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用型比较阅读教学微课

合集下载

语文小型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语文小型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情感。

2.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家乡有什么样的感情?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家乡的感情。

3. 教师总结:家乡是我们的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自主阅读,感知文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月光下的凤尾竹》,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大意。

三、分析文章,学习修辞手法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2. 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提高表达能力1. 学生根据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段描述家乡美景的短文。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反思,升华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章大意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情,教师鼓励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3. 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教师应注重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英语教学的论文

英语教学的论文

英语教学的论文有关英语教学的论文范文(精选6篇)“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师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微型化、个性化的微课资源有机整合成为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微课为基础,课前自学与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翻转课堂模型。

那么,它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下面我结合英语教学中比较难处理的阅读教学和语法教学来谈谈翻转课堂的应用。

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通过课前任务型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前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快乐阅读,让自主学习阅读变成“悦读”。

快乐阅读也应是有目的性的阅读,因此,教师可在课前下发任务单,如让学生根据所读的课文内容自主利用多媒体手段寻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等来辅助阅读内容的理解,自拟几个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等,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中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让中下等生“吃得饱、消化好”,让优等生“吃得好、营养高”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阅读内容的学习,仍然以圣诞节课文为例,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对圣诞节课文的大意已经有所了解,但不同的学生对阅读内容有着不同的疑难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回收课前下发的任务单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的方式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问题,让中下等生“吃得饱、消化好”,让优等生“吃得好、营养高”,以此加快英语阅读教学课的进程,提升阅读效率。

(三)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问题机制激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主人翻转课堂中的英语阅读教学,首先课前已基本扫清了课文翻译障碍,课堂中教师不必将理解课文大意和知识点的讲解放在首位,所以课堂中的语言学习就应该聚焦于对文章话题的深度讨论和语言点的课外拓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练习知识点的应用,也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或缩写课文,提升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方案八上英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方案八上英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微课设计方案八上英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案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第一课时(1a-1c)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Section A(1a-1c) , 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题是关于梦想的职业和生活目标,学生对此很熟悉且很感兴趣。

在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关于职业的单词以及be going to 的用法,能用一般将来时谈论未来自己和他人理想的职业,为实现理想做出的打算和安排;目的是通过对人生理想的讨论使学生不仅对未来充满憧憬,而且要从现在起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该课的新单词和目标语言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因此,让学生学好这一课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1)学习并掌握以下单词:grow up, computer programmer, cook, doctor, engineer, violinist, driver, pilot, pianist, scientist,2)学习并掌握以下句型:①─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I want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②─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I’m going to practice basketball every day.3) 学习了解以下结构,并能用一般将来时态表达将要做的事情。

Be going to ,want to be.(2)能力目标:能用所学新单词、目标语言和be going to 句型谈论将来的打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打算,对于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也充满了憧憬。

浅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002]

浅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002]

浅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使用了视频和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使得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因此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的欢迎。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特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点、微课的实施过程和效果,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对微课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并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阐述。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每年都有很多新的技术工具和软件出现,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再次,信息技术教学还需要高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二、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活跃课堂气氛。

微课通过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呈现,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感受和反应。

微课中的互动性也极高,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提问等操作,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2、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通常做好教学计划和教案,并短小精悍地讲解课程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核心信息。

教师通过微课实现了课堂反转的模式,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视频,节省了教师与学生耗费在讲授基础概念上的时间,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际应用。

3、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的主题一般都很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感性和兴趣方面制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

三、微课的实施过程和效果1、编制微课内容。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在初中阶段,英语属于重要的课程,英语教学和阅读在新课改下发生着改变,英语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模式,以便于教学活动顺利实施。

任务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性任务型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掌握英语阅读的终身思想,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通过任务型教学掌握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在教学设计环节中贯穿任务型阅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需要学生在英语阅读课程中,结合生活经验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性阅读的习惯。

学生带着教师颁布的指令开展阅读,寻找答案。

或者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实施小组讨论。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学生参与英语阅读,使学生按照教师计划完成阅读任务。

任务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教学需求,英语教师在授课时要改变传统教学不足,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任务型教学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掌握文章结构,使学生分析结构,找到各段落讲述的内容,进而明确标准答案。

二、任务型教学法特点及阅读分析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语言项目,设计出明确且可操作的任务。

学生通过表达、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任务。

任务具备以下特点: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只是操练语言形式。

2.焦点是解决某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交际问题。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要注重任务的完成。

设计的活动要有任务的结果,从而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学习经验。

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阅读课要完成语言输入,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的综合指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很好途径。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先领读课文,然后讲解新的语言知识点;最后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微课定义及特点

