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04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概念,认识到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2. 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3. 观察与分析人物精神的方法4. 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5. 实践练习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5. 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
2. 学生作品的内容完整性、结构合理性、语言准确性等方面。
3. 学生对人物精神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示例2. 人物精神分析表格3. 写作评价标准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5. 指导:教师解答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精神的表现和描绘方法。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人物精神,互相学习和借鉴。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概念,认识到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刻画人物精神,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概念与作用2. 人物精神的观察与分析3. 写作技巧: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来刻画人物精神4. 课堂练习:编写一个片段,通过具体人物的精神刻画,展现人物特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人物精神的概念,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以一篇优秀作品为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精神刻画展现人物特点。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组人物的精神特点,并编写一个片段进行刻画。
5. 反馈: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短文,通过具体人物的精神刻画,展现人物特点。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写作中更好地运用人物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物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刻画人物精神的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精神特质。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特定人物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创造性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将所学的人物精神分析技巧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七、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分析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精神特质,并创作一个短篇故事或剧本,展现这些特质。
3. 作品分享: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讨论如何通过写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八、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收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用于分析和讨论人物精神的描写技巧。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是指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和个性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的精神概念及其重要性2. 观察人物的方法与技巧3. 分析人物的精神特点4. 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名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起学生对人物精神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人物的精神概念,阐述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及重要性。
3. 示范:教师展示分析人物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人物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特点,并进行讨论。
5. 写作:学生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性3. 学生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创造性五、教学资源1. 名篇作品选段2. 人物精神分析案例3. 写作素材库六、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名篇作品选段和人物精神分析案例。
2.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3. 学生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扩展活动1. 举办人物精神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2. 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分享他们分析人物精神的经验和技巧。
3.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观看戏剧表演,加深对人物精神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表达人物精神方面的进步。
3. 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学生难以准确地表达人物精神。
解决策略:教师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实例,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人物精神。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感悟。
3. 提升学生写作技巧,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有关人物精神描写的理论知识。
2. 分析优秀作品中人物精神的表现手法。
3. 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进行生动的人物精神描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让学生从中领悟写作技巧。
2. 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优秀作品,用于分析和讲解人物精神描写的方法。
2. 准备实践训练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
3. 准备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动有趣的人物描写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写出人物的精神》。
2. 讲解: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方法,讲解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物精神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通过对其外貌、举止、言谈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性格和的精神世界。
2. 案例二:《草原》中的小草,通过对其生长过程的描绘,表现了其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八、课堂实践:1. 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尝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其精神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举止、言谈等方面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心世界。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和刻画人物精神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概念与内涵2. 观察与感受人物精神的方法3. 刻画人物精神的手法与技巧4.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名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人物精神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概念,阐述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示范:教师展示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刻画,分析其手法与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人物精神观察与刻画,教师巡回指导。
5. 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刻画人物精神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概念、内涵及写作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人物精神的刻画手法。
3. 实践法:学生分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人物精神的观察与刻画。
3. 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综合评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精选有关写作、文学分析的书籍,如《写作技巧手册》、《文学作品分析》等。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写作教程、优秀作品案例,以便进行教学参考和示范。
3.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的写作指导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写作技巧。
4. 人物素材库:整理一份包含各类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素材库,供学生在实践环节参考。
七、教学任务1. 掌握人物精神的概念与内涵。
2. 学会观察与感受人物精神的方法。
3. 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刻画人物精神。
4. 完成一篇具有丰富人物精神的作品。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2课时:讲解人物精神的概念与内涵,引入写作主题。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配套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配套教案-经典通用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介绍写出人物精神的概念和意义。
讨论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概念和意义。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观察。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写作中写出人物精神很重要。
讲解人物精神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分享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观察。
第二章:观察和理解人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理解来写出人物的精神。
2.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理解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讨论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写出人物的精神。
采用讲授法,讲解观察和理解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享理解。
2.4 教学步骤讲解观察和理解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享理解。
讨论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写出人物的精神。
第三章:表达人物精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来表达人物的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人物的精神。
3.2 教学内容介绍通过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来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
