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分析
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冠脉造影2550例临床分析

诊 断 标 准 。 以上 各 回归 方程 对规 范 原 发 性 高血 压 的 中医 证 候 分 型具 有一 定 的参 考 价 值 和 临 床指 导意 义 。
2 1 8 .
[ ] 杨 德斌 , 3 张继 红 . 元 回归 中的 多元 共 线 性 及 其处 理 [] 大 同 医 学 多 J.
由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范围仅 限于广西壮族 自治 区内的
[]广西中医药 ,0 7 3 ( )9 1 J. 2 0 ,0 5 : —1 . [ ] 高惠璇. 2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0 52 6 20 :7 —
作者简 介: 方显明(91 , 教授 , 15一)男, 医学硕士 , 现工作 于广西中医学院
附属瑞康医院( 邮编:3 0 1 ; 5 0 0 ) 黄晓燕 , 工作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院; , 王强 工作于广西 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黎裕朝 、 , 温俊 工作于广西
其 中8 7例病人为 l ’ 试验阳性, 5 eS n 其余 16 3例 均未做 l ’ 试验 而直接 穿刺桡 动脉 。并发症 8 9 e S n 2例( 、 %) 桡动脉 痉挛 3 32 , 5
例 , 中严重痉挛致鞘管或导管拔 出困难 3例 , 其 穿刺压迫部位水疱 1 8例 , 穿刺部位局部血 肿 1 6例 , 前臂 张力性血 肿 占5例 , 桡动脉 闭塞 4例 , 假性动脉瘤 1 , 例 造影过程中发 生室颤 3例。结论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病例选择 . 20 0 4年 8月一 2) (】 8月 , ( 7年 中南 大 学 湘 雅 二
穿刺成功 2 5 例中, 58 0 5 2 3 例病人经桡动脉( 尺动脉) 造影 获得成功, 成功率 9 .%。2 例失败而改为股动脉途径, 95 2 其中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50例分析

经 桡 动 脉 行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术 20例 分 析 5
叶少武 覃远文 陆兆华 宋仁义 ( , , , 广西梧 州市人 民医院心血管 内 , 30 ; 科 5 01 4 广西桂东人 民医院
心血 管 内科 , 州 530 ) 梧 40 1
[ 关键词 ] 冠状动脉造影术 ; 桡动脉 ; 并发症 [ 中图法分类号 】 1.3 R844 [ 文献标识码] B
致。
12 I 术前准备 . .
所有患者术前除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术 22 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 造 影发 现冠状 动脉 正常 5 . 8例 , 占
前准备外 , 还需进行 Al ln试验 , e 即术者用双手 同时压迫患者的
2 .7 , 3 8 % 冠状动脉病变 15例 , 6 1 % , 中单 支血管病变 8 占7 .3 其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 目前 诊断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高大 , 血管迂曲 , 肥胖及 升主脉增 宽者左冠状 动脉首选 J . L40
5 0导管 。导引导丝常规应用 0 05英寸 2 0c . ,3 6 m超滑导丝。 ( 简称冠心病) 的重要手段之一 , 其常规入路为股动脉途径 。 自 18 9 9年 C m eu a pa …成功报道经桡 动脉的冠状动脉 造影技术 以 12 5 造影操作 经 鞘管将分别 将左 、 造影导管送 至主动 .. 右
容易 、 缩短住院时间等优 点 , 因而易被患者所 接受。现将我们
下。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 例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术后观察记录与出血护理干预情况。
结果:本研究80 例患者,经术后严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出现出血8 例、皮下血肿4 例,无出血为68 例,出血与皮下血肿率较低。
结论:加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可降低出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出血;护理;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3-0203-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类型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上,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目前,经股动脉、尺动脉与桡动脉行]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技术以其微创的优点,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但是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出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2]。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术后出血临床观察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在我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的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80 例患者中,男性50 例,女性30 例,年龄最小为50 岁,最大为75 岁,平均年龄为(68.3±2.5)岁。
术前,患者均行血常规、凝血五项、心梗三项,碘过敏试验,禁食4-6h 以防术中呕吐,训练床上大小便,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置静脉留置针保持静脉通路,避免在术肢抽血气,行心脏彩超,颈动脉B 超,腹部B 超,排除了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梅毒、艾滋病等,确保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8例分析张朝君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8例分析张朝君,汪芳松,陈义林,张荣,岳文远(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二科,安徽六安237006)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128例经桡动脉和124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作对比分析。
结果经桡动脉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手术成功率较股动脉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桡动脉较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时间短,肢体制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前臂疼痛,血管动脉痉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潴留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闭塞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创伤小,术后无需严格卧床休息,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操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造影通常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但自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首先成功报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1],此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出现并发症少,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
