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插秧机结构设计

插秧机结构设计

插秧机结构设计
插秧机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最终产品提供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正确的插秧机结构设计将有助于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并为后续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因此,在设计插秧机结构时,必须考虑到插秧机的功能、外形、尺寸等各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考虑插秧机的功能要求,确定插秧机的类型和使用范围,以便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出合适的结构。

其次,要考虑插秧机的外形和尺寸,即确定插秧机的外形和尺寸,以便确保其在生产中占用的空间合理,并且可以符合插秧机的使用环境。

同时,应考虑插秧机的使用频率,以确定插秧机的使用寿命。

接下来,要考虑插秧机的动力部件,即确定插秧机的动力部件,以便确保插秧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应考虑动力部件的特性和性能,例如动力部件的功率大小、动力部件的可靠性、动力部件的抗冲击性能等。

此外,还要考虑插秧机的传动系统和操作系统,这些系统将直接影响插秧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必须确保插秧机的传动系统和操作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靠可靠,可以有效地提高插秧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最后,要考虑插秧机的安全性,确定插秧机的安全设计,以确保插秧机的安全使用。

具体而言,应考虑插秧机的安全保护装置、操作安全设施、防火设施等,以及插秧机的安全操作程序。

综上所述,插秧机结构设计包括功能要求、外形尺寸、动力部件、传动系统和操作系统、安全性等多项内容。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插秧机的功能、外形、尺寸、动力部件、传动系统和操作系统、安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YRD插秧机适应性改善的设计

YRD插秧机适应性改善的设计

YRD插秧机适应性改善的设计1.多功能插秧机头为了提高YRD插秧机的适应性,可以设计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头。

该插秧机头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模块,实现不同作物的插秧操作。

首先,设计一个具有多个模块的插秧机头,每个模块专门用于不同的农作物。

例如,一个模块适用于小麦和大麦等距离较近的农作物,而另一个模块适用于玉米和水稻等距离较远的农作物。

这样,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选择合适的插秧机头模块。

其次,设计一个可调节插秧机头的角度和深度的功能。

由于不同作物的插秧深度和角度都不同,因此农民可以通过调整插秧机头的角度和深度,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作物的要求。

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插秧机头还可以设计成可转向的模式。

农民可以通过调节插秧机头的角度,改变插秧机的行进方向,以应对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农田。

2.高效精准的植株定位系统为了提高插秧机的适应性和工作效率,可以设计一个高效精准的植株定位系统。

该系统可以确保插秧机准确地插入土壤并定位到正确的位置。

首先,可以安装一些摄像头或传感器在插秧机的前部和侧部,用于检测土壤和植株的情况。

这些摄像头或传感器可以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和定位植物,并提供定位信息给插秧机。

其次,可以设计一个自动化的定位系统,可以根据之前收集到的植物定位信息,实现自动调整插秧机的位置和深度。

插秧机可以根据植物的位置和深度信息进行微调,确保植株准确地插入土壤中,并保持适当的生长条件。

此外,可以结合GPS和地形传感器设计一个定位系统,可以检测农田的开垦和形状。

插秧机可以根据地形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自动调整行驶方向和插秧模块的角度,以适应农田的形状和土地的状态。

3.智能控制系统为了提高插秧机的适应性和操作效率,可以设计一个智能控制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环境数据,实现自动化的决策和操作。

首先,可以配备一个传感器网络,用于收集环境数据,包括土壤湿度、气温、光照强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插秧机的控制系统。

全自动智能插秧机的设计

全自动智能插秧机的设计

全自动智能插秧机的设计摘要:水稻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种植的一种主要农作物,也是我国主要粮食的来源之一。

但因受各种观念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的水稻种植仍是以人工播种为主,尤其是地形狭小、地势高低不平的的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的普及率不高,这也导致我国水稻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并对农业行业及市场的发展造成限制。

