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煤的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煤的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一、煤的相对密度的定义与测定的意义1、煤的相对密度的定义与分类煤的相对密度分为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两种。
真相对密度是指20℃时煤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不包括煤的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视相对密度是指20℃时煤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包括煤的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2、相对密度测定的意义。
煤的真相对密度是研究煤的性质和计算煤层平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视相对密度是计算煤的埋藏量,设计煤仓和在煤的运输磨碎、燃烧计算中所需的指标。
根据煤样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可计算煤的孔隙度。
100⨯-=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真相对密度孔隙率(式1)二、影响煤的相对密度的因素1、煤的变质程度。
煤的变质程度越深,纯煤的相对密度越大。
一般褐煤的相对密度<1.3,烟煤1.3~1.4,无烟煤1.4~1.9。
2、煤岩组分的影响。
同一变质程度的煤,煤岩组分不同,其相对密度也不同,一般丝炭>镜煤>角质化物质。
3、矿物质的影响。
因矿物质的相对密度比有机物大得多,如粘土的相对密度为2.4~2.6,黄铁矿为5.0等。
因此,相对密度随矿物质即随灰分含量增加而增大。
4、风化作用的影响。
因风化后煤的水分和灰分增加了,所以风化后的煤相对密度也增加。
三、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1、真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测定原理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
使煤样在比重瓶中润湿沉降并排除吸附的气体,根据煤排开的水的质量计算煤的真相对密度。
(2)测定步骤称取分析煤样2g ,移入比重瓶,加3mL1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轻轻转动比重瓶,放15分钟,使煤样浸润;加25mL 蒸馏水,在水浴中共沸20分钟;取出,加煮沸过(除去气泡)的蒸馏水,在水浴中共沸20分钟;取出,加煮沸过(除去气泡)的蒸馏水至瓶口下1cm ;冷却到室温;放入20±0.5℃的恒温水浴中1小时(若无恒温水浴,可在室温下放置3小时并记下室温);小心加入20℃的蒸馏水(或室温蒸馏水)至瓶口,盖上瓶塞;吸去溢出的水,擦干比重瓶,立即称重。
安全工程 10.2煤的视(真)相对密度的测定

五 实验步骤
1、煤样制备 按照GB482和《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中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 煤样,按照GB474缩制到粒度小于13mm,从中缩分出一半煤样,用10mm圆 孔筛,筛出(13~10)mm粒级煤样并使其达到空气干燥状态,装入煤样瓶中 ,作为测定视相对密度的煤样。
2、测定步骤
(1)煤的视相对密度 ①将煤样瓶中的煤粒摊在塑料布上,从不同的部位取出(20-30)g煤样
恒温水浴锅
刻度移液管
四 实验准备
实验煤样 优质石蜡:熔点(50~60)℃ 十二烷基硫酸钠( C12H25NaSO4 )溶液:化学纯,
配制1g/L水溶液,或按一列方法配制
取 20g/
L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 3mL 用水稀释至
60mL,其浓度与1g/L 相当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化学纯,20g/L
××学院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煤的视(真)相对密度的物理意义 掌握煤的视(真)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煤的密度一般都是包括矿物质在内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大小与所 含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有关,密度随矿物质含量的加大而增高,也随变 质程度的增高而加大:一般褐煤相对密度小于 1.3,烟煤为1.3~1.4,无 烟煤为1.4~1.9。腐泥煤通常比腐殖煤轻,比重约为1.1。在腐殖煤中,
三、主要仪器
煤的视相对密度
电炉:(500~600)W 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感量0.0001g 密度瓶:带磨口毛细管塞,容量为60mL 水银温度计:(0~100)℃,分度为0.5℃ 小铝锅;网匙:用3mm×3mm的筛网制成 玻璃板:300×300mm两块 筛子:1mm 方孔筛一个,10mm圆孔筛一个 塑料布:一块
三、主要仪器
煤的密度是多少

