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仪使用说明书
MicroMR磁共振成像软件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软件概述 (2)一、软件功能概述 (2)二、软件应用 (2)1、如何寻找中心频率 (2)2、如何确定所需要的硬脉冲脉宽 (4)3、如何进行电子匀场 (5)4、如何确定所需要的软脉冲幅度 (6)三、注意事项 (7)第二章软件介绍 (8)一、软件的界面 (8)二、菜单栏与工具栏 (9)1、菜单栏 (9)2、工具栏 (10)三、功能选项卡 (10)1、采样模块 (11)2、处理模块 (14)第三章脉冲序列 (16)一、硬脉冲FID序列 (16)二、软脉冲FID序列 (17)三、多层自旋回波序列 (18)四、多层梯度回波序列 (19)五、三维梯度回波序列 (21)第一章软件概述一、软件功能概述MicroMR的成像软件功能强大、设计开放、使用灵活,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核磁共振成像的需求,是目前低场核磁共振成像领域中最为强大的成像软件之一。
该软件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脉冲序列,可以满足用户核磁成像的不同需求;预留了多路控制通道,使软件的升级更加简单;设计了可调节的脉冲宽度、脉冲幅度以及触发时间,真正的让用户来控制脉冲序列。
二、软件应用使用MicroMR的成像软件进行实验是一个操作相对复杂、顺序十分灵活的过程。
无论是仪器参数的设置还是脉冲序列的使用都需要操作者对核磁共振成像理论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
如果您现在还只是初学者,相信下面的范例可以指导您顺利完成对MicroMR的成像软件的常用操作。
1、如何寻找中心频率MicroMR使用的磁体是永磁体,而永磁体具有固有频率。
只有在射频脉冲频率与永磁体固有频率相同的条件下,放在磁体内的样品才会发生核磁共振现象,而该固有频率就被称作共振频率,也称作中心频率。
因为磁体频率随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产生微小漂移,所以需要调整射频脉冲频率使其达到与磁体频率一致,也就是寻找中心频率,在实验中是经常会用到的,其具体步骤如下:(1) 放入标准油样,一般不含杂质的植物油即可;(2) 双击桌面上的,运行MicroMR的成像软件,打开Demo文件夹里的硬脉冲自由感应衰减(Free Induction Decay, FID)序列(File->Open->D:\MicroMR\Data\Demo\FID_V2.fid);注:Demo文件夹在安装目录的Data文件夹下面。
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说明书

核磁共振仪器操作说明书一、引言核磁共振仪器是一种高精度的科学仪器,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操作说明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用户正确操作核磁共振仪器,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器材准备1. 核磁共振仪器主机2. 氦气罐3. 液氮容器4. 样品管5. 数据处理软件三、仪器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操作核磁共振仪器之前,确保所有所需器材齐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氦气罐和液氮容器的气压和液位是否符合要求。
2. 启动仪器按照仪器启动流程,确保主机通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在启动过程中,注意检查各个仪器部件是否显示正常,如液晶屏和指示灯等。
3.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样品进行制备。
确保样品纯净,并根据操作要求将样品注入样品管中。
4. 样品加载小心地将装有样品的样品管放置到样品腔中,并关闭腔门。
注意确保样品管正确安装,避免产生任何泄漏。
5. 调谐过程通过调节仪器参数,使得核磁共振信号得以最大化。
根据仪器操作面板上的指导,进行调谐过程并进行优化,以获得更准确的信号。
6. 参数设置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参数设置。
可调节谱宽、重复时间、扫描次数等参数,以获得所需的仪器输出。
7. 开始扫描确认参数设置无误后,点击仪器操作面板上的“开始”按钮,启动扫描过程。
在扫描过程中,谨慎处理样品管,避免对结果产生影响。
8. 数据处理扫描结束后,将得到的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处理。
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傅里叶变换等。
四、注意事项1. 操作前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等。
2. 严禁个人未经许可进行仪器调试和维护。
3. 液氮和氦气具有低温特性,请谨慎操作,避免受到伤害。
4. 使用时,保持操作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对仪器和样品产生污染。
5. 操作结束后,及时关闭仪器电源并做好相关的清洁工作。
6.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五、故障排除在操作核磁共振仪器过程中,遇到故障时,请参考以下排除方法:1. 仪器无法启动: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正常,确保主机通电。
核磁共振(NMR)