现将我科经桡动脉128例及经股动脉1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进行回顾对比分析。
1资料及方法1.1病例选择(1)经桡动脉组:128例患者选择于我科2005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病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50例,年龄36 82岁,平均(61.7ʃ10.2)岁;(2)经股动脉组:124例患者选择均于我科同期住院病例,男性74例,女性50例,年龄方面(40 79)岁,平均(59.6ʃ9.8)岁。
两组在人数,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明显差异。
1.2手术方法1.2.1方法一Allens试验检查,所有患者术前行Allens试验,术前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右侧桡动脉及尺动脉,让患者快速用力握拳,放松5 7次,然后放开尺动脉,观察10s,如果手部血液循环恢复正常,Allens试验阳性,为桡动脉穿刺点适应症,相反,Allens试验阴性,则放弃行桡动脉穿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07年4月在我院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72例。
结果:护理上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等情况,加强护理,患者行经桡动脉路径是安全的。
结论:我们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提高手术疗效,确保患者尽早康复。
标签: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介入诊断方法,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检查技术,通过它可准确了解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部位,还可同时了解心肌的收缩情况。
近年国内外报道经桡动脉穿刺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又一理想途径,具有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和溶栓药物的应用等优点。
2006年7月~2007年4月,我科共完成此项手术72例,我们针对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7月~2007年4月,在我院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72例,男性47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5岁,平均58.3岁。
患者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
1.2 穿刺方法多选用患者右上肢桡动脉,用托架托住,与身体呈45°夹角,局部消毒后按Selding法穿刺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留置6F动脉鞘。
2 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100%。
桡动脉穿刺点渗血2例,术侧前臂皮下淤斑2例,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无须卧床,平均住院日缩短。
3 护理3.1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此手术认识模糊,感到紧张、恐惧、害怕手术失败。
因此,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及优点,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做好患者的心理调适,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患者因精神紧张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
使用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2008年06月第3卷第12期中国医疗前沿C hi na H eal t hcar e I nnovat i onJ une,2008V ol,3N o.1261使用(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赵文艺彭勇郝翠平(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桡动脉专用动脉鞘管及桡动脉专用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是否比常规经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更有优势。
方法全部病例为2004年4月-200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680例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两组,(1)经桡动脉径路组337例,其中男性212例女125例年龄55+8岁合并高血压痛180例合并2型糖尿病89例。
(2)经股动脉径路组343例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15例年龄57+8岁合并高血压痛170例合并2型耱尿病76例两组比较性别、年龄、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
比较操作时间、放射线透视时问、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造影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
结果桡动脉经路组和股动脉经路组比较平均操作时间(23.3+9.5分钟V S20.8+10.5分钟),放射线透视时间(5.3+3.5分钟V S5.2+3.4分钟),造影成功率:桡动脉组335/337(99.40%)股动脉组343/34399.7%;总并发症发生率8/337(2.4%)V S10/343(2.9%)。
两组在平均操作时间、放射线透视时间、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桡动脉专用5F共用型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首选径路。
f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桡动脉【中图分类号】R816.2【文献标识码】B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术后不必卧床,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冠状动脉造影中一条重要途径。
国外1989年由C am peauI首次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径路进行冠壮动脉造影以来,国内关于桡动脉径路介入诊治的报道日益增多,由于桡动脉造影不易穿刺,易痉挛,操作时间长,x线透视时间长,故不为许多医生所接受。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分析

57 9
14 8.
