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讲免疫调节检测

合集下载

必刷05 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常考题型必刷题(原卷版)

必刷05 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常考题型必刷题(原卷版)

必刷05 生命活动的调节必刷点一稳态与内环境1.(2019·全国Ⅲ,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2.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水3.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必刷点二神经调节4.(2021·全国甲,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5.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6.(2022·湖北高三模拟)针刺手指,人会快速抬手避开,并有刺痛感,下图①~⑤表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信息分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信息分子
解析 答案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 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抑___ _制__神__经__元__凋__亡__,__并___抑__制__炎__症__因__子__ _释__放__导__致__的__神__经__细__胞__变__性__、__坏__死__。
解析 由图可知,胰岛素可以抑 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 激活InR后,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 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 细胞变性、坏死。
12345
解析 答案
(3)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则能检测到兴奋的神经元有 _①__②___(填序号)。若某种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则会 导致__电__信__号__→__化__学__信号的转换过程受阻。
(3)若上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二次体液免疫,c表示抗体,则a表 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更快、 更多。 (4)若上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表示胰岛,则b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 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使血糖维 持正常水平。
12345
答案
3.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抗体和激素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⑧表示胰岛素,影响⑧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的变化
C.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则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
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
(1)若上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则下丘脑渗透压感 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作用 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 (2)若上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 效应器,则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神经 递质和特异性受体结合)。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3 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3 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频考向练3生命活动的调节1.瘦素是动物成熟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与肥胖密切相关,其部分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

(2)成熟脂肪细胞中,瘦素最终经分类和包装后,通过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液中,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后被。

(3)当体重增加,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减少摄食。

正常情况下,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总是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调节机制。

(4)现有三组肥胖症小鼠,A组肥胖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抗瘦素受体的抗体;B、C两组肥胖原因不明。

请分析以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实验前血浆中瘦素含量高于正常鼠的是组,B组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

2.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膜的机制。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弧中,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称为。

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肌膜上的,引起内流,使肌膜发生电位变化,肌肉收缩。

(2)如果皮肤被刺伤而感染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的破伤风杆菌会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其特有的。

受刺激的B细胞在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3)未被清除的破伤风杆菌能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导致上述离子通道持续(填“开放”或“关闭”),从而引起肌肉强直收缩,这说明甘氨酸是一种传递的分子。

3.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

研究工作者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组环境实验结果(1)长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

当相应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后,通过调节发出信息,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等产热(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表中BAT含量变化表明,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甲组。

14-免疫调节---2018各地高考真题

14-免疫调节---2018各地高考真题

序言面对高考,琳琅满目的教辅,题海无边而且错误百出,唯有真题是师生的正确导航。

2018年7月,有同行提出将真题分类做ppt。

承蒙各位志同道合同行的鼎力支持,2018—2016全国各地真题精校对、分章汇编及做ppt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老师本着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态度,多次校对、认真作图,修改了很多错误的真题图片和错误文本。

现将参与人员名单公布如下:江苏盐城大丰中学吴长胜、广东湛江二中宋晨光、安徽黄山歙县中学姚胜、福建平潭流水中学曾英、江苏扬州杨滢、江苏连云港厉庄高中万晓涛、江苏盐城响水教师发展中心袁前、江苏省泰兴中学殷俊才、江苏泰州靖江斜桥中学崔建栋、云南广南县第一中学蒙庚阳、江苏常州第五中学史晓瑾、江苏盐城东台安丰中学王忙根、广东李凡洁、浙江文亮沈彧骏、山东淄博市临淄中学崔文德、湖北黄石七中张真、安徽阜阳颍上一中张彪、湖北孝感汉川一中骆龙、山西晋中和顺一中贾若冰、湖北黄冈市第一中学徐清、山东青岛诺课中学高榛、江西省上犹县第三中学肖宁、陕西商洛柞水中学蒋立锋、四川巴中南江中学罗利平、四川成都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吕红萍、河南民权一高杨合理、湖南祁阳一中罗微、河北邯郸涉县一中郜宇、河南永城市高级中学孙玉婉、四川广安邻水中学冯小民、浙江省建德市寿昌中学陈琴玉、江西景德镇二中罗小滨、安徽阜阳市阜南实验中学乔可可、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刘永武、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中学刘子明、河北邢台清河中学范燕军、广东普宁华美实验学校李应勇、湖南省长沙市地质中学陈聪、河北卢龙一中刘晓菊、广东揭东第一中学黄晓双、辽宁丹东一中朱男、湖南株洲四中罗雪非、吉林桦甸第四中学宋冬梅、江苏徐州九里中学王瑞民、江苏南通金沙中学钱益锋、山东潍坊临朐中学尹涛、新疆马建新、河南郑州郑大二附中李鑫、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孙志涛、山东鱼台一中翟文灿、甘肃武威杨穆穆、江西南昌进贤一中周英、永川中学蓝泽桂、江苏南通大学附属中学黄建华、重庆綦江中学陈纯福、江苏泰州兴化市第一中学徐宜提供试卷:天津市林亭口高级中学田惠文、浙江温州林祖宝、浙江长兴县金陵高级中学牛延琴、浙江省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李先明、北京杨镇一中于婷婷、江苏南京溧水高级中学李卫顺,这些工作都是一线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抽空做的整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同行使用时发现错误请及时告知、指正。

