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前问卷调查表
烛之武退秦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烛之武退秦师检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第十七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测验1.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完整的记传体史书。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春秋左氏传朋公羊传》《谷梁传》俗称“春秋三传二2.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有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佚之狐(y i )夜缱而出(zhu i)B.夫晋,何厌之有(fU)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pG ng)D.共其乏困(g d ng)杨孙戍之(sh u )3.以下各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臣之壮也,尤不如人B.以其无理于晋C.晋候、秦伯围郑D、朝济而夕设版焉4.以下与“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C.厥秦以利晋D、以乱易整,不武5、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那么名微而众寡(轻微)B、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慢慢地)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永久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概,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他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在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长城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幅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一查履历, 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注】:余秋雨近年出版散文集《文化苦旅》,内容多是对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反思,被称为“文化散文4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不超过10个字)43、第二段指出长城非常伟大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不超过12个字)答:44、本文中“站远了看”和“味道”分别是指?(分别不超过18个和15个字)答:45、第五段中,作者指出都江堰和长城的文明大不相同,这可以概括为:(各不超过15个字)答:都江堰:46.以下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以反衬的手法贬长城褒都江堰,满怀激情的赞美了都江堰韵千古功绩。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归纳测试试题学生卷.docx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归纳测试试题一、文学常识:1、《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3、《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吋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4、《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5、《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6、关于史书体例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②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女口《战国策》。
④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⑤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⑥纪事木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
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二、文言基础积累(一)指出下列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若不阙秦,将焉取4.秦伯说5.失其所与,不知(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吾不能早用子2・是寡人之过也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行李之往来5.夫晋,何厌之有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7.亦去之(三)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1.烛之武退秦师•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晋军函陵■4.夜纟追而出•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越国以鄙远• •7.邻之厚,君之薄也•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朝济而夕设版焉•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2.阙秦以利晋① 辞th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④ 归去来兮辞过①是寡人之过也②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①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②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范增说项羽马也②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13.与郑人盟 14.因人之力而敝之15.以乱易整,不武(四)一词多义1、实词: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越国以鄙远①许君焦、暇 ②杂然相许③潭中鱼可百许头④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①国势衰微②微言大义③人微言轻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⑥微闻有鼠作作索③辞不赴命③秦伯说 知①君知其难也②失其所与,不知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①公从之③择其善者而从之亡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④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检测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检测一、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每小题3分,共18分)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不知二、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每个词3分,共9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B共其乏困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4. 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B 烛之武满腹才华,却未被重用,他牢骚满腹,拒绝为国家出力,但在郑伯的恐吓下,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
C 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D 烛之武见到秦伯,态度恭敬,主动示弱,打消其防范意识,他把握秦伯心理,离间对方,瓦解其同盟。
从历史和未来多层面分析,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让秦伯心悦诚服。
四、翻译句子(每小题5分,共15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五、微写作(20分)国难当头,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顾年迈体衰,夜缒而出,退秦师,纾国难。
请为烛之武写一段颁奖词。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一、选择题。
(共36分,每题2分)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C.秦伯说(yuè)杞( qǐ)子戍(sù)之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 不知(zhì)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 夫晋,何厌.之有(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 ①③B. ②④C. ③⑤D.②⑤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秦伯说,与郑人盟C. 失其所与,不知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以乱易正,不武C、敢以烦执事D、越国以鄙远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
(被动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 越国以鄙.远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既东封.郑9、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⑥⑦/③⑤/⑧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一、10.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越国以.鄙远②焉用亡郑以.陪邻B、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①且.贰于楚也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①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14、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1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无能为也已.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郑既知亡矣.焉.用亡郑以倍邻A.“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不同B.“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也相同C.“已”和“矣”不同,两个“焉”相同D.“已”和“矣”不同,两个“焉”也不同16、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大王必欲急.臣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C.瑜等率精锐.断其后D.诸人计议,甚失.孤望17、“于”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 ①以其无礼于晋B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赵氏求救于齐②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C ①皆以美于徐公D ①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②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8、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初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检测 3