煤的真密度:在0℃时单个煤粒的质量与其中固态物质的实体积(不包括煤的孔隙的体积)之比。以g/cm3表示。煤的真密度反映煤分子空间结构的物理性质,它与其他煤的性质有密切关系。研究煤的结构、煤的精选加工以及计算煤层平均质量等,都要测定煤的真密度。测定煤的真密度常用比重瓶法,以水作置换介质。将称量的煤样浸泡在水中,使水充满煤的孔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用水作置换介质,操作方便;但水分子的直径较大,不能进入很细的毛细管和微孔中,测得的真密度仅是近似值。为了提高水对煤的渗透性,曾采用多种润湿剂。用氦作置换介质可较准确地测定煤的真密度。氦的分子直径很小(l .78 λ),能渗入微细孔中,且对煤的表面不发生吸附作用。但用x射线研究表明:氦也不易进入无烟煤的一些极小直径的微孔中,室温下氦有时也会被煤吸附。因此,用氦测定的真密度也并不完全是真实值。煤中矿物质的真密度比煤有机质的真密度大得多,如石英的真密度为2.15 g/cm3,粘土为2.40 g/cm3,黄铁矿为5.00 g/cm3.煤中矿物质真密度的平均值约为3.00 g/cm3。矿物质的含量愈多,则煤的真密度愈高。根据经验数据, 煤的灰分每增加1%,其真密度增高0.01 g/cm3。科学研究上有时要用“纯煤”(煤有机质)的真密度值。由于实际上不能完全脱除矿物质后测定纯煤的真密度,只能根据矿物质成分的含量和真密度对测定值加以校正。但矿物质成分含量的测定也比较复杂,故常用灰分代替矿物质成分近似地加以校正。煤中矿物质的含量及其密度与煤的灰分产率及其密度大致相当,因此,当煤的矿物质含量很少时,可用灰分产率按下式校正后求得纯煤真密。不同煤化度煤的真密度差异较大,并随煤化度呈规律性变化,褐煤的真密度为1.28~1.42 g/cm3,烟煤为1.27~1.33 g/cm3,无烟煤为1.40~1.8 g/cm3。从褐煤到烟煤的真密度变化不甚明显,碳含量在85%左右的烟煤真密度最低(1 .28~1.30 g/cm3),然后随煤化度加深真密度逐渐增大,至无烟煤阶段,真密度随煤化度加深而急剧增加。同一煤化度的煤(用碳含量表示),其不同煤宕显微组分的真密度也有差别,丝质组(见惰质组
最新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第二讲 煤的化学性质
煤的风化、氧化、热分解、 加氢液化、溶剂提取等
1. 煤的热分解
煤在热分解时能形成不同数量和不 同组成的产物,即胶质状态、粘结、成焦 等,由于煤的结构复杂,极不稳定,在热 分解过程中的分解方式和产品性质受外界 影响,主要愈煤化程度、煤炭组分、加热 方式有关。
1. 煤的热分解
煤的热分解根据加热温度有以下阶段:
(主要含H2),半焦变为高温焦炭,称为半焦转焦 炭阶段。
1. 煤的热分解
煤的热加工分类:
1. 低温干馏(最终温度为500~550℃)主要
产物为初生焦油,制取发动机燃料气和其它 化学产品;
2. 中温干馏(6000~800℃)主要产物为煤气;
3. 高温干馏(950 ~1050℃)主要目的产物为冶
金焦炭。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 规定
一. 煤的物理化学特性
煤是由古代植物残骸经地质作用变化而成的 可燃性生物岩, 其组成和结构非常复杂且极 不均一。由于煤是一种包括有许多有机和无 机物的复杂混合物,所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也极其复杂。
了解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使人们进一步 认识煤、改造煤、合理利用煤。
第一讲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真相对密度随煤化度而变化,以镜质组密度 为例,在煤化度较低时,镜质组密度随煤化度的提高 而减少;但当碳含量约达87%时,镜质组出现最小 值,以后随煤化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1. 煤的相对密度(比重)
煤的视相对密度(视比重):20℃时,煤的质量与
同温度同体积(包括煤的所有孔隙)水的质量之比。它 是计算煤的储量、煤仓设计和运输量、粉碎、燃烧等过 程的指标。
3. 煤的光泽
煤的光泽 是指煤表面的反射能力,通常为全暗
的、半暗的、半亮的、全亮和很亮等。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工业型煤的物理性能。
以下是详细的研究方法:
1. 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视相对密度是指煤样在特定条件下的重量与体积之比。
常用的方法有比重瓶法、浮沉法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准备一定质量的煤样,将其放入已知体积的容器中。
b. 测量容器和煤样的总重量,计算煤样的质量。
c. 在特定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测量煤样的体积。
d. 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测量结果,计算煤样的视相对密度。
2. 孔隙率测定方法:孔隙率是指多孔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光学法、计算图论法、浸没法、气体扩散法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测量多孔样品的表观体积和同质量无孔样品的体积。
b.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断面的孔隙率。
c. 使用工业CT扫描的办法,创立包括孔隙的样品外在和内在几何图,然后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缺陷分析。
d. 在真空条件下,将多孔样品浸入容易渗透入样品孔隙的液体中,测量液体的体积。
e. 将已知表观密度的样品放入已知体积的容器中,与另一个抽成真空的容器相连接。
当两容器之间的阀门打开时,气体就会从样品之中逸出,进入第二容器,两容器之间会达到一种压强平衡。
通过体积的比率求出孔隙率。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定工业型煤的视相对密度和孔隙率,为煤质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测定

第四章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测定对于火电厂的动力煤,除需要了解其化学组成外,还必须了解与其使用有关的物理化学特性,以便在选用燃烧设备、设计燃烧系统、改善或提高燃烧经济性和确保锅炉安全运行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动力煤的主要物理化学特性有:密度、着火性、可磨性、煤粉细度和煤灰的熔融性等。
