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苗快繁生产管理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也受到各种病毒的威胁,其中普通马铃薯Y 病毒和葡萄叶病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尤为严重。
因此,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马铃薯病毒问题的有效途径。
马铃薯脱毒技术主要应用于普通马铃薯Y病毒、葡萄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和马铃薯花叶病毒等病毒的控制。
试管苗快繁技术是指将受病毒侵染的母株去除外在病毒污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无病毒的试管苗,再进行大规模繁殖。
该技术有以下优点:一、保证马铃薯品种的纯度和优质性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去除试管苗体内外病毒,降低病毒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证马铃薯品种的纯度和优质性。
二、促进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大规模繁殖马铃薯健康种苗,提高种薯产量和品质,促进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降低耕地污染和农业用药量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去除病毒,降低马铃薯的病害发生率,从而减少对土壤和水的污染,降低农业用药量,保护生态环境。
四、提高农民收益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一、选择底薯并进行消毒。
选用优质种薯作为材料,切割成小块,进行消毒处理,去除外在污染细菌。
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采取组织培养技术,将马铃薯底薯比如去除病毒后得到的组织块,放在含有营养物质的试管中,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下培养,最终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
三、快速繁殖无病毒试管苗。
将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苗通过快繁技术进行扩繁,获得大量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再进行与土壤直接接触的育苗培育。
四、田间移栽。
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经过特殊处理后,移栽到田间进行培育,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种质资源。
总之,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项有效的马铃薯病毒控制技术,可以保证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纯度和优质性,为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脱毒苗快繁生产管理技术

薯原种的生产数量,而脱毒马铃薯的优
* 快繁瓶装苗的控制
快繁瓶口 !'#2.(注意不要让小苗挨上
势,即高产和不易腐烂,被农民(特别是
在快繁脱毒苗时,瓶中如少放脱毒 快繁瓶瓶口,以防感染),剪带 ! 片小叶
靠天吃饭及高海拔地区的农民)及市场 苗,其长得快,脱毒苗节间长、叶大且须 茎放在快繁瓶中。盖上盖子,在苗瓶外
度高,污染增高,所以室内需装空调。一 无菌室所需物品放在无菌室固定位置, 般温度应控制在 #%'#(范围内,温度 启动超净工作台,通风杀菌,并将室内 高于 #),则苗顶端易产生烧苗现象, 紫外灯打开消毒,工作人员快速离开无
和强壮生长。 # 温度对瓶装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夏天昼长夜短,日光灯照射比冬天
短,而 自然 照射光多,可提高组培瓶苗
新脱毒瓶苗,每年应通过剥离茎尖组织 脱毒苗被取出时,就会污染正在做的培
的办法培养新鲜无病毒瓶苗,以确保继
代培养脱毒瓶苗质量。 ( 无菌操作室内消毒灭菌 ("! 操作前消毒 一是无菌室刚开始工作或间隔 !'
响
$ 瓶苗污染的控制
壁用打号枪注明该品种的编号及快繁
日期。 ) 定期检查 放在生长间的快繁脱毒苗,一般每
隔 -, 要用稀释好的清洁尔灭喷撒灭 菌,每天早关灯和晚开灯时,发现有污
培养基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在脱毒瓶苗的继代培养过程中,常 染的瓶苗,必须马上将其拿出生长间,
铁盐、食用白糖、自来水、琼脂。试管苗 因种种原因出现细菌类和真菌类污染, 并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然后用清洁热
单节切断繁殖宜采用固体培养基,如果 细菌污染苗极弱,且扩繁后下一代大部 水加入适量洗衣粉,用刷子涮洗苗瓶,
工作人员在培养基灭菌过程中,不慎放 分表现为细菌污染,在生产中通常用抗 并换水冲洗,然后倒置木架上晾干水珠 气不均,一般灭菌后拿出来的培养基过 生素来处理细菌污染。对于真菌污染的 待用。健康苗 #% 多天就可快繁或移栽
马铃薯脱毒及脱毒种薯繁殖技术-精品文档

马铃薯脱毒及脱毒种薯繁殖技术一、脱毒马铃薯的增产效果及特点1、增产效果同样的品种,经过脱毒和隔离繁殖后,其结果明显不同。
