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高血压指南
2007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

高血压2007年6月15日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在米兰召开的17届年会上与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联合公布了新的《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此次修订后指南的最大特点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实的证据,提出了参考性建议而非强制规定。
新指南一出台就受到广泛关注,并对临床实践将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 高血压诊断评估的要点1.1 新版指南主张应根据高血压的分级以及患者的危险因素,是否有亚临床器官损害、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等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初始危险水平确定。
新版指南将总的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总危险通常以10年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表示。
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指:(1)SBP≥180mmHg和(或)DBP≥110mmHg;(2)SBP>160mmHg,但DBP较低(<70mmHg);(3)糖尿病;(4)代谢综合征(MS);(5)≥3心血管危险因素;(6)≥1个亚临床器官损害;(7)明确的心血管或肾脏疾病。
1.2 新增加的评估指标危险因素中增加了空腹血糖5.6~6.9mmol/L和脉压水平(老年人)。
心电图左心室肥厚、颈-股脉搏波速度(PWV)>12 m/s、踝-臂血压指数(ABI)< 0.9、肾小球滤过率<50ml/(min·1.75m2)和肌酐清除率<60ml/min,被首次列入靶器官损伤范围,并提倡对此进行检测。
2 高血压的治疗方面2.1 新版指南再次明确高血压治疗目标2007版指南指出,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至少降至140/90mmHg以下,如患者可以耐受,还应降至低。
对于糖尿病以及高危或极高危患者,目标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只有实现了血压达标,降低长期心血管总危险。
同时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及其可逆的危险因素。
为更易使血压达标,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心血管损害发生前开始。
2.2 抗高血压药物选择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均可作为起始和维持治疗的降压药。
_指南_框架内的_个体化_治疗_评2007年_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_

・综述与讲座・“指南”框架内的“个体化”治疗—评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白融 汪道文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通讯作者:汪道文,Email:dwwang@tjh .tj m u .edu .cn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057(2008)0120023202[关键词] 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与欧洲高血压病学会(ESH )决定弃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首次制定公布了“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从而在高血压病防治领域内形成了“WHO 指南”,“美国JNC 报告”与“欧洲指南”三足鼎立的局面。
我国在借鉴这三份指南精粹的基础上,于2005年颁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3年之后,国际上与国内先后完成了一系列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其结果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许多新的认识与证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争议。
为此,ESC /ESH 对2003年的指南进行了修订并在今年6月举行的欧洲高血压年会上公布了“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2007指南”)[1]。
ESC /ESH 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在“2007指南”的篇首即明确指出,此次颁布的指南是在充分吸收并客观评价了2003年以来有关高血压防治的各种观点、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份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纲领性文件,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针对高血压防治的参考性建议而非强制性规定,更不是为某一个高血压病例指定治疗处方。
“2007指南”反复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指南时应关注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一理念在指南的修订过程得到了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2007指南”提出抗高血压治疗不能局限于血压的控制,而必须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督促病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限盐、适当运动等)、加强对患者的科普宣传以及对肥胖、脂质代谢异常进行干预等都应被视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达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杜绝或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终点事件的目标。
2018+ESC-ESH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中文翻译版)

2
ESC/ESH Guidelines
4.10 诊室外血压测量的临床指征 ........................................................................................................... 20 4.11 运动过程中的血压和高海拔血压 ................................................................................................... 20 4.12 中心主动脉压 ................................................................................................................................... 21 5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估和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的评估...................................................... 22 5.1 临床评估 ............................................................................................................................................. 22 5.2 病史 ............................................................................
我国及各国高血压指南对比及学习

JAMA. doi:10.1001/jama.2013.284427
ACCORD研究:强化降压未能降低主要终点
随机、多中心、双重2×2析因设计10251例2型糖 尿病患者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2岁,平均病程 10年,有心血管病史或2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 患者被随机分入强化治疗组或标准治疗组。
HbA1C目标值为<6%
高血压的本质被逐渐认识
第一次 测血压
1733年
第一部高血压指南 JNC1发布以DSP为主 要诊断依据
1977年
JNC7 SBP是比 DBP更重要的心 血管危险因素
2003年
ASH进一步深化: 血压是高血压病 的生物学标志
2009年
1931年
1993年
2005年
《心脏病学手册》 高血压是代偿, 无需治疗
欧洲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监测实践指南解读

