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观王财贵讲座有感

合集下载

《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诵读讲座》观后感

《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诵读讲座》观后感

《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诵读讲座》观后感
我看了《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诵读讲座》后,感触很深。

讲座先讲台湾的孩子从小接受类似于美国的教育,渐渐忘记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

对中国的许多名著一无所知。

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了解,如何去学习别的国家的文化呢?接着,就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倡导孩子读经。

经就是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

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悠久,教人做人的书。

每小句三个字,朗朗上口,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历史故事。

像弟子规主要教人孝顺。

每一小段都有一个有关这一段的内容的故事,且一字一句都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短短几百字,概括了一生的哲学。

只要我们去品读,去感悟,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华夏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
同时,现在全国兴起“国学”热,不禁让我一点担忧:
孔子不是说要因材施教吗?我感觉王教授的读经计划似乎分量过重了。

也许孩子对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等其他事物更为感兴趣,对语言不“感冒”,过多读经是否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呢?教育部门又如何把握分寸呢?“知心姐姐”说过:“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我觉得一方面注重经典的质量,还要注重孩子情绪。

听王财贵老师演讲感想

听王财贵老师演讲感想

听王财贵老师演讲有感今天,在老师的推举下,我观看了王财贵老师在北师大的演讲,这场演讲,百年震撼。

王财贵老师独特的观点,睿智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我。

同时,“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他的这些话,在我脑海里不断萦绕,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简单、简单,而又有效果呢?一、确立正确的目标。

信任大家都听说过南辕北辙的故事:一个人,他要到南边去,可是他偏偏往北走,不管他如何努力,他是注定到达不了目的地的。

我们的数学教育也是这样。

大家都是非常尽心尽力。

但是,如果这个尽心尽力没有对准焦点,那就非常惋惜,费力多而收功少。

如果我们对于教育的本质,了解得不够透彻,我们对于儿童心理的开展,认识得不够清楚。

那么我们所做的教育,不仅没有效果,还有反效果。

所以先要确立目标,先要有智慧,然后加上努力,才可以成功。

二、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呈现顺序。

王财贵老师在他的演讲中提到,X的数学教育很失败,它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王财贵老师告诉我们不要畏惧学生不会,学生现在不会,以后就会了。

王财贵老师的观点很好,但不合适我们现在的教育。

如果他现在不会,他如何升学,如何以后再会呢?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适当的调整教材内容呈现顺序,让数学知识由易到难,更有连贯性和结构性。

先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有意思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愉快,然后在学生的愉快中加深难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三、学会思考,面对问题。

学习数学教育,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计算,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出学生内心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兴四、从小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现在的数学违背了儿童的心理,对于儿童而言比拟难,那该怎么办呢?方法就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增进学生学习的智慧。

那么虽然只在小学阶段,我们现在这么深的数学,他都能够自然的、轻而易举的学会。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呢?那就是顺应学生心理开展规律,让学生多看、多读、多背,学生看多了、读多了、记多了,思维自然而然也就开展了,学习能力也就提升了。

《一场演讲百震撼》观后感

《一场演讲百震撼》观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前些天,在胡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是古文经典推广者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儿童教育的演讲,叫《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看完整个视频,我用八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王财贵老师说,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我想他说的是有道理的,现代的教育弊端日益显现,老师抱怨学生难教,学生抱怨老师不会教。

尤其是小孩教育更是让家长、教师头疼不已。

究其原因,我想这和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笨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以正常的情况为准),他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一生下来就是如此,“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

”这是王老师的原话。

我觉得是一样的道理,后天的早期教育就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什么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才,王财贵老师说得好,你教什么,孩子们就学什么。

你教得好,孩子就学的好,你教的不好,孩子就学不好。

真的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我觉得王财贵教授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有一桶水,我们不要舀一瓢给孩子,我们要给孩子指引一条河!”,当时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刻,很受启发。

家长、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小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不能为了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伟大光辉的形象而束缚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孩子问了我们不知道的问题或者是好笑的问题,我们不能粗暴的回应他或是喝止他,而是应该耐心的和他一起探讨,一起解决他的疑问,这样才能保持他那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

教育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不能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现在文化水平不高(不是指学历,而是内心深层次的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多是因为在小时候没有打好基础,王财贵教授说,儿童应该在13岁之前把最重要的书全部读完,将重要的书装在肚子里。

