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调查(方案设计)

综合交通调查(方案设计)
综合交通调查(方案设计)

小城镇

综合交通调查方案设计

目录

一、调查概述

调查背景

调查思路

调查主要内容

二、问题预设

三、资料收集

四、综合调查

五、专题报告设计

六、附录

城镇交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镇交通问题成因探讨

资料收集一览表(成果导入)

综合调查问卷及表格汇总

湖北省恩施州龙凤镇综合交通规划成果梳理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背景:

为切实发展“四化同步”和“新型城镇化”工作,合理布局和完善小城镇各种交通设施,促进交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打造湖北省重点城镇,为顺利完成该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特制订此方案。

综合交通调查是国内外城市(城镇)全面掌握其交通发展状况、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创造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体系而定期开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全面系统了解小城镇交通现状,分析其现状交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规划对小城镇现状交通进行系统调查。

通过对小城镇综合交通数据收集,掌握小城镇交通情况,居住出行方式和基本交通特征规律的变化情况,为小城镇建立交通模型、制定小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和改善小城镇交通运行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二)、调查思路:

(三)、调查主要内容:

二、问题预设

说明:

城镇交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详见附录一;上述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详见附录二。

三、资料收集

另见附录三《资料收集一览表<成果导入>》

四、综合调查

各类问卷、表格详见附录四~六

五、专题报告设计

说明:

本次综合交通调查结构设计(即成果报告中说明书结构框架)借鉴多份小城镇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结构(见附录七《湖北省恩施州龙凤镇综合交通规划成果梳理》),结合前期综合交通调查思路,整合各部分内容梳理而成。

成果要求:

基础资料汇编(现状分析与整理)

说明书+文本图纸(综合交通规划)

六、附录

附录一:

城镇交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机动车和自行车数量猛增,道路建设跟不上,车多

路少矛盾突出,道路堵塞,交通不畅,机非不分离,人车混行,互相干扰,交通事故增加;停车场尤其少,车辆多停在路旁或人行道上,缩小了道路有效通行宽度。

2、交通工具种类繁多,交通混乱。快速的机动车、拖拉机、三轮车、自行车、

板车及手推车甚至还有畜力车。居民出行交通方式多样化,不同类型、不同速度的车辆及行人之间相互干扰严重,交通混乱,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3、城镇依托过境道路发展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中小城镇的建设和规划中往往

将过境道路机械地定为主干道,对其交通特性和交通功能又不作明确的界定,对两侧土地开发和开口要求不严,许多地段是先建房,后通路,造成道路开辟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曲折、错位的小路多,过境通过性交通流通行困难,也严重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甚至危及到车辆和行人的安全。4、城镇沿过境公路开店、兴办市场的情况十分普遍,违章摆摊设点、占道经营

活动多,缩小了道路的有效通行宽度,严重阻碍了交通。甚至多数镇都还保持着过庙会、赶集市等传统习俗,沿路设摊、搭台唱戏、摊贩占用车道,每当这时道路就会被占满,行人尚且行走困难,车辆就更都无法通行。

5、路网布局不够合理,支路越级交汇,道路等级不明确。绝大多数小城镇的生

长轴的发展都依赖于过境公路,城镇形态沿道路线两侧展开,过境公路同时肩负城镇主干道的功能,内外交通干扰严重。镇域内其他道路多是自然形成的,相对狭窄,间距不均匀,而且有许多断头路,丁字路,修筑简易,等级较低,达不到支路标准。

6、现阶段城镇道路建设出现贪大求洋的倾向。新建或者改造的道路不管实际需

要如何,一律采取干道的做法,宽宽荡荡,而旧的道路依然狭窄、拥挤,形成旧城条条是支路,新区路路是干道的局面,道路系统的不同等级的比例严重失衡,甚至出现干支倒挂现象。

7、道路交通管理非常薄弱,可以说尚处于低能阶段。路产路权缺乏管理,公用

聚集场地少,行人无路可走"迫使人与车混行"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一些个体经营者认为’要想富"上马路",随意在公路和街道紧贴路边搭盖城郊公路上的违章建筑甚多。

8、道路交通设施陈旧、不健全,交通环境差。由于道路供给不足,道路养护不

及时,并且无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多数乡镇级道路路况较差,路面坑洼不平;小城镇的道路照明、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灯、交通渠化等设施严重缺乏;人行道狭窄甚至没有人行道的现象普遍存在,更进一步导致人车混行。