欧洲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监测实践指南解读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评估、治疗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诊室外血压测量可做到多次测量,远离医疗环境,是一个更可靠的血压评估手段。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国的大多数心血管和基层医生,普遍不了解、不重视家庭血压测量(OBPM)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
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发布了《动态血压监测实践指南》,我国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王继光教授和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宇清教授参与了制定。
该指南涉及ABPM的适应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学问题、在日常实践中如何应用等,是一部实践指南。
1 什么样的患者应该接受ABPM?1.1 ABPM的优点和局限ABPM的主要优点包括:可提供个体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血压状况,可以了解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可以识别白大衣高血压(WCH)和经治疗/未治疗的隐匿性高血压(MH);不仅如此,ABPM还可用于评估降压药物的24小时疗效,监测24小时内的血压过度降低现象。
同其它高血压指南和共识一样,该指南再次强调ABPM是一个比OBPM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预测因子。
ABPM的主要局限性包括:在活动时测量的血压可能不准确,每小时血压均值的重复性不佳,可能引起不适尤其在夜间,部分患者不愿重复使用以及受成本影响;这些因素使得ABPM的使用有限。
1.2 ABPM的临床指征1.2.1 绝对适应症①识别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包括未经治疗的WCH、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的白大衣效应、经过治疗而归因于白大衣效应的假性难治性高血压);②识别MH;③识别异常的24小时血压模式(包括日间高血压、夜间高血压、午睡/餐后低血压等);④评估疗效(评估24小时血压控制情况、识别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
WCH的诊断标准为:未经治疗的诊室血压≥140/90mmHg,但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并且觉醒时血压<135/85mmHg、睡眠时血压<120/70mmHg,或家庭平均血压<135/85mmHg。
2014欧洲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监测指南简介_邹花一阳

·讲 座·2014欧洲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监测指南简介邹花一阳,卢新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0029通信作者:卢新政,E-mail:xzlu@njmu.edu.cn 2014年8月,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 Societyof Hypertension,ESH)发布了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指南[1]。
近年,关于ABPM的研究成为热点,2012年底,相关文献超过1万篇。
2011年,英国临床健康与优化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推荐,ABPM可作为拟诊高血压患者的经济实用筛查手段。
基于ABPM的重要性,2011年ESH血压监测与心血管疾病工作组在米兰举行了有关ABPM的专家共识会。
由34位高血压专家,参考600篇文献基础上于2013年发表立场观点。
围绕3个问题:①哪些患者需行ABPM?②如何规范实施ABPM?③如何在临床中推广ABPM?现对其主要内容作一简介。
1 哪些患者需行ABPM?1.1 ABPM的优缺点 近年有数据显示,夜间血压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
经过40年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ABPM逐渐渗透到临床工作中。
ABPM不仅真实提供各时间点的血压情况,也反映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
有助于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等,并预示靶器官损害,更好地评价降压药疗效,指导合理降压。
指南强调,白大衣性高血压的诊断仅限于未治疗高血压人群。
与诊室血压相比,ABPM具有以下优势:①提供更多的血压读数;②提供24h、白天、夜间血压值,对未治疗高血压患者明确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③明确血压变化趋势;④提供夜间高血压、血压变化曲线;⑤评估24h血压变异性;⑥评估降压疗效;⑦明确24h内降压值,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从《2007 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看CCB在肾性高血压

与2003年相比,2007版 《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显著变化
• 首要治疗目标是长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总心血 管危险
• 开始降压治疗的阈值和目标血压有了新的标 准,高危人群的目标血压是<130/80 mmHg
指南工作组主席 • 年龄是决定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 Giuseppe Mancia 教授 • 指南明确指出,并非只有高危患者才需要接
▪ 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心绞痛;冠脉血 运重建;心力衰竭
▪ 肾脏病变:
糖尿病性肾病; 血肌酐
男>133,女>124mmol/L; 蛋白尿(>300mg/24h)
▪ 周围血管疾病
▪ 高度视网膜病变:
出血或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即刻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
• 总心血管危险的危害比各种单个危险因素危害的 总和更大
• 总心血管危险应作为药物治疗开始的血压阈值、 降压目标和联合用药等治疗策略的一个重要依据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高血压病危险度分层
其他危险因素、靶器 官损害或伴随疾病
正常血压
正常血压高值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无危险因素
±
±
+
++ +++
2023版欧洲高血压指南解读

