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
渤海湾盆地潜山多样性及其成藏要素比较分析

渤海湾盆地潜山多样性及其成藏要素比较分析杨明慧【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8(029)005【摘要】据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油气成藏要素分析,认为渤海湾盆地潜山在岩性、结构和成因等方面具有多样性特征.岩性包括变质岩、沉积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火山岩;结构可分单一结构和复式结构;而在成因上有逆冲、伸展和走滑作用.变质岩、火山岩潜山主要见于盆地东部的辽河、渤中和济阳坳陷;翘倾断块碳酸盐岩潜山见于冀中坳陷;而碳酸盐岩内幕潜山见于黄骅、济阳坳陷.储集空间是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变质岩、火山岩潜山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碳酸盐岩潜山除裂缝储层外,另一储集空间是溶蚀的孔、洞、缝.其中,变质岩潜山的裂缝发育受岩性、地貌和构造应力影响;碳酸盐岩潜山的孔、洞、缝发育则与岩性、层位等因素有关.【总页数】10页(P623-631,638)【作者】杨明慧【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模式--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J], 马立驰;王永诗;姜在兴;陈世悦2.塔里木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潜山圈闭类比分析 [J], 苟华伟;董秀芳3.中国东部超深超高温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的发现及关键技术——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牛东1潜山油气藏为例 [J], 赵贤正;金凤鸣;王权;李勖;康如坤;常建华;袁胜辉4.渤海湾盆地花岗岩潜山纵向分带综合识别研究——以渤海PL花岗岩潜山为例[J], 梁旭;宋来明;汤婧;牛涛;潘晓庆;范廷恩;5.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成藏期次和过程——来自储层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 张芷晴;刘华;马立驰;刘景东;郭志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油气来源及成藏充注过程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油气来源及成藏充注过程王昕;罗小平;吴俊刚;徐云龙;陈保柱;罗健;侯明才【摘要】探讨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储层的成藏过程与成藏机理.运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结合油-源抽提物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及成藏机理进行研究.石臼坨凸起主体原油表现为混源油特征,为渤中凹陷供油,存在一定的生物降解;428构造带北侧原油主要来自秦南凹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427构造带及428构造带南侧原油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包裹体镜下特征、均一温度及盐度表明,428E/W构造带潜山储层在前古近系存在油气充注过程,而在古近系烃源岩成熟以后,潜山储层又经历了油气充注过程,对应充注时间为3 MaB.P..该区油气来源丰富,晚期大量油气快速充注潜山储层,具有较高的勘探开发价值.但成藏过程复杂,基于潜山结构特征、供烃模式及输导体系划分为“三层侵蚀双源复式输导晚期型”和“双层单源复式输导晚期型”2种成藏模式.【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6)002【总页数】14页(P129-141,190)【关键词】石臼坨凸起;潜山油气藏;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作者】王昕;罗小平;吴俊刚;徐云龙;陈保柱;罗健;侯明才【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1石臼坨凸起作为渤海海域次级构造单元,其东南缘南北分别与渤中富烃凹陷和秦南凹陷相邻,是一个长期发育的古隆起,处于油气长期优势运移的有利指向位置[1]。
渤海湾盆地埕岛地区太古界潜山储层及展布特征研究

渤海湾盆地埕岛地区太古界潜山储层及展布特征研究摘要:通过岩芯观察、地质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埕岛地区太古界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影响因素及展布特征。
研究表明该区太古界储层主要为裂缝,其发育程度及分布主要与岩石、断裂、构造应力及成岩后生作用有关。
风化壳和断裂带是太古界储层的有利发育区带。
关键词:太古界风化壳裂缝断裂带一、区域地质概况埕岛潜山位于郯庐大断裂西侧,为北东倾背景下被埕北、埕北20及埕北30三大断裂分割控制的西、中、东“三排山”构造格局,四周为埕北、渤中及黄河口凹陷环绕。
众凹环山、断裂交错的构造背景[1],造就了潜山油气资源的高度富集,已上报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1×108t。
近年多口井在基底太古界潜山钻遇高产油流,展现了该区多层系立体含油的特点,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太古界基岩为混合岩类变质岩,在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和长期风化剥蚀后,形成多种类型的储集空间,其突出特点是原生储集空间不发育,发育裂缝、溶蚀孔洞等类型,其中裂缝为主要储集体及输导体,多期次、多方向的高角度裂缝将各种储集空间有机连接在一起,构成复杂的储集体系。
针对太古界储集体系研究,有利于深层潜山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
二、储集空间类型该区太古界次生储集空间主要有粒内溶孔、粒间孔和裂缝。
粒内溶孔主要为各类长石溶蚀形成的岩石内部溶孔,虽然溶蚀现象较普遍,但孔径很小(<3mm),连通差,一般难以形成有效储集空间。