本文针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问题,在简要分析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并且阐述全自动智能插秧机在这种问题下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水稻种植机械化小型1.研究背景在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国家他们的国家人口基数较小,人口的数量较少,所以导致劳动费用高,人工种植的方法显然是不可取。

而且由于文化传统和地域的不同,一些国家受地理因素影响,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地相对分散,不能大规模的用机械进行操作,所以他们国家的关于水稻种植方面的小型设备也是较少。

但是每个国家对水稻的需求量都很高,所以一个自动化机械化水平高的全自动智能插秧机更会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推广。

如今政府对于水稻种植设备方面的市场发展情况,设备技术水平,市场供需情况以及未来几年影响市场走向的因素来看,以现阶段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远远不足。

在当今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就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而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早期种植水稻主要依靠人力资源,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随着近几年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种植水稻的方式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较多问题。

水稻播种机受限于我国错综复杂的地形,在推广和普及等方面还不如人意,种植生产效率仍然较低。

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乡村大部分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业劳动力出现缺口,急需高水平的自动化农业机械来补足。

以此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并促进农业的发展。

总体来说,国内市场对水稻种植这方面的很不完善。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工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进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

水稻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种植方法逐渐向机械化发展。

新型小型水稻插秧机结构设计

新型小型水稻插秧机结构设计

新型小型水稻插秧机结构设计1.外壳结构:外壳采用轻质铝合金材料,抗压、抗拉强度高,造型可靠,表面美观,实用性强,耐腐蚀,减少颜色的脱落或褪色的问题,也可有效地降低机器运行噪音。

2.驱动系统:使用PLC控制器,具有易于操作,稳定可靠,功能强大,安全可信任,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安全运行!控制电源采用DC 24V,使用低压电源,可以有效避免非机械物理因素造成的印刷过程中的失误。

3.传输系统:采用全传动系统,电机、减速机、轴承,都是传动系统的基础组件。

齿轮采用剃耳落口齿轮磨削工艺,满足精密机械方面的要求。

4.抓取系统:首先采用机械结构抓取床秧苗,然后秧苗抓取牙瓣将秧苗抓取,将秧苗放入插秧模具内;再使用凹槽内注水模块,完成秧苗湿化,其次将湿化的秧苗抓取到插秧模具,实现水稻插秧。

5.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是小型水稻插秧机的核心,负责对整机的控制。

它具有可靠性强,多步技术,程序易改动,能够满足插秧的自动控制要求,可以让用户更好的使用设备。

二、电路设计1.控制电路:采用PLC控制系统,由高压、中低压、开关技术组成,其中具有传感器、控制器、控制电磁开关和传动系统等,控制器用来控制传动系统,完成水稻插秧任务。

2.传动电路:调节高压(220V)调节开关,改变水稻插秧机的作业时间,改变插秧步进步进比,使插秧速度可以更好的适应水稻插秧机的运行环境。

3.液压电路:使用液压电磁换向阀控制液阀,实现水稻插秧机的启动、停止和反转等功能,确保水稻插秧机在各种运行环境下实现最佳性能。

4.加热电路:采用高压石英加热电热元件,UV辐射和热风吹打功能,保证秧苗发芽、生根、茁壮的大量水稻的插秧。

总之,小型水稻插秧机的设计重点是希望机器运行安全可靠,市场投入最小,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投入的技术成本低,并且还可以安全而可靠的完成水稻插秧的功能。

