒TB菌 皮下
郭霍现象
以前感染过或免疫豚鼠 24-48小时 局部红肿、浅溃疡
正常豚鼠 10-14天
局部红肿、溃疡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
瘤型麻风 为进行性和严重的临床类型,传染性强,为开放性麻风。如不 治疗,往往致死。 细菌侵犯皮肤、粘膜及各脏器,形成肉芽肿。形成结节性红斑 或疣状结节,面部结节融合可呈“狮面”状。 结核样型 此型麻风常为自限性疾病,较稳定,损害可以自行 消退。传染性小。 病变主要在皮肤,侵犯真皮浅层。 界线类和未定类 两类可向两型转化
1.原理 结核菌素(OT或PPD)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 染结核,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 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 感染过结核则无反应。
2.方法
3.结果分析
(1)阳性 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5-15mm之间。
(2)强阳性 硬结直径超过15mm以上;
(3)阴性 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结 直径小于5mm。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赵春燕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一类细长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无芽胞,无鞭毛,不产 生内外毒素。 •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分枝菌酸) •常用抗酸染色鉴定,呈抗酸染色阳性 •引起疾病都呈慢性,并伴肉芽肿
分类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非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3)荚膜 主要成分为多糖,与细菌黏附与入侵、抗吞
噬或耐酸碱有关。
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 等多种途径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组织的结核病 (tuberculosis)。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1.原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儿童和未受感染成人
(1)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3)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细 胞免疫以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
即致敏淋巴细胞与抗原相遇,释放淋巴因子(主要是IFNγ ),作用于巨噬细胞,促使细胞内溶酶体含量增加。其中酶的活 性增高,吞噬能力增强。
①磷脂: 能刺激单核细胞增生,并可
抑制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使病灶 组织溶解不完全,形成结核结节 和干酪样坏死。 ②分枝菌酸:
在脂质中比重较大,与分枝 杆菌抗酸性有关。其中6,6-双分枝 菌酸海藻糖具有破坏细胞线粒体 膜,毒害微粒体酶类,抑制中性 粒细胞游走和吞噬,引起慢性肉 芽肿的作用。具有该物质的结核 杆菌毒株在液体培养基中能紧密 黏成索状,故称索状因子。
主要菌体成分及其作用
致病性与免疫性
结核分枝杆菌无内毒素,也不产生外 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 体成分,特别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质。 脂质含量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呈平行关 系,含量愈高毒力愈强。
(1)脂质(Lipid):占菌体干重20~40% ,占胞壁干重60%,主要是磷脂、脂肪酸和 蜡质,大多与蛋白质或多糖结合成复合物。
培养特性
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点:馋、懒、丑。
馋--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 薯、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罗氏) 上才能生长良好。
懒--生长缓慢,14~18h分裂1次,在固体培养基 上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丑--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 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
二、患病人数多。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450 万,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三、新发患者多。全国每年新发生肺结核患者约145 万。2004年,全国法定报告的甲、乙 类传染病中,肺结核的报告发病率位 居首位。
四、死亡人数多。全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 是各种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 人数总和的2倍。
五、农村患者多。全国约有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 农村,而且主要在中西部地区。
六、耐药患者多。全国菌阳肺结核病人中耐药病人约 占1/4,而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 全球每年新发生的耐药结核病人 中,有1/4在我国。耐药结核病的 发生与流行,将使目前的结核病治 疗方法失去效力,从而使结核病重 新成为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