粒间孔主要发育在碎裂质片麻岩中,岩石破碎后暗色矿物首先被溶解搬运,残余浅色矿物之间形成粒间孔,有粒间孔的地层主要在顶部风化壳部位20~50m。
而裂缝作为主要储集空间又分为以下几类:1.受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构造裂缝该区构造裂缝非常发育,埕北303井3725m附近岩芯可明显看出直立缝和低角度缝。
埕北301井3588.5m附近井段岩芯可发现明显的高角度缝。
2.风化缝潜山顶面附近岩石受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破裂缝延伸长度短,缝面多被溶蚀而变弯曲,组系散乱。
渤中22-2构造中生界潜山岩性识别方法

207随着渤海油田不断向中深层勘探,潜山油气藏逐渐成为勘探的重点领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渤海油田陆续发现多个火山岩油气藏或含油气构造[1-4],渤海海域中部地区在中生界火山岩中已有良好的油气发现,多口井测试获得高产,展现了火山岩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5-6]。
中生界岩性整体上种类多样,经历构造活动期次多、成储过程复杂、勘探评价难度大。
准确的识别的中生界潜山的岩性对中生界火山岩相以及优质储层的识别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渤海海域中生界下一步勘探有着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渤中22-2构造位于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北邻渤中凹陷,烃源岩生烃能力强,油气聚集条件优越。
该构造从上至下发育明化镇组、馆陶组、 东营组、沙河街组和中生界,其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中生界潜山。
该区块已钻井资料表明,中生界油气显示活跃,岩性复杂多样,给随钻岩性识别带来了巨大挑战。
2 中生界火成岩录井识别方法2.1 火成岩的分类渤海海域中生界火成岩主要发育溢流相、爆发相以及火山沉积相等 3 类火山岩岩相[7],渤中22-2构造中生界主要发育溢流相的火山熔岩以及爆发相的火山碎屑岩。
按照产状及矿物成分又可分为酸性喷出岩、中性喷出岩、基性喷出岩以及侵入岩,见表1。
火成岩从基性到酸性,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8]。
表1 渤中22-2构造中生界岩性分类岩性岩相岩石类型产状分类成分分类流纹岩溢流相火山熔岩喷出岩酸性岩英安岩溢流相火山熔岩喷出岩中-酸性岩安山岩溢流相火山熔岩喷出岩中性岩辉绿岩溢流相火山熔岩浅成侵入岩基性岩辉长岩溢流相火山熔岩深成侵入岩基性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爆发相火山碎屑岩//2.2 岩屑及薄片识别特征据已钻井录井资料分析,渤中22-2构造中生界岩性岩屑及薄片识别特征如下。
(1)流纹岩:酸性喷出岩,岩性颜色一般相对较浅,呈灰白色、浅灰色、灰色,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多为玻璃质、隐晶质结构。
从岩屑薄片鉴定看,流纹岩主要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为石英和长石,基质由球粒状,霏细状渤中22-2构造中生界潜山岩性识别方法刘松宇 魏雪莲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天津 300459摘要:近两年渤海油田对中生界潜山的勘探力度逐渐增大,渤中22-2构造多口井在中生界钻遇良好油气显示,测试获得商业产能,证实渤海油田中生界潜山具备极高的勘探价值。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周心怀;项华;于水;王刚;姚长华【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5(032)006【摘要】渤海海域辽西低凸起锦州南(JZS)太古宇变质岩油藏是渤海海域最大的潜山油藏,岩性以片麻岩及其形成的碎裂岩为主.根据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及常规测井信息,将该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划分为4类:①网状缝-溶孔型;②角砾状破碎型;③溶蚀裂缝型;④微裂缝-致密型.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发育经历了成岩阶段→前埋藏阶段→抬升剥蚀褶皱断裂阶段→表生阶段→后埋藏阶段,主要控制因素为新生界沉积前古地貌及中、新生代构造应力作用,风化残积物主要分布于局部高点的宽缓斜坡区,构造作用、表生期的风化淋沥作用和油气充注期有机酸溶解作用等对储集层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影响.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的演化模式对类似潜山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方案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图6参7【总页数】4页(P17-20)【作者】周心怀;项华;于水;王刚;姚长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渤海海域PL花岗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 [J], 官大勇;王应斌;王永利;陈华靖;刘军钊2.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东南缘中深层砂砾岩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J], 王冠民;张婕;王清斌;李佳伟3.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三维地质建模 [J], 张岚;霍春亮;赵春明;吕坐彬4.裂缝性潜山油藏渗流特征及不稳定注水策略——以渤海锦州25-1南油田潜山油藏为例 [J], 苏彦春; 朱志强5.渤海锦州南油田潜山上覆薄层砂岩发育区识别方法 [J], 徐昱; 张志虎; 谭伟雄; 郭喜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湾盆地渤中21-2构造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渤海湾盆地渤中21-2构造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陈丽祥;牛成民;李慧勇;茆利;姚城【摘要】近年来渤海油田新生界的油气勘探取得了较多成果,但其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的勘探程度却较低.