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导学案
九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二次函数三种解析式学生用教案含配套课时作业有答案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目标】熟练地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重要保证.【要点呈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1.一般式:y =a x 2+bx +c (a ≠0).2.顶点式:y =a (x -h )2+k (a ≠0),其中点(h ,k )为顶点,对称轴为x =h .3.交点式:y =a (x -x 1)(x -x 2) (a ≠0),其中x 1,x 2是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但要根据不同条件,设出恰当的解析式: 1.若给出抛物线上任意三点,通常可设一般式.2.若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通常可设顶点式.3.若给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或对称轴或与x 轴的交点距离,通常可设交点式.【典例剖析】例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0(),5,1(---和)1,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练:①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4),(1,4),(-2,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②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0),(1,2),(2,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③(2011甘肃兰州)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cm ,点A 、C 分别在y 轴的负半轴和x 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A 、B 和D (4,23-)。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例2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与y 轴交于点)3,0(,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练:①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1),并且经过点(-1,2),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②(2011黑龙江绥化)已知:二次函数c bx x y ++=24,其图象对称轴为直线1=x ,且经过点(2,49-).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③.(2011福建莆田)已知抛物线y=ax 2+bx+c 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且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A (1,0),C (0,-3)。
小学数学导学案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示例1:
鹿寨县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师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
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4、学生反馈说说自己的发现
环节四:我闯关我快乐
第一关:
1.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第二关: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三关: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反思:
备注:
1.学生用导学案依靠教师用导学案作操作指导,二者一定要配套使用;教师用的导学案相当于教师用的教案,学生用的导学案相当于学生的学习卡。
2.学生用导学案可不用表格形式设计,排版美观即可;
3.可酌情增减、调整教学环节(但必须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展示交流)、学生学习事项与教师导控内容;
4.涉及的自测题、当堂检测题可以完全打印,也可采用“见页码”的形式,或可部分
打印、部分采用“见页码”的形式,建议主要采用同一套资料,便于课堂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学生用)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把握本文的行文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快乐链接】1、关于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刚察县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略呈椭圆形,面积4636平方公里。
环湖周长为360公里。
湖水平均深度约为19米,最深处为28.7米。
湖面海拔为3196米。
1975年建立达56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1997年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名鲜海或仙海。
直到北魏以后才改称青海。
青海湖水中含大量氯化钠和硫酸镁等无机盐,清澈透明,但不宜饮用,湖中盛产湟鱼,又名裸鲤,肉肥而嫩,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分布着五个美丽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和海西皮其中鸟岛和海心山岛是青海湖著名的旅游胜地。
鸟岛是青海湖最有名的岛。
坐落于青海湖西部布哈河河口附近,形如蝌蚪。
鸟岛原名海西山,也称“蛋岛”,与不远处的海西皮都是鸟类栖息地。
鸟岛高出湖面7.6米,面积仅有0.27平方公里。
栖鸟类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数以10万计。
每年春天各种候鸟从南方飞来,产卵、孵化,到9~10月份,再向南飞迁。
鸟岛秀丽的风光和奇特的禽鸟生活,吸引了大批游人,使鸟岛成为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海心山岛面积约0.46平方公里。
高出湖面约30米。
岛上怪石嶙峋,林木茂盛,风光秀丽。
相传古时岛上产龙驹,又名“龙驹岛”。
现在的鸟岛也包括了海心山岛。
青海湖四面高山环抱。
北面为雄伟壮丽的大通山,东面为巍峨高峻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海南山,西面是4000~5000米的橡皮山。
山下是茫茫无垠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青海湖畔。
青海湖处于青海湖盆地的最低处,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污染,青海湖面积逐渐缩小,水质渐差,需大力加以保护。
2、关于作者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七年级英语导学案学生用

七年级英语导学案订正、笔记栏【预习指导与检测】一、预习导航(背景知识介绍)英语姓名小常识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
如 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
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 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 Bill Clinton。
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
现将英语民族的个人名、昵称和姓氏介绍如下:I. 个人名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
以后本人可以在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教名的不同异体。
(4)采用(小名)昵称。
(5)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
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 John, David, Daniel, Michael, 常见的女子名为:Jane, Mary, Elizabeth, Ann, Sarah, Catherine.二、预习成果(一)翻译下列短语:1. 照顾我的电子狗_________________2. 早上好____________________3. 喜爱这只电子狗_________________4. 晚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互相,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__6. 我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7 如何照顾Kitty___________________ 8. 我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情景对话写出上句或下句:1. --- Good ni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Hello, I’m Mill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 Are you my mas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y name is Daniel.(三)同学们,试试看,你能写出正确的问候语吗?9:30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___________________20:40___________________ 18:00 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问候语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预学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与互动】任务一:听录音,回答下面问题。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学生用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复习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5.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谈看法建议等。