王财贵教育是很简单的事观后感

王财贵教育是很简单的事观后感

王财贵教育是很简单的事观后感王财贵教育是很简单的事观后感《王财贵教育是很简单的事》这本书是王财贵老师讲述自己教育经验和理念的一本书籍。

这本书读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有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王财贵是一名退休教师,他用自己36年的教育经验总结了自己教育的要点,提出了“三不”教育方法,即不计功,不计较,不争不抢,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教育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理论,反而可以简单而有效地进行。

在王财贵看来,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而不是追求分数或成就。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去发现和培养这些潜能。

他反对以功利的眼光看待教育,不希望孩子们为了分数或名次而失去了自己的天性和快乐。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王财贵老师那份对学生的热爱和耐心所打动。

他的故事让我反思了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方法。

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真理。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选择和决策的自由权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中做到真正的自主和独立。

通过阅读,我还意识到教育并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是父母、老师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品德和人格,为他们创造一个有爱的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王财贵老师的《王财贵教育是很简单的事》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简单性。

教育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理论和方法,只需要我们用心去爱学生,用心去培养他们的人格和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引导学生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

王财贵讲座观后感5篇

王财贵讲座观后感5篇

王财贵讲座观后感5篇参考!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一这堂课,温老师给我们看了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演讲,这一场演讲,被称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王财贵教授是儒学大师牟宗先生的嫡传弟子,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复兴传统文化的活动,所以王财贵教授的这场演讲主要围绕着中国古典文学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展开.在演讲的开篇,王教授就说了这么一段话:〝今天我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教育是非常建党的事情;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潜力无穷,但是有许多的老师,许多的家长一直在残害障碍着我们的孩子,所以请你们千万.千万!拜托.拜托!不要再去残害我们自己的孩子了.〞这段话刚开始在我听来,实在是有点言过其实,一直被称为浇灌祖国花朵园丁的教师和一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怎么竟会被冠上残害孩子的罪名;但是当我看完整个演讲视频,我终于明白为何王教授会有这样的言论,因为我自己都不由自主地觉得:原来我也是被残害的孩子之一.在视频中,王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只是在个别人一句〝古言繁琐〞的批判下就全盘否决,开始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替代博大精深的文言文,开始不再让孩子们学习古代的经典篇章,开始让孩子们放弃我国本身最应该追捧学习的`四书五经,而这个别的批判者还是背诵着四书五经长大,因为这些四书五经而到达文化巅峰的高度,所以王教授说〝忘了自己文化的民族,不只是自己的损失,也是一种对于其他民族的罪过〞.古人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金大学生何其多,但是真正能做到古人从前所定义的大学之道的,寥寥无几.中国的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璀璨的文化特点,都有名垂青史的文章诗句,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在几千年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名言警句,是值得每个中国人去学习的东西.看完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总在感叹,为何这个视频不是再早一些出现,如果它再早一些出现,或许现在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成长起来.读经,不但是一个继承中国传统文学的活动,还是一个让更多孩子茁壮成长的运动,更是一个让中国更优秀的一场革命.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二看过很多批判当今教育的话题,可惜都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当今教育实的施方案.刚开始听演讲的时候,我也认为这个演讲不会有可实行的策略的,可是听到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王财贵教授认为现在的教育实在吹残祖国的花朵,其实这是完全不容置疑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接受能力,一切从零开始慢慢去发掘,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作为家长老师,不应该去硬性规定他们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而是指导他们,辅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记得高中物理老师讲过:小孩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不应该像我们一样只懂得看书,死读书读死书,变成书呆子,除了书,什么都不会,不爱学习却偏偏挨压着去学习.小孩子应该与同龄人嬉戏,让她们自己爱上学习,而不产生抵触心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作为孩子,要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有什么不满或不愉快的应该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反应,及时沟通,而不应该闷在心里,长期积压,要懂得处理情绪与学习的关系.