第一节煤的密度一、密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二、密度的测定方法根据定义,煤的真(相对)密度TRD定义为在20℃时煤(不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因此,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时,应使水完全浸入煤的毛细孔内,通常使用浸润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视(相对)密度ARD定义为在20℃时煤(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因此,测定煤的视(相对)密度时,应设法封闭煤的毛细孔防止水浸入,通常使用涂蜡的方法,在煤块的表面上涂一层石蜡。
堆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测出的,所以只要严格规定装煤容器的体积和装煤方式,准确称出所装煤的重量,就可换算成定义的堆积密度。
1.真(相对)密度的测定按照国际标准GD/T217-1996《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1)测定步骤○1准确称取粒度小于0.2mm空气干燥煤样2g(称准到0.0002g),通过无颈小漏斗全部移入密度瓶中。
○2用移液管向密度瓶中注入浸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化学纯)溶液:20 g/L)3mL,并将瓶颈上附着的煤粒冲入瓶中,轻轻转动密度瓶,放置15min使煤样浸透,然后沿瓶壁加入约25mL蒸馏水。
○3将密度瓶移到沸水浴中加热20min,以排除吸附的气体。
○4取出密度瓶,加入新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水面低于瓶口约lcm处并冷至室温。
然后于20±0.5℃的恒温器中(根据室温情况可适当调整恒温器温度)保持1h(也可在室温下放置3h以上,最好过夜),记下室温温度。
○5用吸管沿瓶颈滴加新煮沸过的并冷却到20℃(或室温)的蒸馏水至瓶口,盖上瓶塞,使过剩的水从瓶塞上的毛细管溢出(这时瓶口和毛细管内不得有气泡存在,否则应重新加水、盖塞)。
影响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的可能因素及控制

影响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的可能因素及控制标题:影响煤视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的可能因素及控制摘要: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能源来源,因此,对于其相对密度的测量至关重要。
煤视相对密度(VDR)测定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煤中化学物质、气体和有机物的含量。
在煤视相对密度测定时,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其结果,如煤的性质、测试条件、仪器性能、实验操作流程以及数据处理等。
本文将讨论这些因素对于煤视相对密度测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VDR,煤,测试条件,仪器性能,控制正文:煤是一种常用的能源材料,能源开发与利用对现代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煤的相对密度(VDR)测定是煤质量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可以用来测量煤中化学物质、气体和有机物的含量。
掌握煤视相对密度(VDR)的特性,和能源开发,利用和建设的科研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VDR测定时,有一些因素会影响煤视相对密度测定的结果,这些因素可分为煤的性质、测试条件、仪器性能、实验操作流程以及数据处理等几大类。
首先,煤的性质是影响VDR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地,煤的灰分含量、硫含量、水分、热值、挥发分含量等都会影响VDR测定结果。
其次,测试条件也影响VDR测定结果,包括测试温度、温度梯度、测试时间等。
此外,仪器性能也会影响VDR测定的结果,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在测定前应当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定期校准。
另外,实验操作流程的规范性也会影响VDR测定的结果,因此,操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并根据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测定。
最后,数据处理也会影响VDR测定结果,如果正确地记录VDR测定结果,并经过规范的数据处理和质量管控,可以有效地降低VDR测定结果的误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要提高煤视相对密度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综合改善煤的质量,优化测试条件,定期校准仪器,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操作,并且经过严格的数据处理和质量管控。
煤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的测定

煤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的测定密度是煤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凡涉及煤的体积和质量关系的各种工作,都需要用煤的密度,如:煤的真相对密度用于煤的可选性判定、选煤厂涉及、制样、煤质研究及煤的结构计算,视相对密度用于计算煤的储量等。
一、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测定通常采用密度瓶法和转换法。
密度瓶法近似地测出煤的真相对密度,其方法简单。
下面介绍密度瓶法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
