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合集下载

五年级《平均数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平均数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备课教员:第四讲平均数问题一、教学目标: 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2.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 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探究,解答问题。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解决稍复杂平均数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灵活地解答平均数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钟)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师:好,今天先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大家听完后,能帮帮小山羊吗?(故事讲解)一天,红狐狸和灰狐狸瘸着腿在街上一拐一拐地走着,心里琢磨着怎样才能发财。

忽然,它们看到小山羊在卖大葱,就走过去问:“小山羊,你这大葱共有多少,怎么卖的?”小山羊回答:“共有100千克,每千克一元钱。

”红狐狸眼珠一转,说道:“你这葱白和葱叶各占一半,我把葱白都买了,我兄弟灰狐狸把葱叶都买了。

”灰狐狸:“葱白1千克按7角钱,葱叶按1千克3角钱,加起来刚好1元钱,咋样?”小山羊想了想,觉得狐狸说得有道理,就把葱全部卖给了它们。

过了一会,小山羊忽然觉得自己上当了,可它又不知道自己怎么上的当。

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师生讨论:小山羊卖的葱,葱白和葱叶平均每千克才(7+3)÷2=5(角),应该葱白和葱叶平均每千克1元才合理。

师:小山羊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平均数。

今天我们走进平均数问题的世界里,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平均数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钟)(一)例题一:(13分钟)A、B两数的和是41,B、C两数的和是56,A、C两数的和是47,求A、B、C三个数的平均数?师:题目中告诉了哪些数学信息呢?生:A、B两数的和是41,B、C两数的和是56,A、C两数的和是47。

师:要求的是什么呢?生:A、B、C三个数的平均数。

小学数学教案平均数(精选13篇)

小学数学教案平均数(精选13篇)

小学数学教案平均数〔精选13篇〕小学数学教案平均数〔精选13篇〕小学数学教案平均数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的】1.在详细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敏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p 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开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开展同学的思维才能,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才能,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图。

学具:每四位同学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学具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

〔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展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

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

〕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一样,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同学答复后老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一样。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答复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一样。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比拟,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成果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老师讲解提醒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学四年级奥数第11讲平均数问题知识⽅法…………………………………………………平均数问题的基本特点是把⼏个⼤⼩不等的数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份,求其中的⼀份是多少。

基本的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定要牢牢记住这个关系式来进⾏分析、类推。

重点点拨…………………………………………………【例1】有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38,把它们从⼩到⼤排列起来,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48,中间的那个数是多少?分析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38,这五个数的和是138×5=690。

前三个数的和是1273,后三个数的数和是148×3,在前三个数与后三个数之间重复的是第三个数,也就是中间数。

我们⽤前三个数与后三个数的和减去这五个数的和,就得到中间那个数。

解答127×3+148X3-138X5=135答:中间的那个数是135。

【例2】⼩明期末考试语⽂、外语、⾃然的平均成绩是80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了2分。

⼩明数学考了多少分?分析前三门的总成绩是80×3=240(分)。

数学成绩公布后,平均成绩是80+282(分),那四门总成绩是82×4=328(分)。

⽤四门总成绩减去三门的总成绩就是数学的成绩。

解答82×4-80×3=88(分)答:⼩明数学考了88分这⼀题还可以列⽰为:80+4×2=88,⼩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例3】⼩红测试每分钟跳绳的次数,前四次每分钟分别跳180下,175下,180下,185下,第五次⽐全部五次跳的平均数还多32下。

那么全部五次跳的平均数是多少下?第五次跳了多少下?分析前四次每次的成绩都知道了,这样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平均成绩是(180+175+180+185)÷4=180(下)。

第五次⽐全部五次跳的平均数还多32下,可以把多出来的32下,平均分给前四次,这样平均成绩就会提⾼32÷4=8(下),因此全部五次的平均成绩是180+8=188(下)。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第1讲平均数(一)一、知识要点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二、精讲精练【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练习1: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含答案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含答案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1、五年级一班的同学进行数学测试,根据前五次检测的平均成绩就是80,她想使成绩再提高一些,那她第六次考多少分才能使这六次的平均成绩达到82分?2、两组数据,第一组16个数据的与就是98,第二组的平均数就是11、两组数的平均数就是8,那么第二组有几个数据?3、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就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男生有多少人?4、一位同学在期中测试中,除了数学外,其她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就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

