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6-1-24 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教师版】小学奥数6-1-1 归一问题.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本讲主要学习归一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归一问题的类型,以及解决归一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一些实际问题中.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是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问题是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个单位的数值(单一量)之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解的问题,解答归一问题的方法叫做归一法。
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求总量的,求出一个单位量之后,然后利用乘法求出结果,这种问题叫做正归一问题(也称正归一);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几个单位数量是多少;另一种是求份数的,求出一个单位量后,再用包含除法求出所求的结果,这类问题叫做反归一问题(也称反归一)。
如: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一共包含多少个单位数量?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 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有的问题一次归一不能解决,需要两次归一或与倍比相结合才能解决。
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份数 (正归一)份数=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 (反归一)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 =总工作量÷份数模块一、简单的归一问题 【例 1】 某人步行,3小时行15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考点】简单的归一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解析】 153735÷⨯=(千米)。
答:7小时行35千米。
【答案】35【巩固】 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考点】简单的归一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解析】 先求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再求航行270千米需要几小时,最后求出共需多少小时。
小学奥数教师版-6-1-6 和差问题(二)

6-1-4.和差问题(二)教学目标1.会判断什么样的应用题属于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两个数的差,要分别求这两个数;2.并掌握和差问题的特性,为以后继续学习和倍、差倍问题做准备;3.总结归纳出解决和差问题的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知识精讲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知道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要求这两个数,解决和差问题需要我们画线段图来分析,方法如下:(两数的和-两数的差)÷2=较小的数较小的数+两数的差=较大的数(两数的和+两数的差)÷2=较大的数较大的数-两数的差=较小的数例题精讲【例1】学学和思思共有87颗糖果,学学给了思思5颗后,思思比学学还多3颗,原来学学有颗糖果,思思有颗糖果.【考点】复杂的和差问题【难度】3星【题型】填空【关键词】学而思杯,2年级,第7题【解析】学学给了思思5颗后,思思比学学还多3颗,这说明学学比思思多5237⨯-=颗糖果,利用和差问题,思思有877240()-÷=颗糖果,学学有40747+=颗糖果.<考点>和差问题及移多补少问题【答案】学学47颗,思思40颗【例2】有大、小两个油桶,一共装油24千克,两个油桶都倒出同样多的油后分别还剩9千克和5千克.问:原来大、小两个油桶各装油多少千克?【考点】复杂的和差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解析】两个油桶都倒出同样多的油后分别还剩9千克和5千克,那么也就是说大桶比小桶多4千克的油,知道这两桶油的和,又找到了这两桶油的差,这道题就变成了典型的和差问题的应用题了.方法一:大桶:244214()+÷=(千克)小桶:14410-=(千克)方法二:小桶:244210()-÷=(千克)大桶:10414+=(千克)【答案】大桶14千克,小桶10千克【例3】小华和小敏共有铅笔25枝,如果小华用去4枝,小敏用去3枝,那么小华还比小敏多2枝,小华和小敏原来各有多少枝铅笔?【考点】复杂的和差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解析】如果小华用去4枝,小敏用去3枝,那么小华还比小敏多2枝,这就说明原来小华的铅笔比小敏的铅笔多3枝.找到了这个暗差,这道题就简单了.方法一:小华:253214()+÷=(枝)小敏:14311-=(枝)方法二:小敏:253211()-÷=(枝)小华:11314+=(枝)【答案】小华14块,小敏11块【例4】甲、乙两个笼子里共有小鸡20只,甲笼里新放4只,乙笼里取出1只,这时乙笼还比甲笼多1只,求甲、乙两笼原来各有鸡多少只?【考点】复杂的和差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解析】这样想:已知甲、乙两个笼子里小鸡的和是20只,根据甲笼里放入4只,乙笼里取出1只,还剩1只可知,甲、乙两个笼里小鸡只数相差:4+1+1=6(只)解:1.乙笼比甲笼多多少只?4+1+1=6(只)2.甲笼原来有小鸡多少只?(20-6)÷2=14÷2=7(只)3.乙笼里原来有小鸡多少只?20-7=13(只)或(20+6)÷2=13(只)答:甲笼里原有小鸡7只;乙笼里原有小鸡13只。
(完整版)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平均数问题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解析】(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小试牛刀】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解析】甲113 丁77【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
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
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解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
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
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
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
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
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小试牛刀】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解析】9人【例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
平均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教案:平均数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平均数。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平均数对一组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数据特点,教师总结并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
2. 教师总结并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尝试运用平均数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交流答案。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特点,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补充和说明: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它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
小学奥数6 1 1 归一问题 教师版

小学奥数6 1 1 归一问题教师版小学奥数6-1-1归一问题教师版统一问题教学目标这堂课主要关注规范化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规范化问题的类型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规范化问题的基本关系,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一些实际问题中知识点拨统一问题归一问题是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问题是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个单位的数值(单一量)之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解的问题,解答归一问题的方法叫做归一法。
归一化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找到一个单位量后,求出总量,然后用乘法求出结果。
这种问题称为正归一化问题(也称为正归一化);例如,一辆汽车在3小时内行驶150公里。
它在7小时内行驶多少公里?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元数量,再求出几个单元的数量;另一个是计算股票数量。
计算单位数量后,使用包含除法计算结果。
这类问题称为逆规范化问题(也称为逆规范化问题)。
例如,道路维修团队在6小时内修建了180公里的道路。
