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山水画三大家

合集下载

北宋山水画有哪三大主要流派

北宋山水画有哪三大主要流派

北宋山水画有哪三大主要流派北宋南北两大山水画派中的李成、范宽、董源以不同的画风和卓越的贡献,创立了当时三大主要流派。

荆浩虽然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荆浩,包括关仝、李成在内则没有一幅作品传下来。

我们从实际的记载中和后人的有关摹本可以了解到,荆、关、李三人中,起决定性的是李成。

米芾曾云:“李成真见两本,伪是三百本。

”可见李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画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的是文秀的一路。

米芾又谈到:“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

”李成创造了“卷云皴”,他的作品虽没有留下,但从师承李成的郭熙的画中可以看到卷云皴的表现形式。

“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一。

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画家是范宽。

范宽与李成虽然是北方流派,但是与李成有很大的不同。

他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采,王诜将他与李成比较,称之为“一文一武。

”范宽传世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

他画山水,强调主峰突出,要占三分之二的画面。

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

同时,范宽又十分重视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的顶端密密层层的树木。

特别是正面的山体以稠密的小笔,皴出山石巨峰的质与骨。

这种皴法便是后人所称的“钉头皴”或“雨点皴”,稍大一点的被称为“豆瓣皴”。

与北派两家对峙的便是以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派。

董源笔下描绘的是江南景区。

米芾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在毕宏上。

”《夏山图卷》等便是他的代表作。

董源最大的成功之一是创造了最能表现江南山石形质的皴法“披麻皴”同时他又十分讲究淡墨的渲染,使湖山增强了湿润的感觉。

最后他还用点来丰富表现手法,重重叠叠的点,使江南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郁郁葱葱的感觉。

董源的继承者有巨然。

巨然山水在董源的基础上开创了“长披麻皴”,然后再以焦墨破笔点苔。

浓点淡皴,更显得气格秀润,墨彩腾发。

列举一件宋代作品,说出这件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并谈谈你对这一美术作品以及宋代中国美术的认识。

列举一件宋代作品,说出这件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并谈谈你对这一美术作品以及宋代中国美术的认识。

列举一件宋代作品,说出这件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并谈谈你对这一美术作品以及宋代中国美术的认识。

范宽《深山行旅图轴》范宽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和董源、李成并称为北宋三大家。

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

范宽的山水是外师造化而来,从当地的真实山水出发,汲取艺术形象,“对景造意”融会贯通,精炼概括,把山水典型化了,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伟美的气格;苍老沉着的笔墨。

评者以为“得山之骨”。

与关仝、李成并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代表。

《深山行旅图轴》写关陕山水,高山仰止,气象雄伟。

画面由一条明显的中轴线纵向贯通,造成一种紧凑向上的律动,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

近景是逶迤曲折的清溪山路,使这种向上律动所形成的紧张感得到缓解,并点出画的主题。

使画面结构趋于平衡。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后用浓淡层次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着石块结组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树木的画法亦然,树干粗壮,盘根错节,枝桠参差,生动的表现出生长在坚硬的岩石表层,饱经风霜的老树的自然生态。

范宽的作品,着重骨法,用墨比较深重,从这件作品中即可看出。

宋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皇室贵族对美术的爱好与重视,画作开始在宋代兴起,文人士子开始购藏鉴赏书画,平民对美术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宋代美术的最大成就,主要表现在技巧的成熟和穿凿的繁荣以及种类、题材、风格的进一步的多样化。

(一)宋画和宋瓷是中国中古时期的双葩,其艺术上的细腻体贴和精致表现,是同时期的中世纪欧洲不能梦想的,而文人画的兴起,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建筑艺术在总体特征和审美风貌上比起唐代有了明显的变化,中国古代建筑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后的元明清建筑知识在宋代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中小学美术教师考试专业知识试题(附答案)

中小学美术教师考试专业知识试题(附答案)

中小学美术教师考试专业知识试题(附答案)中小学美术专业知识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宋代瓷器生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汝哥钧定官2、“颜筋柳骨”中的“颜”和“柳”是指代颜真卿、柳公权两位大书法家。

3、篆刻是以印章为载体,以表现书法、构图和刀法美感为要素的艺术。

4、图形创意有影子的联想、正负形、元素替代、同构(写出三个即可)和错觉等设计手法。

5、《溪山行旅图》是宋代画家范宽的作品,历代评论家把他与董源、李成并称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家。

