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方法及其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优化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优化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交通网络作为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拓扑结构对于交通效能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与优化。

一、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节点和连接之间的关系。

在拓扑结构分析中,我们关注的是网络的连接方式和节点之间的联系。

首先,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通常是复杂的。

城市中的节点可以是交叉口、公交站点以及地铁站等,而连接可以是道路、公交线路或者地铁线路等。

这些节点和连接构成了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

通过对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交通网络的复杂程度和整体布局。

其次,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研究表明,城市的道路网络呈现出类似于分形结构的特征,即小世界网络。

小世界网络的特点是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较高的聚集度。

这意味着城市交通网络中的节点之间的距离较短,并且距离较近的节点之间有较高的连接概率。

通过了解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我们可以针对其规律性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交通效能。

三、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优化方法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对网络的节点和连接进行调整,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能。

首先,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从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布局入手。

合理规划和布局交通枢纽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整体效能。

例如,在规划和布局地铁线路时,可以考虑将地铁站点布置在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繁忙的区域,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

其次,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还可以通过交通信号灯的调整来实现。

合理设置信号灯的时间间隔和灯色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等待时间,提高交通的通行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交通限行、公交专用道等措施,合理引导交通流动,减少交通拥堵。

最后,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例如,可以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来监控和管理城市交通流量,提前预警交通拥堵的发生,并调整路线和交通流向,以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交通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是保障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的重要性、优化方法以及规划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出行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调整,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合理规划的线路布局和有序的站点设置,能够减少交通节点的拥堵,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从而缩短乘客的候车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可以减少汽车出行,改善空气质量。

合理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区域,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吸引更多私家车用户转向公共交通,从而减少汽车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另外,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可以提高居民的出行体验和交通安全。

合理规划的线路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的可达性,并为特殊人群提供无障碍的出行服务。

同时,规划研究还可以优化路网设计,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居民的出行品质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的方法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包含了线路布局、车辆配备以及调度运营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介绍相关的优化方法。

1. 线路布局优化线路布局优化是指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以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

优化线路布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施。

首先,分析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人流分布。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的人口密集度、出行目的地和时间分布等,确定公共交通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适当的中途站点。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4)2.1 公共交通线路概况 (4)2.2 公共交通运营情况 (4)2.3 现有公共交通线路存在的问题 (4)第3章公共交通需求分析 (5)3.1 城市人口与出行特征 (5)3.1.1 人口规模与结构 (5)3.1.2 出行特征分析 (5)3.2 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5)3.2.1 需求预测方法 (5)3.2.2 需求预测结果 (6)3.3 公共交通出行分布 (6)3.3.1 出行分布现状 (6)3.3.2 出行分布优化方向 (6)3.3.3 出行分布调整策略 (6)第4章公共交通线路优化目标与原则 (6)4.1 优化目标 (6)4.1.1 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 (6)4.1.2 优化线网布局 (6)4.1.3 提升乘客满意度 (7)4.2 优化原则 (7)4.2.1 公平性原则 (7)4.2.2 效率原则 (7)4.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7)4.2.4 安全原则 (7)4.3 优化方法 (7)4.3.1 数据收集与分析 (7)4.3.2 线网优化 (7)4.3.3 运营管理优化 (7)4.3.4 乘客服务优化 (8)第5章线路网络布局优化 (8)5.1 线路网络结构分析 (8)5.2 线路走向优化 (8)5.2.1 优化原则 (8)5.2.2 优化方法 (8)5.3 线路换乘优化 (8)5.3.1 优化原则 (8)第6章线路频率与班次优化 (9)6.1 线路频率优化 (9)6.1.1 频率优化原则 (9)6.1.2 频率优化方法 (9)6.1.3 频率优化措施 (9)6.2 班次优化 (9)6.2.1 班次优化原则 (9)6.2.2 班次优化方法 (9)6.2.3 班次优化措施 (9)6.3 时刻表优化 (9)6.3.1 时刻表优化原则 (10)6.3.2 时刻表优化方法 (10)6.3.3 时刻表优化措施 (10)第7章公共交通设施布局优化 (10)7.1 车站布局优化 (10)7.1.1 车站选址评估 (10)7.1.2 车站间距优化 (10)7.1.3 车站设施布局 (10)7.2 车辆配置优化 (10)7.2.1 车辆类型选择 (10)7.2.2 车辆编组策略 (11)7.2.3 车辆更新与维护 (11)7.3 停车设施优化 (11)7.3.1 停车场选址与规模 (11)7.3.2 停车场布局与设计 (11)7.3.3 停车场运营管理 (11)第8章智能化技术应用与优化 (11)8.1 智能调度系统 (11)8.1.1 系统概述 (11)8.1.2 技术应用 (11)8.2 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12)8.2.1 系统概述 (12)8.2.2 技术应用 (12)8.3 无人驾驶技术 (12)8.3.1 系统概述 (12)8.3.2 技术应用 (12)第9章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12)9.1 公共交通与步行 (12)9.1.1 步行接驳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13)9.1.2 步行接驳优化措施 (13)9.2 公共交通与自行车 (13)9.2.1 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互补性 (13)9.2.2 自行车接驳优化措施 (13)9.3.1 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的竞争与合作 (13)9.3.2 私家车接驳优化措施 (13)第10章实施策略与政策建议 (13)10.1 实施策略 (14)10.1.1 建立综合交通协调机制 (14)10.1.2 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布局 (14)10.1.3 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服务质量 (14)10.1.4 推广智能交通技术应用 (14)10.2 政策建议 (14)10.2.1 完善公共交通政策法规体系 (14)10.2.2 制定差别化票价政策 (14)10.2.3 财政补贴政策 (14)10.2.4 优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14)10.3 效果评估与持续优化建议 (15)10.3.1 建立效果评估体系 (15)10.3.2 持续优化公共交通线网 (15)10.3.3 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 (15)10.3.4 加强部门协同和人才培养 (15)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成为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优化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优化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优化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使得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交通问题也愈加突出。