根据这个数据,修建240公里的道路需要多少小时?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单位数量,然后确定包含多少个单位?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解决规范化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量的值,然后根据问题中“像这样计算”和“使用相同的速度”等句子的意思,掌握问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计算公式并解决问题。
有些问题不能一次解决,但需要两次解决,或结合双倍比例解决。
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总工作量?单位工作量(单个数量)?拷贝数(标准化)拷贝数?总工作量?每个(单个数量)的工作量(反向标准化)每个(单个数量)的工作量?总工作量?份数例题精讲单元一。
简单规范化问题【例1】某人步行,3小时行15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考点】简单的归一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15? 3.7.35公里[分析]。
回答:7小时35公里。
【答案】35【合并】一艘船在四小时内航行108公里,并以这种速度继续航行270公里,需要多少小时?【测试地点】简单一题【难度】1星【问题类型】回答【分析】首先找出每小时航行多少公里,然后找出270公里需要多少小时,最后找出需要多少小时。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33讲 平均数问题(二)(含答案分析)

解析:
例题4有4个数,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21,其中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第二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根据“4个数的平均数是15”可以得出4个数的总数就是21×4=84;又根据“前2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可以得出它们的总数为15×2+26×3=108,其中第二个数被重复算了一次,所以总数就多出了108-84=24,这多出的24就是第二个数。
三、课后作业
1、明明、红红两人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加上英英的体重后,他们的平均体重就上升了1千克。英英重多少千克?
2、一个同学读一本书,共10天读完,平均每天读8页。前5天他平均每天读6页,后5天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3、有3个数的平均数是3,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0,那么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5。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5:甲地到乙地相距30千米,爸爸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10千米。求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
练习五
1、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上坡,行了120千米,然后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求这辆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例3: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练习三
1、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4。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2、期中考试中小明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4分,由于老师批改的错误,其中有一门功课的成绩被改为87分,这时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2分。这个被改动的成绩原来是多少?
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先;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分别求出来和回需要的时间,再根据速度=总路程÷时间即可解答.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含答案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1、五年级一班的同学进行数学测试,根据前五次检测的平均成绩就是80,她想使成绩再提高一些,那她第六次考多少分才能使这六次的平均成绩达到82分?2、两组数据,第一组16个数据的与就是98,第二组的平均数就是11、两组数的平均数就是8,那么第二组有几个数据?3、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就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男生有多少人?4、一位同学在期中测试中,除了数学外,其她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就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
已知她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平均数就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就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就是48,中间的一个数就是多少?6、五一班有60人参加数学竞赛,全班平均分为92分,男生平均分为94分,女生平均分为91分,求五一班男生与女生分别就是多少人?7、东东参加数学测试,她第一次得了60分,第二次得了70分,第三次得了65分,第四次的成绩比这四次的平均分还多15分,那么东东第四次测验得了多少分?8、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就是22岁,其中甲乙的平均年龄就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就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就是多少岁?9、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10、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就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
这一次就是她第几次测验?11、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6千米/小时,求往返平均速度。
12、以2为首的连续52个自然数的平均数就是多少?13、有四个数,从第二个起,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已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就是24、5,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就是多少?14、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去打,甲每分钟打30个字,乙每分钟打20个字。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讲平均数问题(一)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讲平均数问题(一)小学三年级奥数第一讲平均数问题这里是小学三年级奥数第一讲,我们将要学习关于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的总和除以个数所得到的数值,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个计算方法。
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的总体特征,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小明在连续五天的练习中分别得到了91分、88分、95分、89分和93分,请计算他这五天的平均分数。
解答:要计算平均分数,我们首先需要将这五个分数相加,然后再除以5。
即:91 + 88 + 95 + 89 + 93 = 456456 / 5 = 91.2所以小明这五天的平均分数是91.2分。
例子二:班级里有10个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为120厘米、130厘米、125厘米、135厘米、128厘米、130厘米、127厘米、133厘米、122厘米和125厘米,请计算这10个学生的平均身高。
解答:将这10个身高值相加,然后再除以10,即:120 + 130 + 125 + 135 + 128 + 130 + 127 + 133 + 122 + 125 = 1245 1245 / 10 = 124.5所以这10个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24.5厘米。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计算平均数的步骤是将数值相加,然后再除以个数。
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些更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例子三:小华参加了一场七天的马拉松训练营,每天的里程数分别为10公里、12公里、15公里、11公里、13公里、14公里和16公里,请计算小华这七天的平均每日里程数。
解答:我们可以将这七天的里程数相加,然后再除以7,即:10 + 12 + 15 + 11 + 13 + 14 + 16 = 9191 / 7 ≈ 13所以小华这七天的平均每日里程数是约为13公里。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计算平均数的过程是一样的,无论是计算分数、身高还是每日里程数。
只需要将数值相加,再除以个数即可。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点说明: 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可以和行程问题里面的平均速度要区分并联系)
模块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例 1】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
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
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即为:457846+++÷=()(厘米).