f 稿 日期 收
: 0 —7O 2 7 0 一 l修 回 日期 :0 7 0 — 0 0 20 — 7 3 )
・
维普资讯
实用 心脑肺 血 管病杂 志 2 0 0 7年 8月第 1 5卷第 8期
断 价 值 的 探 讨 . 电 学 杂 志 ,04,3 2) 2 7 . 心 20 2 ( : — 3 7
5 G l ・ arnsPa a Ee cri py M】1 e . a n s M r。 ’ rccl l e i i c ad ah [ ・ hd 。 0
作 者单 位 : 5 8 0 河 北 省 石 家 庄 市 正 定 县 人 民 医 院 内科 000
作要 熟练 轻柔 ,以减 少对 局 部血 管 内膜 的损伤 或诱 发 动 脉 痉 挛 , 经 鞘 管 缓 慢 推 注 硝 酸 甘 油 20g~ 0u 40 g 止血 管痉 挛 , 0u 防 肝素 30 u~100 00 00 u常 规抗 凝 。 如急 性心 肌梗 死患 者 , 需要 起 搏器保 驾 时 , 术前 应 成 功穿 刺股 静脉 以备 临时心 脏起 搏 之用 。所有 患者 在
门诊 应 大 力 推 广 这 一 技 术 。
【 键词 】 桡动 脉 C G P I 关 A C
经 股 动 脉 途 径 行 P I 介 入 治 疗 的 常 用 和 经 典 C是
段 抬 高性 心 肌梗死 4 例 、急 性前 壁 s 1 T段 抬 高性 心
肌梗 死 2 0例 、急 性 下 后 壁 s T段 抬 高 性 心 肌 梗 死 9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配合

Me d J We s t C h i n a , Ma r c h 2 0 1 4 , Vo 1 . 2 6 , N o . 3
经 桡 动 脉 穿 刺 行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术 的 临床 应 用 及 护 理 配 合
wi t h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i o g r a p h y we r e c a r e f u l l y n u r s e d b e f o r e ,d u r i n g a n d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 Re s u l t s Th e r e we r e 8 c a s e s wi t h s e v e r e h e ma d o s t e n o s i s .1 3 9 c a s e s wi t h l o w~ g r a d e h e ma d o s t e n o s i s a n d 7 8 c a s e s wi t h o u t h e ma d o s t e n o s i s .Th e r e we r e n o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Co n c l u s i o n Th e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i o g r a p h y c a n d i s p l a y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a n d i t s b r a n c h .Th e o p e r a t i o n n e e d s
陈 丽 , 马长 虹 , 陈 江 雯
( 彭 州 市 人 民 医 院心 内科 ,四川 彭 州 6 l 1 9 3 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3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121例获得成功,2例穿刺失败,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操作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目前有股动脉路和桡动脉2种路径。
相比较股动脉路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经桡动脉路径具有不用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本文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住院患者123例,男78例,女45例,年龄34~83岁,平均(60.5±7.5)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8例,其他疾病35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除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前准备外,还需进行Allen试验,即术者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后,嘱患者做握拳和放松动作10次至手掌变苍白,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10s 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为试验阳性,是桡动脉穿刺的适应证。
注意的是患者松拳时不要过度松开,以免影响血循环的观察。
1.2.2 桡动脉穿刺方法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首选右桡动脉为穿刺部位,患者右手自然伸直,外展手背,腕部放置纱布卷使手背屈以利穿刺,消毒范围为手指至肘关节,穿刺点距腕关节2~4 cm,局部1%利多卡因麻醉后,选择20号穿刺针,穿刺时,取桡动脉搏动最强点为穿刺处,进针方向和桡动脉走行一致,角度为45°~60°,见有血喷出后送入导丝,沿导丝送入6F桡动脉鞘管,随后经鞘管注入肝素3000 U,硝酸甘油200 μg。
1.2.3 造影导管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应用5F JL、JR、AL造影导管,导引导丝常规应用0.035″超滑导丝,更换或退出导管时送入导丝导引。
1.2.4 术后处理造影结束后立即拔除动脉鞘管,采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首次充气14~18 ml,每隔2 h放气1~2 ml,常规于术后6~8 h解除压迫器,如有解除后渗血者,可适当延长至术后10~12 h,患者术后无须卧床,仅限制腕关节活动。
2 结果
2.1 器材选择108例(87.8%)患者应用5F JL、JR造影导管,其余多用左右冠状动脉共用型造影导管,极少患者用AL导管。
2.2 成功率118例(95.9%)患者均经右侧桡动脉成功。