9、交通意识淡薄,交通安全隐患多。小城镇用地混合度较高,而道路的横断面

形式较单一,多是单幅路面形式,个别驾驶者的违章行为加上小城镇居民的交通意识淡薄,交通管理又滞后,这都导致人车争路现象严重,造成了交通管制的困难和交通事故的频发。

城镇交通问题成因探讨

1、道路分级标准存在差异,对城镇交通规划的深度认识存在差异。新《镇规划

标准》在近几年颁发,由于编制时间的不同导致交通建设的差异性和不完整性。

2、重生产轻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对“发展才是硬道理”指导思想的片面理解,

在镇域建设中往往把生产放在第一位,对基础设施建设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长远的考虑和正确的认识,导致了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3、缺乏城乡统筹,各自为政,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滞后: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绝大多数用在了中心城市和县政府驻地的县城的建设,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极少。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目前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是各自为政,这种情况下极易存在不协调现象,传统的乡土观念、本位主义思想,使得村民和村委会均不愿跨村投资建设或养护道路,也不愿由本村投资建设、养护与外村共享道路设施,这两点都导致资金筹集困难,村庄的交通建设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建设养护无保障。

而城镇布局大多比较自由,不利于道路的建设,特别是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拆迁改造难度非常大。小城镇又大多依托过境道路形成,城镇的主要功能沿过境道路分布,若重新建设城镇中心,资金仍然是关键。

4、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难以制定出有远见有实效的城镇建设策略。规划编制

固然可以通过外援得到技术支持,但请来的专家大多仅提供规划方案,缺少具体的操作指导以及后期的建设跟进,规划的落实势必大打折扣。

综合调查问卷及表格汇总

附录四:

居民出行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调研时间、地点调研员

尊敬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将要对您所居住的城镇进行新的规划。为了全面了解城镇交通现状及居民出行情况,为未来的规划建设提供依据,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调研组

1.您的户籍类型:A城镇B农村

2.家庭住址:A本地:________B外地

3.工作单位(或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的家庭成员数量:A. 3个及3个以内 B. 4 C. 5个及其以上

5.您的外出、出行方式:

A.公交 B. 自行车 C. 步行 D. 出租车

E. 摩托车

F. 单位车

G. 私家车

H. 其他____;

6. 您平均一天的出行次数为:

A、1次往返

B、2次往返

C、3次及以上往返

7.您一般的出行距离是:

A、1公里以内

B、1-5公里

C、6-10公里

D、10公里及以上

8. 您最频繁的出行目的是:

A、上学

B、工作

C、购物餐饮

D、接送小孩

F.回家

G.看病

H.其他____

9. 您平均每天出行花费的时间是:

A、半小时以内

B、0.5-1小时

C、1-2小时

D、2小时以上

10. 您每月出行的花费大约是:

A 50元以内B、50-100元C、100元以上

11、您日常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A.自行车或电动车

B.私家车

C.公交车

D.步行

12、家庭最常用代步工具及其数量:

A自行车或电动车B小汽车C农用车

A.1辆

B.2辆

C.3辆及以上

13、最常使用的公共交通类型:

A农村中巴B公交C小三轮D出租车E无证面包车

14、您选择出行方式的原因有:

A价格因素B快速便捷C舒适性D其他________

15、您认为优化当地居民出行交通的首要措施是:

A加快农村公交系统建设B优化道路网规划建设C加大对交通

16、您家是在________镇_________村________路_________号;

17、您的出发的和目的地是:________镇________村_______路_________号;

18.您经常是()时间出行

A,5:00之前 B,5:00—7:00 C,8:00—10:00 D,11:00—14:00

E.13:00---16:00

F.17:00----19:00

G.20:00---21:00

H.22:00以后;

流动人口出行调查表

(一)针对进出本镇人员的调查,主要以长途车站及进出境边界路口人员为调查对象

您好,我们正在对本镇进行综合交通规划,为使规划科学合理,现需要进行流动人口出行问卷调查,希望您大力配合。

1.您的户籍类型:A城镇B农村

2.家庭住址:A本地:________B外地:___________

3.您进出本镇的主要方式是:A长途客运B自驾车C铁路及其他

4.您一般的出行距离:A.5公里B.5-10公里C.10公里以上

5.您进出本镇所花费的时间:A. 半个小时B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C一个小时以上

6.您认为镇域间出行最大的问题是:

A.长途客运不畅

B.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足

C.道路网规划不合理

D._____________

(二)调查本镇长途客运站近三年镇域间客运班次记录

主要货场、物流公司货运调查

车辆调查

表路口全天调查交通流量汇总表

表城镇道路交通流量表

车辆登记信息访谈记录

本镇辖区内有记录信息的机动车数量为______,其中

摩托车_____辆,小汽车____辆,小型载客车_____辆,

出租车_____辆,公交车_____辆,

大型载重货车_____辆,农用车______辆。

公交客运调查

主要货场、物流公司货运调查

停车专项调查

停车场情况综合调查表

填表时间:年月日

附录七:

湖北省恩施州龙凤镇综合交通规划成果梳理

1.路网结构:

1)区域性对外交通网络

2)规划区内部交通网络(区与区之间)

3)城镇内部交通系统(镇内各组团间联系)

道路等级标准表:机动车设计车速、路网密度、路基宽度、道路中机动车道条数

2.区域性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2)高速公路(路名、路线走向、境内里程、主要道路功能)

3)一级公路体系(路名、路线走向、境内里程、主要道路功能)

3.全域内部交通规划:

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网络(路名、路线走向、境内里程、主要道路功能)4.城镇内部交通规划:

1)区内道路交通体系(道路路名、等级、红线宽度、道路宽度{机动车道、非机

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

2)镇内道路交通体系(路名、起止点、等级、宽度、红线宽度、长度)

5.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站场建设(客运站、货运站...)