6、罗浮宫三宝是指收藏在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分别是《蒙娜丽莎》、《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

7、1919年4月1日,的过著名设计师格罗比乌斯,抱着振兴民族艺术与设计的理想,在的过魏玛创建了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绿山水的重要作品,其作者是()A、张择端B、石涛C、王希孟D、郭溪2、以下园林建筑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的是()A、颐和园B、留园C、狮子林D、拙政园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天下三大行书”的是()...A、《黄州寒食帖》B、《伯远帖》C、《兰亭书》D、《祭侄文稿》4.、“永久性的褶皱”是下列哪一位服装设计师的招牌风格()A、裘海索B、纪梵希C、三宅一生D、吴海燕5、《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A、染B、傅抱石C、关山月D、张大千三、连线题(10分)韩熙载夜宴图周昉亚农的少女张萱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毕加索虢国夫人游春图达维拉簪花仕女图顾闳中四、简答题1、简述标志与标识之间的差异。

从标识设计研究的角度看,标识和标志在严格的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标识带有实体性的含义,指具体的标志物,如商标标识,“即附有商标图像的物体实质,也就是带有商标的装潢贴和包装物”。

(3分)标识仅能体现标志的某一部分功能和特质,并非具有标志的全部含义。

宋朝的绘与艺术家流派

宋朝的绘与艺术家流派

宋朝的绘与艺术家流派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绘画与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绘画家和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对绘画与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宋朝的几个重要绘画家流派,包括“北宗”、“南宗”、“花鸟”、“山水”等流派,以及其中的几位代表性艺术家。

北宗是宋朝绘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北宗绘画追求写实和精确度,注重细节的描绘,以及准确的线条和构图。

代表性的北宗绘画家包括郭熙、李唐等。

郭熙是北宗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徽州晴雪图》展示了北方山水的苍劲和雪景的神韵。

而李唐则擅长绘制花鸟画,他的作品《追寻幽径图》以其精细的笔触和生动的色彩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花鸟形象。

南宗则以“文人画”为代表,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南宗绘画更加注重意境和自由的笔墨。

代表性的南宗绘画家有米芾、夏圭等。

米芾是南宗绘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寒山拾得图》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豪放的气势,展示了南方山水的风骨。

而夏圭则出类拔萃地擅长人物画,在他的作品《赵希远图》中,他以细腻的筆触勾勒出了古代人物的神韵。

花鸟画作为宋朝绘画的一大特色,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流派。

宋朝的花鸟画强调对自然界中花鸟形象的真实和细腻描绘,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表达。

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包括赵孟頫和仇英等。

赵孟頫在花鸟画上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秋山垂钓图》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力,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深热爱。

仇英则擅长用淡墨婉约地表现花鸟,他的作品《竹石图》以其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花鸟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也是宋朝绘画的核心。

宋朝的山水画以表现大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山水的壮美和意境。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范宽、夏珪等。

范宽是宋朝山水画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以其奇特的造型和浓郁的笔墨,展现了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国画资料

国画资料

名词解释:1.荆关: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关。

他们创造了气势雄伟的全景式山水画。

形成了北方画派。

他们与南方董源和巨然的作品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2.董巨:五代山水画董源、巨然。

他们的作品笔墨秀涧,描绘了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景,形成了南方山水画派。

他们与荆浩、关的作品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3:马一角:南宋画院画家马远的山水画多以偏概全,往往只集中强调画的半边或一角景物,打破了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使形象更为突出,画面简洁,当时被称为“马一角”4:夏半边:南宋画家夏圭山水画师李唐而更加简率,他早年山水画中李唐痕迹较多,中年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布局上爱将景物集中于一边或下半边,或左右侧表现迷茫缥缈的空间感,故而人称“夏半边”5浅洚山水: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画法。

浅洚是淡红石色,凡是以这种色彩为主的都称为浅洚山水。

这种画法可加强画面苍茫深秀感,由元代黄公望首创此法。

6:北宋山水三大家:李成、关、和范宽。

他们都属于北方山水一派。

同时又各具有自己的鲜明风格,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家。

宋郭若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他们是“智妙八神,才方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7:水墨画:一种纯用水墨。