最新-2018届高考生物 免疫调节复习课件 精品

最新-2018届高考生物 免疫调节复习课件 精品

例析3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___吞__噬__细__胞_摄__取__、_处__理__和_呈__递__抗__原__________,d是 ___效__应__T___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___二_______(填编
号)。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___核__糖__体__、内__质__网__、_高__尔_基__体__、_线__粒__体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b_c_d_e_g____(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主要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_④_(填编号)。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b______(填字母),导 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免__疫__缺__陷_病__。
考点2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项目 区别
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对象 特点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 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 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 并非人人都有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 短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 物)起作用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 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杀菌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 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 坏
答案:B
解析:免疫细胞的来源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场所不 同形成的淋巴细胞不同。造血干细胞转移至胸腺,则发育分化 形成T细胞,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及大部分的体液免疫。造血 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分化形成B淋巴细胞,胸腺被破坏后,细 胞免疫完全丧失,仅保留部分体液免疫。骨髓和胸腺均破坏后, 机体的一切免疫功能均丧失,即使再输入造血干细胞,因缺乏 分化的场所不能形成B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大题1题多练五 生命活动调节A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大题1题多练五 生命活动调节A Word版含答案

大题1题多练五生命活动调节A1.(2017北京海淀二模,8)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秀丽隐杆线虫会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现象.(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填“增强”或“减弱”).由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注:“+”表示处理,“-”表示未处理.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答案 (1)传出突触前膜内正外负(2)持续重复收缩増强 2.4.5(3)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②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増加,加之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频率进一步增加解析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总是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收缩.(2)由题图可知,仅A基因发生突变时,肌肉收缩频率明显增加,由此可见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增强.由2.4.5组实验结果可知,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①第Ⅱ组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②结合第(2)题和第(3)题的①可知,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加之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频率进一步增加.2.(2017河北衡水中学七调,30)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产热增多,该过程是通过调节来实现的,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的功能.若要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所具有的这一功能,常用的测验指标是.(2)从图中可看出,抗体A和(填物质名称)对甲状腺起相同的生理作用,但前者(填“会”或“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3)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及细胞Y的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答案 (1)神经—体液氧化分解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2)促甲状腺激素不会(3)淋巴因子增殖.分化解析 (1)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机体产热增加,该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功能.若要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所具有的这一功能,常用的测验指标是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2)由图可知,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抗体A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增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但是抗体A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自身的分泌.(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通过抑制细胞X(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及细胞Y(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3.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研究发现该县百岁老人血液中硒含量高出正常人3~6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表明,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某些糖尿病患者通过补硒,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为验证硒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某研究小组用模型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注:“+”越多表示抗体含量越高①据表分析,B组小鼠应饲喂;硒增强了小鼠的(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功能,依据是.②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答案 (1)摄取.利用.储存(2)①等量不含硒也不含免疫增强剂的鼠粮特异性A组小鼠体内的抗体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②淋巴因子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解析 (1)根据提供信息,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说明硒也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即能够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2)①根据以上分析,B组应该饲喂等量不含硒也不含免疫增强剂的鼠粮.根据表格分析,A组小鼠体内的抗体数明显高于B组和C组,而抗体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说明硒增强了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②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4.(2017河北保定二模,31)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1)实验步骤: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②用喷壶分别将等量的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2)预测实验结果:.(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原因是. 〚导学号50074093〛答案 (1)②蒸馏水赤霉素溶液③高度(或株高)(2)B组(实验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大于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3)会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不能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解析 (1)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大豆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关系,是否含有赤霉素是自变量.A组是对照组,应喷洒蒸馏水,B组是实验组,应喷洒等量的赤霉素溶液.因变量是大豆高度,故应测植株高度.(2)预测实验结果应是B组的植株平均高度应大于A组植株的平均高度.(3)只选用1株幼苗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因为数量太少不能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就大,代表性差.。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精品课件生命活动的调节(含免疫).ppt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精品课件生命活动的调节(含免疫).ppt