2)城镇广场

3)停车厂

4)加油站

6.公交系统规划:

1)公交线路规划

2)公交站场规划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尚不宜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因此,如何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通行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道路拥堵早已是一大问题,许多城市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早晚高峰让民警在路面进行管控,随时调节信号灯这是最常见的做法。最近网上还有爆料,一些地方开始让民警红灯时拉绳管理,但这些效果可想而知,即搞疲了警察,还解决不了拥堵问题,对于强闯红灯的行人更是难以管理。所以我基于上诉问题以一问题路口为例,通过借鉴一些他人研究成果,并通过自己调查分析,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验证,探求在交通管理工作中适合大多路口的优化措施。 目前,全国各地在交叉口交通优化上存在较多的差异,总体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布局不尽合理,缺乏人文特性。地方在交通布局上由于之前没有较好的预见性,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环境,比如道路宽度、车行道宽度走向不合理,加剧了交通的拥挤,造成交通堵塞。 (2)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地区交通标志欠缺,道路没有中心线,护栏设置也不合理,给驾驶者带来许多不便,也增加了交通隐患。 (3)信号灯设置不合理,难以充分利用每一个相位,难以达到最大流量。 (4)缺乏行人诱导、保护措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行人随意穿插马路,影响交通对自身带来危险。 (5)诱导向标、标线不明确,设置不明显,或相互有冲突,有些

磨损严重易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绕信号交叉口,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下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交叉口渠化、信号灯优化、仿真分析几个方面予以介绍。 1.交叉口渠化 在进行优化过程中,根据影响交通的不同因素确定不同的优化措施。孙斌《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实践——以太原市为例》通过调整道路交叉口、路段车道宽度,将道路交叉口导向车道宽度进行压缩至,车道数量增加,能提高通行能力。从他的观点可以看到合理压缩车道宽度,能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 美国的MUTCD(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介绍了各种路口渠化措施及相应设施尺寸、颜色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日本的《平面交叉口的规范与设计》对交叉口渠化与设计做了很多论述,认为渠化是很有效的优化措施,渠化措施包括交通岛、导流设施、路障、中心圈等,交通岛可有效保护行人分割车流,导流设施可使车流明确行驶路线,路障阻隔禁止通行车辆,使交通设施为特定服务。 2.信号灯优化 王学军孙志勇商茂华《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的精细化设计》给予了一种研究思路,以交通调查为基础,确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然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绩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0802 学号:U200815144 姓名:袁波 指导教师:邹志云 职称:教授 日期:2011.01.01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 课程背景介绍 (1)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 1.2.1 设计目的 (1) 1.2.2 设计要求 (1) 1.3 设计资料 (2) 1.3.1 A市基本资料 (2) 1.3.2 A市出行调查资料 (3) 1.3.3 出行调查成果 (4) 1.3.4 未来出行分布增长率 (4) 2 资料数据处理 (5) 2.1 路网简化 (5) 2.2 交通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交通需求预测 (5) 3.1 交通生成预测 (6) 3.2 交通分布预测 (6) 3.2.1 全日出行分布 (6) 3.2.2 公共交通出行分布 (12) 3.4 交通分配预测 (13) 4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概述 1.1 课程背景介绍 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往往可将交通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作为《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部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不错的平台,从中,学生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思考专业上相关知识在应用实践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2.1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2.2 设计要求 运用《交通规划》课程所学知识,规划A城市路网,并提交设计成果,设 计成果应包括: 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图纸(图幅:297×420mm): 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 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建筑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

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建筑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后,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 建筑的流线无疑影响着功能的划分与使用,一个建筑流线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 以上所述为建筑中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 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设计中,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尤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

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目前,由于住宅市场的炒作和使用方(甲方)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很多设计变得不理性;厅的面积被扩大到60-70M2,卫生间被扩大到18 M2。这不是正常人所能接受的。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指出:“日本式建筑中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其所说的四张半席相当于我国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曾谈到:“尽管我们可以忽视空间,空间却影响着我们,并控制我们的精神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米。 绝对高度与人的感受: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相对高度不能只着眼于尺寸,而要联系到实际的平面面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愈大空间愈显得低矮;另外,作为空间顶界面的天棚和底界面的地面——其相互平行、对应,如高度和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则可以显示一种互相吸引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造成一种亲和、适宜的感觉。 3.空间的形状和比例。不同的形状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其不但适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良好的精神感受。对于一般建筑空间来讲,所谓形状就是指“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由不同形状体量组合而成的建筑体形,可以利用长、宽、高三个向量要素在形状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说明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2) 1、交叉口概况 (2) 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3) 三、交通条件调查 (6) 1、平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6) 2、高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10)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5) 1、现状评价 (15) 2. 交通问题与对策 (22) 三.交叉口概略设计 (27) 1. 东、西、北进口道的拓宽 (27) 2东进口出口道的拓宽 (28) 4. 路段上的展宽和渐变段长度优化设计 (28) 5. 完善交叉口处标线 (29) 四.交叉口详细设计 (29) 1. 东、西、北进口拓宽及渐变宽段的详细设计 (29)

