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举办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探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世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参观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世博会期间,中国企业有机会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此外,世博会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世博会期间,上海的酒店、餐饮业、交通等相关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其次,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是各国文化的交汇点,不同国家的展馆展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成果。
中国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国,通过展馆和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世博会期间,上海成为了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同时,世博会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创新思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世博会期间,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博会的举办使得上海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的代表。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的城市发展不仅停留在世博会期间的成果上,更是继续向前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其他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它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形象和实力,更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世博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意义含义: 1.世博会的含义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是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并列的世界三大盛会。
世博会主要是围绕人类所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人类切身自己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我们已经解决这些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然后对这些当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它未来如何解决得更好,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2.世博会的意义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举办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首先是经济意义。
一、世博对经济的影响首先,世博经济直接体现在拉动GDP、提供就业岗位上,即使世博结束后仍对旅游、物流等行业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
其次,世博经济对改善上海经济结构有推动作用。
上海及全国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将会得到提升,规模将会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
其三是世博有利于上海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世博不仅促进了上海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世博筹办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和文化对上海的影响是长远的。
世博就像奥运一样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开放,开放既是中国经济30年来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经验,更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成长性的动力,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世博对政治的影响:世博为中国提供了改善国际形象的机会,上海世博会成为国际政治舞台有利,从而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有能力举办史无前例、最大最美的世博,它增强了中国人对自己成就的民族自豪感。
世博会使上海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调整自己的定位,实施恰当的策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上海现有的积极力量,发展区位竞争优势,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抓住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一个崭新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现给全世界,同时走向世界,脱离狭小的空间,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集,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一、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了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世博会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人文素质。
参加世博会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也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质。
所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二、上海世博会的效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或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举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影响广泛而深远。
中国旅游业将为世博会举办的过程中直接带来了广大的收益。
一名参观者对当地的各种产业有催动作用,直接包括:零售业、酒店、交通、通信、餐饮、观光等产业得到乐观的收益,其中的消费都主要来源于此。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世博会的举办成功能将增强海内外投资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双升温。
使其投资效应扩大,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
三、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2010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世博会所造成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1、政治的影响。
世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开放平台。
纵观当今世界格局,合作与交流成为主流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误解、分歧、争执仍然存在,有时甚至要通过战争这种最极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增进了解、释放善意、传递各自诉求的桥梁。
它成了一个我们和世界各国相互了解与沟通的范本,也成了检验中国人民智慧的范本,将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
上海世博会对GDP影响的分析

上海世博会对GDP 影响的分析摘要自1851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发展迅速,因其多次扮演着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萧条的关键角色,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有很强的推动力,因而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
而在上海举办的本届世博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794.77亿人民币,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49倍。
本文将单从GDP 方面出发来探讨世博会的影响力,根据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分别从三个相互关联,相互递进的模块,对世博会在GDP 方面产生的影响力进行定量评估,并且对能够在今后几年时间内所能产生的“黄金效应”进行预测、分析,从而说明世博经济在推动我国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模块Ⅰ中,研究分析的焦点锁定在世博会对上海市GDP 增长的影响。
根据从互联网上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运用MATLAB 工具箱,可以得到上海市与全国GDP 增长率走势曲线图,由此定量地说明世博会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紧接着,从成本——收益论角度出发,根据收益函数P I O =-,在一定的简化理想条件下,计算得出整个世博会在运营期间的盈余共计16.91亿元。
模块Ⅱ中,从世博会对上海市三大产业的影响出发,同样利用搜集到的数据,用MATLAB 工具箱根据表格绘制出相应的三大产业增长走势曲线,进一步深入探讨世博会带动GDP 的快速增长,说明了世博会带来的辐射效应。
同时根据贡献率函数表达式12w c w =得出,世博会收入对上海市2010年GDP 增长的贡献为1.55%。
模块Ⅲ中,根据往届世博会举办城市日本的大阪,在世博会前后五年时间内GDP 的增长率数据,绘制相应的图形曲线,进而运用结构时间序列模型模拟得出世博经济增长函数2197550970.8 2.80m y m m ∧+=++ , 并用相同的研究方法,对上海未来五年时间内GDP 的增长进行预测分析,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说明上海世博会对GDP 影响的后续“黄金效应”。
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影响和意义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世博会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
但世博会长期囿于少数发达国家,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15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
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的成功,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也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未来20年中,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这段征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发挥“中途加油站”的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世博会在我国老百姓中的知名度不及奥运会。
但是,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决不亚于奥运会。
在国际上,素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同奥运会一起,被誉为全球两大顶级盛会。
有数据预测,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将达到每年0.3%左右。
每一个国人都清楚,世博对投资具有重大的拉动作用。
世博会对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筹办过程中。
200亿如此巨大的投资必将有力地拉动上海经济快速增长。
例如在旅游服务业方面,宾馆、饭店等硬件设施的改造投资必将增加;在房地产方面,世博会带动了黄浦江两岸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也将增加;房地产投资增加又会带动相关企业如建材生产企业、装演企业、家电企业投资的增加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为了举办一届高水平的世博会,使上海的轨道的交通有了显著发展。
对于参访世博会的人数,各路经济专家乐观的预测是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
可以肯定的是,世博会参观者将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群体。
游客到达上海后,其衣食住行都将消费在上海和周边地区,同时还将增加上海在门票、娱乐、纪念品等方面的消费收入。
世博会举办期间消费的剧增将对2010年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四,全国共同的拉动,这一届世博会,每一
个省市自治区在中国馆区都有自己的独特展区。 与此同时,他们还有为期五天的省州活动, 184天中除开幕7天和闭幕7天之外,当中这 170天要分给各省市自治区举行省州活动,成 了整个世博会整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焦点。 最后,就是文化拉动,那就是由许多的文化节 目、展演正在筹备过程中。
目前我们看到的都是对上海世博会有利的观点, 然而是不是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就不会有负面的 作用呐,也是未然可知的。 对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在不久的 将来我们就能目睹其扩张和发展,让我们拭目 以待吧!