通过分析渤海湾盆地渤中21-2构造钻探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获得较好发现的渤中21-2-A井的岩心、岩屑、钻井、测井及测试等资料,结合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实验数据,确定研究区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灰岩、云灰岩、灰云岩和泥岩等,其中白云岩的储集物性普遍好于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孔隙、溶洞和裂缝3种;储层类型整体以溶洞型储层为主,纵向上大致分为3段;其中,古生界上段和下段主要发育溶洞型储层,中段以溶洞—裂缝型储层为主,且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渤中21-2构造发育台内滩、滩等有利沉积相带;其主体区整体处于岩溶高地及岩溶斜坡的有利古地貌背景,且未被中生界覆盖,有利于岩溶作用,应为古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6(023)002【总页数】6页(P16-21)【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岩溶作用;控制因素;渤中21-2构造;渤海海域【作者】陈丽祥;牛成民;李慧勇;茆利;姚城【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渤海湾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是中国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1-2],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已发现义和庄、广饶和富台等潜山油田或含油气构造,揭示渤海湾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渤海海域CF油田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

级断 层 。C F油 田 自上 而 下 钻遇 新 生 界 和 下 古 生 界
地 层 ,新 生界 的古 近系 沙河街 组 直接披 覆 在下古 生
界 的碳 酸 盐岩 潜 山之上 ,缺 失 中生界 和上古 生界 地
层 。古生 界碳 酸盐 岩潜 山地 层进 一步划 分 为 中寒 武
WA N G S h a o p e n g , Y A N G Q i n g h o n g ,G U O T i e e n , Y U H a i b o , WA N G P e i c h u n ( C N O O C T i a n j i n B r a n c h ,T i a n j i n 3 0 0 4 5 2,C h i n a )
v o i r s a r e ma i n l y we l l d e v e l o p e d b e l o w t h e t o p o f b u i r e d h i l l ,t h e l i t h o l o g y i s g e n e r a l l y i f n e mi c r i t i c d o l o mi t e w i t h a
开 发层 位 的油 田。随着 勘探 程度 的提 高和 立体 勘探 的需要 ,作 为 勘探 开发 的重 要潜 力 ,渤海 油 田的碳 酸 盐 岩储 层受 重视 程 度不 断提 高 。开 展 C F油 田的 古 生 界碳 酸盐 岩储 层特 征研 究 ,可 为油藏 评价 及开
发 奠 定基 础 。
t y p e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1 2
改 回 日期 :2 0 1 4 . 0 1 — 2 0
渤海湾盆地海域片麻岩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渤海湾盆地海域片麻岩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王德英;王清斌;刘晓健;赵梦;郝轶伟【摘要】渤海湾盆地海域太古代-古元古代片麻岩潜山分布面积巨大,已发现多个油气田,有重要勘探价值.本文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常规物性、锆石测年、矿物溶蚀模拟等实验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落实了渤海片麻岩风化壳型储层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及发育模式.研究表明,片麻岩中长英质矿物含量大于70%有利于形成潜山裂缝型优质储层;大气水风化淋滤作用对长石类矿物的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和沿裂缝的溶蚀扩大孔隙,极大改善了片麻岩潜山的储层物性;构造作用产生的断裂和节理不仅可以直接提供储集空间,还可以作为渗流通道加大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深度和范围,促进深部岩石的溶蚀改造,加速风化过程.上述主控因素指导下建立自上往下发育粘土带、砂化带、砂化砾石带、裂缝带和基岩带的片麻岩风化壳型潜山储层发育模式.【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9(035)004【总页数】13页(P1181-1193)【关键词】储层;发育模式;片麻岩;风化壳;潜山;渤海湾盆地海域【作者】王德英;王清斌;刘晓健;赵梦;郝轶伟【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潜山是一种古地貌特征,由Powers(1922)在《潜山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较早提出。
后来地质学家沿用了这一术语。
Levorsen(2001)在《石油地质学》书中使用了潜山这一概念,指在盆地接受沉积之前已经形成的基岩古地貌山,后被新地层覆盖形成的深埋地下潜伏山。