脱毒后的品种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显著增加,其增加幅度要比脱毒前至少增产30%~50%,甚至成倍增产。
退化越严重的品种,脱毒后增产效果越明显。
2、增产的原因脱毒后的马铃薯,摆脱了病毒对植株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干扰,恢复了该品种原有的生长发育特性,同时也恢复了其增产潜力,因而植株生长旺盛。
据测定,脱毒后的马铃薯,其植株叶绿素含量比退化植株增加33.4%,并且光合生产率提高14%-41.9%,植株高度增加50%以上。
3、脱毒马铃薯的特点脱毒马铃薯只是将已经侵染进植株体内的病毒脱除,但不能避免病毒的再侵染。
也就是说在繁殖和生产过程中脱毒马铃薯仍会遭到各种病毒的再侵染而重新退化。
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延缓病毒的再侵染。
脱毒马铃薯是有“有效期”的,过了有效期就应淘汰。
马铃薯繁殖、生产代数越高,再退化的就越严重。
二、脱毒技术1、茎尖剥离方法幼苗材料经过消毒处理后,将其置于解剖镜的承物台上,用左手拿镊子夹住植株,右手用解剖针剥离掉植株生长点的小叶片和叶原基,最后只保留一个生长点,这个生长点是带一个叶原基的,大小约为O.1~0.2mm。
然后用解剖针把生长点“切”下来放在培养基上,封严瓶口放于培养室内培养。
2、茎尖培养方法采用Ms基本培养基,每升添加6-BA 2mg NAA 0.5mg,盐酸吡哆素0.5mg,甘氨酸2mg,盐酸硫胺素0.4mg,烟酸0.5mg,生物素0.05mg,肌醇100mg。
温度和湿度是茎尖的主要培养条件,温度23~25℃,光照强度是3000~4000勒克斯,且光照时间为每天16小时左右。
经过30~40天的培养茎尖便有明显的增长。
大约3~4个月后就能长成小植株。
3、病毒检测病毒检测的目的,是鉴定所获得的试管苗是否将所有病毒完全脱除。
病毒检测方法有生物学和血清学两种。
目前,血清学方法应用比较普遍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
马铃薯脱毒快繁与微型种薯生产技术

克 新 1 大 田生产 薯块 。 号 22 茎尖组 织培 养基 的选 用 .
3 %食用 白糖+ 脂 粉 7r p 琼 L,H值 58~6 , C . . 一般 4周 0 转接一次 , 繁殖 系数 4~7 。经 试 验 , 培养 最适 温 度 为 2 3~2 c 4 o ,光 照强 度 10 5 0~2 0 ,每天 光 照 时间 0 0l x 1 。 了降低 马铃 薯试 管 苗快繁 成本 , 们用 卡拉 胶 6h 为 我
病毒 检测 方法 有多 种 , 如生 物学 测定 法 、 酶联 免疫 吸 附法 ( LS 、 E IA) 植株 直接 测定 法 。我们 采用 的是 酶联 免疫 吸 附 法 ( LS , 据检 测 结 果 , E IA) 根 将含 有 病 毒 的株
系淘 汰掉 , 留下 完全不 含 病毒 的株 系 , 样 即获得 了 保 这 脱 毒 马铃薯 基 础材料— — 马 铃薯脱 毒 试管 苗 。 马铃 薯茎尖 脱毒 成 功率 的高低 ,除受茎 尖 大小 影 响之外 , 还受 人员 操 作 因素 的影响 。一 般来讲 , 剥离 的 茎 尖越 小 , 带病 毒越 少 , 所 获得 无病 毒植 株 的机会 就越
2 马 铃薯 的脱 毒 方 法
高, 但培 养越 困难 ; 体茎 尖越 大 , 离 虽成 活率提 高 , 但脱 毒效 果 降低 。 想 的茎尖 大小是 01~02m 带有 一 理 . . m, 二个 叶 原基 。根 据资料 介 绍 , 正 常情况 下 , 在 离体 茎尖 脱 毒 成 功 率 一 般 在 4 一5 % %之 间 。我 们 的试 验 也 证 明, 随着 技术 人员 操作 的逐 渐熟 练 , 脱毒成 功 率也 将逐
代 替 了琼脂 粉 , 白糖代 替 了蔗糖 , 用 纯净水 代替 了蒸 饮 馏 水 ,结 果 单 株 成 本 降 低 3 .% , 总 成 本 降 低 约 48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1 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 (1)1.1 设备条件 (1)1.1.1 试剂配置室 (1)1.1.2 洗涤及灭菌室 (2)1.1.3 无菌室 (2)1.1.4 培养室 (2)1.2 材料的选择 (2)1.3 类病毒和病毒的检测 (2)1.3. 1 类病毒的检测 (2)1.3.2 病毒检测 (9)1.3.3 脱毒材料热处理 (13)1.4 培养基的制备 (13)1.4.1 培养基母液配制 (13)1.4.2 培养基配制 (15)1.5 外植体灭菌 (17)1.6 茎尖剥离前消毒 (17)1.7 茎尖剥离与接种 (17)1.8 培养 (17)1.9病毒检测筛选脱毒苗 (17)1.10 品种典型性鉴定 (18)2 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18)2.1 茎切段培养基繁殖 (19)2.1.1 扩繁前的准备工作 (19)2.1.2 茎切段和接种 (19)2.1.3 培养 (19)2.2 扦插苗扩繁 (21)2.2.1 培养基础苗 (21)2.2.2 基础苗移栽 (21)2.2.3 基础苗剪切 (21)2.2.4 基础苗切段后的管理 (22)2.2.5 扦插苗 (22)2.2.6 扦插苗管理 (23)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1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健康种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利用茎尖脱毒快繁技术生产无病毒种薯、田间系选生产良种和实生种子生产无毒实生薯等,其中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即茎尖脱毒)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茎尖脱毒技术是根据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和茎尖分生组织带毒少的原理,结合使用钝化病毒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剥离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植株。