适应深泥脚的插秧机设计

适应深泥脚的插秧机设计

1 插 秧 机 的 总体 设 计 及 工 作 原 理
1 . 1 总体 设 计
1 7 . 驱动轮
1 8 . 纵 向传 动箱
1 9 . 横 向传动箱
2 0 . 方 向控制 机构
图1 插秧机 的总体装 配示意 图
F i g . 1 T h e g e n e r a l a s s e mb l y d i a g r a m o f t h e t r a n s p l a n t
水 平 。开 发适 应 3 0 c m 以上 的深 泥 脚 田插 秧 机 非 常 迫
向传动箱 固定 , 另一端安装 在驱 动轮上 ; 驱动轮 上安 装 了 几 片驱 动轮 叶片 , 驱 动轮 叶 片可 通 过 驱 动 轮 叶 片
径 向长度 调 节 螺栓 调 节驱 动 轮 叶片 的径 向长 度 J 。
2 0 1 3年 1 0月
农 机 化 研 究
x i a o x i a o 1 9 8 9 01 1 6 @ 1 6 3. c o n。 r
理 论 工效 /h m ・ h ~: 0 . 1 1 , 0 . 1 6 , 0 。 2 1 ( 按 株 距
1 6 . 6 7 c m 计算 )
1 9 5 3 一) , 男, 安徽 旌德人 , 教授 , 硕士 生导师 。 通讯作 者 : 邵陆 寿(
0 引 言
我 国有 水 田面 积 约 0 . 3 3亿 h m , 3 0 c m 以 上 的深 泥脚 田占水 田面 积 相 当 大 的 比例 。 以 四川 省 泸 州 市 为例 , 有 水 田约 1 6万 h m , 3 0 e m 以上 的深 泥脚 田 占水 田的 6 0 % 以上 … 。深 泥 脚 田 的特 点 是 硬 底 层 相 对 较 深, 甚 至 无 硬底 层 , 而且 表 层 的土 壤 流 变 性 大 , 剪 切 应 力小 , 运 动 阻力 大 J , 采 用 普 通 的 轮 式 和 传 统 的 船 形 插秧 机 作 业 时 , 驱动轮 因接触不 到水 田的硬底层 , 驱 动 力不 足 , 易产 生 滑转 或 下 陷 , 致 使 插 秧 机 行 走 困难 , 插 秧难 度 大 J , 严 重 制 约 着 水 稻 生 产综 合 机 械 化 的

自动导航插秧机转向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导航插秧机转向控制系统设计

[36]科研开发第5期自动导航插秧机转向控制系统设计赵熙玮(青岛工学院 山东胶州 266300)摘要:水田农业机械具有转向阻力大的特点,而农机导航系统的转向执行机构电动转向盘是否能够适应这样的工作条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设计采用一种水稻插秧机作为平台,对插秧机进行转向控制系统的研究,构建转向机构的系统模型,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对应的系统参数。

设计转向控制的方法,并采用Simulink 仿真验证该PID 嵌套转向算法的可行性。

分别进行不同参数的实验,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响应特性。

保证插秧机在工作条件下能够实现自动转向控制,满足其自动导航作业的要求。

关键词:插秧机;农业机械;自动导航;转向控制1绪论作为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控制的基础,自动转向控制也是导航系统的关键执行环节,能够影响导航的工作效果。

作为最常用的自动转向控制方法,电机控制法和电控液压控制法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种方法系统不需要大的改动,但在切换手动自动时结构繁杂,传动机构安装要求严格,对不同的插秧机适应性较弱。

针对这个特点,采用电动方向盘对机器进行改造。

针对插秧机水田作业控制阻力多变化,阻力大的特点,重新设计转向机构的模型,采用带死区的嵌套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和具体环境的实际效果,来验证电动方向盘自动转向控制的适应性。

2系统设计硬件设计部分主要包含:电动方向盘的转向机构设计、轮角传感器的应用和转向控制器。

软件方面主要包含:转向系统模型的设计、转向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嵌套算法的仿真。

固定部分加上转动部分组成了电动方向盘的结构。

固定部分主要包含圆柱形电气的电子部分,使用固定支架安装在转向轴的固定筒上;转动部分上端固定在转子上,下端连接到转向柱上,主要组成为花键套、方向盘和转子。

轮角传感器主要作用为控制转向,影响精度,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得到插秧机前轮转角旋转的角度。