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是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参数。

本文将着重分析和讨论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和优化。

一、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概念城市交通网络是由各种交通设施和运输方式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络系统中,节点表示城市中的各种出行方式,而边则表示路径连接。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存在着轻轨、公交、汽车、出租车、自行车等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每种交通工具都通过不同的路径连接起来。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节点、度、连通性、介数、中心度等。

其中节点是指城市交通中的各个交通枢纽站点或路口,度则表示节点的重要性程度,连通性指两个节点之间的连通情况,介数是指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数目,而中心度则是网络中心节点的指标。

二、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的问题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交通的流通状况和效率。

其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包括:(1)网络瓶颈问题:在城市交通网络中,存在着一些瓶颈路段,这些路段往往是交通流量最大的,因此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和拥堵,影响交通效率。

(2)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网络往往在高峰期出现交通拥堵问题,影响了交通的流通状况,这也是城市交通网络需要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节点重要性分布不均问题:城市交通网络中的节点,其重要性程度分布不均,有些节点对整个网络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有些则相对不那么重要,这也会影响交通的流通状况。

三、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的目的是减少交通流量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使交通系统更为流畅、便利、经济。

下面将详细讲述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的一些方法:(1)路网优化:路网的优化应该从道路设计、分支路线等几个方面入手。

在道路设计方面,应合理决定道路宽度、道路转弯半径等,以适应城市的交通流量和道路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优化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系统,其拓扑结构与优化对于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乘客出行体验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优化方法展开研究,分为四个部分: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轨道线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方式,研究其拓扑结构有助于优化交通系统的效率、减少运行成本。

在这一部分,将介绍以下主题:1.1 轨道线路的连接方式1.2 轨道线路的排列模式1.3 轨道线路的线网密集程度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优化目标与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优化目标与指标是衡量系统性能和效率的重要标准,并且为制定合理的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本部分将涵盖以下内容:2.1 乘客出行时间与换乘次数2.2 线路覆盖率与服务范围2.3 运行效率与能耗控制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优化方法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良好运行,需要采用合适的优化方法来改进系统的各个方面。

本部分将探讨以下主题:3.1 公交车站位置优化3.2 线路调整与优化3.3 换乘策略优化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案例研究为了验证前述的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本部分将通过实际案例研究来分析和评估所提出的优化方法。

将进行以下研究案例:4.1 杭州地铁网络的优化案例分析4.2 北京地铁网络的优化案例分析4.3 上海地铁网络的优化案例分析结论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与优化研究,本文总结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优化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和改进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与优化研究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可以为解决实际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探索新的优化方法,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进一步改善与发展。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与优化

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与优化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最新高端客户暖场活动策划方案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与优化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与优化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交通,提高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和交通专家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可达性的概念入手,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与优化方法。

一、可达性的概念与意义可达性是指人们在城市中进行各类活动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它是衡量城市交通系统效率和便利程度的重要指标。

高可达性意味着人们能够更快速、更低成本地到达目的地,从而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城市交通系统的可达性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高可达性的交通网络可以促进人们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

同时,可达性还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可达性分析方法1. 交通网络分析交通网络分析是可达性分析的基础。