这一技术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能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相结合等特点。
目前除一些类病毒外,绝大多数植株病毒都可以通过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除。
经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经病毒检测并确认其不带病毒后可进一步利用,对仍带有病毒的株系进行淘汰或再脱毒。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近年来在马铃薯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先进技术,通过试管苗快速繁殖可以大幅提高马铃薯的繁殖效率和质量,有效地避免了病毒和病菌的传播,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从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原理、技术流程、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原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是通过将健康的组织培养在无菌的培养基中,通过适宜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使其快速生长和分化为幼苗,然后继续培养和繁殖,最终获得大量无病害的苗种。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选择健康组织:选择健康的马铃薯组织,如叶片、茎芽等,进行无菌处理,去除表面的病菌和病毒。
2. 建立培养基:根据马铃薯生长的特点和营养需求,配置适宜的无菌培养基,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生长因子。
3. 培养和繁殖:将经过无菌处理的马铃薯组织培养在无菌培养基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分化为幼苗,然后进行继代培养和繁殖。
通过以上原理,可以有效地实现马铃薯的脱毒繁殖,得到大量无病害的试管苗,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种苗资源。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的流程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无菌处理、培养基配置、培养和繁殖等步骤,下面将对其具体流程进行介绍。
2. 无菌处理:将经过消毒处理的组织放入无菌工作台中,进行进一步的无菌处理,包括盆栽、割取等操作,确保组织的无菌状态。
3. 培养基配置:按照配方将无菌培养基配置好,包括营养盐、植物生长激素、碳源等成分,确保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生长因子。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繁殖效率:传统的马铃薯繁殖方式存在生长周期长、繁殖效率低的问题,而通过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繁殖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
2. 避免病毒传播:马铃薯作为病毒携带者,传统繁殖方式易导致病毒的传播,而试管苗繁殖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有效保证马铃薯的健康和质量。
3. 提高产量和品质:无病害的试管苗具有较高的生长力和抗逆性,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种植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

67《农机市场》 2024年第2期马铃薯是泸水市片马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2023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813.3亩,占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35.59亩的18%,实现总产886700 kg,平均单产1090.3 kg/亩。
主要种植品种是中甸红、合作88。
为实现马铃薯高产稳产,增加马铃薯种植收益,近年来,片马镇积极推行马铃薯的脱毒与快繁技术,以促进当地马铃薯种植产业的良好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马铃薯脱毒技术1.1 建立无菌体系1.1.1 材料选择与处理马铃薯外植体材料的来源可分为三种;一是将大田中处于生长季节的马铃薯植株移植至温室内,并将新生长出的嫩芽收集为外植体。
二是从大田中的马铃薯植株上切取一部分的茎段,扦插于营养液中培植一段时间后,将新生长出的嫩芽收集为外植体备用。