潜山在构造抬升期会经历强烈的风化和古喀斯特作用,油气可以沿不整合面或油源断层运移到基岩储集层中形成“古潜山油气藏”(李德生,19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于海波;王德英;牛成民;李龙【摘要】碳酸盐岩潜山是渤南低凸起潜山中重要的油气勘探和开发目标,运用钻井、地震、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BZ28-1碳酸盐岩潜山油气田为例,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
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包括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和内幕溶蚀型储层2套储集系统,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其次为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裂缝和溶蚀孔隙。
物性分析表明,白云岩中的不等粒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物性最好,且普遍好于灰岩。
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的控制:(1)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有利的储层主要分布在局限海、潮间坪和潮坪中的白云岩和部分灰岩中;(2)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和内幕溶蚀型储层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顶部以下0~250 m和0~150 m的范围内,岩溶古地貌中的岩溶高地和宽缓的岩溶斜坡相带是岩溶储层发育最有利的部位;(3)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形成的纽带,在不整合面附近的半充填或未充填的构造缝和溶蚀缝,既可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也可与溶蚀孔隙复合,形成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大大改善了储集性能。
%The carbonate rock buried hills are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rgets in the Bonan LowUp⁃lift of the Bohai Bay. Based on drilling, seismic, core, thin section and well logging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buried hill carbonate reservoirs were studi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reservoir sys⁃tems, including the weathering crust karst reservoir and the inner dissolution reservoir. Dolomites were dominant, while limestones took second place. Reservoir space mainly included intercrystallineporosity, fractures and dis⁃solved pores. The results o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inequality grain dolomites, powder crystal-aplitic dolomites and silt crystal dolomites were better than limestones. Sedimentary facies, karstification and tec⁃tonic disruption were recognized as the main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buried hill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Bo⁃nan Low Uplift. (1) Sedimentary facies were the basi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Favorable reservoir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olomites and limestones of restricted sea, intertidal flat and tidal flat facies. (2) Karstification was the key to the formation of buried hill carbonate reservoirs. Weathering crust karst reservoirs and inner dissolution res⁃ervoirs developed within 0-250 and 0-150 meters under the top of the unconformity. Favorable karst reservoirs de⁃veloped in the karst highland and karst slope of karst palaeogeomorphology. (3) Tectonic disruption was the con⁃nec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buried hill carbonate reservoir. Semi⁃filled or unfilled structural fractures and dissolution fractures provided important reservoir porosity and migration channels. When combined with dissolution pores, they formed fracture-pore and pore-fracture reservoirs, which improved reservoir performance.【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8页(P150-156,163)【关键词】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形成机制;岩溶作用;渤南低凸起;渤海湾盆地【作者】于海波;王德英;牛成民;李龙【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碳酸盐岩潜山勘探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近些年,在渤海湾盆地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和含油气构造。