本部分相关知识点拨
胚芽鞘
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 物,它是胚体的第一张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 叶和生长锥的功能,当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 出地面,保护胚芽出土时不受损伤,随后被胚芽所 突破。
•向光性的外因 单侧光 •向光性的内因 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 •生长素产生部位___胚_芽__鞘__尖__端_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___胚__芽_鞘__尖__端___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 胚芽鞘尖端以下一段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兴奋传导过程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间隙、 后膜)→下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兴奋传导方式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兴奋传导的结构基础 突触
兴奋传导特点 单向传递
2008高考全国I卷 30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
(填写标号)
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
(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一、突触的结构及分类 (一)化学性突触 1.突触的结构
经典的化学突触(见图)
2.突触的分类:
轴-胞突触 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Hale Waihona Puke 兴奋时的膜电位 外负内正 兴奋传导方式 局部电流 兴奋传导特点 双向传递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膜外: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膜内: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第四部分 生命活动的调节(含免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 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生常见问题
1.什么叫作植物的向性运动? 2.什么是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产生的部位及作用? 4.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与生长素促进根的生长 的不同? 5.如何理解生长素促进作用的两重性?

高中生物05高考冲刺: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知识讲解——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高中生物05高考冲刺: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知识讲解——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高考冲刺五生命活动调理专题编稿:宋辰霞审稿:闫敏敏【高考展望】本专题在高考试卷的地位愈来愈高,甚至会出现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中同时出现有关的考点的状况。

需要重申的是此专题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许多,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及固定说法,应尽量防止在考试中因“开创术语”或“词不达意”而失分。

生命活动调理主要包含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理两大多半内容。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理中,考大纲求以生长素的调理为主,简单出现实验设计题。

单调变量的控制,没关变量的清除、比较组的设置以及语言的正确性是这种题目得分的要点。

动物生命活动调理又分为神经调理、体液调理、免疫调理及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理等内容。

最近几年来对神经调理中“反射与反射弧”及“神经激动的产生、传导、传达”的考察尤其突出,主要以实验剖析和研究的形式进行命题;体液调理的主要内容为脊椎动物的激素调理,考点为动物激素的功能及有关的实验设计与评论,且常常与人体的稳态、免疫等联合起来综合命题。

对于免疫调理,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该部分的要点,需理解识记两种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高考取常将免疫过程和生活实质中的病例联合起来对其进行考察;内环境的稳态及调理需注意理清 3 种细胞外液的关系,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理体制,即“神经-体液-免疫”调理络,如体温调理、血糖均衡调理等均是神经-体液调理。

【知识升华】368662植物生命活动调理】【高清讲堂:高考冲刺五生命活动调理专题一、植物的激素调理1.生长素的运输: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极性运输横向运输典型图示生长素只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即极性运输植物生长的方向为形态学上端,以以下图中的根尖、茎尖便为形态学上端,根尖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上(斜上)运输,而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斜下)运输。

实例:观点①如上图中,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由根和芽的一侧向另一侧运输。

②在单侧光照耀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会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即便形态学下端的生长素浓度已大于形态学上端,极性运输依旧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第3讲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巴西奥运会曾一度受到寨卡病毒的威胁。

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无逆转录酶),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密集出现与其流行存在密切联系。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B.该病毒被吞噬细胞识别处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C.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与浆细胞结合,从而抑制其增殖D.若患者痊愈后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消灭病毒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会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3.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中的“H”指红细胞凝集素,“N”指神经氨酸酶。