通过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区域的交通连接性和可达性水平。

常用的交通网络分析方法包括节点分析、路径分析和区域分析等。

节点分析主要关注交通网络中的节点(如交叉口、公交站等),通过计算节点的度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等指标,评估节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路径分析则关注交通网络中的路径选择,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最快路径等指标,评估不同路径的可达性水平。

区域分析则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通过计算区域间的距离和连接性等指标,评估不同区域的可达性水平。

2. 交通需求模型交通需求模型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用于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

通过建立交通需求模型,可以评估不同交通规划方案对可达性的影响,并优化交通系统的设计。

常用的交通需求模型包括四步法模型和交通微观模拟模型等。

四步法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交通需求模型,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配、交通模式选择和交通流分配四个步骤。

通过对人口、就业和交通网络等因素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

数据结构与算法在城市交通优化中的应用指南

数据结构与算法在城市交通优化中的应用指南

数据结构与算法在城市交通优化中的应用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便捷和安全,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式。

本文将介绍数据结构与算法在城市交通优化中的应用指南,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介绍城市交通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和优化设计,改善交通流动性,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

而数据结构与算法作为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城市交通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存储和算法处理的支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在城市交通优化中的应用。

二、图论与最短路径算法图论是研究图及其性质的一门学科,而在城市交通中,道路、交叉口、车辆等可以被看作节点,而它们之间的联系则可以用边来表示。

通过构建城市交通的网络图,可以利用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来确定最短路径并指导车辆导航,从而优化城市交通的行驶路线。

三、优先队列与动态路权调度在城市交通中,不同道路的拥堵情况和实时交通状况是不断变化的。

为了能够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序,减少交通阻塞,可以利用优先队列来实现动态路权调度。

通过实时更新道路的优先级,可以保证道路上的车辆按照交通状况有序通行,减少交通堵塞和排队等待时间。

四、区域划分与动态规划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为每个区域分配交通资源,是一种常见的城市交通优化方法。

这需要借助数据结构中的区域划分技术,如四叉树或网格划分,将城市分割成不同的块。

同时,通过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和实时交通数据,确定最优的资源分配策略,使得交通流量更加均衡和高效。

五、数据挖掘与交通预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城市交通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做出相应的决策。