作为家长要以一颗纯真幼小大的心灵与小孩成为朋友,去开启他们心灵智慧之门,去和她们一起成长.而不是当他们做得不好时,对他们非打即骂,家长也不应该盲目的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帮助他们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作为老师,当学生感到困难或不解时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而不是一味打压或要他们放弃.作为老师要真正明白:〝小朋友,跟我念〞的真正含义,上课要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从最基本的教他们念书开始,可选《论语》.《四书五经》等名著来教,要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兴趣.中华五千年文化,我们问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源远流长,造福每个炎黄子孙,开启更多儿童的智力之门!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三观看了王财贵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讲座,我感触颇深.原来这个讲座是针对教师家长的,但也在我心中激起共鸣,使我得到一些启发.讲座主要讲述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观看过程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心潮澎湃,先是讲到我们是当今大量存在的文化侏儒,没有能力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王财贵教授讲中国留学生回答不出外国学生关于《易经》,《老子》,《礼记》等中国经典著作的提问,这些著作在我二十几年人生中几乎都没看过,身边大部分人也和我一样,没有奠定好的基础,我们的身体长大,文化和精神却停滞不前,心灵中没有自己祖国的好的文化信仰,再去学别人的文化就只能全盘接收,学到的大多不是精髓.可惜我懂的太晚,再去读经已经效果不大,人生观基本形成,但我还愿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来使自己心胸宽阔.在讲到不管是科学还是非科学,都要早一点教.最重要的时间阶段是0_3岁,超过3岁到6岁机会小一点,_岁以后就基本没用了.尤其是最后十几分钟王财贵教授告诉我们的关于他教育自己孩子们的经历,让我感到期待,我想等我以后有了小孩一定要给他听古典音乐,听英语,读经给他听,等他会说话了就让他背经,学语文,培养他的智力和记忆力,来补上遗憾.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四看完了那个讲座之后,我觉得他说得太对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几乎让我们〝送〞出去多少了,又还剩多少了.就比如说我们中国的阴阳八卦图,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中的一颗星,可是却成了韩国旗的标志物.那可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可转眼间却上了韩国的国旗.再如,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著名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国际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可韩国人和日本人却说孔子是他们国家的石祖,他是韩国人.是日本人.因为孔子倡导尊老爱幼,可中国人却做不到,韩国人.日本人能做到.由于中国人的陋习而让我们的历史被别国所不认可.中国人的陋习是可耻的.是让人无法忍受的.我们如果想重新夺回属于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历史重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就要改掉那些陋习,改掉那些被外国人鄙视的行为.〝国学〞包含着许多的中国文化,如四书五经.《论语》等等.其中礼节在外国人眼中最有礼貌和特色的.而学习国学中的精华部分,提高个人修养,有助于增强爱国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提高纵向思维,开发右脑.而且你一但有了高尚的品质,你的气质,你的形象就会与众不同,就会比一般的人更高雅.国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醒世名言和精神支柱,是国学精华中的精华!那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一起徜徉在国学智慧的殿堂,让我们用国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优秀的人.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五一部《论语》兴天下,耳濡目染成栋梁.这应该是台中师大教授王财贵演讲的核心,他批判了现行的教育,批判了日益西化的失败教育,倡导古文经典诵读,认为这些古文经典诸如《四书》.《五经》应为学好语文及其他科目的基石.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我对孩子的教育豁然开朗,相见恨晚之感.这是一次伟大的演讲,也是对现行教育的一次猛烈抨击,这次演讲同时也为我补上了怎样教育孩子的一课,使我倍感震撼,同时也为失去孩子教育的最佳黄金期深感自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我们却不十分重视,听完王财贵教授的演讲,想一想这是多么可怕啊!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是否也应该从《论语》.《老子》等经典之作开始呢?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件事.《四书》.《五经》这些书是我国几千年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我们现在就应该万分重视起来,认认真真的学习这些古文经典,使人们变得更加理性,更加聪慧,愿天下的孩子真正能成为中华崛起的栋梁.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五篇分享。

王财贵教授视频观后感

王财贵教授视频观后感

王财贵教授演讲观后感
观看了王财贵教授的演讲,他重点讲述了儿童教育。

讲教育者应该如何施教,什么才是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虽说是儿童教育,确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事。

教授讲的两方面我特别认同。

一方面,主要意思是讲要尊重个人的成长,教育的内容应符合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可着急的实行超前教育。

我们要尊重人性,教得时机恰当。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国家的教育与美国的教育,虽然起步的时候感觉我们孩子学得的知识比美国的孩子多,但,正如教授讲的“我们赢美国6年,人家却赢我们一辈子”。