转向控制器运算和决策,实现对应的通信功能,电动方向盘控制对应的角度与速度,形成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

插秧机升降系统的设计

插秧机升降系统的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插秧机的升降系统的设计小组成员: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一、插秧机升降系统设计的意义及目的 (1)1、插秧机升降系统设计的意义 (1)2、插秧机升降系统设计的目的 (1)二、方案的评价与优选 (1)1、方案一:通过机械转动进行升降 (1)2、方案二:利用链条和链轮进行升降 (2)3、方案三:利用齿条和齿轮进行升降 (2)4、方案的选择 (3)三、液压控制设计 (3)1、绘制液压回路 (3)2、选择液压阀型号 (4)3、绘制总示意图 (5)4、电磁换向阀的控制 (5)四、尺寸设计及校核 (6)1、总体安装尺寸设计 (6)2、机械部分具体尺寸设计与校核 (7)2.1 机械尺寸设计 (7)2.2 尺寸校核 (7)2.2.1 弯曲应力校核 (7)2.2.2 强度校核 (8)3、液压缸部分设计与校核 (8)3.1 液压缸尺寸计算 (8)3.1.1计算活塞杆受力 (8)3.1.2 初选系统压力 (9)3.1.3 液压缸尺寸设计 (10)3.2 液压缸活塞杆行程计算 (12)3.3 液压缸材料和精度的选择 (13)3.3.1 缸筒材料 (13)3.3.2 活塞材料 (13)3.3.3 活塞杆材料 (14)3.3.4 导向套、密封、防尘 (14)插秧机升降系统的设计3.4 液压缸尺寸校核 (14)3.4.1缸筒壁厚δ (14)3.4.2活塞杆强度和稳定性 (15)五、感悟和体会 (16)参考文献 (17)插秧机升降系统的设计第 1 页插秧机升降系统的设计一、插秧机升降系统设计的意义及目的1、插秧机升降系统设计的意义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在我国比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依靠人力和手扶式插秧机来进行插秧已不再符合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便出现了高速插秧机,升降系统在整个插秧机的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直接影响插秧的质量和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所以,在设计插秧机时,要对其升降系统进行相关的设计。

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设计与实现

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设计与实现

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设计与实现刘阳春k2,高希文1,颜华1,钟妮娜1(1.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2.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摘要:原有插秧机的插秧株距调节为挡位调节式,田间作业过程中操作不便且为有级调节。

为此,设计了一种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插秧机行进速度和插植传动轴转速无级调节插秧株距。

采用液压系统取代原有插秧机株距调节的挡位调节方式,单片机作为cPu,结合接近开关、编码器以及直流电机,设计了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

试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且性能稳定,可用于后续的插秧机全自动控制研究中。

关键词:插秧机;株距调节;液压系统;单片机;无级调节系统中图分类号:s2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2012)03.0130—040引言智能化农业机械是一个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高度智能化、可实现精确变量投入的作业平台,是实现精细农业的重要设备…。

目前,商品化的农田作业机械一般都是采用人工驾驶和手工操作机构,将农田作业机械的人工驾驶和手工操作机构改造为电控机构是实现农田作业机械自动导航控制和变量作业的关键之一¨o。

笔者以xD N z630型水稻高速插秧机为平台,对其插秧株距的无级调节进行研究。

原有插秧机的插秧株距调节为挡位调节式,操作两个手柄,分为5个挡位,分别为:12,14,16,18,21cm。

在田间作业之前手动设置好插秧株距,作业过程中只能保持这种株距,如果需要修改插秧株距,必须停驶再进行手动设置,操作不便且为有级调节"1。

因此,设计了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插秧机行进速度以及插植传动轴转速的反馈值,无级调节插秧株距。

1机械部分改造对原有机型进行智能化控制改进。

原有插秧机上安装有1个双联齿轮泵,分别用于转向扭矩放大器和秧苗台的升降油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资料由机械毕业设计论坛提供,全套资料请登陆下载!0 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0.29亿公顷.各级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群体质量栽培模式。