微课定义及特点

微课定义及特点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旨在传播知识和技能。

它围绕单一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时长通常不超过10分钟。

它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微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时间短,符合碎片化研究需求;以知识点为单元,精致教学设计;针对性强,适合学生自主研究;可反复看、跳跃看,容量小,便于教师和学生快速交流传播;供研究者自主研究的课程,是一对一的研究;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制作简便,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配套相关的练、资源及评价方法。

微课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微教案、微课件、微题、微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微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微教案是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微课件是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微反思是执教者在微课教学活动之后的体会、反思、改进措施等。

微题是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测试题目。

专题微课是以一个知识模块或专题为基础,由一组系列化、连续性的微课视频及相关教学辅助扩展资源组成。

微课的类型包括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和其它类型。

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

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其它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

微课的制作方式有原创开发式、教育机构自主开发式、合作开发式和平台服务式。

原创开发式指个人或团队自主开发微课;教育机构自主开发式指教育机构自主开发微课;合作开发式指个人或机构合作开发微课;平台服务式指通过微课平台提供的服务制作微课。

微课的制作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包括选题设计、教案撰写、教学素材准备、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教学反思等。

微课设计(1)如何科学阅读

微课设计(1)如何科学阅读

微课设计表单教师学段学科教材(版本)章/单元课题易继红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如何科学阅读微课名称重难点(概念)关键词(用、隔开)如何有效的阅读如何掌握阅读方法兴趣·审美微课简介学生对课外阅读,根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趣味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这几种形式的阅读在人的一生中都需要。

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鉴赏性阅读,提高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微课目标 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微课设计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文学欣赏性品评,是提高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便于组织,教师可以让学生同读一本书,读前提出要求,读后组织评点、评价。

阶段时间内容旁白备注导入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过程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法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各方面的内容、多种体裁的读物,尤其是科学知识读物,使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形成比较广阔的智力背景。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型、评价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

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进阶练习提示:设计一套测试或练习题,用于检验通过微课学习,学生是否化解了“重难点”。

这套题分:易、中、难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一道题(三道题围绕该重难点)易中难注:红色字体的部分,幼儿园教师可以不填。

中小学微课目标的表述要求:1.有层次。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赵灵钧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01期阅读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形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任务型教学法作为提升阅读教学实效的探索,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法词汇的记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探索高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过度的强调词汇和语法这种语言形式,导致学生们通过阅读掌握的只是词汇量和语法规则,达不到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1. 任务型教学概述任务型教学法是随着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是教学任务,围绕着教学任务实施学习过程,教师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来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流程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法更加突出了教学的目标,让学生理清了学习的方向,获得学习的动力,努力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完成任务。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在探索中提升语言的技能,师生共同努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2. 任务型教学的特征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下,对英语课文多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教师将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解释,再对整篇课文中的每一句话进行翻译。

这种方式下,教师安排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习单词和语法,没有将整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其设计框架和思想内容。

任务型教学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可以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中,实现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

2.1任务型教学法使课堂变得更加开放阅读教学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用型比较阅读教学微课
作者:柳振华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08期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在教学中习惯于对文本进行直线性结构的解读,很少关注文本语用意义上的解读,造成了语言文字在文本解读中体现不出传情达意的功能。

特别对于那些故事性强的文本,一般老师常按照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板块来进行解读,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故事主旨等。

先不说这种老套的解读方式效果如何,单就这种常规教学法来讲,它无疑难以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容量的拓展,难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我们知道,人脑习惯于比较。

实际上,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没有比较就没有思辨能力的产生。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把相近题材的文本进行语用方面的比较分析阅读,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烛之武退秦师》和《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里的两篇经典文章,一篇来自《左传》,一篇来自《史记》,一短一长,都讲了使者出使他国、为国排忧解难的故事。

学生在自主预习《烛之武退秦师》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篇课文时,发现烛之武的“退秦师”和蔺相如的“完璧归赵”有着非常相似的情节发展过程,为此进行了热烈而有趣的对比讨论。

笔者乘机抓住这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在认真备教这两篇课文后,大胆尝试了以长带短的基于比较的语用型阅读微课教学,引导学生在把握两个主人公某些相同点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语用解读,赏析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烛之武和蔺相如二人出使过程的相似处。

学生根据文本迅速找出烛之武、蔺相如二人的相似点:都是为化解国家危难而出使,都能面对强敌而从容不迫,都是“小人物”而成大事,都是由他人举荐而出使,都是对强敌“以口舌动之”……这些相似处较好地把两篇文本有机地联系起来,但二人的这些相似处并不是两篇文章比较阅读教学的重点。

比较的目的是找出相似事物的相异处,这才是对文本进行细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所在。

为此,笔者设计了“二人出使有哪些不同处”这个主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把手,让学生把讨论疑问和讨论所得都写在稿纸上,以便交流展示。