关于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前人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工作[1-18],但在渤海油田,由于受到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分布复杂,且预测难度大、勘探风险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对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的研究尚不深入。
目前,渤南低凸起BZ28-1油气田是渤海油田正在开发的碳酸盐岩潜山油气田。
近几年,随着渤海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碳酸盐岩潜山的勘探潜力逐步引起重视,对其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
本文利用岩心、薄片、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期望对今后该领域的勘探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渤南低凸起位于渤海海域南部,近东西走向,自西向东逐渐抬升,被郯庐走滑断裂的东、西支分割成三大段。
渤南低凸起东接庙西凹陷,向西倾没,并与埕北低凸起相邻,北临渤中凹陷,南临黄河口凹陷(图1),南北两侧发育的边界断裂深入烃源岩之中,油气运移通畅[19-21]。
目前在渤南低凸起上已经发现了BZ26-2、BZ27-4、BZ28-1、PL19-3等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油气主要富集在前第三系潜山、古近系和新近系等层系之中,是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带。
渤南低凸起前新生界潜山岩性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元古界变质花岗岩、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碎屑岩。
本文研究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位于渤南低凸起中段,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组成,是在元古界变质花岗岩基底上发育起来的碳酸盐岩沉积,是目前潜山中主要的含油层系。
受郯庐走滑断裂西支活动的影响,断层发育,形成断块型潜山,BZ28-1油气田西侧和南侧发育边界大断层,控制了潜山构造的发育,使之成为内部地层产状向北东倾没的单斜构造,上覆地层主要为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缺失了中生界和上古生界,储层主要为奥陶系和寒武系的白云岩和灰岩。
2.1 岩性特征渤南低凸起BZ28-1油气田钻井揭示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地层岩性较复杂。
总体上,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其次为灰岩和云灰岩或灰云岩。
白云岩可进一步划分为不等粒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等,分布比较广泛,奥陶系、寒武系各层段中均有发育。
灰岩可划分为粉晶灰岩和泥晶灰岩2种主要类型,发育分布较为局限,主要发育在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寒武系张夏组之中。
云灰岩或灰云岩是白云岩与灰岩的过渡类型,发育分布局限,仅在奥陶系下马家沟组、上寒武统中见有发育。
纵向上,钻井揭示碳酸盐岩潜山岩性总体上可划分为白云岩→泥岩→致密灰岩(鲕粒灰岩)→白云岩→灰岩等岩性旋回。
下寒武统的府君山组、馒头组和毛庄组以白云岩为主,夹有薄层灰岩、泥岩,主要为云坪、局限海沉积。
中寒武统徐庄组以泥岩为主,夹有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泥坪沉积环境;张夏组以鲕粒灰岩为主,为潮下高能浅滩沉积。
上寒武统固山组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为潮下低能开阔海沉积;长山组、凤山组以白云岩为主,夹薄层灰岩、泥岩,为局限海、云坪沉积。
下奥陶统冶里组、亮甲山组以白云岩为主,夹薄层灰岩,为潮间坪、局限海沉积;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为白云岩,为局限海沉积。
2.2 储集空间类型通过对BZ28-1油气田古生界5口取心井和600余个薄片观察揭示,碳酸盐岩储集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风化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晶间孔、裂缝和溶蚀孔隙(洞)等3大类。
(1)晶间孔,即晶粒之间的孔隙(图2),孔间有晶间缝或喉道相连通,孔径和分布一般都较为均匀,在下寒武统、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的白云岩中最为发育,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灰云岩或云灰岩次之。
(2)裂缝十分发育,几乎各个层段、每块岩心上均可见到,主要包括构造缝和溶蚀缝(图2),常呈树枝状互相切割、连通。
构造缝主要在断裂带、断层交汇处和灰泥岩互层段发育,在断层影响范围内,裂缝发育是不均匀的,呈大致平行于断层分带分布,临近断裂带,裂缝最发育。
溶蚀缝主要包括2部分,一部分与构造缝密切相关,主要是构造缝经溶蚀作用而形成,是构造缝的延伸和扩大;另一部分与风化壳发育有关,主要发育在风化壳附近,此类溶蚀缝发育分布无规律,岩心上多呈树枝状发育。
岩心和薄片观察表明,裂缝多为半充填或未充填,部分完全充填,早期裂缝主要被方解石充填,多为完全充填或部分充填,晚期裂缝切割早期裂缝,充填物主要为碎屑物质,多为部分充填或未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