高性能插秧机是与当今世界插秧机设计、制造技术接轨的高新技术,他与过去的插秧机有关很大的区别,首先他的性能依据于现代水道群体质量栽培管理理论,促进水稻高产稳定。

高兴能插秧机所插的秧苗是通过表准化育秧规范培育而成的,插秧机所用的秧苗规格基本一致,插秧机就是为这样的秧苗而设计的所以查插秧质量比过去高的多,这也符合现代前后工序的衔接的工业化原理,这显然与形态千差万别的手拨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是先带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的行走底盘和国产机不同,有别于国产机的独轮驱动的插秧机,机动性能和水田通过性好。

还有高性能插秧机的分体式浮板及液压放行装置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国产机插秧机没有解决的壅泥、壅水及栽插深度不一致等弊端。

它配有调整取秧数量的手柄,可以方便的调整索取秧苗的数量。

他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合金钢、PVC等材料先进工艺制造,保证了机器使用的可靠性。

但是由于我国土地条件的不同,及其正进行国产化开发,所以在使用中出现了和多的问题,首先是侧理合器手柄组装,调试,使用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还有就是齿轮箱等也出现不少问题。

本设计也是最求进经济合理,和稳定性的方案进行的。

PF455S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中国型插秧机,但是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对于它的的手柄安装加紧不当问题,其次,再者,支螺栓改进,最后,油门拉线的安装孔改进等问题。

本课题所着重研究是侧离器手柄板金件加工,操作设计较为简单,由于本次是改进设计,所设计的模具修改,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本文着重于改进设计的探讨和相关的设计计算。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PF455S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在东洋插秧机公司实习且完成了我的毕业设计。

在公司的开发部,我协助同事对策离合器手柄进行了改进设计。

对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完成我的毕业设计。

我先熟悉产品的工作原理,熟悉各零件的加工工艺,在充分了解产品的基础上,我确定了设计思路和总体的方案。

先设计计合尺寸,对材料的校核计算,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是对于策离合器手柄进行了探讨和改善设计,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善我的知识。

在设计过程中,我把整个产品每一个部分进行了较为深刻了解,然后分别根据各自的组成原理,初步设计零件以及机构传动特点,然后考虑其装配的要求,力争小巧,美观;在链轮的设计中我主要考虑其以前出现的问题点,以及重要部件的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装配关系。

在此改进设计中,我都提供了装配图以及非标的零件图其中包括改进前后的图纸;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和计算相关的主要的零件图和PF455S插秧机总装图,以保持设计的完整。

经过本次改进设计之后,我们取得更好的产品、更廉价的成本,完全符合我们所研究的初衷,原来配件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此我们都已经解决。

很多东西。

本文所用公式引用及文献的引用,均来自与参考文献资料,见参考文献。

本资料由机械毕业设计论坛提供,全套资料请登陆下载!1 设计说明书正文1.1 总体方案论证PF455S插秧机是一种适合于我国水稻产区广大经济条件使用的步行式水稻插秧机,PF455S插秧机设计结构简单、轻巧,操作灵便,使用安全可靠,他主要由发动机、传动系统、机架及行走系统、液压仿行及插深控制系统等组成。