可见,一个好的教育有多么重要。

第二方面,读经典。

现在小孩子学习的课本,大量出现小华小明等人物,识字识图认识物质世界的教科书,很生活化的知识,一种表面现象的知识,我们却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去教学,这些知识,等孩子长大了并不受用。

教授推行的读经典很好,识字的同时,又可受用一辈子。

时间是不容浪费的,每一分的流逝都应体现出其价值。

王教授的教育方式,重点针对的是13岁以前的教育。

孩童时期,对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是孩子习惯、性格、品行培养与定型的关键期。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

孩童的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童教育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命运。

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人性,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

不要把儿童当作尚未长成的大人来看待,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不要把儿童在未长成大人之前看作似乎无甚价值,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教育要时机得当。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读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读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前些天,在胡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是古文经典推广者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儿童教育的演讲,叫《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看完整个视频,我用八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王财贵老师说,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我想他说的是有道理的,现代的教育弊端日益显现,老师抱怨学生难教,学生抱怨老师不会教。

尤其是小孩教育更是让家长、教师头疼不已。

究其原因,我想这和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笨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以正常的情况为准),他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一生下来就是如此,“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

”这是王老师的原话。

我觉得是一样的道理,后天的早期教育就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什么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才,王财贵老师说得好,你教什么,孩子们就学什么。

你教得好,孩子就学的好,你教的不好,孩子就学不好。

真的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我觉得王财贵教授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有一桶水,我们不要舀一瓢给孩子,我们要给孩子指引一条河!”,当时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刻,很受启发。

家长、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小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不能为了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伟大光辉的形象而束缚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孩子问了我们不知道的问题或者是好笑的问题,我们不能粗暴的回应他或是喝止他,而是应该耐心的和他一起探讨,一起解决他的疑问,这样才能保持他那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

教育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不能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现在文化水平不高(不是指学历,而是内心深层次的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多是因为在小时候没有打好基础,王财贵教授说,儿童应该在13岁之前把最重要的书全部读完,将重要的书装在肚子里。

语文老师听王财贵在北师大演讲有感

语文老师听王财贵在北师大演讲有感

语文老师听王财贵在北师大演讲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此句用来形容观看完王财贵教授在北师大演讲后的感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场演讲能否震撼百年尚难知晓,但至少已深深震撼了我。

谈到语文语文教育,王教授倡导“读经教育”,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汲取当下教育缺失的养分,不失为一剂良方。

曾几何时,国人已抛弃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诸子散文……,将它们束之高阁,奉为“经典”,再也很少有人问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高速发展,精神文化却发生了断裂。

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时,才发现它们其实已经将我们置于门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面临大师相继离去而后继难以超越的普遍现象,这是多么令人惋惜无奈的事情啊!“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在学生的孩童时代,若能给予他们传统文化的熏陶,日后必将受益无穷。

反之,如果从小没有了解学习过,又怎么会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浩瀚无穷?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们从小阅读老祖宗留下来的书籍,用王教授传授的六字箴言:小朋友,跟我念,身体力行地去学习,让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

出于本人对古典诗词的喜爱,成为老师后竟然把这一习惯转嫁到了学生身上,每周背诵一首诗成了我们约定俗成的班规。

最近又多了一项《弟子规》,孩子们背的时候,总是不求甚解,我也不十分苛刻,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那些反复刻在脑子里的句子终究会发酵升华,发挥出巨大的力量,支撑学生穿越成长的困惑,凝练处世的智慧,促使他们成长为心智健全、坚强从容的人。

就像王教授所说的:“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的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和孩子们一起读背经典时可以慢慢咀嚼、回味,熟悉的篇章里也会有新的收获,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教学相长吧,所以我很享受这一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
——观王财贵老师讲座有感听着王老师的苦口婆心与慷慨激昂的论调,既朴实又深刻,既严谨又幽默。