2. 东进口进口道拓宽的问题 (31) 3. 公交线路及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31) 4.交叉口标线的完善 (32) 五,优化方案评价 (33) 1. 现状和改善方案的效果 (33) 2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33) 六. 总结 (33)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1、交叉口概况 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路口,这两条道路都是焦作市的市主干道。民主路为南北走向,解放路为东西走向。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道路线宽度较窄,已经较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要求,虽然经过多次设计规划,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民主路为一块板形式,入口道两车道、出口道一条车道;解放路为三块板结构的东西走向线,入口道拓宽为三车道、出口道为双车道。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适应交通量发展要求,道路无绿化隔离带,只是设置隔离栅栏以分隔对向车辆和划分机非车道。周边分布着百货大楼、三维广场、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大的客流吸引地,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以及大量的小型商铺等的生活区,此外还有邮政、工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处于商业活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港站与枢纽概述 一、交通枢纽定义 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 仓储、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二、主要功能 1. 运输对象(人):旅客换乘、餐饮、住宿、娱乐等;货物的存储、包装、处理及 各种手续; 2. 运输工具(车):停放、给养、维护和调度; 3. 运输网络(路):连接运输线路,形成运输网络。三、交通枢纽的分类 (1)按交通运输方式分:单式交通枢纽和复式交通枢纽。 (2)按地理位置分:①陆路交通枢纽;②滨海交通枢纽;③内河交通枢纽。(3)按 运输方式组合分:①铁路—公路枢纽;②水路—公路枢纽;③水路—铁路—公路枢纽;④ 综合交通枢纽。 (4)按交通干线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①终端式枢纽;②伸长式枢纽;③辐射 形枢纽;④辐射环形枢纽;⑤辐射半环形枢纽。 (5)按交通网络上的位置分:已定型、半定型和全定型。四、我国交通枢纽相关规 划 1992年,交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确定了全国45个公路主 枢纽的布局方案。 2019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共确定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共计196个城市。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综合交通枢纽分为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 根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定位,规划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42个。 五、运输线路 1. 骨干线路:全国运输网的骨干和大动脉; (1)国道主干线(122830); (2)公路主骨架(“五纵七横”) ;(3)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

园区交通规划设计建议书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交通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 2012年7月

目录 1.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本项目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1) 1.3.编制依据 (2) 2.项目研究内容 (3) 2.1.前期调研 (3) 2.1.1.研究思路及框架设计 (3) 2.1.2.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3) 2.1.3.项目需求分析 (4) 2.1.4.对园区总体规划的解读 (4) 2.2.交通建模及交通需求分析 (4) 2.2.1.交通建模 (4) 2.2.2.区域交通分析 (5) 2.2.3.背景交通量预测 (5) 2.2.4.项目交通量预测 (6) 2.3.外部交通分析与建议 (6) 2.3.1.项目对外交通分析 (6) 2.3.2.周边主要道路和交叉口交通组织建议 (7) 2.3.3.公共交通系统的考虑 (7) 2.3.4.班车与公交、轨道交通的接驳(P+R、B+R) (8) 2.4.内部交通规划设计 (9) 2.4.1.内部道路系统功能划分与横断面调整 (9) 2.4.2.交通流线设计 (10) 2.4.3.慢行交通组织 (10) 2.4.4.物流通道及交通组织 (11) 2.4.5.道路语言系统设计 (11) 2.4.6.重点交叉口规划设计 (12) 2.4.7.停车场规划设计 (13) 2.4.8.停车诱导系统建议 (13) 2.5.设计方案交通仿真评价 (14) 3.时间进度及经费 (17) 3.1.项目时间进度安排 (17) 3.2.经费安排 (17) 4.成功案例 (18) 4.1.北京城乡世纪广场项目及周边区域交通研究 (18) 4.2.世纪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停车场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20) 4.3.金融街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规划设计方案 (2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交通流线分析图解k