实验九 核磁共振(NMR )实验目的一、了解核磁共振大体原理和实验方式。
二、以含氢核的水作样品,观测阻碍核磁共振吸收信号大小及线宽的因素。
3、学会利用核磁共振测量磁场强度。
4、测量原子核的旋磁比γ和朗德因子。
核磁共振(Ne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NMR )现象是1939年发觉的。
到1946年应用了射频技术,简化了实验设备,使NMR 实验走向有历时期。
最近几年来随实在验技术的进展,专门是运算机的应用,使NMR 实验方式加倍完善。
因此它已成为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许多领域内进行研究的重要手腕和方式。
NMR 技术以快速,准确和不破坏样品等显著的优势,通过对原子核磁性质的研究,取得物质结构方面的丰硕信息。
在大体计量测试方面也是精准测量磁场标准方式之一,其精度可达0.001%以上。
因此NMR 实验已成为国内外高等院校近代物理实验大体内容之一。
实验原理一、NMR 现象的经典描述原子核具有固有磁矩u I ,其值为 1μ=I m e Np g p2式中g N 为原子核的朗德因子,p I 为核的自旋角动量,m P 的质子的质量。
当原子核处于稳恒磁场B 0中,那么它受到由磁场产生的力矩作用,其值为L=M l ⨯B 0。
此力矩使原子核的角动量P l 发生转变,角动量的转变率确实是力矩0p B L dtd I⨯==μ (12-1)由于力矩的方向垂直于B 0和P l ,它不改变角动量的大小,而使角动量的方向不断改变,即便P l 在图12-1所示的方向持续地旋进。
从图12-1(a )上面向下看,Pl 的端点作半径为P l sinaw 0的圆周运动,如图12-1(b )所示。
设其角速度为ω0,那么线速度为P l sinaw 0,由此可求出P l 的时刻转变率=0sin θωI dt dp p I= ,那么依照(12-1)式有θμθωsin sin 00B p I I = 000B B II p γωμ==(12-2)式中 hNp NI g μμπγ21== 称为核的旋磁比,不同元素的核有不现的g N 值,故其γ值也不同,因此γ也是一个反映核的固有性质的物理理,其值可由实验测定。
使用指导核磁共振仪的操作说明书

使用指导核磁共振仪的操作说明书一、概述核磁共振(NMR)仪器是一种先进的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本操作说明书将指导您正确地使用核磁共振仪,以便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二、安全注意事项1. 在使用核磁共振仪之前,确保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并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服、手套、护目镜等。
3. 禁止饮食和吸烟等不必要行为,并保持实验室清洁与整洁。
4. 注意电源安全,确保仪器接地良好,避免发生电器故障。
5. 在仪器内部工作时,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磁场环境中,以防止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仪器操作步骤1. 准备样品:a. 确保样品符合要求,并按照实验要求选择样品数量和浓度。
b. 用适当的溶剂溶解样品,确保样品溶解彻底且无杂质。
c. 将样品转移至NMR样品管中。
2. 设置测试参数:a. 打开核磁共振仪电源,并进行必要的预热和初始化设置。
b. 选择适当的探头和核磁共振频率,确保与样品管匹配。
c. 设置核磁共振仪的参数,如扫描次数、脉冲幅度、回波延时等。
3. 放置样品管:a. 将准备好的样品管小心地放置在样品盒中,并确保其安全牢固。
b. 关闭样品盒,并确保它与核磁共振仪的探头良好接触。
4. 进行扫描:a. 在核磁共振仪的控制面板上选择相应的扫描模式和参数。
b. 启动扫描程序,并确保样品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c. 耐心等待扫描完成,并避免干扰或移动样品。
5. 数据收集和分析:a. 扫描完成后,将所得数据保存至计算机或其他存储设备中。
b.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
c. 对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以获得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判断。
6. 仪器维护:a. 每次使用后,清洁样品盒并保持仪器整洁。
b. 定期校准核磁共振仪,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减少测试误差。
c. 遵循仪器维护手册,定期维护和保养核磁共振仪,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1. 信号强度不稳定:a. 检查样品盒和探头连接是否良好,确保接触紧密。
hzgz

核磁共振自旋是微观物理学中的最重要概念之一。
1924年泡利(W.Pauli )提出核自旋的假设,1930年埃斯特曼(L.Esterman )在实验上证实,这一原子核基态的重要特性表明原子核不是一个质点而有电荷分布,还有自旋角动量和磁矩。
据此才会发生核磁共振现象。
核磁共振是指电磁波作用的原子核系统在外磁场中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的现象,1939年,拉比(I.I.Rabi )以及随后的伯塞尔(E.M.Purcell )和布洛赫(F.Bloch )因观察到此现象而分别获得1944年和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原子核可看成自然界安排在物质内部的微小探针,其线度极小(< 10-15m ),只要很少的射频量子能量(<10-4eV )就可探到物质微观结构的信息。
核磁共振已成为确定物质分子结构、组成和性质的重要实验方法,1971年,琴纳在有机化学分析中采用核磁共振,更具有独特的优点。
如1977年研制成功的人体核磁共振断层扫描仪(NMR-CT )因能获得人体软组织的清晰图象而用于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核磁共振原理,用扫频法观察氢核的核磁共振现象,并测定其g 因子,加深对核自旋的认识,初步接触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基础概念。
一、原理1. 共振吸收对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或其一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核自旋,其磁矩μ与核自旋角动量J 成正比,可写成rJ =µ (1)r 为旋磁比,其值可正可负,由核的本性决定。
实验上常用无量纲的比例因子g 代替r ,作为特定的核磁矩的实验参数,称为g 因子,其间的关系可写成)1()1()2()1(+=+=+==I I g I I cm e g I I r rJ N p µµh h 式中e 为电子电荷,π2h =h ,h 为普朗克常数,m p 为质子质量,c 为光速,I 为核自旋量子数,对氢核,而常数5856947.5=g cm e p N 2h =µ称为玻尔核磁矩。
核磁共振仪校准操作说明书