两个小时,如白驹过隙般短暂,却给予我们听众极大的听觉盛宴,而后留下的是深深的思索与感触。

不要残害孩子的天性,让幼苗在自然的雨露中成长。

人本身就是上帝卓越的作品,每个孩子都是不受世俗沾染的好胚芽,每个胚芽都有潜力长成参天大树。

而大人们苦心孤诣提供给孩子的各种自以为是的帮助,很多时候只不过成为孩子的牢笼禁锢。

这让我联想起小王子的故事。

一幅画大人看到的是帽子,小孩子想到的确是一只挺着一个装着大象的大肚子,吃饱了的蟒蛇,一个箱子可以遐想连篇,一只笔杆子,就像马良的神笔一挥,万物皆有。

这一切,都是大人们所臆想不来的。

我想起一句英语的名言“Every child is an artist.The problem is how to remain an artist once he grow up”这句话说的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创造性,但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被磨灭掉了,所以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一个孩子在长大后仍然是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给这些天真而充满潜力的孩子一个自然生长的环境,而不是创造一个温室,保有孩子们的天性,而不是扼杀他们的天性,或许这每个成年人对孩子的一份责任。

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之路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教育孩子方面,教师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

作为一个立志成为好教师的我来说,对此特别深有感触。

好老师到底应该怎么当?学生应该怎么管?王老师说过,如果你有一桶水,不是应该分给孩子一杯水,而是要指给孩子一条河。

老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孩子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们。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就是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作为老师,脑中要先有一个满满的知识的桶,然后再慢慢一勺一勺舀给学生。

老师要尽职尽责,努力指导每个学生的行为规范。

这才是个好老师。

但似乎现在的这一切都被推翻了。

负责任的老师反而是好心做了坏事。

南辕北辙了。

越努力只会离目标越远。

从没有认真审视过孩子们那些天赋异禀。

孩子们就像海绵一样,有极强的吸收学习能力。

这是上帝给的诞生礼物,蜕变的机会。

可是常常被所谓的大人们残害了。

我们太急于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们在痛苦的学习中失去对书籍的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厌倦、害怕。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是这种自然科学的教育应该要怎么教才是对的呢?永无止尽的题海战术,能够赢得几时?相比于西方的孩子们,我们中国的孩子都是赢在起跑线上的,但却输在终点。

人生不是50米激情快速跑,是马拉松式的体力耐力考验。

我们赢他一时,他们赢我们一辈子。

曾经看过一部很有趣的插图,画一只小鸭子如何慢慢变成一只“考鸭”,反映的就是我们中国的填鸭式教育充满着对孩子烂漫纯真的剥夺,对思想的禁锢与压榨。

孩童时期是教育的第一黄金时期,千万不能浪费。

虽然财贵老师说的十三岁决定一生有点不免过于决绝武断,但是正确对待孩童时期的教育确实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深远的影响。

这就令我联系到我自身现状。

每次当提到你有什么特长的时候,我总是特别羞愧,无言以对。

现在的我确实没有一技之长,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有时候真的迷茫自己应该干什么。

从小到大,学校只教给了我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

但没有人教我大学需要什么,进入大学以后要干什么。

我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说到理论知识,也是除了老师课堂上讲的之外,其他都一知半解。

我们是被牺牲的一代,我觉得自己受到的教育是半失败的,即使现在想补救似乎为时已晚。

儿童时代应该过得更加精彩才对。

以王老师激进的话来说,我们已经是无药可救的一代了。

错过了最佳的智力开发成长时期,现在大多事都已成定局,再多的努力可能也是杯水车薪。

这也警醒我们以后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不仅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名家长,我们现在就应该思考如何给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学会如何悉心照料灌溉祖国未来的花朵,而不要拿剪刀把他们枝桠剪短。

不要做园艺师,我们只是园丁。

作为未来的家长,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思索,如何不让他们重蹈我们的覆辙。

以我们血淋淋的教训,为我们的孩子预备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对于“读经班”在孩子教育上是否真的有那么大的神奇效果,目前还有待验证。

无可置疑,读四书五经是有它积极的一面的。

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潜移默化的被西化依然成为趋势。

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五千年的源远流长不允许我们就这样简单的摒弃掉。

复兴中华文化势在必行。

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应成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不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较量,同为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传承下去。

现在我们对文言文确实过多的忽略了。

以至于无法汲取古代先哲深藏其中的精神养分。

但是是否只读四书五经就有那么神奇的力量,能够完全开发孩子的智力,这谁也不敢妄下定论。

但是我们可以建议让孩子更早的接触文言文的熏陶,不至于到我们这个年纪学文言文还要靠注释。

这实在对不住我们的老祖先。

这场讲座,不仅是对于传统文化荟萃的继承宣扬,更是对于我们填鸭式教育的教育的批判,对莘莘学子的盼望,对广大家长老师给予教育方式上的震撼。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