〖课前延伸〗(说明文知识知多少)1、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______、______是它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类型:①说明文(主要介绍形状、构造、发展变化等方面)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②说明文。
(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
3、常见的说明顺序:、、。
(顺序多用于事物说明文,比如《中国石拱桥》先介绍最早出现的旅人桥再介绍赵州桥,再介绍卢沟桥,最后介绍桥的当代发展;介绍建筑的时候常用如《故宫博物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用逻辑顺序,如《生物入侵者》)。
4、说明文的结构:、(、、、等,多用于事物说明文);(多用于事理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方法:、、、、、、、、等。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6、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最主要特点是: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课内探究〗复习检测:饺子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
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
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诫子书导学案(学生用)

初一语文:第十六课《诫子书》导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主备:审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步骤一、预习检测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号。
时期著名的家、家。
2、解题:“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以此为题,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
3、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或据音写汉字澹泊()淫慢则不能lì()精险zào()则不能治性年与时chí()suì()成枯落悲守穷lú()4、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琅琊阳都人,幼年随叔父在荆州避乱。
后刘备三顾茅庐,于是辅佐刘备,建立书函,为蜀丞相。
刘备死后,又受托辅佐后主刘禅。
诸葛亮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曾多次出兵伐魏,夺取中原。
公元234年,病死五丈原军中,谥忠武侯。
(2)了解背景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受益颇多,就是今天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学习本文重在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二、合作探究一: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的含义(1)夫君子之行(2)非志无以成学(3)非学无以广才(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7)多不接世(8)悲守穷庐2.翻译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研究以下数学知识和技能:-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术语- 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进行计算- 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情境-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导学内容1. 数的认识- 什么是数?- 数的分类:整数、小数、分数等- 数的表达方式:阿拉伯数字、汉字等2. 数的比较和排序- 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数的排序:由小到大、由大到小3. 数的计算- 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算式的书写和解答- 乘法和除法:运算符、算式的书写和解答4. 数的应用- 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时间、长度、重量等- 数的问题解决:绘图、推理、分析等导学活动1. 数的观察- 带着问题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数,记录下来。
- 分享观察到的数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数的比较游戏- 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练。
3. 数的计算练- 分组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老师会提供一些实际情景的问题。
4. 数的应用实践- 按照老师的指示,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导学作业根据导学活动中的练和实践,完成以下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计算题。
2. 回答老师提供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家庭作业: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编写一个关于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总结回顾本节数学课上,我们研究了数的基本概念、比较和排序、计算,以及数的应用。
通过导学活动和练,我们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继续努力,掌握更多有趣有用的数学知识。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1:观看视频:真空罩中的闹钟。
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用抽 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实验2: 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 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合作探究
体中传播的最快,在 ■体中传播得最慢;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回来,
再次传入我们耳朵而听到的声音。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
原声晚
以上人们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否则回
声只能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知识点四:人耳听声
人耳听声音的过程•外界传采的声音•首先引起耳朵 中的 _________ 动,这种振动经过 ________ 其他组织传给 ________ •最后 巴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听到了 声音。
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 碍,人都会 ____ ,但是若只是传导障碍,又可以设法用 其他途径把振动传递给 _________ •人也能听到这个声音。
声音通过人的 ______、__________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科学上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称为 。
‘
探究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
1、 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颈前喉头部分的情况。
2、 听吹哨子时发出的声音,思考是怎么发出的声音。
3、 观察音叉和鼓的发声情况。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
_______ 也停止。
思考: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A. 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 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 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 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4. 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 .不能传播声音
B .吸收了声波
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5.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
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 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
________________ 生并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入考生耳中的.
7.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唐诗《枫桥夜
泊》中的诗句,其中的钟声是从寒山寺发出,通过传到客船的;若停
泊在河面上的客船以流水为参照物,则客船是的(填“运
动”或“静止”).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