已知她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平均数就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就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就是48,中间的一个数就是多少?6、五一班有60人参加数学竞赛,全班平均分为92分,男生平均分为94分,女生平均分为91分,求五一班男生与女生分别就是多少人?7、东东参加数学测试,她第一次得了60分,第二次得了70分,第三次得了65分,第四次的成绩比这四次的平均分还多15分,那么东东第四次测验得了多少分?8、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就是22岁,其中甲乙的平均年龄就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就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就是多少岁?9、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10、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就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

这一次就是她第几次测验?11、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6千米/小时,求往返平均速度。

12、以2为首的连续52个自然数的平均数就是多少?13、有四个数,从第二个起,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已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就是24、5,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就是多少?14、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去打,甲每分钟打30个字,乙每分钟打20个字。

四年级数学奥数第8讲:平均数问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奥数第8讲:平均数问题-教案

生:四科总成绩是83×4=332(分)。

师:投掷成绩是多少?生:85×5-83×4=93(分)。

板书:85×5-83×4=425-332=93(分)答:阿派投掷得了93分。

(一)星海历练1(5分钟)卡尔第一次和第二次语文测验平均成绩是86分,第三次测验后,3次平均成绩是88分,她第三次得了多少分?分析:根据两次平均成绩是86分可求出总分数是86×2=172 ,第三次测验后,3次平均成绩是88分,可求这三次总成绩是88×3=264,“前三次成绩和-前两次成绩和=第三次成绩”。

板书:88×3-86×2=264-172=92(分)答:她第三次得92分。

(二)星海遨游2(10分钟)阿派期中考试语文、外语、常识的平均分是82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4分,阿派期中考试数学得了多少分?师:阿派四门科目的平均分是多少?生:82+4=86(分)。

师:四门科目的总成绩是多少?生:(82+4)×4=344(分)。

师:三门科目的总成绩是多少?生:82×3=246(分)。

师:怎么求阿派期中考试数学得了多少分?生:“四门科目的总成绩-三门科目的总成绩=数学的成绩”。

师:那数学成绩是多少?生:344-246=98(分)数学成绩为98分。

板书:(82+4)×4-82×3=344-246=98(分)答:阿派数学成绩是98分。

(二)星海历练2(5分钟)阿派期中考试语文、英语、科学的平均成绩是91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阿派数学考了多少分?师:要求出全班的平均成绩应该怎么办呢?生:用38名同学的总成绩加上3名同学的补考成绩计算出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再除以全班人数即可计算出平均分。

师:全班同学的总成绩是多少?生:3040+100+85+96=3321分。

师:全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生: 3321÷41=81(分)板书:[(41-3)×80+100+85+96]÷41=3321÷41=81(分)答:这时全班的平均成绩是81分。

小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篇一】1.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年龄的可能是多少岁?2..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5岁,且没有小于16岁的,且这四个人的年龄互不相等,那么年龄的可能是多少岁?年龄最小的可能是多少岁?3.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梓涵上山每分钟行50米,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行75米。

梓涵上山和下山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4.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

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5.梓涵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6天又读了200页正好读完。

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6.琦涵五次考试平均分为96分(满分100分),那么她每次考试的分数不得低于多少分?7.有5箱饼干,每箱鸡蛋重量相等,如果从每箱中拿出40克,那么5箱剩下的总克数正好和原来3箱的克数相等,原来每箱饼干多少克?8.一年级有6班,每班人数相等,如果从每班中调出30个,那么6班剩下的人数正好和原来2班的人数相等,原来每班多少人?9.韩琦练写字,计划每天写100字,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写4字,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

原计划要写多少字?10.张梓涵看一本书,计划每天看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3页,结果提前两天完成任务。

这本书有多少页?【篇二】1.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梓涵上山每分钟行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

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行75米。

梓涵上山和下山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2.四年级有60名同学去栽树,平均每人栽4棵,恰好栽完。

随后又派来一部分同学,这时平均每人栽树3棵就可完成任务,又派来几名同学?3.有几位同学一起计算他们语文考试的平均分,梓涵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梓涵的得分如果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有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多少人?4.九湖中心小学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分63分,其中男学生平均分是60分,女学生平均分是70分,男女生各有多少人?5.甲、乙的平均数是26,乙、丙的平均数是28,甲、丙的平均数是21,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导语】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些数量关系⾮常特殊的题⽬,⽤普通的⽅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

我们可以⽤枚举法,根据题⽬的要求,⼀⼀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希望帮助到您。

【篇⼀】 1、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0,加上⼀个数,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15,这个数是________。

2、⼩强考了语⽂、数学、英语、历史、⾃然五门功课,数学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90分。