三是将马铃薯块茎放置在室内使其自然发芽,在收集嫩芽为外植体时先将室内温度提升至38℃处理15d后再进行。
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胡伍军云南省泸水市片马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泸水 673207作者简介:胡伍军(1977—),男,汉族,云南泸水人,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在培养外植体时,可使用7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混合均匀喷施外植体,可起到杀菌效果。
当外植体植株上携带有病毒,可采取热处理或茎尖培养的方式进行消毒。
马铃薯外植体新芽多为2cm左右,收集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运用75%酒精对外植体表面灭菌处理30~60s。
随后使用0.1%升汞灭菌5~8min,最后使用无菌水冲洗3~10次,单次冲洗时间为5min,完成处理 [1]。
1.1.2 茎尖剥离与接种马铃薯外植体茎尖较小,将茎尖组织灭菌后,放置在10~40倍解剖镜下使用专用镊子剥离嫩叶组织,裸露出半圆形生长点。
保留1~2个马铃薯叶原基,并接种至空白培养基。
1.1.3 初代培养茎尖初代培养以液体培养基为主,配方为MS+IAA0.1mg/L+GA30.1mg/L,pH值为5.8。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全球范围内都有大量的种植。
由于土壤中存在的病毒和细菌的侵害,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往往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
一、原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种利用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手段快速产生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的技术。
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选择健康无病毒的马铃薯组织,将其进行无菌培养,促进组织再生和植株生长,最终获得大量的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苗。
二、方法1. 选择健康的母株:首先需要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试管苗快繁的材料。
这些母株应该是没有明显的病害和病毒感染的,以保证脱毒后的试管苗是健康的。
2. 组织培养:将选取的健康组织(例如茎、叶或芽)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无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利用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组织再生和植株生长。
3. 病毒检测: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脱毒后的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确保其无病毒。
通常采用ELISA法和PCR法等技术进行检测。
4. 试管苗生根:经过病毒检测合格的试管苗,可以进行生根处理,促进其根系的形成和长成。
5. 扩繁:经过生根的试管苗可以进行扩繁,通过分株或离体再生等方法,迅速繁殖大量的无病毒试管苗。
三、应用前景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地消除马铃薯中的病毒和细菌,保证种子的健康。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加快马铃薯种苗的繁殖速度,满足市场需求。
传统的种苗繁殖需要时间较长,而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这一时间,提高种苗的产量和质量。
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还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良好的材料。
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无病毒的马铃薯试验材料,为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更多可能。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技术,它将对马铃薯生产和种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脱毒苗快繁生产管理技术
摘要从培养基制作、温度控制、瓶装苗及其污染控制、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生产管理技术,以期为马铃薯脱毒苗快繁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0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051-02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作为植物营养繁殖的一个新手段,组织培养技术成为现代生物领域及现代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操作手段,其繁殖速度是一般常规方法所不能比的。