5例更换为左侧桡动脉:1例(0.8%)发生严重痉挛而失败,4例(
3.3%)因右上肢血管严重迂曲、狭窄而失败。
5例左侧桡动脉中成功3例,2例左上肢血管严重迂曲、狭窄而失败,改为右侧股动脉造影。
2.3 并发症桡动脉痉挛5例,占5%,4例给予维拉帕米、硝酸甘油10~20 min 后成功,其中严重痉挛1例失败,占0.8%;4例术肢出现轻度淤斑,女3例,男1例,与桡动脉搏动细弱有关,无1例血肿。
无桡动脉闭塞、感染及其他严重合并症。
3 讨论
经皮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经典路径为股动脉。
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生仍然首选此路径来完成介入手术;但存在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腹股沟血肿、动静脉瘘、皮肤溃破、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8%)[1]。
Campeau [2]于1989年首次报告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该路径具有以下优点:易于压迫止血,相比较股动脉,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3,4];术后患者不需卧床休息,避免了患者因长时间卧床而带来的痛苦及下肢动静脉较长时间受压可能并发的血栓形成和肺梗死;同时减少了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缩短,多数可当天出院。
研究报道[5,6],当患者平均年龄为(61±10)岁,成功率为84%~98%,随着年龄的增大,成功率及安全性也逐渐降低等不足。
近年来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已逐渐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
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桡动脉比较细小,经桡动脉穿刺比经股动脉穿刺困难,易发生桡动脉痉挛,动脉穿刺和插管的成功率均低于股动脉途径,且有桡动脉闭塞、手臂局部肿胀等并发症。
另桡动脉血管畸形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
一般认为,血管痉挛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存在原发性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精神紧张;上肢动脉硬化所致的血管极度弯曲和狭窄;未服用钙拮抗剂;导管操作对血管的直接刺激。
术中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①送入造影导管前由动脉鞘管常规注入硝酸甘油或钙拮抗剂以预防血管痉挛;②选用亲水性超滑导丝和较小直径(5F)的造影导管,轻柔推送,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③尽量减少导管的操作次数和时间,可一定程度避免或减少血管痉挛发生,导管进出桡动脉时需有指引导丝帮助,避免血管内膜受损,在导管多次交换时应用260 cm的长导丝可以减少血管痉挛。
但是,操作技术的熟练仍非常重要,不论使用何种导管,减少手术中导管的抽插和旋转操作仍是减少桡动脉痉挛,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发生血管痉挛时,术者可感觉到操纵导管阻力增加或推送导管受阻,严重时甚至不能抽动导管。
此时可通过导管注入硝酸甘油或地尔硫
卓,用药后需等待数分钟后再行操作。
一些文献报道,桡动脉闭塞发生率6%~10%,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术中血栓及术后止血时用力不当,注意术中肝素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此并发症[7]。
另外,术后立即拔除鞘管,缩短鞘管留置时间,压迫止血时尽量缩短完全阻断血流的时间,尽早使桡动脉血流再开通,可能有助于降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
本组123例无一例发生桡动脉闭塞。
总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患者更易接受,不失为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脉介入诊疗新途径。
参考文献
[1]Andrew AR,Nicholas M R,Richand J S.Radial artery access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BMJ,2004,329:443446.
[2]Campeau L.Percutaneous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Cathet Cardiovase Diagn,1989,16(1):37.
[3]田东华,韩献华,李春鹏,等.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山西医药杂志,2006,(11):10191020.
[4]白淑玲,熊为国,秦绪光,等.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55例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03,5(2):116117.
[5]Stellap R,Kiemenet JF,laarman GJ,et al.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following transradial artey coronary angioplasty.Cathet Cardiovasec Diagn,1997,40(2):156158.
[6]Louvard Y,Krol M,Pezzano M,et al.Feasibility of routine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plasty:operators experience.J Invas Cardial,1999,11(9):543544.
[7]唐欧杉,陈钟良,成银宏,等.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109例临床分析.浙江医学,2006,(1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