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找出交通瓶颈、拥堵原因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基于数据挖掘的交通预测模型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做好交通状况预警和资源调度,以应对突发交通事件和拥堵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况,用于研究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与出行效率时间的关系。由
于出行距离对交通方式选择有重要影响,因而不同交通方式
的人均时空资源消耗没有可比性,除以各种交通方式的平均
出行距离,可以衡量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资源占用的差别。
以下分别列出步行、自行车、小汽车及公交车等交通方式所
对应的时空资源消耗指数情况 [4](如图 1~ 图 4 所示)。
优化出行结构将有效地促进出行效率的提高,在交通系 统整体出行总量既定的情况下,出行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整体 交通资源占用将会减少,因此在既有的交通供给下,城市交 通将得到有效畅通。 4.3 城市交通的畅通促进出行效率的提高
126 ·
·
《交通标准化》2010年8月下半月刊·总第227期 TRANSPORT STANDARDIZATION.2 HALF OF AUG., 2010(No.227)
通过动态称重检测的货车,如果超限则显示在禁止上路的 车辆列表中,凡在此列表中的车辆均不允许驶入高速公路。该 列表可实时更新,保存当前最新的 9 辆车信息,也可根据管 理需要设置当前显示的数据条数,其界面如图 2、图 3 所示。
图 3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界面
图 2 入口禁超提示子系统界面
5.3 高速发卡入口禁超提示子系统 所有货车被引导进入超限检测站进行称重检测,对经检
Abstract: Traveling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traffic system is influenced directly by trip mode and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Traffic policies and measures may reasonably guide urban residents the selection of transportation means, which can make trip mode and structure automatically adapted traffic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rasp the main method of optimizing urban traffic control structur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ptimization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residents traveling and alleviating urban traffic jams.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是个决策过程,与居民出行意 愿、费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交通流量、交通政策等 主要因素相关,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使居民出行方 式的选择产生变化 [5] 。无论从城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还是 能源消耗的角度考虑,公共交通都有着其他交通方式所不具 备的优势,大城市、特大城市建立起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客 运交通体系,中小城市积极倡导公共交通,建立起各种层次 的道路公交与各种类型的个体化交通协调发展的客运交通体 系对于提高居民出行效率、保障交通畅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 义。因此,应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交通政策层面引导城市 交通结构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3.2.1 基础设施建设层面
人均时空资源消耗指数,也就对应着不同的出行效率。各交
通方式出行效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 :公交车>自行车>步
行>小汽车,其中,公交车的出行效率要远大于小汽车的出
行效率,而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效率相比较为接近。
显然,如果在城市居民的出行结构中,高效率的出行方
式占的比例较高、低效率的出行方式较低,则交通网络整体
只有通过交通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城市居民对交通方 式的选择,才能使交通方式结构主动适应交通资源配置,其 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有 :交通结构、出行效率及城市交通拥堵之 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各种交通方式具体如何影响出行效率 ;各 种交通方式占用交通资源的情况如何 ;如何优化城市居民的出 行结构等。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1 国内交通方式结构的发展
125 《交通标准化》2010年8月下半月刊·总第227期
TRANSPORT STANDARDIZATION.2 HALF OF AUG., 2010(No.227)
·
·
交 通 纵 横 TRANSPORT VISION
时空资源消耗指数 (m·s(人 )-1)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
20
40
居民出行效率是指居民以最少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所需
要的出行任务。 2.1 交通时空资源消耗指数
交通时空资源消耗指数反映城市道路时空资源利用的效 率,由下式表示 [3] :
交通时空资源消耗指数 = 人均时空消耗 平均出行距离
不同交通方式的人均时空资源消耗可以反映采用步行、
自行车、小汽车、公交车等方式时的道路时空资源占用情
4
时空资源消耗指数 (m·s(人 )-1)
3.5
3
2.5
2
1.5
1
0.5
0
0
1
2
3
4
5
速度 (km·h-1)
图 1 步行方式人均时空资源消耗指数与速度关系
2.5
时空资源消耗指数 (m·s(人 )-1)
2
1.5
1
0.5
0
0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15
20
25
30
35
速度 (km·h-1)
图 2 自行车方式人均时空资源消耗指数与速度关系
交通方式是指从甲地到乙地完成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 手段。城市居民的交通方式可大致分为 :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 的步行交通、使用个体交通工具的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 交通以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常规地面公共交通、大中 运量轨道交通、出租车交通等)的公共交通。国内城市交通 方式结构也普遍处于向机动化方向转型的时期,从城市交通 系统的运行效率、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考虑 [6],城市 交通方式结构呈现“恶化”趋势。
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掌握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主要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交通结构 ;出行效率 ;交通拥堵 ;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 :U491.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786(2010)08-0124-03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Effect of Urban Traffic Structure
Key words: traffic structure ; efficiency of traveling ; traffic jams ; optimization method
0 引言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对城市居民出行的方便、
快捷的需求产生了影响,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伴随城市 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城 市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居民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发生了变化,个体选择了自身 出行效率高但交通资源占用高的交通方式,造成整个交通系 统的效率低下。出行者在追求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时,往往 使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降低,导致交通系统的每一位出行者 的利益都受到损害,囚徒困境原理 [2] 能很好解释这一现象。
124 ·
·
《交通标准化》2010年8月下半月刊·总第227期 TRANSPORT STANDARDIZATION.2 HALF OF AUG., 2010(No.227)
(Traffic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88, China)
60
80
速度 (km·h-1)
图 3 小汽车方式人均时空资源消耗指数与速度关系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0
20
40
60
80
速度 (km·h-1)
图 4 公交车方式人均时空资源消耗指数与速度关系
时空资源消耗指数 (m·s(人 )-1)
2.2 提高出行效率的方法
从图 1~ 图 4 可以看出,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应着不同的
TYPICAL CASE ANALYSIS 经 典 案 例 分 析
的出行效率也较高。但这里涉及到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出行
距离,各种出行方式都有其合适的出行距离。因此,在居民
的出行结构中,高效率出行方式所占的比例不可能也不应该
为 100%,低效率出行方式所占的比例也不可能为 0%,而是
根据出行距离的组成比例对应着一个合适的出行方式比例。
但是,在同样出行距离内,如有多种出行可以选择,就可以
交 通 纵 横 TRANSPORT VISION
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方法及其作用研究
范操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 南京 210088)
摘要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因而必须通过交通政策和措施,合理引导城市居民对交
通方式的选择,使交通方式结构主动适应交通资源配置。研究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三者
根据国内外城市机动化发展经验,我国城市机动化发展 道路有两条 :一是“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助力车)→私人 小汽车”;二是“步行→自行车→公交”。重视城市总体交通方 式结构优化,促进合理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形成,对城市交 通的畅通运行至关重要。由于各城市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 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 2 交通方式的出行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