目前已发现,H有18种形态,N有11种形态。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B.在患者体内,“H”和“N”属于抗原,可以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病毒在患者体内合成“H”和“N”时,所需要的原料都来自人体细胞D.为患者注入治愈者的血清,可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4.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有特异识别功能,吞噬病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细胞②和细胞③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C.免疫活性物质都来自免疫细胞,如图中的物质Ⅰ和物质ⅡD.细胞①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5.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C.因强烈打击体表破裂的红细胞D.为体弱者注射免疫球蛋白6.中国学者研究发现雾霾中含多种病菌,部分会引起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

雾霾也是肿瘤的重要成因之一,特别是肺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道黏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导致靶细胞凋亡C.一些微粒引起的过敏反应比较强烈,所以容易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肺部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增多是其容易扩散的主要原因7.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感染、破坏吞噬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过程中能产生淋巴因子B.不会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C.会降低细胞免疫但不影响体液免疫D.相应的浆细胞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8. 下图表示小鼠体内下丘脑、垂体与免疫细胞之间的联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的免疫过程是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B.物质甲为淋巴因子,能促进细胞X增殖、分化C.图中细胞Y分泌的抗体只能与“某种抗原”结合D.图中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方式调节免疫活动二、非选择题9.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抗原分子可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诱导效应T细胞破坏正常胰岛B细胞,最终引发一种糖尿病。

(1)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该抗原结合后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种新型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时,人体常会出现发热症状,是因为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激素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又有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使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

(3)该抗原引发的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填一种免疫疾病)。

(4)这种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低,导致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量减少,以及葡萄糖在组织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2个)过程减弱等现象发生,最终使血糖升高。

(5)患者由于血糖过高,导致滤过到肾小囊中的葡萄糖过多,无法全部____________________回血液,而部分留到尿液中,并由此带走一定量的水,使患者“多尿”,继而出现“多饮”的症状。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多饮”的机体调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11.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12. 在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过程中,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

请回答有关问题:(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

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呼吸道,刺激黏膜引起咳嗽。

肺部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外来异物保持呼吸道清洁,体现了免疫作用。

另外,吞噬细胞还能通过传递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在该过程中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中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4)已知5%葡萄糖溶液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进入细胞后,部分被氧化分解,部分被合成糖原,两者都会产生 并排出细胞,使细胞外液渗透压 ,引起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13.下图是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型,请回答相关问题:A ――→BC ――→D E(1)若该图表示人体的神经调节,则在该模型上完成的过程称 ,其中E 结构由 构成。

模型中能对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图中的 结构(填图中字母)。

(2)若该图表示人体水盐调节,且A 、B 、C 、E 为结构,D 为物质。

其中C 代表垂体,则D 代表 。

从人吃的食物过咸时开始,到E 结构做出反应为止,整个过程称 调节。

与酶不同,D 物质起作用后,将被 ,因此需不断的产生。

(3)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中的部分过程,A 、C 、E 均代表细胞,则促使C 细胞开始增殖和分化的B 物质包括 。

A 细胞最可能是 。

若有经处理的抗原作用于正常人的A 细胞,最终E 细胞能分泌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此过程还会形成 细胞。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5第3讲免疫调节参考答案1. D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不能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培养,A 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其被吞噬细胞识别处理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病毒是抗原,而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不能与病毒结合,C错误;患者痊愈,体内储存有大量的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再次感染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正确。

2. D解析: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

3. A解析:病毒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

4. D解析:细胞①为吞噬细胞,能识别大多数病菌,无特异性识别功能,吞噬病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项错误;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③为B细胞,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而B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来自免疫细胞或者其他细胞,如溶菌酶来自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C项错误;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①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项正确。

5. C解析:自身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都属于抗原。

6. B解析: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效应T 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故B正确;过敏反应不会导致组织严重受损伤,故C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故D错误。

7. A解析: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来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A正确;由于该病毒会破坏吞噬细胞,而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包括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因此会导致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B错误;吞噬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影响,C错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而浆细胞本身不能与病毒结合,D错误。

8. C解析:图中表示的免疫过程有抗体的参与,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A错误。

淋巴因子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而图中物质甲是由垂体产生的,垂体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

抗体具有特异性,细胞Y分泌的抗体只能与“某种抗原”结合,C正确。

由题图可以看出下丘脑是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免疫活动的,D错误。

二、非选择题9. (1)沉淀或细胞集团(2)体温调节神经—体液—免疫(顺序可变,3个调节写全) (3)自身免疫病(4)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或利用、储存) (5)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并主动饮水解析:(1)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该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2)机体内与产热和散热有关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位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