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四首译文、背景、主旨、练习题及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1、【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龟虽寿曹操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完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学生用)

(完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学生用)

一、阅读《诗经· 蒹葭》,达成( 1)—( 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旺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有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3)意中人的踪影飘忽不定,你由此感觉到诗歌创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请简要剖析。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率《关雎》全篇的诗句是2. 本诗用来形容漂亮和善的姑娘的成语是。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类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5、《关雎》大批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足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频频朗诵,并领会其作用。

6、本诗环绕一个求字,写一个。

7、诗中想念情人令人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经过频频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仔细珍爱的短语是:。

8.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9.诗中描绘感情波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1.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有关链接,简析《关雎》的境界美。

1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办感人民如何的思想感情?( 2 分)13.诗中有很多句式同样相像的重章叠句,这类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 分)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秋水》。

文中有“从容”一词,后来延伸出“从容不迫”的成语,所以人们把《庄子·秋水》作为“从容不迫”的出处。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考点】〔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宋国人,古代著名哲学家,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好友。

惠施口才很好,与人辩论了一辈子。

〔游于濠梁之上〕这是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于濠梁之上游”,译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濠梁:濠水上的桥。

濠:读作háo,水名,译为“濠水”。

【原文】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

”【考点】〔鲦鱼〕一种白色小鱼。

鲦:读作tiáo。

〔从容〕悠闲自得。

成语“从容不迫”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是鱼之乐也〕这是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译为“这是鱼的快乐”。

是:代词,意思是“这”。

【原文】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考点】〔子非鱼〕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你不是鱼”。

子:对人的尊称,译为“你”或“您”。

〔安知鱼之乐〕这是反问句,译为“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意思是“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

安知:意思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安”是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译为“怎么”“哪里”。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考点】〔子非我〕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你不是我”。

庄子在这里顺着对方的逻辑来说,意思是: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你不是我,也就不知道我是不是知道鱼的快乐。

【原文】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析①天街:京城街道。

②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③胜:抵得上。

④皇都:帝都。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2: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析①东风:春风。

②镜:照镜。

③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④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座前传递消息的神鸟。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3: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析①无言:默默无语。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一般:一种。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4: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①寻:古代长度单位,古以八尺为一寻。

千寻:形容高。

②闻:听。

③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④缘:因为。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5: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解析①芳草:暗指故乡。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③追: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④旅思:羁旅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关于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的重点难点阐释:1.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2.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期末复习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4.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原文+注释+译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原文+注释+译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原文+注释+译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课下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2、【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4、【缘】沿着,顺着。

5、【鲜美】新鲜美好。

6、【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7、【缤纷】繁多的样子。

8、【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9、【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10、【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2、【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3、【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4、【俨然】整齐的样子。

15、【属】类。

1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知识储备】一、导入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王勃作了一首诗相赠。

这首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经典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吧!二、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树立正确的交友观;4、背诵、默写诗歌。

三、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注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注》卷三。

少府:县尉的别称。

之:到,往。

任:上任。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三秦:指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代指蜀州。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比:靠近,挨着。

歧路:岔路口。

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五、诗意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你我是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好似近邻。

请不要再即将告别的岔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涕泪涟涟沾湿衣襟。

六、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赏析: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赏析: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

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学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目标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赏析诗歌写景的名句。

3.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方法,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注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涵,包含。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

济,渡。

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五、诗意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眼睁睁地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六、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赏析:“平”——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

“涵”“混”——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一、《诗经·蒹葭》(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8.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9.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1.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1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13.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阅读练习三:(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古诗词欣赏,完成22,23题。

(5分)1.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3分)好就好在这首诗一反过去送别诗的黯然销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3、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在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

(2分)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分)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3分)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阅读练习二: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

(2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D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分)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3分)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

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

杜甫的《登岳阳楼》感身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阅读练习三:1、这首诗的体裁是__五言律诗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_(2分)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临渊羡鱼___,现在的意思是:_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2分)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2分)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夸张。

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阅读练习四:1、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答: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3、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阅读练习五⑴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2分)( C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⑵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划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2分)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或:一片白茫茫的云梦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

)⑶结合诗歌的尾联(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1分),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一.理解选择:1. 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