2023版欧洲高血压指南解读第一,高血压的定义未改变,诊断高血压的界值继续沿用即非同日重复测量诊室血压≥140/90 mmHg。
但在高血压分类中新增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即收缩压<140 mmHg但舒张压≥90 mmHg。
新指南认为,诊室血压测量存在诸多干扰因素,常导致测量结果比实际血压偏高,因此更加强调诊室外血压测量对于高血压诊断与评估的补充作用。
同时,更为积极地推荐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血压测量方法。
第二,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阈值。
18-79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超过140/90 mmHg启动降压药物治疗(IA);≥80岁高血压患者,诊室收缩压≥160 mmHg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IB),≥80岁、收缩压140-160 mmHg的患者也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IIC);合并心血管病者血压≥130/80 mmHg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IA)。
与上版指南相比,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变化不大,但总体态度更为积极。
第三,血压控制目标。
18-64岁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IA);65-79岁患者初级目标为<140/80 mmHg(IA),若耐受良好可考虑降至<130/80 mmHg(IB);65-79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初级目标为收缩压140-150 mmHg(IA),若能耐受可降至130-139 mmHg,但当舒张压低于70 mmHg时需更为密切地观察(IIB);年龄≥80岁的患者,诊室收缩压应降至140-150 mmHg且舒张压<80 mmHg(IA),若耐受良好收缩压可降至130-139 mmHg(IIB);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时,诊室血压不宜<120/70 mmHg(IIIC)。
由此可见,新指南对于不同年龄阶段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与上版指南变化不大、但也呈现出更为积极、更为严格的倾向。
第四,降压药物选择。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源自血压下降本身,因此ABCD5大类药物均可用于降压并预防心血管事件(I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张压
(mmHg) 90 80 85 70 85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
其他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伤或疾 病 正常血压 正常血压高值 1级高血压 进行数月生活方 式的调整,若未 能有效控制血压 则进行药物治疗 进行数周生活方 式的调整,若未 能有效控制血压 则进行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 药物治疗 2级高血压 进行数周生活方 式的调整,若未 能有效控制血压 则进行药物治疗 进行数周生活方 式的调整,若未 能有效控制血压 则进行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 药物治疗 3级高血压 改变生活方式 + 即刻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 即刻药物治疗
• 降压作用应持续24小时,可通过诊室或家 中血压测量或动态血压监测确认 • 最好选择1天服用1次、降压作用持续24小 时的药物,因为患者对这种简单治疗的依 从性较好
与2003年相比,2007版 《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显著变化
• 在传统由测量血压数值指导高血压治疗策略 的基础上,强调判断总心血管风险的程度 • 开始降压治疗的阈值和目标血压有了新的标 准,高危人群的目标血压是<130/80 mmHg • 年龄是决定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 指南工作组主席 • 指南明确指出,并非只有高危患者才需要接 受治疗,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需要接受推荐的 Giuseppe Mancia 教授 治疗方案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120 120-129 130-139 140-159 160-179 ≥180 ≥140 <80 80-84 85-89 90-99 100-109 ≥110 <90
当SBP和DBP处于不同水平时,以更高的血压级别作为总心血管危险的定量和治疗的依据 ISH应根据同样血压水平分为1、2、3级,舒张期低血压是另一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的治疗应兼顾控制血压和降低总心血管危险两个方面
降压药物的选择(1)
• 降压治疗的主要获益源自降低血压本身 • 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联合治疗才能降压达标 • 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单独或联合用于起始和维持降压治疗: – 噻嗪类利尿剂 – 钙拮抗剂 – ACEI –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 β受体阻滞剂
– 注:β受体阻滞剂,尤其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不适于治疗MS或有糖 尿病发病危险的患者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男<55岁 女<65岁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高血压病危险度分层