本实验根据GB/T 217 —2008制定。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密度瓶法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方法要点,熟悉测定步骤。
2. 实验原理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使煤样在密度瓶中润湿、沉降,排除所吸附的气体。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定出与煤同样体积(不包裹任何裂隙、毛细孔的体积)的纯水的质量,并计算出煤的真相对密度。
3•仪器设备和试剂(1 )分析天平:感量0 • 00lg。
(2)水浴。
(3)恒温水浴器:控温范围10〜35C,控温精度士0.5 C。
(4 )密度瓶:容量为50mL,带有磨口毛细管塞。
(5 )带刻度移液管:10mL。
(6)温度计:量程0〜50C,分度值02C。
(7)十二烷基硫酸钠:C j2H25NaO4S,化学纯,配成2%的水溶液。
4.实验步骤(1)准确称取粒度小于0.2 mm的空气干燥煤样2g (称准到0.0002g ),通过无颈小漏斗全部移入密度瓶中。
(2)用移液管向密度瓶中注入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3mL,并将瓶颈上附着的煤粒冲入瓶中,轻轻转动密度瓶,放置15min使煤样浸透,然后沿瓶壁加入约25ml蒸馏水。
(3)将密度瓶移到沸水浴中加热20min,以排除吸附的气体。
(4)取出密度瓶,加入新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水面低于瓶口约10 mm处并冷至室温。
然后于(20±0.5) C的保温器中,恒温1h。
如没有恒温水槽,可在室温下放置过夜,并记录室温。
(5)用吸管沿瓶颈滴加新煮沸过的并冷却到20 C或室温的蒸馏水(注意应与测定温度一直)至瓶口,盖上瓶塞,使过剩的水从瓶塞上的毛细管溢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一、方法简介:
煤的视相对密度:在20 ℃时煤(含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称取一定粒度的煤,表面用蜡涂封后,放入密度瓶内,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测出涂蜡煤粒所排开同体积水溶液的质量,计算涂蜡煤粒的视密度,减去蜡的密度后,求出在20 ℃时煤的视相对密度。
二、仪器设备
1 、电炉:( 500 、600 ) W ;
2 、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感量0.0001g
3 、密度瓶:带磨口毛细管塞,容量为60mL
4 、水银温度计:( 0-100 )℃,分度为0.5℃
图1 6OmL 密度瓶
5 、小铝锅;
6 、网匙:用3mm×3mm 的筛网制成;
7 、玻璃板:300×300mm 两块;
8 、筛子:1mm 方孔筛一个,10mm圆孔筛一个;
9 、塑料布:一块。
三、试剂
1 、优质石蜡:熔点(50 、60 )℃;
2 、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NaSO4 , )溶液:化学纯,配制1g/L 水溶液,或按一列方法配制:取20g/ L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3mL 用水稀释至60mL,其浓度与1g/L 相当。
如溶液放置时间长有白色沉淀物,应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使用。
四、煤样制备
按照GB482 和《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中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煤样,按照GB474 缩制到粒度小于13mm ,从中缩分出一半煤样,用10mm 圆孔筛,筛出(13-10 ) mm 粒级煤样并使其达到空气干燥状态,装入煤样瓶中,作为测定视相对密度的煤样。
五、测定步骤
1 、将煤样瓶中的煤粒摊在塑料布上,从不同的部位取出(20-30 )g 煤样,放在1mm方孔筛子上用毛刷反复刷去煤粉,称出筛上物质量,称准至0.0002g (m1)。
注:对灰分大于30 %或硫分大于器的煤称取(40-60 )g;
当煤芯煤样量少时,可称单样;对粉碎煤或热稳定性差的煤可用本标准的附录 A 计算得出视相对密度,但须在报告中注明。
2 、将称量过的煤粒置于网匙上,浸入预先加热至(70-80 )℃的石蜡中,使石蜡温度保持在(60-70 )℃,用玻璃棒迅速拨动煤粒至表面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立即取出网匙,稍冷,将煤粒撒在玻璃板上,并用玻璃棒迅速拨开煤粒使其不互相粘连。
冷却至室温,称出涂蜡煤粒的质量,称准至0.0002g(m2)。
3 、将涂蜡煤粒装入密度瓶内,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三、2 )至密度瓶2/3 处,盖塞摇荡或用手指轻敲密度瓶,使涂蜡煤粒表面不附着气泡,再加入溶液至距瓶口约1cm 处。
置于恒温器中在(20±0.5 )℃下恒温1h 。
也可在室温下放置并记下溶液温度。
4 、用吸液管滴加溶液至瓶口,小心塞紧瓶塞,使过剩的水溶液从瓶塞的毛细管上端滋出,确保瓶内租毛细管内没有气泡.
5 、迅速擦干密度瓶立即称量,称准至0 . 0002g( m3)。
6 、空白值的测定:在测定煤样视相对密度的同时,测定空白值。
按本标准(五、3 ) 和(五、4 )条操作(但不加煤样)测出的密度瓶和水溶液的总质量,称准至0.0002g( m3)。
同一密度瓶连续两次测定值的差值不得超过0.010g.
六、结果计算
测定结果按式(1 )计算:
每一煤样重复测定两次,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修约到第二位小数报出。
表1:1g/L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的密度
七、精密度
视相对密度测定的精密度见表2 。
表2: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的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