初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检测 3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40分)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0分)o秦伯:o晋军:o焉:o且:o焉用亡郑以陪邻?2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秦伯说:“请以战。
”* 烛之武对秦伯说:“秦晋之好,岂不闻乎?”* 用亡郑以陪邻?*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今又赐之,夫晋何负焉?* 秦师乃还。
3.选择题 (0分)(1)“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 A. 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三国时期(2)文中“烛之武”的身是?() A. 晋国大臣 B. 秦国大臣 C. 郑国大臣 D. 楚国大臣(3)烛之武劝说秦伯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A. 威胁利诱 B.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C. 军事打击 D. 政治协商(4)“陪邻”的意思是?() A. 陪伴邻居 B. 帮助邻居 C. 牺牲自己去讨好邻居 D. 与邻居平相处(5)这篇课文主要体现了烛之武的什么品质?() A. 忠诚勇敢 B. 智慧机智 C. 胆大心细 D. 以上都是4.简答题 (10分)1)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梗概。
(2)你认为烛之武劝说秦伯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二、阅读理解与分析 (30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秦伯:“请以战。
”烛之武对秦伯说:“秦晋之好,岂不闻乎?今秦之所求者,非郑也,而晋之所恶者,独郑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今又赐之,夫晋何负焉?不因遗策,以窥郑之情,彼其谁敢不亲?且郑亡,又谁为秦之患乎?彼其谁敢不亲?夫晋,何负焉?不如因遗策,以窥郑之情,彼其谁敢不亲?且郑,又谁为秦之患乎?……秦师乃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5分)o遗策:o窥:o亲:2.这段文字中,烛之武主要使用了哪些证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0分)3.请分析烛之武是如何巧妙地劝退秦军的?(10分)4.你认为这段文字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烛之武的智慧?请说明理由。
(5分)三、写作 (30分)请以“假如我是烛之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检测学生版 -完整获奖版

《烛之武退秦师》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过关(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yù)许君焦、瑕.(xiá)敝.(bì)之逢.(páng)孙B.秦伯说.(yuè)若不阙.(què)秦若舍.(shě)郑微夫.(fú)人之力C.越国以鄙.远(bǐ)攻讦.(jié)戍.守(xù)杞.(qǐ)子D.秦军氾.(fàn)南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不知.(zh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特指从属二主)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郑既知亡矣(既然)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辞曰(推辞)D.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又欲肆其西封(扩张、延伸)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4.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夜缒而出”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共其乏困B.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C.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 D.秦伯说,与郑人盟.若不阙.秦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以其无礼于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敢以烦执事7.下列句子中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李之往来A.夫晋,何厌之有?是寡人之过也B.邻之厚,君之薄也唯君图之C.将焉取之公从之D.君之所知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越国以鄙远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敢以烦执事A.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C.②③相同,①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夜缒而出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④朝济而夕设版焉A.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D、②③相同,①④不同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一项是()例句:邻之厚,君之薄也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是寡人之过也C.夫晋,何厌之有?D.敢以烦执事11.下列句子画线的部分,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于楚:对楚国有二心B.夜缒而出,见秦伯夜缒而出:在晚上拉着绳子坠墙而出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有益于君:对您有利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请客的主人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然微以自文于君亲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臣之.壮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惟.君图之惟:只有C将焉.取之焉:哪里D因.人之力敝之因:凭借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成之一。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错误!1.下列句子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A.错误!B。
错误!C。
错误! D.错误!【解析】B项,“共”同“供”,“说"同“悦”;A项,“已”同“矣";C项,无通假字;D 项,“知”同“智”。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B.许.之许:答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D.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解析】C项,赐:恩惠。
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68】例句: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B.因人之力而敝.之C.朝.济而夕设版焉D.既东封.郑【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形容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D项,名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4 烛之武退秦师-课内自我检测—人教版语文必修1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课内自我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每对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烛.火|翠竹.郑伯.|柏.林缒.城|堕.落B.散佚.|游弋.盟.誓|萌.动戍.守|别墅.C.陪.邻|蓓.蕾与.会|玉.成肆.虐|肄.业D.薄.弱|泊.位城阙.|乐阕.游说.|叙说.解析:本题中,A项,zhúbózhuì|duò;B项,yìménɡshù;C项,péi|bèi yùsì|yì;D项,bóquèshuì|shuō。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函陵凌侮执事仗义直言B.薄弱磅礴陪伴培偿损失C.乏困泛滥排版阪上走丸D.瑕疵遐迩敝衣民生凋弊解析:A项,“直言”应为“执”;B项,“培偿”应为“赔”;D项“凋弊”应为“敝”。
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接见B.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还是D.今急.而求子急:着急解析:本题中,A项,应为“拜见”;C项,应为“尚且”;D项,应为“危急”。
答案:B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高可二黍许.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越国以鄙.远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析:本题中,A 项,答应/多,表约数;B 项,灭亡/逃跑;C 项,以……为边境/学识浅;D 项,均为“没有”。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子亦有不利..焉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答案:C6.下列有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为《春秋》作的注,其中的“传”是为经书作注的著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课前问卷调查表
《《烛之武退秦师》课前问卷调查表》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表单
问卷标题:《烛之武退秦师》课前问卷调查表
问卷说明:本问卷旨在调查学生对于《烛之武退秦师》一课课文内容的把握以及对于外交辞令的了解程度,为微课《<烛之武退秦师>外交辞令分析》的设计提供参考。
问题1类型:单选题
问题1内容:1、你习惯于哪一种学习方式?A 老师讲,学生听B 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C 自学
问题2类型:单选题
问题2内容:2、你了解微课吗?你是否愿意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学习?A 了解,愿意B 了解,不愿意C 不了解,愿意D 不了解,不愿意问题3类型:单选题
问题3内容:3、你觉得《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以下内容哪个最适合制作成微课进行学习?A 字词、句意的串讲B 人物形象分析C 人物语言分析
问题4类型:简答题
问题4内容:4、你对古代的说客了解吗?你能举出哪些知名的说客?
问题5类型:单选题
问题5内容:5、你对外交辞令了解吗?你是否接触过外交辞令?(电视、报纸)A 是B 否
问题6类型:简答题
问题6内容:6、你认为怎样外交辞令才是有说服力的?
问题7类型:单选题
问题7内容:7、你认为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在于哪里?A 字词、句意的理解、记忆B 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
问题8类型:单选题
问题8内容:8、当你在学习文言文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A 请教老师B 上网查找资料C 放之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课前问卷调查表这篇文章共159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