通过无菌方法进行快繁的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空间内由1个个体迅速繁殖大量群体,实验室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离体繁殖正是借助这一显著优势在国内
外种薯生产上得以广泛利用,是脱毒马铃薯原种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前提。
青海省农科院生物中心是青海省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经济实体,生产能力达200多万株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为青海省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最大的省级单位。
经过多年的实际探索及对马铃薯实验室的改进,大幅度增加了脱毒马铃薯原种的生产数量,而脱毒马铃薯的优势,即高产和不易腐烂,被农民(特别是靠天吃饭及高海拔地区的农民)及市场接受,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培养基及其制作对瓶装苗的生长影响
1.1培养基材料对试管苗的生长影响
培养基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食用白糖、自来水、琼脂。
试管苗单节切断繁殖宜采用固体培养基,如果工作人员在培养基灭菌过程中,不慎放气不均,一般灭菌后拿出来的培养基过稀(成糊状),影响接苗质量和幼苗生长;相反,如果培养基硬度太大,切断不易插入培养基中,影响苗切断与培养基的接触。
1.2培养基制作对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
在快繁苗时,所需的培养基一般应提前2周做,以防使用被污染的培养基,影响试管苗的成活率。
如笔者4月中旬快繁大西洋苗时,由于培养基的污染超过了10%,影响很大。
另外,培养基的瓶或盒上的水珠影响快繁苗的污染和强壮生长。
2温度对瓶装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夏天昼长夜短,日光灯照射比冬天短,而自然照射光多,可提高组培瓶苗移栽后的成活率;但夏天比冬天室内温度高,污染增高,所以室内需装空调。
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0~25℃范围内,温度高于26℃,则苗顶端易产生烧苗现象,高于33℃,则苗停止生长。
另外,瓶中或盒中的培养基要比平时多放,以防抽干盒或瓶中的培养基,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
生长间的生长架以用玻璃层为宜,因利用散射光可提高组培瓶苗移栽后的成活率。
试验表明,用玻璃作为培养层的生长架比用铁作为生长架好。
用铁做的生长架,散热效果比较差,当生长间放满用铁做的生长架时,一般早上关灯后,继续让空调再开2~3h才能保证整个生长间的温度较适合幼苗的生长。
3快繁瓶装苗的控制
在快繁脱毒苗时,瓶中如少放脱毒苗,其长得快,脱毒苗节间长、叶大且须根发达;如放多脱毒苗,其长得慢,脱毒苗弱、叶小且挨瓶的苗腐烂。
这2种情况对快繁都不利,故快繁苗时,在瓶中放40~50根脱毒苗为宜;同时快繁脱毒苗应控制苗的节间。
4瓶苗污染的控制
在脱毒瓶苗的继代培养过程中,常因种种原因出现细菌类和真菌类污染,细菌污染苗极弱,且扩繁后下一代大部分表现为细菌污染,在生产中通常用抗生素来处理细菌污染。
对于真菌污染的脱毒瓶苗,除严格操作规程外,可在培养基中配制不同浓度多菌灵来减轻瓶苗污染率。
最主要是快繁留的基础脱毒苗没有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而对于继代扩繁4年以上的瓶苗,要定期进行病毒检测确认是无病毒苗。
因此,要定期更新脱毒瓶苗,每年应通过剥离茎尖组织的办法培养新鲜无病毒瓶苗,以确保继代培养脱毒瓶苗质量。
5无菌操作室内消毒灭菌
5.1操作前消毒
一是无菌室刚开始工作或间隔1~2个月未进行消毒时,先把高锰酸钾倒入培养皿,再倒入甲醛,关闭门窗进行熏蒸消毒,间隔1~2d 即可在室内工作;二是将工作服、口罩、拖鞋、盛装75%的酒精瓶、剪刀、镊子、苗源瓶、快繁瓶等无菌室所需物品放在无菌室固定位置,启动超净工作台,通风杀菌,并将室内紫外灯打开消毒,工作人员快速离开无菌室,灭菌25~30min即可。
5.2操作中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间,穿戴好消毒服装,在组培室用75%的酒精将双手消毒,再用酒精泡的酒精棉擦超净工作台,同时将镊子、剪刀和支撑干用酒精擦过后,放在加热器进行5~6s的消毒,并将已挑拣好的无污染的脱毒苗放在超净工作台上,先打开灭菌过的快繁瓶放在超净工作台上,然后拧开脱毒苗瓶的口,用已灭菌过的镊子将脱毒苗瓶中的小苗夹出瓶口,只留根部在瓶内,用剪刀剪掉根部,然后再用镊子夹小苗离快繁瓶口1~2cm(注意不要让小苗挨上快繁瓶瓶口,以防感染),剪带1片小叶茎放在快繁瓶中。
盖上盖子,在苗瓶外壁用打号枪注明该品种的编号及快繁日期。
6定期检查
放在生长间的快繁脱毒苗,一般每隔7d要用稀释好的清洁尔灭喷撒灭菌,每天早关灯和晚开灯时,发现有污染的瓶苗,必须马上将其拿出生长间,并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然后用清洁热水加入适量洗衣粉,用刷子涮洗苗瓶,并换水冲洗,然后倒置木架上晾干水珠待用。
健康苗20多天就可快繁或移栽温室。
7取苗
在取苗时,有时也有真菌污染的脱毒苗,不能作快繁苗但可以作移栽苗。
如果下一批苗要得急,取苗的同时需做培养基,若在同一间进行,带有真菌的脱毒苗被取出时,就会污染正在做的培养基,故应分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