专访法国总统萨科齐 上海世博会 “必将成为一次坚定面向未来的盛事”
洛塞泰斯表示,任何一届世博会都是举全国之 力来举行的一个盛会,可以说通过世博会可以 大大改善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一个国 家的未来,日本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最为成功的 例子。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背景是中国的 经济社会文化经过了快速的发展,所以现在世 界的目光将聚焦于中国,我们可以通过世博会 向世界展示中国过去发展的成绩,同时也向世 界展示我们未来发展的潜力。
周汉民的观点: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首先,关于经济的拉动,我认为经济的拉动可 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从直接拉动而言, 首先是投资拉动。世博5.28平方公里的土地, 基础设施的建设总投资是180亿元,这是一个 巨额的拉动。许多的建设项目,将来将永久保 留,这5.28平方公里土地上,要造230万平方 米的建筑,而这230万平方米建筑中,有1/6
是老旧建筑的修整和重新使用,也创下历届世 博会之最。与此同时,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中 有1/3将被用于绿化,成为上海永久的绿肺。 第二,消费拉动,7000万人次到访,不仅仅 是来看世博会,很可能要在长三角其他城市逗 留,乃至更远的中国名胜古迹游玩,衣食住行 游玩,这六项的消费将是无可估量的。 第三,拉动是辐射拉动,也就是上海这一届世 博会对泛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以 及其他旅游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最大的触动。
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关键词: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中国经济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
但世博会长期囿于少数发达国家,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15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
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的成功,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也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世博会(一)定义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世博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二)演变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它已经经历了上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一种场所。
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是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三)影响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赞美各自的故乡和祖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世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求3000字左右的论文)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5-30 17:17
市场经济学期末论论文,明天上午要交的!!!!!
提问者:爱上互利的猪- 一级
最佳答案
上海获得世博会主办权,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世博会素有“经济奥林匹克盛会”之称。
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
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实际gdp总量增长了6.3倍,实际人均gdp增长了5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4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
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达到19万亿元。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在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上海举办世博览会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其次,2001年年初,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正好处在这一规划区域内,通过举办世博会,将带动这一地区的综合开发,把浦江两岸建设成为一个集综合服务、生态居住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城区,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范例。
预计世博展馆直接投资需要人民币248亿元左右。
再次,通过世博会的举办,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因此,上海举办世博会扩大了上海的知名度,为上海吸引国内外资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非国有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
上海世博会的直接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通讯、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预计可带动5至10倍的投资,初步测算上海举办世博会总投资规模在3500至4500亿人民币以上。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世界博览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对投入和产出的放大效应相当明显,研究表明,大型展览会本身的投入会衍生出相关产业约10倍的投资,除了主办者和参展商的直接商业收益外,其他相关产业获得的间接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
2010年世博会也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综合历年到上海旅游人数、上海周边地区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等,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1 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 亿元人民币。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意大利热那亚博览会期间,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
到2010年,上海床位数将增至40万张,如果仅按每张床位收入3 00元算,旅馆业也将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100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申博成功,将为上海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由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上海举办世博会将有效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带动中国经济贸易发展,这无疑国内金融服务业发展创造了绝好的机遇,同时也对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将给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巨大商业机会,因此将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金流入上海。
另外,上海举办世博会所需大量的资金除了投资者自有资金外,还需要中国金融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可以有效地扩大中国消费需求,特别旅游消费将成为重要的热点,特别是众多国外客人来中国参观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基本上进行信用消费,这要求中国金融企业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多种金融服务要求。
三、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产生拉动效应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上海又是长江三角洲的龙头。
因此,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及华东地区的领头羊地位对周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世博不仅对上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对长江三角洲影响也很巨大。
上海周边城市将迎来一个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四、后续效益无法估量
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
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
长江三角洲现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离国际大都市距离尚远。
上海申博成功,必将加快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步伐,“关西经济带”迅速崛起的奇迹有望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现。
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总之,可以看出,上海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促进消费需求,还会带来额外的税收等。
可以预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起,成为新世纪之初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双引擎”。
飞转的“引擎”,将大大提高上海的开放程度,使之更好地与世界融合。
同时,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2010年世博会将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