学生就烛之武和蔺相如的不同处进行了热烈而有深度的交流展示:
一、出使环境不同
烛之武出使是在“晋侯、秦伯围郑”的险境中,而蔺相如出使是在赵国“患秦兵之来”的危境中。

二者相比,郑国的战争险境,不容郑伯、烛之武有思考、迟疑的余地;赵国的险境则没这么危急,尚可以“奉璧”来控制,只是须找出一个有智谋有胆识的人来完成此次出使。

换句话说,赵国最大的不利不过是把璧给了秦而不得秦城,而不致于发生战争而亡国。

二人出使环境
的险易为烛之武、蔺相如两人性格特点的刻画进行了重要的对比,这是进行比较教学时不宜忽视的地方。

二、出使情感不同
烛之武是被迫出使,在郑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提醒下,烛之武出于个人利害的考虑才“许之”。

他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对于自己长期得不到国君的任用,对于郑伯在危急时候找他出使,烛之武心里十分不满。

不过在郑伯“是寡人之过也”的自责下,烛之武虽答应为国释难而出使,但不能不说他更是带有为自己安全着想才妥协的怨情。

这种无奈境况让烛之武的出使义举大打折扣。

蔺相如则不同,他是主动请缨。

面对赵惠文王“谁可使者”的问题,他自告奋勇:“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这几句话既写出了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把个人利害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又照应了后文他受廉颇羞辱时对自己舍人说的话“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不考虑个人安危,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蔺相如最为典型的性格特点。

从烛之武和蔺相如出使情感不同的对比中,二人形象判然有别。

三、出使身份不同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烛之武这一历史人物了解得不够,对郑伯为何要找烛之武这个老人出使秦国存在着不少疑问。

笔者于是补充了有关烛之武的记载史料。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写道:“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

圉正,养马的官。

虽是小官,也是朝廷命官,食朝廷俸禄,有着独立的地位。

这个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介绍了文本的时代背景。

同时,可以推知烛之武应该是郑国有名的智慧老人,不然,郑国大夫佚之狐不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

而后面的交待更印证了这个观点。

在“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的情况下,烛之武前往秦军营,向秦穆公陈说利害,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郑国存在,烛之武还能做个圉正,如果郑国亡了,烛之武不要说做个小官,可能连命都不一定保全。

他救郑国,也在救自己。

而蔺相如却不同,他只是个门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虽然得到举荐出使,但仍以舍人身份见秦王。

这种身份也正好解释了他面对秦王的奸诈蛮横时为何能够表现出毫无顾忌的行为,——正所谓赤脚不怕穿鞋的。

学生在了解二人身份的基础上,比较讨论出现了热点,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有同学说,烛之武虽是个小官,也一定是个年老智者,不然郑国大臣佚之狐不会在郑国面临危难时想到他。

有同学说,烛之武平时一定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天下纷争,熟悉各国战争形势,不然不会提到秦伯“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等。

所以烛之武、蔺相如二人身份的不同,也决定着他们出使时体现出的人身价值不同。

四、受到的待遇不同
郑伯请烛之武出使,对烛之武的能力毫无怀疑,听到佚之狐的举荐后,立刻“从之”。

为了让烛之武出使,面对烛之武的抱怨不但没有责备,而且对还对自己进行了批评检讨:“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在出使中受到郑伯的礼遇不可谓不高矣。

而蔺相如出使秦国受到的则是赵惠文王对他能力的怀疑。

在对待缪贤举荐其舍人蔺相如出使秦国这一问题上,赵惠文王是疑虑重重,对蔺相如再三地质疑考验。

赵惠文王先问缪贤“何以知之”,缪贤不得不用自己和燕王交往的事来证明蔺相如的才谋;接着赵惠文王接见蔺相如,继续对蔺相如进行考查,连发三问:“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从之璧,可予不?”“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谁可使者?”这三问不仅写出赵惠文王对蔺相如成功出使秦国的能力的怀疑,更从侧面叙述了蔺相如出使秦国前的尴尬境地。

但就是这种尴尬境地,突出了蔺相如忠君爱国的高大形象,他面对赵惠文王的重重盘问,没有一丝不满或抱怨,而是表现得镇定从容,对答如流。

蔺相如出使时受到怀疑和烛之武出使时受到礼遇,这可谓天壤之殊。

学生在抓住语用这个把手进行阅读后,并不赞成教参上对烛之武的评价:烛之武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他义无反顾地说秦的信心和勇气。

而认为蔺相如在形象上比烛之武更为高尚,更值得我们学习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至此,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有了与单篇教学本质上的不同。

有异无同,就找不到教学活动的关联处;有同无异,就没有教学的伸展性。

这种基于比较的语用型阅读微课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很容易地找出烛之武和蔺相如两人形象的诸多相异,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