核磁共振仪校准操作说明书操作说明书一、概述核磁共振仪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设备,用于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为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校准操作。
本操作说明书详细介绍了核磁共振仪的校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校准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 确保核磁共振仪已处于关闭状态。
(2) 检查仪器连接,确保所有电源线、信号线和传感器的连接牢固可靠。
2. 校准仪器(1) 打开核磁共振仪电源,并等待仪器启动完成。
(2) 按照仪器厂商提供的校准程序,进入校准模式。
(3) 按照仪器厂商提供的校准步骤,逐步进行各项校准操作,包括磁场校准、频率校准等。
(4) 根据校准程序提示,调整仪器参数,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5) 校准完成后,保存校准结果,并退出校准模式。
3. 测试结果验证(1) 校准完成后,进行测试结果验证,以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使用已知标准样本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3) 比对测试结果与标准样本的差异,验证校准结果的可靠性。
4. 校准记录与维护(1) 将每次校准的详细记录保存,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
(2) 定期维护核磁共振仪,清洁仪器表面和传感器,并进行必要的保养和检修。
(3) 如果发现仪器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厂商或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三、注意事项1. 校准操作应由有相关技术资质的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在进行校准操作时,需保持操作环境安静、干燥,并远离电磁干扰源。
3. 严格按照仪器厂商提供的校准程序和步骤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
4. 在校准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指标不符合要求,应及时停止操作,并与厂商或专业人员进行联系。
5. 定期对已经校准的核磁共振仪进行性能检测和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总结本操作说明书详细介绍了核磁共振仪的校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使用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校准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核磁共振仪的正常工作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在校准操作中务必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要求。
5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

硬盘:≥ 2 TB
独立显卡:1G
显示器:≥24英寸宽屏液晶彩色显示器
网卡、DVD刻录机
3.2运行平台:Windows10(64位)系统或Linux系统
3.3激光打印机一台
4NMR软件
4.1快速多维采样处理软件许可证一个
4.2在线服务软件:包括在线使用帮助、NMR技术指导、实验手册等,
4.3脉冲程序模拟软件
13C ≤ 10μs (ASTM sample)31P ≤ 12μs (TPP sample)
15N ≤ 15μs (90% formamide sample)
1.6.1.8加Z-方向梯度场线圈≥50高斯/cm
1.6.1.9探头变温范围: -150℃— +150℃(低温实验可另配低温附件)
1.6.1.10探头全自动调谐和匹配附件:必须配备能调所有观测核的全自动调谐和匹配附件
10交货
10.1运输方式:空运
10.2交货时间:合同生效后6个月内交货;
10.3交货地点:济南机场
供应商名称: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8.2技术培训:仪器安装时进行2天的现场培训,内容包括仪器的技术原理、操作、数据处理、基本维护等;应用工程师现场培训一周。
8.3免费2人次(人/周)国内培训
9保修期及维修
9.1保修期:主机和部件保修2年。
9.2卖方在中国大陆应设有维修站。需提供负责售后服务的部门或单位的名称及联系方法以及维修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5.5高温陶瓷转子2个
5.6处理数据电脑1台
5.7自增压液氮罐1个,50L
5.8空调2台
5.9核磁管1000根
6技术文件与国内提供配套附件:
6.1技术资料:培训教材,操作规程(说明书、光盘)
药学院核磁共振实验室管理制度