交通流线分析图解 I received a lot of emails asking if I could explain how I created the pedestrian paths diagram in the previous post. To generate the line work, there are many ways this could be done. In the past, I probably would have used the spline tool in CAD. The line work could also easily be created in Illustrator. However, not many people know about or use the pen tool in Photoshop. It's similar to the pen tool in Illustrator but with some minor differences. In this case, I will be using the pen tool to create a path that I can tell the brush tool to follow. 很多人发邮件来问我上篇博文中交通流线的分析图是怎么做的。交通流线图有很多种画法,以前我大概会直接用CAD里的多段线画,在AI中也很好画。但是很多人没想过或者是不会用PS中的钢笔工具。它和ai中的钢笔工具差不多但又有些微不同。这个案子中,我会使用钢笔工具来画线,并讲解笔刷工具。

北戴河火车站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报告

一、区域概括 1、地理位置 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秦皇岛的城市区之一。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保持一级大气质量,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城市森林覆盖率54%,人均绿地630平方米。这里气候宜人,二十里长、曲折平坦的沙质海滩,沙软潮平,背靠树木葱郁的联峰山,自然环境优美。与北京,天津,秦皇岛,兴城,葫芦岛构成一条黄金旅游带,北戴河处于旅游带的节点。北戴河海滨避暑区,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亭,东西长约20华里,南北宽约3华里。 北戴河系秦皇岛市辖区。位于渤海湾北岸中部,河北省东北部,也距离辽宁很近,过了5KM的海面,就到东北了!地理坐标于北纬39°47′48″~39°53′17″,东经119°24′08″~119°31′58″之间。东北与海港区毗连,北、西部与抚宁县接界,东西最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10.15千米,总面积70.14平方千米,海岸线20.13千米。区政府驻地东北距秦皇岛市中心19千米,西距首都北京约279千米。京(北京)哈(哈尔滨)铁路、205国道从境内通过。102国道临境,京(北京)沈(沈阳)高速公路从境北附近通过,境内建有高速公路北戴河出口至崔各庄路口连接线。是关内特别是华北连接东北的咽喉,地理位置优越。 2、旅游资源 北戴河是个避暑圣地。旅游季节基本上为5-10月。7-8月是旅游高峰,除了放暑假的师生外,各地各部门组织的培训、疗休养也多集中在7-8月份。中央机关的领导(包括很多退下来的老领导)也会在这个时段去避暑休养。从7月1日起,海滨的部分路段要戒严封行。 北戴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区西南15公里处。它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石,是一处天然海滨浴场。北戴河风光秀丽,苍翠的青山和浩瀚的大海相映,精致的别墅与葱郁的林海交融。海岸漫长曲折,滩面平缓,沙软潮平,海水清澈,是我国一处规模较大、风景优美、设施比较齐全的海滨避暑胜地。 这里是中国开发最早的海滨度假区。徜徉于北戴河区、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燕塞湖景区、野生动物园,在海水、沙滩、树木、动物相伴下,你会度过一个浪漫的假日,亲近渔家游。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摘要: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各种车辆汇集、行人密度大、路况复杂,是交通事故多发点,改善道路平面交叉。是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对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基本内容,解决了交通组织的安全问题,并以身边宝石花路的平面交叉口进行实例安全分析和就改建、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方案及建议。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优化设计;交通组织;渠化;视距三角形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网也在不断增加。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功能是连接相交道路,使其构成道路网,使路网中的人和车实现自由转向。在平面交叉口处由于多个方向的交通流进人,交通量大、冲突点多,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也特别多。由此可见,合理进行交叉口安全设施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着重从道路本身来深人分析事故原因。 2我国道路交叉口常见问题 2.1道路交叉口本身的几何构造 由于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上的历史原因,在很多城市道路网中,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交叉口存在诸多弊端,如多岔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锐角交叉口、错位交叉口及T形交叉口大量存在。同时,一些新建的道路在建设时期对建成后交通量预测不充分,设计时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考虑不甚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置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视距不足、线形不合理以及没有预留建设用地等,使交叉口通行能力不足,造成交叉口交通拥挤和车辆运行混乱,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危险性。 2.1.1交叉口角度过小或畸形交叉口 两条道路相交时,其交角应该大于45°,过小的交角不仅在行车时容易造成对象冲突,而且司机也不容易判断被交道路的距离和交通情况。畸形多路交叉,如X型Y型往往会给交通组织带来麻烦,一般情况下采用环形交叉口来解决。但是当相交道路角度、间距、等级组合不当时也会带来很大问题,一般通过交通组织和渠化来进行改善。 2.1.2视距不良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如果存在广告牌、灌木丛,或者很多中小城市一贯采用的交叉口四角黄金地段大型建筑物等障碍物,造成一定的盲区,使前进在盲区的司机没有安全感,驾驶速度过快而交叉口较小时,很容易于被交道路的车辆发生冲突。如果驾驶员遇紧急状况时来不及反应,采取应急措施不当而造成交通事故。速度过慢又会使得通行能力过低。 视距不良的改善:在不能拆迁房屋的情况下,应该在支路上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并且对交叉口附近机非分隔带的灌木进行消减。 2.1.3交叉口面积过大又缺少必要的渠化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说明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市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市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3) 1、交叉口概况 (3) 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3) 三、交通条件调查 (6) 1、平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6) 2、高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10)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4) 1、现状评价 (14) 2. 交通问题与对策 (21) 三.交叉口概略设计 (25) 1. 东、西、北进口道的拓宽 (25) 2东进口出口道的拓宽 (26) 4. 路段上的展宽和渐变段长度优化设计 (26) 5. 完善交叉口处标线 (27) 四.交叉口详细设计 (27) 1. 东、西、北进口拓宽及渐变宽段的详细设计 (27)