见图(1-1)1-1PF455S插秧机是双轮驱动步行式插秧机,人在机后步行操作,其主要操作系统都在机器后部,用刚丝与各控制部分相连,便于操作,控制机器。

苗箱与插植臂也在机器后部,便于机手查看并添加秧苗。

为了提高机器的机动性能,减轻重量,PF455S 插秧机大大采用了工程塑料(浮板、秧箱、罩盖等)和铝合金铸件(主变速箱、插枝传动箱、导轨等)。

插秧机的发动机在前部,使机器前后平衡。

PF455S插秧机技术参数如下:大苗小苗PF455S 148170245东洋散播4行插秧机四冲程、汽油,E130G型2.3/3600(3/4000)散播苗2轮三浮板型84(95)橡胶轮爪驱动轮前2档,倒1档发动机几何尺寸种 类驱 动 轮 长 度宽 度高 度重 量名 称输出功率(马力/转数)变 速名 称型 号11.7(10.5)23(26)40(45)29(33)17(19)94(105)1.44m/s 14.6(12.6)32(37)13(15)19(22)24(28)稚苗标准幼苗标准中苗标准中苗大株75(87)株(标准,调节式)36(41)13.1(11.5)15(17)21(24)26(30)85(96)四行并列式30(固定)0.34~0.74m/s 中苗中苗稚苗幼苗耕 深水 深整 地 次 数叶次叶叶幼苗稚苗能力栽培密度苗条件整地条件行使速度行距(cm)株距(每3.3)株数穴距数行数插秧速度 3.1以上插秧能力(亩/小时)机器主要部件具有以下特点:动力部分:采用2.3马力汽油发动机,性能稳定,启动方便。

插植部分:配有调整秧数量的手柄,纵向取苗量调节从0.8cm 到1.7cm,共10档;横向取苗调节有20、24、26三档,能提供0.9-2.4cm 内30个不同的量化面积和形状,给局农艺要求调整。

行走部分:采用三条船行浮板,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减少水田行走时产生的壅泥而本资料由机械毕业设计论坛提供,全套资料请登陆下载!冲起已插好的秧苗的弊端。

采用钢圈式包叫胶驱动轮,在水田行走时,附着效果好,打滑率低,同时由于轮子很窄,所留轮痕轻微。

1.1.1PF455S插秧机的动力传递1-32214474534514122113实现的。

当株距选择为“70”档时,齿轮18 与齿轮51啮合。

当株距选择为“80”档时齿轮20与齿轮51啮合。

当株距选择“90”是齿轮21与齿轮48啮合,将动力插植臂输入轴,再由链轮12与链轮11通过链条将动力输入插植臂输入轴,再由链轮9将动力传给插植臂,实现插秧动作。

1.1.1.3苗箱移动及横向送秧量的调节当动力传入插秧输入轴后又分两条传动线路,一条传动线路由链轮9传入插植臂,另一条线路由双联滑移齿轮12-12与不同齿轮想啮合传入导向凸轮轴,通过凸轮滑块组带动苗箱移动。

横向送秧量调节是通过移箱器内的双联齿轮12-12与不同的齿轮相互啮合,改变庙箱的移动速度来实现的,当横向送秧量选择为“20”时,齿轮20与齿轮12啮合,选择为“24”挡时。

齿轮24与齿轮12啮合,选择为“26”挡时,齿轮26与齿轮12啮合,将动力传入导向凸轮轴,通过凸轮滑块组带动苗箱移动。

1.1.1.4 纵向送秧传动路线当秧箱移至左右极限位置时,导向滑块推动纵向送秧轴和纵向送秧凸轮左右移动使送秧凸轮组合咬合,将动力传入纵向送秧轴,从而带动纵向送秧苗杆和苗移送支架组成的四连杆机构转动,拨动纵送秧星轮转动,完成纵送秧动作。

纵送秧结速后,纵向送秧凸轮组合在弹簧的作用下,切断动力传递。

1.1.2插秧机主要部件的构造1.1.2.1 发动机发动机是一种能量个转换工具,它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PF455S 插秧机中,它可以说是整个插秧机的心脏,是产生并输出动力的部件。

PF455S插秧机采用的是四冲程汽油机。

它主要由发动机缸体、反冲式启动器、燃油过滤器、空气滤清器、汽化器、消音器等组成。

首先探讨一下它的曲柄连杆机构。

它包括活塞组、连杆组和曲轴等部件构成。

它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柄的旋转运动,将作用在活塞上的燃气压力变为扭矩,通过曲轴输出。