不适用颜色的表现形式。

水墨山水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两代有所发展。

是以墨为重要原料加或多或少的清水调成浓、淡、干湿焦等不同层次,而形成的一种“水韵墨章”“如五彩”的艺术效果。

水墨山水产生在青绿山水之后,纯用水墨不着一点,颜色的作画方法与我国的民族文化哲学思想审美观念有关。

填空:1,按照用笔规则皴法分为三类:线形皴: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卷云皴、折带皴面形皴:大小斧劈皴点形皴:雨点皴、米点皴3.黄之久指元代画家黄公望。

4.斧劈皴创始人是马远和夏圭5.青绿山水代表是李思训和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6.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7.清初画坛“四僧”和四王吴恽共同构成清代山水画的两大部分。

另外还有“金陵八家”8.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9.米芾山水的皴法发源于董源、巨然山水10.传统山水画画水的方法:勾水、染水、空水11.石分三面:阴阳向背12.北宋山水画三大家:李成、关、范宽13.华亭派主要代表人物:董其昌、陈继儒、宋旭、赵左、沈士充14.吴门画派的吴门指苏州15.南北宗论:传统山水画分派的一个重要画学理论,为后者提供”图式“借鉴。

北宋四大家

北宋四大家

秋 山 问 道 图

本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 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 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 前人谓巨然之山水,善为烟岚气象,“于 峰峦岭窦之外,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 松柏、疏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 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 真若山间景趣也”。
溪 山 行 旅 图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范宽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这件作品 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 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 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 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 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 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 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 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 关仝(约907-960年间),长安(今陕西西
安)人。五代后梁画家。一作关同、关穜。 生卒年不详。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 学习,几至废寝忘食。他所画山水颇能表 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北 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 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 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 为关家山水。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 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 景愈少而意愈长”。
匡 庐 图
这幅画从画面上看是“鸟瞰式”的全景构图,他 从不同的视点去观察山峰、村屋、路径和飞流的 瀑布,并把它们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 的空间层层推进,将最高的主峰置于群峰的簇拥 之中,更显得气象万千,气势磅礴,表现出了一 种“天地山水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的局面, 从而体现出了北方山水的壮观和美丽。 在荆浩的这幅《匡庐图》画中,山势雄伟而树木 矮小,画中远处的树木好象没有树枝,山在远处 也没有明显的皴,山高与云齐平,水在远处似乎 没有波纹但又像人的眉毛在隐隐运动。画中的山 山势挺拔从而看到山腰间的云雾缭绕,而上山的 路径就淹没在这缭绕的云山雾海中了。

三家山水名词解释

三家山水名词解释

情感表达
三家山水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笔 墨表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使画
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04
三家山水与其他山水画的比较
与南宗山水的比较
南宗山水:南宗山水画派以表现江南山水景色为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画面多 呈现平淡、清新的风格。三家山水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以及对山石、树木等细 节的刻画,与南宗山水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明显差异。
总结词
风格与手法差异
详细描述
三家山水与其他流派的山水画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存在差异。虽然各流派在艺术追求和审 美取向上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具体表现手法和风格上各有特点。
05
三家山水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和价值
三家山水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
推动现代艺术创新
三家山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灵感,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三家山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家山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 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寄情 于山水,以山水画表达内心情感。
唐宋时期
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三家山水逐渐发 展成熟,成为文人墨客表达个人情感 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三家山水的演变
风格演变
三家山水在发展过程中,风格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写实风格 ,逐渐发展为写意风格,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风格。
强调个性
三家山水在构图上注重个性表现, 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展现出各自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笔墨特点
用笔灵活多变
三家山水的用笔灵活多变 ,时而粗犷豪放,时而细 腻入微,表现出山水的气 势和神韵。
墨色丰富
三家山水善于运用墨色的 变化,通过浓淡干湿的墨 色表现自然山水的层次感 和质感。