2. 东进口进口道拓宽的问题 (29) 3. 公交线路及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29) 4.交叉口标线的完善 (30) 五,优化方案评价 (30) 1. 现状和改善方案的效果 (30) 2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31) 六. 总结 (3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1、交叉口概况 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路口,这两条道路都是市的市主干道。路为南北走向,解放路为东西走向。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道路线宽度较窄,已经较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要求,虽然经过多次设计规划,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路为一块板形式,入口道两车道、出口道一条车道;解放路为三块板结构的东西走向线,入口道拓宽为三车道、出口道为双车道。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适应交通量发展要求,道路无绿化隔离带,只是设置隔离栅栏以分隔对向车辆和划分机非车道。周边分布着百货大楼、三维广场、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大的客流吸引地,理工大学北校区以及大量的小型商铺等的生活区,此外还有邮政、工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处于商业活动中心,交通量(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较大,且有明显的高峰时段。为减少行人干扰和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建有过街天桥。

综合交通调查(方案设计)

小城镇 综合交通调查方案设计

目录 一、调查概述 调查背景 调查思路 调查主要内容 二、问题预设 三、资料收集 四、综合调查 五、专题报告设计 六、附录 城镇交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镇交通问题成因探讨 资料收集一览表(成果导入) 综合调查问卷及表格汇总 湖北省恩施州龙凤镇综合交通规划成果梳理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背景: 为切实发展“四化同步”和“新型城镇化”工作,合理布局和完善小城镇各种交通设施,促进交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打造湖北省重点城镇,为顺利完成该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特制订此方案。 综合交通调查是国内外城市(城镇)全面掌握其交通发展状况、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创造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体系而定期开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全面系统了解小城镇交通现状,分析其现状交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规划对小城镇现状交通进行系统调查。 通过对小城镇综合交通数据收集,掌握小城镇交通情况,居住出行方式和基本交通特征规律的变化情况,为小城镇建立交通模型、制定小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和改善小城镇交通运行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二)、调查思路: (三)、调查主要内容:

二、问题预设 说明: 城镇交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详见附录一;上述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详见附录二。

三、资料收集 另见附录三《资料收集一览表<成果导入>》

四、综合调查 各类问卷、表格详见附录四~六 五、专题报告设计 说明: 本次综合交通调查结构设计(即成果报告中说明书结构框架)借鉴多份小城镇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结构(见附录七《湖北省恩施州龙凤镇综合交通规划成果梳理》),结合前期综合交通调查思路,整合各部分内容梳理而成。 成果要求: 基础资料汇编(现状分析与整理) 说明书+文本图纸(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改扩建路基路面优化设计探究