400 MHz核磁共振实验室管理制度一、核磁谱仪的管理使用办法二、操作员工作细则三、送样须知四、培训考核制度五、预约制度六、收费制度七、操作手册八、核磁谱仪使用细则一. Agilent 400MHz核磁共振谱仪的使用管理办法1.该仪器属于学校大型贵重仪器设备,遵从学校对贵重仪器设备实行的管理办法和“统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校内所有教学、科研单位开放使用,根据使用机时适当收取费用;并在保障校内使用机时的同时适度面向社会开放,以期发挥仪器的最大功效和贴补仪器保养费用.2.该仪器对化学系的教工、研究生实行有限开放制度。
使用者须经过仪器管理员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使用。
其余人员一律不准上机操作,否则给予全系通报批评,对造成仪器故障者,其导师课题组须承担维修费用。
3.独立使用仪器者必须严格遵守本室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
如因违反上述规定而造成仪器损坏、影响性能者,本人将被取消仪器使用资格,并全系通报批评,其所属课题组须承担维修费用。
4.该仪器的使用实行分段预约制度,请使用者根据样品的测试要求进行预约,并按要求登记预约信息。
遵守预约时间使用仪器,以免浪费机时。
使用结束后如实登记使用记录.5.使用者在样品测试完毕后应及时通知下一位预约者。
核磁数据不允许在仪器工作站上进行处理,尤其不允许用U盘直接拷贝.应根据要求在数据处理机上进行处理或发送.6.使用期间仪器出现故障,使用者应及时通知仪器管理员,以便尽快维修,隐瞒不报者将被追究责任,加重处理。
7.具授权人员使用此仪器的人员,不允许带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否则出现故障将追究有授权人员的责任。
进入实验室之后,请务必关好门。
请大家互相督促,杜绝安全隐患。
若发现有违规人员,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的将通报批评,并取消测试资格。
8.使用者应保持核磁室的卫生清洁,测试完毕请及时带走样品,本室不负责保管.二。
400 MHz核磁共振仪操作员工作细则1.本实验室是无烟、无尘、无振动、强磁场实验室,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得携带铁磁性或干扰谱仪磁场的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磁共振仪使用说明书
一、引言
核磁共振仪(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是一种广
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的仪器。
它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对
样品以及特定的电磁脉冲的处理,获取样品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本使
用说明书旨在向用户提供关于核磁共振仪的正确操作方法及相关实验
技术指导。
二、仪器概述
核磁共振仪由以下几个基本组件构成:
1. 磁场系统:产生均匀的静态磁场,通常由超导磁体组成,确保样
品处于稳定的磁场环境中。
2. RF系统:生成高频电磁波,并通过控制样品外加的RF脉冲,实
现激发和检测核自旋的振荡。
3.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和监控核磁共振仪的整个操作过程,包括温
度控制、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等功能。
4. 样品盒:容纳待测样品的盒子,通常采用玻璃管或封装的样品架。
三、仪器操作
1. 仪器的开启与关闭
a) 开启仪器:首先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无明显的震动
和磁场干扰。
使用专用的磁钥匙打开超导磁体的电源开关,启动磁体
制冷系统。
在系统自检完成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
b) 关闭仪器:在使用结束后,先关闭仪器的电源开关,待磁场降
至安全范围后,再关闭超导磁体的电源开关。
同时注意及时断开所有
外部连接,避免造成设备损坏。
2. 样品放置
a) 样品选择: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样品,并确保样品的纯
度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b) 样品装填:将样品放置于样品盒中,注意避免与盒壁接触或形
成气泡等现象。
在装填过程中,可以考虑添加相应的溶剂以提高样品
溶解度和测定效果。
3. 参数设置
a) 磁场强度:根据实验的需要,在控制系统界面上设置磁场强度,通常以磁场单位(Tesla)表示。
b) 温度控制:根据样品的热力学性质和实验类型,设置合适的温
度范围和温度稳定性。
c) RF脉冲:通过设置RF脉冲的幅度、频率和脉宽等参数,实现
样品的激发和检测等操作。
4. 数据采集和处理
a) 信号采集:合理设置数据采集速度,确保获得高质量的核磁共振信号。
实验过程中可通过频谱图和图像的方式实时监测信号强度和峰值位置。
b) 数据处理:通过仪器内置的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谱线拟合、峰位分析和结构解析等操作。
四、安全注意事项
1. 避免金属物品接近仪器,以防止磁场干扰和设备损坏。
2. 仪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样品溶剂的波动和散溅,以防损坏仪器和危害使用者。
3. 仪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避免温度过高造成样品热解、膨胀等问题。
4. 磁场强度的改变需谨慎进行,避免对样品盒和磁体造成损坏。
五、故障排除
1. 仪器启动时发生故障,可以首先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正常,磁体温度和磁场强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 核磁共振信号弱或无信号时,可以检查样品盒和样品是否正确放置,RF脉冲参数是否设置正确。
3. 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可检查数据采集速率、信号噪声和仪器校正状态等。
六、维护保养
1. 根据仪器使用频次和实验类型,定期清洗样品盒和更换溶剂,以保持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2. 注意及时清理仪器表面的杂质,避免干扰和腐蚀设备。
3. 定期检查仪器的各个连接接口和电源线等,确保其正常使用。
七、总结
本使用说明书目的是帮助用户正确操作核磁共振仪。
请用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并理解所有内容,并按照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使用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咨询仪器负责人员或厂家技术支持,并维护好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