第十讲 宋代山水画赏析

第十讲  宋代山水画赏析

窠石平远图》 图17 [宋]郭 熙《窠石平远图》 宋郭
《寒林图》郭熙 北宋 寒林图》
郭熙《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
同时,与郭熙画风相近的另一位画家王诜( 字晋卿, 同时,与郭熙画风相近的另一位画家王诜(1048-1104年),字晋卿,祖 年),字晋卿 籍太原,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之女为妻,封驸马都尉。 籍太原,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之女为妻,封驸马都尉。善书 富收藏,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书画家交往。 画,富收藏,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书画家交往。其山 水清润明快。水墨、丹青俱佳。流传作品有《渔村小雪图》 水清润明快。水墨、丹青俱佳。流传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 梦游瀛山图》 王诜《渔村小雪图》 图》、《梦游瀛山图》等。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范宽《雪山萧寺图》 范宽《雪山萧寺图》
雪景寒林图》 范 宽 《雪景寒林图》
2.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郭熙 .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 郭熙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不详,约活动于英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不详, 神宗、哲宗三朝( 初为御书院艺学, 宗、神宗、哲宗三朝(1064-1110年)。初为御书院艺学, 年)。初为御书院艺学 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 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在艺术上与关李范三家相媲 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 美。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他强调 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 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不下堂筵而坐穷 泉壑。 发展了积墨法。在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泉壑。”发展了积墨法。在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用 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 笔,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他的山水取法李成 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 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枝 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 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变 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 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 关山春雪图》 谷图》 窠石平远图》 谷图》、《窠石平远图》等。此外经其子郭思整理的理论 著述《林泉高致》 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著述《林泉高致》,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鼎盛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而李成,范宽,郭熙被后人认为是三个最有贡献的山水画大家.
李成-----可观可感
李成出生于皇室贵族,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所以导致他的画大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对社会的评价以及对历史的追忆.他的画给人以恢宏的气势,有着
历史的厚重感也会给人以世态炎凉感触的传达.李成的画“近视如千里之远,”呈平远式构图的特点。

他的作品呈现出旷达清高,孤傲苦寂的境界。

他用墨淡润,运笔清瘦,“惜墨如金,淡墨如梦雾中,画面浑润。


在李成现存的作品中,《读碑窠石图》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幅,也是在构图和意境上最佳的一幅。

《读碑窠石图》为五代时期李成与王晓合作,此画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山水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

李成着力刻画了古树的形象,突出了外界的环境特征:荒漠地区、严酷的气候和古树那种坚韧、顽强、有强烈感情特征的艺术形象。

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

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

在李成的笔下,几株古树、一人一骑、一块古碑,意境是如此深邃,显示了他深厚旷远的艺术境界。

以平远构图法表现清旷幽远的境界是李成画的一大特色。

李成的构图多用平远去表现烟林、山峦、雪景等幽深、清润、远阔的意境。

李成之所以常用平远构图,一是因为平远法适合于表现山东平原的烟林远丘,可以产生一望无际、层层推进的视觉效果,感觉上似无还有,营造出好的艺术气氛。

如果用高远或深远法来表现,就会显得局促与窄小了。

在宋代,远近法和明暗法虽为画论家所承认,但画家把它发挥到作品上去的很少,李成可以说是先期试验者之一。

他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将山水画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技巧推向了纵深的发展,对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记载说,他的山水画不仅表现出山川形象的变化,而且特别强调了季节气候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创造了"寒林"的形象。

范宽----可望可行
范宽常年隐居山林,他的画山水景色如影随形,他长于表现四季景色、行旅和“风月阴霁难状之景”、“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

画法上的特点是“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爱用“点子皴”法。

他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然其刚古之势,又不犯他人,自成一家。

他师法李成而又不同与李成.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

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

作雪景亦妙。

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诗景象,为其代表作之一。

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

他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

皴擦烘染时,注意留出坡石、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

此外还应注意画出林木浓密、枝桠锐利的感觉。

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从此图可以体味到,作者已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离真山真水,表达出一种写胸中块垒,传意中山水的倾向。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

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郭熙----可游可居
郭熙是李成继承者中成绩最大的画派,当时宫中“一殿专背熙作。

”他的山水构图多变,重“三远”之法;笔墨精深老辣,意境玄淡犷远。

对后世影响很大,追随者院内院外者不可胜数,他树立了画院山水画北宋风格。

他的画能表现出他对尘世的眷恋
郭熙是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并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色彩。

他的山水构图多变,重“三远”之法;笔墨精深老辣,意境玄淡犷远。

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树立了画院山水画北宋风格。

在李、范、董三大家的影响下,到北宋中后期,写实性的全景式山水画发展到了极致,到了南宋,山水画系无旁出,他及刘、马、夏等又另辟溪径,出现了“水墨刚劲”的风格
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

元以后,明清两朝,山水画明显逊于宋元,没有了宋元山水画的那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宋朝绘画体现出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这一时期绘画得以进一步分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画及杂画等。

由于画风多样,题材众多,水墨画的技法与理论也随着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高峰。

无疑,李成、郭熙、范宽等人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进程,都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独特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