城市道路改扩建路基路面优化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19-07-19T14:02:50.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王大铭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我国早期建成的城市道路因为缺乏交通需求的前瞻性、选用的设计标准偏低等原因,普遍出现道路技术等级不足、使用性能恶化、交通拥堵甚至阻塞现象严重、路基路面病害大范围出现等状况,迫切需要进行改扩建以提高路面等级,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 518029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我国早期建成的城市道路因为缺乏交通需求的前瞻性、选用的设计标准偏低等原因,普遍出现道路技术等级不足、使用性能恶化、交通拥堵甚至阻塞现象严重、路基路面病害大范围出现等状况,迫切需要进行改扩建以提高路面等级,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案例为背景开展研究,通过对项目道路的实际情况,提出改扩建路路基路面的施工优化方案。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扩建;路基路面;优化 引言 目前我国旧路拓建的措施和规范并不完善,相应的工程经验也比较少,尤其是在城市道路的扩建方面更是欠缺。所以,如何开展城市旧路的改造拓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急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实际案例的改扩建为背景,结合国内外改扩建工程的成功经验,对改扩建路基路面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希望这些方法和结论可以为以后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某快速路路基宽为60m、80m,采用双6(8)主车道的一级公路兼具城市道路功能标准建设,主线设计速度80km/h。特大桥、大桥5173米/10座,中、小桥72米/2座,涵洞50座,隧道3934米/6座,互通立交7处。 2旧路路基路面现状 本项目利用既有旧路改扩建,既有旧路建成通车多年,路面使用状况良好,本阶段拟利用旧路进行加宽罩面。该项目路段现状旧路路基宽度为27m。路段现状为沥青路面,早期修建时采用沥青表处过渡路面,于2004年加铺改造,铣刨原有沥青表处层后重新加铺沥青面层,现状路面结构为: 面层:4cm AK-13A(SBS改性)+ 5cm AC-16I+平均7cm AM-20+4cm沥青碎石贯入式; 基层:18cm 5%水泥稳定石屑; 垫层:30cm 石渣垫层 3路基路面改扩建优化策略 3.1路基改扩建方案 3.1.1路基横断面及超高加宽方式 本项目路基横断面布置如下: (1)一般路基段路基断面(一):主线路基宽度34.0m,具体组成为:0.5(路缘带)+14.5(主行车道2x375+2x3.5)+0.5(路缘带)+3.0(中央分隔带)+0.5(路缘带)+14.5(主行车道2x375+2x3.5)+0.5(路缘带)。 (2)一般路基段路基断面(二):适用于K19+500-K19+719,K20+693-K21+000、K25+932-K26+161路段,主线路基宽度31.5m,具体组成为:2.5(硬路肩)+11.25(主行车道3x3.75)+0.75(路缘带)+0.5(路缘带)+3.0(中央分隔带)+0.5(路缘带)+11.25(主行车道3x3.75)+2.5(硬路肩含0.5m路缘带)。 (3)主线高架桥路基断面:主线部分路基宽度为35m,具体组成为:0.5(防撞栏)+0.5(路缘带)+14.5(主行车道 2x3.75+2x3.50)+0.75(路缘带)+0.5(防撞栏)+1.5(中央分隔带)+0.75(路缘带)+14.5(主行车道2x3.75+2x3.50)+0.5(路缘带)+0.5(防撞栏)。 (4)主线隧道开口段路基断面:主线部分路基宽度为29.1m,具体组成为:0.5(防撞栏)+0.85(检修道)+0.75(路缘带)+11.25(主行车道3x3.75)+0.55(路缘带)+1.4(中央分隔带)+0.5(路缘带)+14.5(主行车道3x3.75)+0.75(路缘带)+0.85(检修道)+0.5(防撞栏)。 (5)超高方案 本合同段设计车速为为80km/h,平曲线半径小于2500m时,均在曲线上设超高,整体式路基以中央分隔带外边缘为超高旋转轴,两侧行车道及硬路肩分别绕超高旋转轴旋转至超高值,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中央分隔带保持不变。 3.1.2软基处理方式 本次扩建对新建桥头、挡墙(墙高>2m)等标高抬高较多路段及新建涵洞路段,挖除旧路面后、整幅路基处理,其他一般路基段、挡墙路段(墙高≤2m)仅对旧路加宽范围进行处理。 具体处理方案如下。 (1)新旧路基拼接路段 旧路加宽范围采用CFG桩处理,CFG桩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法施工,以减小对旧路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2)构造物路段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对于桥头、挡墙等构造物路段,采用CFG桩处理方案,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法施工。 (3)低填路段 对于填高≤路面+0.75m路段,软基采用CFG桩处理。一般场地平整后开挖至D+75cm处,先铺筑35cm砂垫层,进行桩体施工,桩体施工完毕,先铺设40cm未筛分碎石垫层,待其他路段软基处理完毕一起施工路面。 3.1.3新旧路基衔接 (1)路基边坡及基底清方 原路基边坡两侧拆除既有防护排水工程后,清除原有耕植土厚30cm,清除路基边坡内树根杂草等。两侧原路基坡脚至加宽路基坡脚范围内清除表层土30~50cm,回填渗水土后并碾压,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清除的表层土应集中回收,临时堆放,可用于后期的绿化。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知识

Xx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与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表现在: (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 (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 (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1.2.2业务目标 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

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 (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 (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3)加强对首都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 (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 (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 (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 实现统一、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状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 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 通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校:河南理工大学 班级: 学号:

交通需求预测 四阶段法 一、交通发生与吸引 此阶段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由已知数据表1: 表1 现状住户及土地利用情况 注:现状年为2012年数据,规划5年后的交通量,每年人口增长率均为5% ,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均不变。 可得出现状OD表,如下: 得,总交通发生量O=20310.1+22886.5+29404.04+19224.9+12718+29433+25553.7=

159530.24 总交通吸引量D=21269.7+28721.1+39983.7+19043.4+31311+24761.1+21283.2=186373.20 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 调整系数法: 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159530.24/186373.20=0.8560 由公式D j’=D j×f可得出调整后的OD表,如下: 现状年为2012年,每年人口增长率为5%,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不变,所以5年后即2017年的住户数及土地利用情况如下:

由上边表格可得出5年后OD表,如下: 总发生交通量: O=25921.41+29209.62+37527.83+24536.39+16231.75+37564.80+32613.72=203605.50 总吸引交通量: D=25877.84+34943.69+43680.64+23169.21+38094.62+30125.66+25894.27=226751.49 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 调整系数法: 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203605.50/226751.49=0.8979 由公式D j’=D j×f可得出调整后的OD表,如下:

公共艺术—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的优化方案

99A0137 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的优化方案关键词:城市道路现状、城市道路规划、道路基础设施 摘录: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城市道路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优化方案。首先是分析当前城市道路规划面临的各种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是道路基础设施的问题与优化设计方案。有些方案是借鉴的现有的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经验,有的是个人的想法,可能不现实,仅仅提供一种思路。 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出门总是会遇到各种交通问题。因此在通过观察我们周边的交通问题以及对比北京地区和其他城市的交通状况,分别从道路方面和配套设施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一)城市道路规划问题及其方案 在学校附近,地面标识不清的情况就经常出现。一种情况是道路较窄,无法进行标识,一种是标识不合理,行人和车辆为了方便不按标识行走、行驶,极易发生危险。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大城市不太发达的地区和小城市,对道路的规范化要求较低。与之相比,宽阔以及有严格摄像拍摄的主干道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出现,车辆有序的按照地面标识行驶。对于这个问题,我提出的优化方案是地面标识和其他指示牌一定要按照规范专业的图案进行绘制,道路如果太狭窄的话可以适当拓宽一些,而且在小地方的道路也要进行拍照,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中国现在道路的另一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就是功能性通道的不完善。这里的功能性通道指的是人行道、小型车道、公交车道等为专门群体设计的道路,以及交叉路口等特殊道路。以北京某些地区为例,很多道路都是通过天桥连接两端单行道,单行道上并未划分自行车道和小型车、公交车道。许多单行道实际上是双向车辆都有同行的,极易发生事故。而且行人道经常损坏或被堵,行人也到车道上行走,加剧了道路状况的混乱。(此情况多发生在道路狭窄的地方,道路宽阔的地方此类问题较少出现。)同时还有各种功能性通道被占用的问题出现,例如电动车在行人道上行驶,私家车占用公交车道等等。再比如,交叉路口交通混乱,其中包含许多问题,比如红路灯指示时间有问题,亮灯的顺序混乱,闯红灯现象得不到制止,等等。交叉路口作为交通事故高发阶段,更应该作为道路规划的重点问题来解决。 针对交叉路口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措施,第一点,红绿灯变闪的时间要准确,有些路口的红绿灯从亮起就一直闪,但是却并不在十秒之后熄灭。不管是红绿灯的故障还是设置的失误,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行人的判断,不知道还有多久会亮起红灯,起不到闪灯的警示作用。因此,闪灯时间应该严格控制在十秒。而且时间也应该通过交通流量大数据的测算,采用合适的时间间隔。第二点,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很常见,很多只要看着没有车就会往前走。而在行人道附近并没有防止行人闯红灯的措施。我国多地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都已经实行了有效的制止措施,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

? ?登录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自贡市人民政府网站登录 返回主站 ?首页 ?组织机构 o机构职能 o权力清单 o领导班子 ?政务公开 o工作动态 o通知公告 o方案公示 o业界动态 o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o总结公报 o法律法规 o财政资金 o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o民生工程 ?机关党建 ?办事服务 ?重点领域 o棚户区改造 o农村危房改造及保障性住房 o公共企事业服务 o重大项目推进 ?项目信息 o招标信息 o中标候选人公示 o重点项目系统 o招标澄清补遗 o预售许可 ?执业资格 ?工程造价

o规范定额 o人工信息 o材料价格 o造价指数 o造价指标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政务公开/ ?通知公告/ 政务公开政务公开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方案公示 ?业界动态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总结公报 ?法律法规 ?财政资金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民生工程 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中央扫黑除恶第10督导组督导及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电话[2018-09-12] ?自贡市城乡建设档案信息中心关于清退1998年以前档案保证金的公告[2019-01-25]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四川博意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资质审批决定的通告[2019-01-23]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担保公司担保市场管理的通知[2019-01-1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行差异化缴纳的通知[2019-01-1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开展工程担保公司年度审核登记工作的通告[2019-01-1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自贡市格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和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资质审批决定的通告[2018-12-28]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18年第二、三季度施工图审查质量动态监管工作情况报告[2018-12-2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富顺金沙燃气有限公司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公示[2018-12-27]

城市道路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优化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近些年,我国城市的道路设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批优质工程的出现也见证了设计、施工技术的进步。然而,与此同时,城市道路的设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设计工作者重视起来,不断探索新的优化设计方案。文章结合自身的工程实践,针对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道路优化设计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道路设计水平及保证道路的使用质量。 关键词: 城市道路;使用年限;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city road design work has made great strides in development, batch quality engineering presence also witnessed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the design of city road there is also some problems, to design the workers seriously rise, continuously explore new optimized design scheme.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itself, in view of china’s urban road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design was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of urban road optimization design was discussed, and the way to improve design level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road use.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use fixed number of year; rou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