讨论如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人物的精神。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分享。
3.4 教学步骤讲解通过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来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分享。
讨论如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人物的精神。
第四章: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和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化对写出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化对写出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和掌握方法。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化理解和技巧。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引发学生对写作和人物精神表达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精神。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1.4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写作表达人物精神。
第二章:人物的精神内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及其在写作中的表达。
2.2 教学内容:介绍人物的精神内涵,包括道德品质、性格特点、情感状态等。
分析如何通过人物的行为、言语和内心活动来表达其精神内涵。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人物精神的表达。
2.4 教学活动:分析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探讨其精神内涵。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描绘一个人物的精神内涵。
第三章:观察与体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生活,从中汲取写作素材。
3.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体验的重要性,包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体验。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发现有趣的人物和精神。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讨论其中有趣的人物和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培养对人物精神的敏感度。
第四章:写作技巧与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精神。
4.2 教学内容:介绍写作技巧,包括描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塑造人物性格等。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提供一些写作示例和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4.4 教学活动:分析一些典型的写作示例,探讨其表达人物精神的方法和技巧。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是人物内在的本质特征,是人物思想、性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因素的综合体现。
2. 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4.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的精神内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的方法。
3. 写作技巧: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学会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运用写作技巧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以及如何运用写作技巧生动表现人物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内涵、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表现,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练习写作,培养表现人物精神的能力。
4.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进程1.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表现人物精神的优秀作品,准备教学PPT。
2. 教学时长:45分钟3. 教学步骤:(1)导入:简要介绍人物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讲解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表现,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4)讲解写作技巧,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
(5)布置练习: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练习写作,表现人物的精神。
(6)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8)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和体验生活,深入挖掘人物精神,完成一篇习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04
【学习内容】
课文文章:《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丛书文章:《铁匠》《金岳霖先生》《汽笛?布鞋?红腰带》《祖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把握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2.学习拔取典型事例及准确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长于不雅察、发明、积存的习惯,激起学生写作热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运用对比等手段来暗示人物精神。
【课时安置】2课时
【课内探究】
谈话导进:人物的精神包孕思想、气质、品行、个性等,写人物重在通过对人物外表、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刻画中,对与人物有关事件的叙述描写中,在对人的评述中,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精神品行,人物才会形神皆备,鲜活生动,如在眼前。
也才干感动人,传染人,鼓舞人。
活动一:温故知新
回忆一下写人作文的基本步调:
第一、细心审题,弄清题意。
(审题)
第二、确定好所写人物的思想德性。
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立意)
第三、依据要暗示的德性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写。
选典型的材料:最能说明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材料。
(选材)
第四、据所选材料的情况,按时间或材料类别布局。
采用多种手段描写人物:外表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选择最能暗示突出人物形象的来写。
(布局)
第五、编削、交流不雅赏。
(归纳全文,点题赐顾帮衬)(点题)
活动二:文本传染
一、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邓稼先》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当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枪弹制作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出色卓著。
③1985年沉痾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兵器进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朴实的民族自尊心。
⑦1982年,“我不克不及走”。
执着寻求、无私奉献、义务心强。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苦读写作《唐诗杂论》;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参与群众大会,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
关怀辅佐青年;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挚悉心;意志坚决,工作辛苦,带病坚持工作。
二、细节描写令人物形象鲜亮,事情生动,主题更明确。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傍边。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暗示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小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
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阅读左拉的《铁匠》,勾画出文章描写铁匠外表的语句,回纳出铁匠的性格特点。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小我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露性格特点(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2.语言细节描写。
阅读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勾画出文章描写金先生语言的语句,回纳出金先生的性格特点。
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鄙谚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
我们也常说,对一小我要听其言不雅其行,说的就是一小我的语言能够反映一小我的精神世界。
3.步履细节描写。
步履描写是暗示人物的主要手段,能够酣畅淋漓地展现个性形象,并且引人进胜。
年轻人之所以喜爱看武打小说,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
阅读萧红的《祖父》,勾画出文章描写祖父步履的语句,回纳出祖父的性格特点。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此刻读者面前。
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的内心所想,把本身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
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传神、生动而传神,才干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阅读陈忠实虔诚的《汽笛·布鞋·红腰带》,勾画出文章中的心理描写语句,回纳出“我”的性格特点。
三、借助对比手段描写人物,使形象更鲜亮。
对比是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比比力,刻画性格,使形象更鲜亮感受更强烈。
《邓稼先》一文中把邓稼先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亮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他们最实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实虔诚平实,从不骄傲。
四、借助一些抒怀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在记叙的段与段旁边交叉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别的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绝然不同,并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一语道破的作用。
活动三:写作指导带领
以“我的好知己”为例,进行思路点拨。
第一、首先确定好知己的性格、精神或气质,运用议论的语句加以概括。
第二、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来暗示人物的特征。
人物肖像必需符合年龄、性格特征,典型事例必需暗示精神品质。
要拔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暗示人物内表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第三、精选写作手段,暗示人物的思想实质和性格特征。
写作要求: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
3.写好步履,扣住细节,形神兼备。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
5.正面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写作步调:
一是细心审题。
二是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
三是选典型的材料。
四是据所选材料的做好布局。
五是反复推敲编削。
六是交流不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