【答案】6
【巩固】 小叶子这学期前5次作业的得分分别是95,87,92,100,96.求小叶子这5次作业的平均成
绩?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因为本题的“平均成绩=总成绩÷次数”所以先求总成绩,再求平均成绩.即:
958792100965++++÷()4705=÷94=(分)
. 【答案】94
【巩固】 中关村三小有15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为93、94、85、92、86、88、
94、91、88、89、92、86、93、90、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从他们每人跳绳的个数可以看出,每人跳绳的个数很接近,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90做为基
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加数,如93=90+3,3作为加数;小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减数,如 87=90-3,3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用和数的项数乘以基准
数,加上累计差,再除以和数的个数就可以算出结果。
①跳绳总个数。
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
=90×15+(3+4+2+4+1+2+3)-(5+4+2+2+1+4+1)
例题精讲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平均数问题
=1350+19-19
=1350(个)
②每人平均每分钟跳多少个?
1350÷15=90(个)
【答案】90
【例 2】 如图5是小华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的统计图。
小华五次测验的平均分是 分。
图5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 (90+95+85+90+100)÷5=92分
【答案】92
【例 3】 某学生算六个数的平均数,最后一步应除以6,但是他将“÷”错写成“×”,于是得错误分析l800,
那么,正确分析是__________。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
【解析】 由题意,6个数的和为:1800÷6=300,所以平均数应为:300÷6=50
【答案】50
【例 4】 已知8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后这8个数的平均数变为7,那么这个被改
动的数原来是___________。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初赛,5题
【解析】 原来8个数的和是8×8=64,后来变成了7×8=56,小了8,所以原数是8+8=16
【答案】16
【例 5】 小强的哥哥骑自行车旅游,第一天行32千米,第二天行41千米,第三天行44千米,第四天行
的路程比前三天的平均路程还多9千米,第四天行多少千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哥哥前三天行的路程平均数是:324144339++÷=()(千米),而第四天比这平均数还多9千米,
所以第四天行了42951+=(千米).
【答案】51
【巩固】 一个粮仓,第一天运进大米83吨,第二天运进大米74吨,第三天运进大米71吨,第四天运进
大米64吨,第五天运进的大米比四天中平均每天运的还多32吨,第五天运进大米多少吨?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前四天运的大米的平均数是:(83747164)473+++÷=(吨),第五天运进的大米是:7332105
+=(吨).
【答案】105
【例 6】 小晴本周读完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她读了13页,接下来的三天平均每天读了17页,最后三天
读了41页.她平均每天读故事书多少页?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小晴平均每天读故事书多少页,就要知道这本书的总页数和读完这本书的总天数.故事书的总页数为:1317341105
++=(天).根据总数量÷总天数=平均数,+⨯+=(页),总天数为1337
可得:131734113315
()()(页),所以,小晴每天读故事书15页.
+⨯+÷++=
【答案】15
【例7】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由五个数的平均数是9,可知这五个数的总和是:9545
⨯=,其中一个数改为1后,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则现有五个数的总和是:8540
-=,可见这个被改
⨯=,被改的这个数减少了45405
动的数原来是:156
+=.
【答案】6
【例8】果品店把3千克水果糖,9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水果糖每千克7元,奶糖每千克11元,那么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格,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价钱和与总价钱相对应的总质量.什锦糖的总价是:37911120
+=(千克),什锦糖的单价是:⨯+⨯=(元),什锦糖的总质量是:3912
÷=(元).
1201210
【答案】10
【巩固】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①什锦糖的总价:4.40×2+4.20×3+7.20×5=57.4(元)
②什锦糖的总千克数:2+3+5=10(千克)
③什锦糖的单价:57.4÷10=5.74(元)
【答案】5.74
【例9】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先求这辆摩托车行驶的总路程:602703330
⨯+⨯=(千米),再求行驶的总时间:235
÷=(千米).+=(小时),最后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列式如下:330566
【答案】66
【巩固】小新算了一下今年自己的零花钱,他前三个月平均每个月的零花钱是88元,四、五月份两个月的零花钱平均是83元,那么小新前五个月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元?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前五个月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元,则必须知道五个月总共的零花钱是多少元.即有:(883832)5430586
⨯+⨯÷=÷=(元).
【答案】86
【例10】小华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和音乐三科成绩平均分是96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四科平均分下降了2分,小华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方法一:已知三科成绩平均分是96分,可以求出三科成绩总分数,英语成绩公布后,四科平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