活塞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等组成。

活塞顶部与汽缸盖、汽缸共同组成燃烧室。

活塞就是要推动曲轴旋转。

那么连杆组主要由连杆、连杆盖、连杆轴瓦几连杆螺栓等组成。

它的作用就是就是将活塞承受的力传递给曲柄,并使活塞的往副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曲轴组主要使用来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转换成曲轴曲线的转矩,用以输出所需的动力。

发动机的配本资料由机械毕业设计论坛提供,全套资料请登陆下载!气系统由气门、气门弹簧、弹簧上下托盘、气门推杆和配时齿轮组成,它可以根据工作循环的需要,及时正确的是混合器进入汽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排除气缸。

其工作原理是:当曲轴回转时配时齿轮以2:1的比速带动凸轮回转,凸轮定时的将推杆顶起,推杆克服气门弹簧的弹力,把气门推开。

当凸轮的顶端离开推杆时,靠气门弹簧的弹力将气门推入气门座,使气门关闭。

这是它的曲柄连杆机构。

燃油供给系统主要由油箱、燃油过滤器、汽化器等组成,其功能就是将汽油和空气按比例形成的可燃混合气供给气缸,以满足燃烧过程的需要。

燃油过滤器主要由滤芯、油杯等组成,作用是滤去油液中的杂质,保持油液清洁;1-5汽化器主要由浮子室、浮子、针阀、喷有管、量孔、喉管、混合室、节气门、油门等零件组成,主要作用是将液态汽油通过控制油路从主喷嘴喷出(雾化),并于空气按一定的的比例混合,形成可燃气体。

汽油从油箱经过过滤后流到汽化器的浮子室,斧子室顶部有空与大气相通,此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

汽化器混合室两端,一端与空气滤轻骑清器相连,异端和汽油机进气口想连。

混合室内有一最窄处称为喉管,然油主喷嘴位于喉管附近,此处空气流速最大。

当气门打开时,活塞下行,气室容积增大,缸内压力小于大气压。

此时主喷嘴处空气压力形成较大的压力差。

汽油在压力的作用下,自浮子室主喷嘴喷入混合室,喷出的燃油即被高速的气流冲散,成为大小不等的雾状颗粒与空气混合后达汽缸。

由于实际情况中汽油机负载会发生变化,所需的功率也响应的变化。

需要控制油门大小来改变混合气的量。

当油门的开度越大,整个空气管道内的空气流量也越大。

汽油机的功率也响应加大。

反之,油门开度变小,功率也随之减小。

当油门小到一定程度时,喉管处的副压几乎不存在,主喷嘴就无法依靠压力差喷出汽油,为此,汽化器的工作系统中除了主供油系统外,还设计了辅助供油有系统。

即增设了一怠速装置,作用就是再保证很小负荷市,为汽缸提供混合气,不致使发动机熄火,同时可以节省燃油。

它的润滑系统主要有油槽、贱油匙等组成。

该系统采用飞溅润滑方式将油送到个运动部件的磨查表面,起到润滑的作用。

其过程为:将润滑油加注到曲轴箱内并保持一定润滑油面高度,曲柄连杆机构运转时,连杆打头的溅油匙把有槽内的内的机油溅起,被溅起的机油颗粒直接飞溅到汽缸、活塞,连杆的大小等需要润滑的表面上,使这些磨檫表面得到润滑。

它的点火系统主要有火花塞、高压导线、飞轮磁电机等组成。

可在预定得时间,及时产生点火花,点燃汽缸内受压缩的可燃混合气从而是内燃机实现做功过程。

飞轮磁惦记电机的作用是直接产生火花塞所需的高电压。

对于启动系统,主要是由反冲式启动器和辅助机构组成。

他的作用是给汽油机提供初始运动能量,使反动机进入原转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