把数学成绩加上去,平均成绩是92分。

⼩强的数学成绩是_______分。

3、江滨⼩学有433个⼩朋友,分乘4辆汽车去⼉童公园,第⼀辆车已经接⾛了115⼈,如果第⼆、三、四辆车乘的⼈数相同,第三辆车乘了______个⼩朋友。

4、5个数写成⼀排,前3个数的平均值是15,后两个的数的平均值是10,这五个数的平均的值是______。

5、甲、⼄两地相距240公⾥,⼀辆汽车从甲地开往⼄地⽤了6⼩时,返回时⽤了4⼩时。

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________公⾥。

6、甲、⼄、丙三⼈的平均年龄为17岁,⽽甲⼄两⼈的平均年龄为15岁,那么丙的年龄是________岁。

7、甲⼄两⼈带着同样多的钱,⽤他们全部的钱买了洗⾐粉,甲拿⾛了12袋,⼄拿⾛了8袋。

回家后甲补给⼄3。

8元,每袋______元。

8、学校⾜球队18⼈合影留念,照6⼨照⽚洗三张价格是4。

5元,另外加洗每张0。

3元,如果每⼈各得⼀张,平均每⼈需______元。

9、甲⼄两块棉⽥,平均亩产185⽄,甲棉⽥是5亩,亩产203,⼄棉⽥亩产170⽄,⼄棉⽥有________亩。

10、⼩明期中考试语⽂,数学两科分数共176分,如果再加上外语分数,三科的平均分就⽐语⽂,数学两科的平均分多3分,⼩明的外语成绩是________分。

【篇⼆】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第1讲平均数(一)一、知识要点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二、精讲精练【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练习1: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

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

乙组有多少人?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

这块田是多少亩?【例题3】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

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思路导航】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

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1.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

去掉的数是多少?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

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

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例题4】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

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思路导航】98分比89分多9分。

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

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练习4:1.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

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2.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91.3分。

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8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平均成绩是91.1分。

问全班有多少同学?【例题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

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

中间一个数是多少?【思路导航】先求出五个数的和:38×5=190,再求出前三个数的和:27×3=81.后三个数的和:48×3=144。

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这样,中间的那个数就算了两次,必然比190多,而多出的部分就是所求的中间的一个数。

练习5:1.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

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第2讲平均数二、精讲精练【例题1】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

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思路导航】100分比86分多14分,这14分必须填补到前几次的平均分84分中去,使其平均分成为86分。

每次填补86-84=2(分),14里面有7个2.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

练习1: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

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

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

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例题2】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

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思路导航】因为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1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是(168-10)÷2=79分,英语是79+10=89分。

又因为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86×2-89=8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5分,数学是91.5×2-83=10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知,自然分是89×5-(79+89+83+100)=94分。

练习2: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

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

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例题3】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

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思路导航】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就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

显然,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先求出逆水行全程时所用的时间。

因为360÷10=36(千米)是顺水速度,它是汽艇的静水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此汽艇的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

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速度是30-6=24(千米)。

逆水行全程时所用时间是360÷24=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60×2÷(10+15)=28.8(千米)。

练习3: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

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2.一艘客轮从甲港驶向乙港,全程要行165千米。

已知客轮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

现在正好是顺流而行,行全程需要几小时?【例题4】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0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

求一共分掉多少块饼干?【思路导航】只要知道了大、小班小朋友分得的平均数,再乘(30+20)人就能求出饼干的总块数。

因为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30个小朋友一共多2×30=60(块),这60块平均分给20个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得60÷20=3(块)。

因此,大、小班小朋友分得平均块数是10+3=13(块)。

一共分掉13×(30+20)=650(块)。

练习4:1.数学兴趣小组里有4名女生和3名男生,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女生的平均分是90分,男生的平均分比全组的平均分高2分,全组的平均分是多少分?2.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几下?【例题5】王强从A地到B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2千米。

剩下的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

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思路导航】求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程除以行全程所用的时间。

由于题中没有告诉我们A地到B地间的路程,我们可以设全程为24千米(也可以设其他数),这样,就可以算出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12+12÷4=4(小时),再用24÷4就能得到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练习5:1.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

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2.运动员进行长跑训练,他在前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50米,后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00米。

求他在整个长跑中的平均速度。

作业1.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

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2.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

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

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4.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

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5.两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次。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次,如果乙组平均每人跳160次,那么,乙组有多少人?6.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

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7.甲船逆水航行300千米,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一段水路需要20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8.一个技术工带5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任务,每个普通工人各得120元,这位技术工人的收入比他们6人的平均收入还多20元。

问这位技术工得多少元?9.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二人去打,甲每分钟打30个字,乙每分钟打20个字。

打这份书稿平均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