其他危险因素、靶器 官损害或伴随疾病 正常血压 正常血压高值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
分类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 级高血压 2 级高血压 3 级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吸烟 血脂异常
餐后血糖
>11.0mmol/L (198mg/dl)
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心绞痛;冠脉血 运重建;心力衰竭
颈动脉壁增厚(IMT≥0.9mm) 或斑块 TC>5.0mmol/L(190mg/dl) LDL-C>3.0 mmol/L(115mg/dl) 颈-股动脉PWV>12m/s HDL-C: 踝-肘血压指数 <0.9 男<1.0 mmol/L (40mg/dl) 女<1.2mmol/L (46mg/dl) 血肌酐轻度升高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总心血管危险
• 长时间以来,高血压指南总是将目光集中 在血压数值,并将它作为决定治疗需要和 方法的唯一而主要的参考 • 仅有少部分高血压患者仅仅是血压升高 • 在血压升高的严重性和血脂、血糖等代谢 异常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糖耐量异常 腹型肥胖 (腰围)
男>102cm 女>88cm
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 或肌酐清除率<60ml/min 微白蛋白尿症(30-300)mg/24h; 白蛋白/肌酐比值
男≥22 mg/g 女≥31 mg/g
周围血管疾病
高度视网膜病变:
出血或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
120 100 80
99 mmHg 82 mmHg
舒张压
60
Week 0 2 4 8 12 18 36 70 87 121 138 173 190 225 242
Year 1
Year 2
Year 3
Year 4
Brown et al: Lancet 2000: 56: 366-72
降压药物的选择(2)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同测量方法对应不同血压标准
方法
诊室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 白天血压 夜间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收缩压
(mmHg) 140 125-130 130-135 120 130-135
肾脏病变:
糖尿病性肾病; 血肌酐 男>133,女>124mmol/L; 蛋白尿(>300mg/24h)
TG>1.7mmol/L (150mg/dl) 空腹血糖:5.6-6.9mmol/L (102-125mg/dl)
男115-133µmol/L(1.3-1.5mg/dl) 女107-124µmol/L(1.2-1.4mg/dl)
无 危险因素
不予处理
不予处理
1~2个危险因素
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
≥3个危险因素、 改变生活方式 代谢综合征、靶 器官损害或疾病 糖尿病 确诊的心血管和 肾脏疾病 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 + 即刻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 即刻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 即刻药物治疗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INSIGHT试验:拜新同降压疗效突出
180
173 mmHg
160
138 mmHg
140
mmHg
收缩压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2007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背景
2003年ESH/ESC高血压指南被医学界普遍接受,是 过去两年被最广泛引用的文献 从2003年起,公布了大量新的有关高血压诊断和治 疗方法的关键问题的临床研究数据,为指南的修订 提供了依据 新指南的制定依旧遵循2003指南的原则:
血压轻度升高 低/中度心血管危险 常规降压目标 二者选一 血压显著升高 高/极高度心血管危险 更严格降压目标
低剂量单药治疗 血压不达标 不换药 足量使用 换药 低剂量 血压不达标 二或三种药 物足量联用 不换药 足量使用
低剂量联合用药
不换药 足量使用
增加第三种药物 低剂量
二或三种药物 足量联用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心电图检测左心室肥大
Sokolow-lyon>38mm Cornell>2440mm*ms
糖尿病
空腹血糖
重复测量 ≥7.0mmol/L (126mg/dl)
确诊的 心血管疾病和肾病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大:LVMI
男≥125g/m2 女≥110g/m2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总心血管危险
• 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代谢异常危险因子和 亚临床的器官损害 • 高血压与这些因素的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共同构 成总心血管危险 • 总心血管危险的危害比各种单个危险因素危害的 总和更大 • 总心血管危险应作为药物治疗开始的血压阈值、 降压目标和联合用药等治疗策略的一个重要依据
Giuseppe Mancia, Co-Chairperson, Guy De Backer,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因素
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 脉压水平(老年人) 年龄
男性>55岁 女性>65岁
靶器官损害
《2007 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